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显微镜和望远镜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显微镜。显微镜是凸透镜的具体应用,它是用来观察微小物体的光学仪器。显微镜的结构由镜筒、物镜、目镜、载物片、反光镜等组成。显微镜镜筒内各有一个凸透镜,即物镜和目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凸透镜叫做物镜,靠近眼睛的凸透镜叫做目镜。显微镜的工作原理是应用凸透镜成像的两个规律:①被观察的物体应满足2f>u>f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就像投影仪的镜头成像一样。②所成的像应满足u<f,再通过目镜把第一次所成的像再放大一次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显微镜的应用非常广泛,用显微镜可以看清动、植物的细胞。
第二部分:望远镜。望远镜也是凸透镜的具体应用,它是用来观察远处物体的光学仪器。望远镜的结构由镜筒、物镜、目镜等组成。望远镜镜筒内各有一个凸透镜,即物镜和目镜。靠近被观测物体的凸透镜叫做物镜,靠近眼睛的凸透镜叫做目镜。望远镜的工作原理是应用凸透镜成像的两个规律:①远处的物体应满足u﹥2f,经过物镜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②所成的像应满足u﹤f,落在目镜焦距以内的位置,然后经过目镜放大成一个正立、放大的虚像。望远镜的应用非常广泛,用望远镜可以看清宇宙间千姿百态的星系。
教材还介绍了眼睛的视角问题。为什么使用望远镜观察物体时会感到物体被放大了?望远镜的物镜所成的像虽然比原来的物体小,但像离我们的眼睛很近,加上目镜的放大作用,视角就变得很大。视角的大小不仅跟物体本身大小有关,还跟物体到眼睛的距离有关。物体越大,眼睛的视角越大,物体离眼睛的距离越远,眼睛的视角越小。所以人在飞机上看地面上的物体会感到变小。
【教学设计】
学科 物理 册次 八年级上册 课型 讲授课 课时 1课时
课题 五、显微镜和望远镜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显微镜、望远镜的基本结构。2、理解显微镜、望远镜的工作原理。
2.过程与方法 1、探究显微镜、望远镜的目镜和物镜的成像规律。2、尝试应用已知的科学规律解释具体问题,获得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探究活动,体验探究的乐趣,使学生乐于观察、实验;2、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于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点 知道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基本结构。
教学难点 利用两组凸透镜成像规律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原理。
教学方法 观察法、讨论法、实验法、提问法、讲解法、练习法等综合应用。
学法指导 1、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明确学习目标,自学基础知识,提出不懂问题,自己产生质疑。2、指导学生互动学习:分组探究显微镜、望远镜的原理。3、指导学生延展学习:指导学生完成课堂检测题,自编练习题。
教 具 显微镜、望远镜、放大镜、挂图、光具座、凸透镜、蜡烛、火柴、植物树叶、多媒体课件等。
学 具 显微镜、望远镜、放大镜、挂图、光具座、凸透镜、蜡烛、火柴、植物树叶等。(配12组)
达标规程 创设情景,引入课题→提出要求,明确目标;自主学习,阅读教材→提出问题,产生质疑;互动学习,实验观察→讨论分析,得出结论;延展学习,当堂检测→自我评价,自我反思。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双 主 互 动 创新批注
一引创入设课情题 境 播放课件:医生用显微镜研究人体细胞,科学家用望远镜观察研究宇宙间的星系的组成。提出问题:医生是怎样用显微镜观察到人体血液中的细胞的?科学家是怎样用望远镜能看到宇宙间星系的?为了弄清这些问题,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究学习第五章第五节显微镜和望远镜。五、显微镜和望远镜(板书)(或课件展示)【设计意图】 通过学生观察课件,感受到显微镜和望远镜在我们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从而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确自定主目学标习 组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材:【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提出问题的能力、产生质疑的能力。启发学生汇报自学成果(板书)(或课件展示)1、同学们学到了哪些知识?2、同学们还有哪些问题不懂?3、同学们还想提出什么问题?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作出筛选整合,确定教学目标4、教学目标(1)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结构。(2)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工作原理。(3)初步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应用。
三解互决 动问 学题 习三解互决 动问 学题 习 提出问题:用显微镜怎样观察到树叶的细胞的?组织引导学生分组互动学习【分组实验探究】一、显微镜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板书)1、结构:由镜筒、物镜、目镜、载物片、反光镜等组成。2、原理:【学生实验1】探究显微镜的成像规律把蜡烛放在凸透镜1(物镜)左边,满足2f>u>f,移动光屏,观察成像情况;2、移动凸透镜2(目镜),使凸透镜1所成的像满足u<f,观察成像情况;启发学生汇报互动学习成果(板书或课件展示)结论:当物体满足2f>u>f时,物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当像满足u﹤f,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3、用途:看清动、植物的细胞。二、望远镜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板书)1、结构:由镜筒、物镜、目镜等组成。2、原理:【学生实验2】探究望远镜的成像规律把蜡烛放在凸透镜1(物镜)左边,满足u >2f ,移动光屏,观察成像情况;2、移动凸透镜2(目镜),使凸透镜1所成的像满足u<f,观察成像情况;启发学生汇报互动学习成果(板书或课件展示)结论:当物体满足u>2f时,物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当像满足u﹤f,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3、用途:看清远处的物体。如看宇宙间的星系。【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精神、实验探究能力、分析概括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自延 我展评学价 习 【课堂检测题】1、显微镜筒内各有一个凸透镜,即物镜和目镜。被观察的物体满足2f﹥u﹥f,经过物镜成倒立、 的实像,所成的像满足u f,再通过目镜把第一次所成的像再放大一次成 、放大的虚像。2、望远镜筒内各有一个凸透镜,即物镜和目镜。远处的物体满足u﹥2f,经过物镜成一个 、缩小的实像。所成的像满足u﹤f,落在目镜焦距以内的位置,然后经过目镜成一个正立、放大的 像。 3、显微镜能对微小物体进行高倍数放大,它是利用两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分别作物镜和目镜,则物镜和目镜对被观察所成的像分别是( )A.物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B. 物镜和目镜都成实像C.目镜成倒立、放大的虚像 D. 物镜和目镜都成虚像启发学生自编练习题【课堂小结】今天同学们学到了什么?课外作业:P73页 1~2题
板书设计 五、显微镜和望远镜一、显微镜的结构和工作原理1、结构:由镜筒、物镜、目镜、载物片、反光镜等组成。2、原理:当物体满足2f>u>f时,物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当像满足u﹤f,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3、用途:看清动、植物的细胞。二、显望远镜的结构和工作原理1、结构:由镜筒、物镜、目镜等组成。 2、原理:当物体满足u>2f时,物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当像满足u﹤f,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3、用途:看清远处的物体。如看宇宙间的星系。
教学反思 成 功 经 验 改 进 方 法
PAGE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