八年级物理上册教学设计
课题 6.4密度与社会生活
教学 目标 1.理解密度与温度的关系. 2.能利用密度知识鉴别物质. 3.通过学习能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 重点 密度与温度的关系及鉴别物质
教学 难点 水的反常膨胀及盐水选种.
教学 过程 教 学 内 容 与 师 生 活 动 设计意图和 关注的学生
情境导入: 密度是物质的基本属性,每种物质都有自己的密度。密度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有重要的价值。例如,利用密度知识可以鉴别戒指是不是纯金做的。 新授课: 一、密度与温度 演示实验1:在室温下,吹鼓两个气球。分别把它们放在一大堆冰块和酒精灯火焰附近。 观察并思考:过一会儿,你发现了什么现象?为什么? 小组回答:放在冰块上面的气球变小了,气球下降;放在酒精灯火焰附近的气球变大了,气球上升。 说明:气体受热体积膨胀。由密度公式ρ= 知,一定质量的气体体积膨胀后,密度变小。 演示实验2:按课本图做一个纸风车。如果把风车放 在点燃的酒精灯附近,风车能转动起来。 观察并思考:你知道是什么推动了风车吗? 小组回答:一定质量的气体体积膨胀后,密度将会变小.空气在受热时体积膨胀,密度变小而上升.热空气上升后,温度低的冷空气就从四面八方流过来,形成风,推动风车转动. 结论:由于ρ= 知,一定质量的气体体积膨胀后,密度变小。 3.日常生活中气体、液体、固体的密度受温度影响一样吗? 小组回答:气体的密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大,固体、液体的密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小. 例1:水的体积是多少,当这些水结冰后,冰的体积是多少? 1kg水的体积:V=m/ρ=1kg/1.0×103kg/m3=1.0×10-3m3 1kg冰的体积:V冰=m/ρ冰=1kg/0.9×103kg/m3=1.1×10-3m3 结论:水结冰时质量不变,但密度变小,因而体积变大。 教师总结:4℃的水密度最大。温度高于4℃时,随着温度的升高,密度越来越小;温度低于4℃时,随着温度的降低,密度越来越小。水凝固成冰时,体积变大,密度变小。人们把水的这个特性叫做水的反常膨胀。水在0~4℃之间,是热缩冷胀,在4℃以上是热胀冷缩。 4.水的反常膨胀对冬季水中的生物有什么意义呢? 小组回答:江河湖面的水结冰时,因为冰的体积膨胀,密度比水小,总是浮在水面上;而水到了4℃,密度最大,总是沉在下面。这样,冰块就成了一层天然的防寒屏障,使江河湖海不至于一冻到底,使大量的水下生物得以生存。 二、密度与物质鉴别 1.如何鉴别一只戒指是不是纯金做成的? 小组回答:从密度表可以看出,各种物质的密度是一定的,不同物质的密度是不同的.只要测出了戒指的密度,再与密度表中金的密度进行比较就可鉴别戒指是不是纯金做成的. 2.如何测戒指的密度? 小组回答:测戒指的密度时,可用天平测质量,用量筒测体积,根据密度公式计算出密度. 例2:某运动员获得了一枚金牌,拿回家后,为了鉴别金牌是否是纯金制成的,他测出了金牌的质量为12.5 g,体积为0.75 cm3,问金牌是否是纯金制成的?(金的密度见密度表) 解:金的密度为ρ金=19.3g/cm3. 金牌的质量为 m金=12.5g, 体积为V金=0.75 cm3, 所以ρ= = =16.67g/cm3<ρ金. 所以不是纯金制成的. 3.密度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吗? (1)利用密度鉴别戒指、矿石等物质. (2)扬场分拣饱满的麦粒、草屑. (3)盐水选种.(原理:利用密度不同,饱满的种子密度较大,会下沉,不饱满的种子密度较小,会悬浮或者漂起来) (4).鉴别牛奶的密度、酒浓度. (5)产品包装中采用密度小的泡沫塑料作填充物. (6)空心类问题 判断物体是实心还是空心和求算空心部分体积两种情况.判断空心还是实心,可选用比较密度、比较体积、比较质量的三种方法中的任何一种方法,求算空心部分体积时则必须求材料的体积,即V空=V-V材.
板 书 设 计 一、密度与温度 二、密度与物质鉴别
教 学 反 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