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课件(共1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课件(共18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8-12 12:04: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8张PPT)
陈太丘与友期行
刘义庆
教学目标
1.积累常见文言词语翻译,能流利翻译课文。
2.在理解的基础上分析人物形象。
3.生活中学会诚信、讲礼。
标题解读
陈太丘与友期行
约定
陈太丘,即陈寔,因为做过太丘长,所以人称陈太丘。就好比大诗人韩愈是昌黎人,就称韩昌黎,柳宗元是河东人就称柳河东。用地名来称呼名人,是古人的一种习惯。
出行
与友期行
太丘舍去

尊君在不
zāi
相委而去
非人哉
友人惭

shě
fǒu
cán
Wěi
读准字音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整体感知
陈太丘与友期行
1.学生自主翻译,结合注释及参考书,翻译课文内容。
2.小组互译,圈画重点词语。
3.小组代表翻译展示。
自主学习
文言文翻译方法提示:
一增:增补,在翻译时增补文言文句中的省略成分。
二删:删除,凡是古汉语中的发语词、在句子结构上起标志作用的助词和凑足音 节的助词等虚词,可删去。
三调: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式调整为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的现代汉语句式。
四留: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名、物名、人名、官职、地名等,在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五扩:扩展,单音节词扩为同义的双音节词或多音节词。
六替: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结合注释,读通大意。
正午时分。
陈太丘和友人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是正午时分。过了正午(友人)没有到,陈太丘丢下(他)而离开,离开以后(友人)才到。陈元方当时七岁,在家门外玩耍。
译 文
才。
即陈纪(129—199),字元方,陈蹇(shí)的长子。
相约同行。期,约定。
丢下(他)而离开。舍,舍弃。去,离开。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客人问元方:“令尊在不在?”(元方)回答说:“(我父亲)等了您很长时间(而您)没有到,已经离开了。”友人便生气地说:“不是人啊!和我相约同行,却丢下我走了。”
译 文
同“否”。
对别人父亲的尊称。
不是人啊!哉,语气助词,表示感叹,相当于“啊”。
舍弃。
丢下我走了。相,表示动作偏指一方。委,舍弃。
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定的时间是正午时分。到了正午(还)不到,就是没有信用;对着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没有礼貌。”友人感到惭愧,下车来拉元方。元方走入家门,(根本)不回头看。
译 文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信用。
对人谦称自己的父亲。
拉,牵拉。
回头看。
1.这是一则小故事,让我们根据提示复述故事情节。
研读赏析
陈太丘与友人相约出行,友人迟到却责怪陈太丘独立离去,并对子骂父,元方据理反驳的故事。
陈太丘与友期行—( )过中不至,( )舍去—( )去后乃至,( )怒曰( ),( )据理反驳。
无信
友人
太丘
友人
元方
友人
2.请同学们再读课文,结合文中语句理解分析友人的形象?
期日中,过中不至
友人的形象特征:不守时,不守信,不懂礼。
研读赏析
无礼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友人惭,下车引之。
知错能改
无信
研读赏析
3.《陈太丘与友期行》出自方正篇。方正,指人行为、品性正直,合乎道义。文中哪些地方能够体现出陈元方的“方正”?
“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元方入门不顾。
懂得“信”的重要
懂得“礼”的重要
有理有据,落落大方
维护父亲和自己的尊严
“方正”
研读赏析
4.陈太丘等朋友未到后,他是怎么做的?可以看出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过中不至,乃去。
率性洒脱
材料链接:当时年收成不好,民众没有收获,有小偷夜间进入陈寔家里,躲在房梁上。陈寔暗中发现了,就起来整顿衣服,让子孙聚拢过来,正色训诫他们说:“人要自我勉励。不善良的人不一定本性是坏的,(坏)习惯往往由(不注重)品性修养而形成,于是到了这样的地步。梁上君子就是这样的人!”小偷十分惊慌,从房梁跳到地上,跪拜在地,诚恳认罪。陈寔慢慢告诉他说:“看你的长相,也不像个坏人,应该深自克制,返回正道。然而你这种行为当是由贫困所致。”结果还赠送二匹绢给小偷。从此全县没有再发生盗窃。(《后汉书》)
大度宽容、胸襟开阔、率真
合作探究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你认为元方这样做是否失礼?为什么?
失礼:元方批评客人无礼,自己更应做到有礼。客人已经认错,又是父亲的朋友,是长辈,即使有错,也应以礼待之。
不失礼:客人失信又失礼,行事不端,态度恶劣;元方必须用“入门不顾”的态度维护父亲和自己的尊严,这是坚持原则的一种体现,也是给客人一个深刻的教训。
主旨归纳
文章讲述了七岁儿童陈元方驳斥父亲的朋友“无信”“无礼”的故事,表现出陈元方小小年纪就聪慧明理、落落大方,告诫人们做人要讲诚信,为人要方正。
读了这篇文章,你获得了哪些为人处世的启示?
①为人处世要言而有信(讲信用);
②为人处世要知错善改;
③为人处世要守时;
④为人处世要知礼、有礼。
学习感悟
拓展延伸
古人说话讲究礼貌客套,在称谓上有谦称和尊称的区别,请在这篇课文中找出相应的谦辞和敬辞来。
尊君在不
君与家君期日中
对别人父亲的尊称(尊称)
对人谦称自己的父亲(谦称)
待君久不至
对别人的尊称(尊称)
千百年来,在人际交往中人们使用了许多敬辞和谦辞,体现出个人的文化修养,也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礼仪之邦的特点。
敬辞,即表示对别人敬重的词语。
谦辞,则是用于自我表示谦恭的词语。
通假字
尊君在不
同“否”,用于疑问句句末,构成是非问句。
字词归纳
古今异义
太丘舍去
相委而去
古义:离开。
今义: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跟“来”相对)。
古义:舍弃。
今义:委任,把事交给别人去办。

一词多义
尊君在不
待君久不至
同“否”,用于疑问句句末。
副词,表示否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