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感知与判断——美术鉴赏的过程与方法 课件-2022-2023学年高中美术人美版(2019)美术鉴赏(4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2 感知与判断——美术鉴赏的过程与方法 课件-2022-2023学年高中美术人美版(2019)美术鉴赏(41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3.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美版(2019)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22-08-10 19:42: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1张PPT)




01
02
03
几位同学相邀去故宫看古代绘画展览。面对长时间的排队等候、到作品前参观还要限时,有人说看展览不值得,有人觉得自己“什么都看不懂”,站在作品前,甚至都不知道该从哪里看起。看着其他人完全沉浸在对作品的欣赏和讨论中,有的同学很羡慕,却不敢多说一句,唯恐说错话被笑话。对于毫无鉴赏基础的观众,美术鉴赏是否有什么特定的方法可以学习与掌握呢?鉴赏一件美术作品时,我们该如何具体展开呢?
01
美术鉴赏是运用感知、经验和知识对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进行观察、体验、联想、鉴别与评价,获得审美经验,提高艺术品味的认知活动。这个过程主要包括描述、分析、解释、评价四个步骤。
“描述”是指陈述作品中描绘的物象,是我们鉴赏一件美术作品的开端。一件优秀的美术作品往往包含了诸多因素:主题、内容、形象、构图、色彩、线条、光影、空间、肌理,甚至一些有趣的细节。这些都会令欣赏者产生各种各样的感受。审美直觉是美术鉴赏的起点。在对作品的直观感受中,我们可能因为色彩与线条的优美而产生心灵的悸动,也可能因为形象的生动、构图的别致而获得美的享受与陶冶。作品视觉形态的体验程度,与鉴赏者的审美经验、联想、情感、想象等心理活动有关。
学习任务 01
看到《清明上河图》时,人们的感受各不相同:古旧、繁华、写实、充满生活气息… …你的感受又是什么呢 请同学们就作品的人物形象、动态、服饰、建筑、街市及时代背景展开交流。
美术鉴赏进入“分析”步骤,就要探讨作品的形式构成特征,包括形状间的相互关系、色调的处理、空间的营造、构成原理等。分析不仅需要相关的知识修养,更重要的是在感知作品的外在形式美之后,逐渐关注作品的形象和情感,领略其内在的美。欣赏者可以展开想象,与作品和作者对话,洞察其深层的意蕴。这时候,随着目光停留在作品的细部,我们能从中发现很多有趣的内容,如《清明上河图》的虹桥部分,这个细节表现就让人玩味良久,感悟颇多。
《清明上河图》虹桥位于整幅画面的正中心,与岸上的街市景象形成强烈反差。画家是如何营造紧张氛围的,而这样的一艘急流中遭遇险情的大船,站在船头指挥的却是一位带着小孩的老妪。画家为什么要这样表现?
思考· 探究
《清明上河图》的这个局部所描绘的场景是桥下急流中的一艘行船。面对急流,船夫们手忙脚乱,而坐在船舱的人却袖手旁观。
桥上围观的群众可都是热心人,他们有的抛下绳索,有的甚至翻过虹桥的栏杆来帮助和引导桥下的船夫。
鉴赏的第三个步骤是“解释”。所谓解释,即对作品进行体验、联想、想象的过程中,合理膳阐释作品的意义、作者的思想,不断对作品的内涵加以解释。但解释不能完全凭观者自己的主观想法随意而为,有必要结合作品的时代、文化背景,甚至艺术家的创作心得等。缺少客观参考资料的解释,往往会落入附会或过度解读的境地。
鉴赏的第四个步骤是“评价”。将鉴赏作品纳入一定的时空范围中进行比较,以判断这一作品的优劣。评价一般可参考艺术界公认的标准或依据进行,但也不是绝对的。因为艺术不像科学,有放诸四海而皆准的标准,所有的评价标准都有时代性和区域性。再者,观赏者作为鉴赏主体也要保留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总之,对鉴赏者而言,美术作品只是一份有待挖掘的视觉信息,是开放的文本,有许多空白和空缺需要鉴赏者来填补。鉴赏者在鉴赏过程中是主动的,不是被动的,所以鉴赏活动也是针对作品的再创造过程。
鉴赏的。
四步法 《清明上河图》 掌握程度
描述 陈述在作品中看到的东西,包括画面的内容、色彩、材质、肌理、尺寸等。
分析 探讨形式关系,包括形状间的相互关系、色调的处理、空间的营造等。
解释 推测作品的意义和作者表达的思想,这种推测要建立在对作品的分析之上。
评价 在一定范围内比较,判断作品优劣,包括对同一作者其他作品、与同时代、同类型作品的比较
尝试用“四步法”对《清明上河图》进行赏析,按下列表格中的要求进行填写。
学习评价
02
面对一件美术作品,我们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和维度去鉴赏。用不同的方法来解读作品,所获得的感受与理解必然有所不同。美术鉴赏的方法与理论归纳起来有三大类型:一是综合式的,中国传统的书画品评大致是属于这种类型;二是偏重作品内在的,即注重艺术作品的形式语言与风格的感受与分析;三是强调外部因素的,就是将艺术作品放在广阔的社会文化背景中去解读,寻找艺术作品题材、内容、艺术风格与其他社会文化因素之间的关系。
学习任务 02
美术作品不仅有门类的不同,还有国别和时代的区分。面对异彩纷呈的美术作品,思考怎样选择适合艺术作品的鉴赏方法,了解常见的美术鉴赏方法。
(1)中国传统绘画的品评
品评,即品味和评论,意指在感受的基础上加以评价。中国传统绘画作为中国古典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经数千年的传承发展,不仅建构了独具一格的语言风格体系,也形成了独特的绘画品评方法。
绘画品评的历史可上溯到魏晋或更早的时期,历经长期发展,形成了“分品论画”,即品评兼重或品评相融的特色。“品”是对绘画作品整体的艺术把握,获得直观感受之美。“评”是超越直观表象,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的对作品风格、立意、价值的评议与评价。
竹禽图卷 中国画 绢本设色33.7cm×55.4cm 赵佶 北宋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美国)
中国传统绘画分“品”的核心依据是艺术家的才性、情操。品评是以这两方面在作品中的体现为画家和作品定位的,才性和情操是内在的,但是外溢出不同的风格和笔墨意趣,也就是说它们是融合于一体的。中国古代的品评家们对画家和作品有不同的“分品”,通常采用“四品”,即逸品、神品、妙品、能品。
竹禽图卷 (局部)
太白行吟图
中国画(轴)纸本水墨
81.1cm×30.5cm
梁楷 南宋 东京国立博物馆(日本)
你是否读过杜甫的“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梁楷的《太白行吟图》只用寥寥数笔,就把诗人纵酒飘逸、才思横溢的风度和神韵勾画的呼之欲出。
《太白行吟图》品评示例
墨色——形态——神韵——风度
墨线——飘逸——神情——肖似
画面——狭长——布白——联想
逸品:画家品格风韵与自然生命本质高度契合,并借助精练的笔墨技巧,自然而然的运化出一种物我合一、行气相继与超凡脱俗、意境悠远的艺术状态。
神品:精准掌握各种绘画表现方法,并能出神入化、运用自如的表现画家的精神意志与自然物象的灵动状态。
妙品:画家静观生命物象的微妙变化,能够使笔墨流变与自然生命机缘相合、和谐呼应,从而精微巧妙地加以表现。
能品:画家具备熟练掌控各种绘画技巧的能力,并能细致观察和分析各种表现对象,将其惟妙惟肖地充分再现。
知 识 窗
俏不争春
中国画(轴)
纸本设色
104.5cm×94cm
关山月
1973年
中国美术馆
梅花
中国画(册页)
纸本设色
48.9cm×50.9cm
吴昌硕

浙江省博物馆
墨梅图
中国画(手卷)
纸本水墨
31.9cm×50.9cm
吴王冕

故宫博物院
梅花图 中国画
(轴)纸本水墨
22cm×13.8cm
弘仁 清
安徽省博物馆
1.小组合作,同学们按中国传统绘画品评方法对四幅梅花作品加以分析,并展开交流。
2.在四幅梅花图中找出最能体现下列诗意的作品,并填上作品的名称。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
雪虐风号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过时自会飘零去,耻向东君更乞怜( )
思考· 探究
(2)形式鉴赏
形式鉴赏偏重于对作品艺术形式的感知,强调对作品形式构成的分析与把握。美术作品的形式美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构成:1.语言元素(点、线、面、色)及其所构成的形态变化;2.语言手段(明暗、空间、透视、构图、肌理)及其所构成的审美意象;3.语言规则(变化与统一、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比例与尺度、节奏与韵律等 )及其所构成的审美关系。
雄视 中国画(轴)
纸本设色 347.3cm×143cm
潘天寿 1963年 潘天寿纪念馆
作品《雄视》采用的是竖幅构图。秃鹰被安排在画面的最顶部,与倒三角的山石一并形成险峻的感觉。左下角以向上开张的松针呼应,产生视觉上的平衡感。山石的长线条与鹰的墨块形成对比,其间以点来形成过渡。这些构成了画面的韵律、节奏,对比与平衡中产生形式的美感。
在红色安乐椅上睡着的女人
油画 布面油彩 130cm×96.5cm
毕加索 西班牙1932年
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
毕氏是一个一生都在不断探索的艺术家。这幅作品用笔简洁,色彩明亮而单纯,主要用块面表现女人的形象,是他探索立体主义的作品。
《在红色安乐椅上睡着的女人》
作品形式分析
1.以小组为单位分析毕加索作品,用分解的方式找出画面中的“女人”不同的睡姿。从形式美的语言元素(点、线、面、色彩构成)角度讲述你对这幅作品的理解。
思考· 探究
黄州寒食诗帖跋 书法 黄庭坚 北宋
黄州寒食诗帖 书法(卷)纸本 18.9cm34.2cm 苏轼 北宋 故宫博物院
2.比较黄庭坚的“处”字和苏轼的“秋”字书写中的特点,并陈述你的直观直觉感受。从形式美的语言规则角度出发,分析苏轼与黄庭坚书法的不同美感,如字形上的大小错落、节奏与韵律的关系。
思考· 探究
(3)社会学式鉴赏
美术是一种文化现象,是一个时代、国家、民族的社会文化显现。美术作品的内容表现、风格形成、观念与意义表达总是与特定社会、历史、文化等诸多因素有着紧密的关联性。因而我们鉴赏美术作品时,除了感受、欣赏艺术语言风格外,还可以将作品置于广阔的社会背景中去分析解读它的美学趣味、社会意义、文化意义等。将艺术图像作为认识、了解社会文化的窗口,通过这个窗口我们能否看的深入、深刻,不仅需要敏锐的眼光还需要丰富的人文学养。
蓬皮杜国家艺术艺术文化中心 (法国)1977年
1.杜尚的作品《自行车轮子》算一件艺术作品吗?杜尚为什么这么做?
2.杜皮蓬艺术中心,与传统建筑艺术截然不同,这是艺术吗?查找相关资料,用社会学式鉴赏的方法回答上述问题。
思考· 探究
社会学式鉴赏的方法被认为来自马克思主义。它主张任何美术作品都是当时社会的产物,因此,要站在历史和时代的角度,将作品放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去分析。社会学式鉴赏的核心在于我们要透过作品本身去深入探讨作品主题,思考作者的创作意图。作品的意义就在在于其是否真实的反应了社会存在,并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知 识 窗
簪花仕女图(局部)
中国画(卷)绢本设色
46cm×180cm
周昉 唐(传)
辽宁省博物馆
吹笛少年
油画 布面油彩
160cm×98cm
马奈(法国)
1866年
奥赛博物馆
我们所列举的几种鉴赏方法各有侧重,然而在实际的鉴赏过程中这些方法并不是截然分开的。欣赏者很少仅从某一个角度出发去鉴赏作品,往往会采用多种方式交叉并用的鉴赏方法,以便对作品获得较为全面的感知与判断。
尝试用多种鉴赏方法进行赏析,按下列表格中的要求进行评价,并与同学开展辨析和互评。
学习评价
作品名称 综合式鉴赏 形式鉴赏 社会学式鉴赏
周昉 《簪花仕女图》
马奈 《吹笛少年》
真正的艺术家总是冒着危险去推倒一切已存的偏见,而表现他自己所想到的东西。
——罗丹(法国)
艺术是一种享受,一切享受中最迷人的享受。艺术的伟大意义,基本上在于它能显示人的真正感情、内心生活的奥秘和热情的世界。
——罗曼·罗兰(法国)
名家论艺
03
我们正处于一个美术复制品唾手可得的时代,但提高美术鉴赏力的最佳途径,还是近距离观看原作。博物馆、美术馆里收藏的作品,可以弥补书本知识和数字图像信息传播中的不足。欣赏美术作品的时候,看原作与看印刷品或数字图像有着本质的区别作品。作品的材质、尺寸、体谅、肌理、笔触、色调等要素的微妙变化和视觉样态的丰富性,都需要在身临其境的前提下才能充分感知。观众不面对原作,就很难获知作品的细节特征,无法把握作品的实际尺度和体量,而这些恰恰是确保鉴赏效果的关键因素。
溪山无尽图(局部)
中国画(卷)纸本水墨
27.7cm×726.7cm
龚贤 清 故宫博物院
龚贤善积墨画法,以干笔作墨骨,
再以皴染滋润,令山林树木呈现出
温润厚重气象,使画面具有烟润淋漓
的墨韵。这种积墨与层层皴染的效果
不面对原作是很难看出来的。
学习任务 03
参观当地的博物馆或美术馆感受原作与复制品的差别,多看原作是深入认识作品并提高鉴赏水平的有效途径。
天坛祈年殿 明
米开朗琪罗·博纳落地(1475——1564),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画家、雕塑家、建筑师和诗人,文艺复兴时期雕塑艺术最高峰的代表,我也复兴三杰之一。他的艺术生涯跨越了文艺复兴的盛期与晚期,对该时代的艺术创作和艺术理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代表作品《大卫像》是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思想的具体体现,它对人体的赞美,表面上看是对古希腊艺术的“复兴”,实质上昭示着人们已从黑暗的中世纪桎梏中解脱出来,人才是现实生活的创造者和主人。
知 识 窗
米开朗琪罗像(局部)
油画 88.3cm×64cm
达尼埃莱(意大利)
1544年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美国)
大卫像 雕塑 大理石 434cm
佛罗伦萨学院画廊
濠梁秋水图 中国画(卷) 绢本设色 24cm×114.5cm 李唐 南宋 天津博物馆
美术根据其艺术门类划分为绘画、雕塑、建筑、设计(工艺)、书法、摄影等六大类。这六大类又按照材料、题材、形式、功能等划分出不同的美术种类,如中国画、油画,历史画、风景画,浮雕、圆雕,建筑设计、环境设计、工艺美术等。艺术品的幅式、材质、形式不同,鉴赏方式也有所差异,影响到鉴赏的体验。
敦煌第329窟藻井 壁画 60cm×82cm
唐 敦煌莫高窟
紫檀嵌瓷靠背扶手椅 84.5cm×46.5cm
清 故宫博物院
在欣赏艺术品原作时,我们应该注意哪些事项?通过实践、观察现场完成下表,并与同学开展辨析、互评。
学习评价
类型 观赏方式 注意事项 原因
古代书画
油画
雕塑
近年来我国的博物馆美术馆发展很快每一个博物馆美术馆,都有它独特的地方在保护民族优良传统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公民并提高他们的艺术素养和情操等方面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为我们身临其境的鉴赏美术作品提供了方便,一些展览的策划也非常有特点在灯光展厅布置展示方式,参展作品等方面都很有特色这些都提升了观众的,观展体验。
中国美术馆1号展厅
随着科技的发展,博物馆和美术馆为观众提供了网络展厅、手机应用软件、现场语音讲解器等各类公共资源,让观众能够更便捷、更轻松的鉴赏美术作品。鉴赏原作的同时,体验其公共资源给你带来的影响。结合所学鉴赏方法,写出不少于500字的调查报告,并在班上与同学们分享。
思考· 探究
学业水平等级划分
水平 质量描述

1、能了解美术鉴赏学习的意义。
2、能初步运用美术鉴赏的方法选择一两幅,中外美术作品进行图像识读基本的判断分析和描述。
3、能与同学交流自己对美术作品的想法和观点。

1、能列举能举例阐释美术鉴赏学习对自己成长的意义。
2、能运用美术鉴赏活动四步法对作品《清明上河图》图像识读的基础上,进行描述、分析、解释、评价。
3、能与同学共同研究探讨受讨论社会和文化环境是如何影响美术作品的,发表自己对美术作品的想法和观点。
三 1、能结合自己的理解,分析教材中的民间美术案例,阐释美术线上学习对自己成长的意义。
2、能运用美术鉴赏活动四步法,在对作品《清明上河图》图像识读的基础上,进行描述、分析、解释、评价,同时能够对自己的鉴赏活动进行再评价。
3、能通过调查自己身边的视觉文化现象,撰写调查报告或评论文章,与同学共同研究、讨论美术鉴赏学习的意义探讨中国美术作品特点与民族文化的意识的关系发展发表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