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显微镜和望远镜 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5.5显微镜和望远镜 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0.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8-10 17:11: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年级 教案
课题 第五节 显微镜和望远镜
课型 新课 课时 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说出望远镜、显微镜的主要结构。 2.能说出望远镜、显微镜的物镜和目镜成像情况。 3.认识到科技对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的重要影响。
过程与方法 1.体验利用两个透镜组成望远镜的实践过程。 2.体验利用两个透镜组成显微镜的实验操作过程。 3.初步学习逆向、类比的物理思维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进行观测的兴趣。 2.增强学生的自然审美能力,培养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情感。 3.进一步形成科学的认识观。 4.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 显微镜、望远镜的原理
教学难点 通过两个透镜组合得出显微镜、望远镜的成像情况以及原理。显微镜、望远镜的结构是如何满足组合出的两个透镜成像原理的。看清物体与视角的关系。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二次修改 (标、增、改、删、调)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视频播放一小片段: 神话故事《葫芦娃》中有一位葫芦娃有特殊的本领,他有千里眼,能够看到很远以外的东西,设问:大家想不想拥有和他一样的本领呢?我们只需要借用一特殊的工具就可以实现大家的愿望,那就是我们今天要共同学习的——望远镜。当然,本节课不仅要了解望远镜,还要了解显微镜。 提问激趣,引出课题。
合作探究 一、望远镜 活动一:观察望远镜 利用望远镜观察到的现象是什么? 说明:通过望远镜看过去,发现远处的物体好像变大拉近了。 活动二:利用两个凸透镜观察物体 用一个焦距小的凸透镜和一个焦距大的凸透镜组合起来,观察稍远处的物体,调节两个透镜之间的距离,直到看得最清楚为止。你看到的物体有什么变化? 发现:将焦距短的透镜靠近眼睛时,远处的物体看上去放大了;交换透镜位置,远处的物体看上去缩小了。 望远镜的构造: 1.望远镜的组成 2.望远镜的物镜的直径很大,能够会聚更多的光,使得所成的像更明亮。 3.物镜的焦距比较长,目镜的焦距比较短,两个镜的焦点是重合的。 扩展: 开普勒望远镜的原理: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于1611年发明。 物镜的作用相当于照相机,成缩小的实像。 目镜的作用相当于放大镜,成放大的虚像。 物镜的焦距长而目镜的焦距短。 望远镜的类型: 望远镜有伽利略望远镜、开普勒望远镜、牛顿式反射望远镜、哈勃太空望远镜,还有普通望远镜、军事望远镜、红外线望远镜。 我们见到的普通望远镜和军事望远镜都是双筒的,是双筒望远镜,它的两个镜筒都是拐了弯的。在拐弯处分别安装了两个“全反射棱镜”。这种设计一方面缩短了镜筒的长度,再者经过那两块棱镜的两次反射也能使本来倒立的像正立过来。 在地面上用望远镜观察星空时,星体发来的光在穿过大气层的时候,要被吸收一些,还要受到不规则折射的影响,因此大大影响像的质量,为改进对星体的观察,1990年美国向太空发射了一台望远镜,叫哈勃太空望远镜。 视角:物体离物镜很远,它的像却离物镜很近,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可知,这样所成的像是缩小的!为什么使用望远镜观察物体时会感到物体放大了? 说明:我们能看清一个物体,它对我们的眼睛所成“视角”的大小十分重要,物体对眼睛所成视角的大小和物体本身大小有关,还和物体到眼睛的距离有关。 望远镜的物镜所成的像虽然比原来的物体小,但它离我们的眼睛很近,再加上目镜的放大作用。视角就可以变得很大。 望远镜的物镜直径比我们眼睛的瞳孔大得多,这样它可以会聚更多的光使得所成的像更加明亮。这一点在观测天空中的暗星时非常重要。现代天文望远镜都是力求把物镜口径加大,以求观测到更暗的星。 注意:显微镜经过两次放大后看到倒立放大虚像。 望远镜看到的是倒立缩小的虚像,但视角被放大。 天文望远镜多用反射式望远镜,因为容易得到更大的口径。 二、显微镜 1.介绍显微镜的发明 显微镜把一个全新的世界展现在人类的视野里。人们第一次看到了数以百计的“新的”微小动物和植物,以及从人体到植物纤维等各种东西的内部构造。显微镜还有助于科学家发现新物种,有助于医生治疗疾病。1931年,恩斯特·鲁斯卡通过研制电子显微镜,使生物学发生了一场革命。这使得科学家能观察到像百万分之一毫米那样小的物体。1986年他被授予诺贝尔奖。 提出问题: 物镜和目镜由凸透镜组成 显微镜 (1)显微镜主要由哪几个部分组成? (2)什么是目镜? (3)什么是物镜? (4)物镜的作用是什么?它与生活中哪种透镜作用相似? (5)目镜的作用是什么?它与生活中哪种透镜作用相似? (6)用显微镜观察到的物体是倒立的还是正立的?为什么? 总结: 1.结构 靠近眼睛的凸透镜叫目镜。 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凸透镜叫物镜。 2.原理 物镜的作用相当于投影仪,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目镜的作用相当于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用凹面镜作为反光镜,起聚光作用。 3.作用:看清楚微小的物体。 拓展:人眼只能看清大小0.1~0.2毫米左右的细节,显微镜大大地提高了人的观察能力,好的显微镜可以放大2 000倍,能够看清0.2微米的结构。但要观察更小的结构,光学显微镜就无能为力了,20世纪30年代出现了电子显微镜,放大倍数80万倍。而隧道扫描显微镜更进一步能看到单个原子。 三、探索宇宙 播放多媒体介绍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 宇宙自古以来就是人类关注、困惑、探索的一个重要问题。在人类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大部分时间人们主要依靠肉眼观察、简单猜测与推理来认识宇宙。他们对宇宙的认识很有限,并具有很浓的神话与宗教色彩。在欧洲,人们在宗教的影响下,长期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 如图反映了“地心说”的宇宙观:地球居于中心,太阳和其他行星围绕地球转动。这种理论影响了人们思想达千年之久。 “地心说”的宇宙图象 1687年,牛顿发表了《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为探索宇宙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进一步证明了行星围绕太阳运行是受到“万有引力”的作用,从而进一步揭示了宇宙的秘密。 1849年,科学家根据牛顿发现的万有引力定律,预测天王星外还存在一颗行星,并计算出了这颗行星的运行轨道。不久,在预测的轨道上就发现了这颗后来被命名为海王星的行星。 太阳系:由八大行星构成。 扩展:探索地外文明 送给地外文明的信 1972年3月和1973年4月美国发射的先驱者10号和11号宇宙探测器各自带了一块长13.5厘米、宽7.5厘米的镀金铝制标志牌,上面刻着人类模样的一男一女裸体像和太阳系、太阳系在银河系的位置及飞船发射的位置——地球的图像。这块金属板在太空中可经历亿万年仍清晰可读,以便有朝一日它们飞出太阳系与宇宙中智慧生命相遇时进行自我介绍并取得联系。 通过让学生观察现象,从而介绍望远镜。本节课虽然不是重点内容,但是作为初中生有必要了解关于望远镜的常识,因此,本节课更多有教师来讲说。 教师播放显微镜结构示意图,学生阅读课本内容,并思考以下问题。 学生思考并从书中找到对应的答案。 本节课虽然不能深入地介绍关于宇宙,但是可以初步的引入,所以拓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热爱自然。
能力提升 取两个焦距不同的放大镜,一只手握住一个,通过两个透镜看前面的物体,如图所示,调整两个放大镜间的距离,直到看得最清楚为止。物体变大了还是变小了?把两个放大镜的位置前后对调,你有什么新的发现?为什么要用两个焦距不同的放大镜?
达标测验 1.如果你想仔细观察一片树叶的内部结构,最好使用(  )。 A.平面镜 B.凹透镜 C.放大镜 D.显微镜 2.下列关于望远镜的用途说法错误的是(  )。 A.望远镜用来观察远处的物体 B.望远镜在军事上有重要的应用 C.望远镜在天文学上有很重要的应用 D.望远镜可用来观察植物细胞的结构 3.下列关于望远镜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所有的望远镜都是由两个凸透镜制成的 B.望远镜的物镜直径越大,越容易观察到较暗的星球 C.我们看到远处的汽车越来越小,是因为汽车对我们的视角在逐渐减小 D.望远镜的物镜成缩小的实像 4.有一种望远镜也由两组凸透镜组成。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叫物镜,靠近眼睛的叫目镜,物镜的作用好像一架(  )。 A.投影仪 B.放大镜 C.照相机 D.幻灯机 5.下列光学知识的应用中,有一个与其他三个不同,这个应用是(  )。 A.天文爱好者用望远镜观察天体 B.演员对着镜子练习舞蹈动作 C.医生用凹透镜来矫正近视患者视力 D.摄影师用照相机拍摄照片 6.用显微镜和望远镜观察物体时,关于像的倒正,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用显微镜观察时像是正立的,用天文望远镜观察时像是倒立的 B.用显微镜观察时像是正立的,用天文望远镜观察时像也是正立的 C.用显微镜观察时像是倒立的,用天文望远镜观察时像是正立的 D.用显微镜观察时像是倒立的,用天文望远镜观察时像也是倒立的 7.哈勃望远镜的物镜直径达4.3 m(其光学主镜口径为2.4 m),制造如此大的物镜是因为(  )。 A.物镜越大我们看到的像越大 B.反射式望远镜的物镜就应该比折射式望远镜大 C.物镜越大,就能把越多的光会聚起来,使所成的像更加明亮 D.以上说法都是错误的 8.从显微镜的结构图中的光路图可以看出(  )。 A.目镜的焦距比较长,物镜的焦距比较短 B.目镜的焦距比较短,物镜的焦距比较长 C.目镜和物镜的焦距一样长 D.对目镜和物镜焦距的长度没有明确的要求 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显微镜由两个凸透镜组成,目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物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B.望远镜分为折射式望远镜和反射式望远镜 C.显微镜和各种形式的望远镜,目镜都成虚像 D.无论什么形式的望远镜,其物镜直径越大越好 10.李洋在用显微镜观察上皮组织细胞时,通过调节,被观察的物体已经处在视野中央了,但像太小,观察不清楚,这时应该(  )。 A.使物镜远离物体,目镜位置不变 B.使物镜靠近物体,目镜远离物镜一些 C.使物镜远离物体,目镜靠近物镜一些 D.使物镜位置不变,目镜靠近物镜一些 11.用显微镜观察物体时,物镜对物体所成的像是一个放大的________(选填“虚”或“实”)像,道理就像________的镜头成像一样,目镜的作用则像一个________,再次对这个像成放大的________(选填“实”或“虚”)像。
课堂小结
本课作业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