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七上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学生版)
中考真题凝聚全国各地历史精英智慧,准确把握大纲要求,紧跟时代步伐,展示各地中考文化。本专辑精选2022—2018年本课全国各地中考真题,助力同步教学,欢迎下载。
一.选择题
1.(2022眉山中考1.)古书上记载,春秋时期,人们已经用铁制农具耕种土地,最能印证此结论的是( )
A. 多处春秋墓葬发掘出的铁农具 B. 影视剧作品里的有关生产场景
C. 民俗研究学者的相关学术文章 D. 有关春秋时期的历史故事传说
2.(2022陕西中考1.)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是( )
A. 铁农具 B. 耧车 C. 翻车 D. 筒车
3.(2022黄冈、孝感、咸宁中考1.)在我国出土的文物中,有春秋时期的铁制农具(如图)。在 《战国策.赵策》中有秦国用牛耕田,用河流运粮食的记载。这反映了( )
A. 古代冶炼工艺完善 B. 水利灌溉技术成熟
C. 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D. 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4.(2022泰州中考2.)《中国经济史》在评述古代中国农业生产技术发展时说:“耕用牛型,使用铁器。是农业耕作技术的革命性突破,是划时代的进步。”这一“革命性突破”发生在( )
A. 春秋后期 B. 秦朝 C. 西汉 D. 唐朝
5.(2021潍坊市1.)春秋时期,贵族开始禁止用牛祭祀宗庙;战国时期,秦国规定“盗牛者加(枷刑)”。这一现象反映了当时( )
A.祖先崇拜的消失 B.私有土地的出现
C.生产方式的变革 D.兼并战争的影响
6.(2021娄底市1.)生产生活离不开工具的革新。下列古代生产工具中,代表了春秋时期较高发展水平的是( )
A. 打制石器 B. 骨耜 C. 青铜铲 D. 铁农具
7.(2021恩施州1.)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下列有关夏商周的史实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西周确立分封制 ②商朝用甲骨文记事
③夏朝的建立 ④春秋时期铁制农具和牛耕出现
A. ①②③④ B. ③②①④ C. ④①②③ D. ②①③④
8.(2021玉林市.)下图所示是春秋时期的铁制器物。据此可以判断,春秋时期( )
A.铁制器物开始出现 B.铁制武器种类丰富
C.铁制农具已经使用 D.铁器已经取代铜器
9.(2020青岛2.)“当时(春秋时期)的大小国家,在名义上都承认周王的共主地位,但周王的实权早已消灭,只有霸主才能左右当时的政局。”这反映了( )
A.周王室势力大减 B.周朝即将灭亡
C.分封制得到巩固 D.周朝政局稳定
10.(2020常德2.)许多成语典故来源于历史,如退避三舍、卧薪尝胆、围魏救赵、纸上谈兵等。这些成语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的哪一特点( )
A.奴隶制开始瓦解 B.封建制度确立
C.生产力飞速发展 D.诸侯兼并争霸
11.(2020常德20.)常德自古以来就是“川黔咽喉,云贵门户,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常德在春秋战国时期属于下列哪个诸侯国管辖( )
A.齐国 B.秦国 C.楚国 D.燕国
12.(2020绍兴1.)公元前4世纪,亚历山大帝国虽然县花一现,但它促进了东西文化的交流和融汇。这一时期中华文明的发展正处于( )
A.西周时期 B.春秋战国时期 C.秦汉时期 D.两晋南北朝时期
13.(2020常州1.)史料是解释历史的依托,是现实与历史对话的桥梁。下列史料中,最能直接解释我国古代农业生产力发展的是( )
A. B.
C. D.
14.(2020菏泽1.)如图农具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农业生产技术进步的是( )
A.骨耜 B.铁农具
C.耧车 D.曲辕犁
15.(2020聊城5.)小明运用下面四幅图进行研究性学习。他研究的主题应是( )
河姆渡人的骨耜 春秋时期的铁制农具 汉代牛耕图 唐代曲辕犁
A.耕作方式的进步 B.冶铁技术的提高 C.铁犁牛耕的出现 D.原始农业的兴起
16.(2019聊城2.)《诗经》中的“千耜其耘”是对西周时期大规模集体耕作的形象描述。当时实行大规模集体耕作的原因主要是( )
A.劳动力充足 B.技术落后
C.生产工具简陋 D.农作物品料单一
17.(2019南平1 .)2019年1月,陕西刘家洼遗址对外发布的考古成果中,有刻“芮公”等字样的青铜器。根据考古推知,刘家洼是春秋时期封国茵国的都邑。由此可以得知( )
A.墓主的身份是天子 B.芮国是西周时期的诸侯国
C.“芮公”字体是甲骨文 D.考古发现是了解历史的重要依据
18.(2019南京1.)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力飞跃发展的重要阶段是( )
A.20万年前 B.距今10000年左右
C.春秋战国时期 D.北朝时期
19.(2019青岛4.)“东周时期,王朝软弱无力,封建主相互混战不休,表面上是个多事的时期。不过,这也是一个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革,从而明确地、永久地决定中国发展进程的时期。”引发这一时期“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革”的主要原因是( )
A.各国统治者实行变法改革 B.都江堰的修建
C.铁制工具和牛耕的使用并进一步推广 D.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20.(2019淮安13 .)下列关于我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原始农耕时期,半坡人以种植水稻为主
B.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和牛耕进步推广
C.宋朝时期,小麦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
D.元朝时期,发明并推广了曲辕犁和筒车
21.(2018宿迁1.)在我国古代,人们会以“牛”“耕”作为名,如孔子的弟子司马耕,这反映了牛耕技术在当时备受人们推崇。牛耕的使用开始于( )
A.春秋战国时期 B.秦汉时期 C.隋唐时期 D.明清时期
22.(2018滨州1.)以下是春秋战国时期时代特征示意图,图示中“大变革”处的内容应是( )
A. 国家产生 B. 文明起源 C. 政权分立 D. 社会转型
二.非选择题
1.(2022长沙中考13.)历史在不断变革中旋螺式发展,阅读材科,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在11世纪至13世纪发生了根本的社会变化。首先,文官政治取代唐朝的以地方藩镇为代表的军人政治。受到儒家教育的文人担任政府高级行政官员。其次,宋代的农业文明、城市文明和物质文明方面都取得很大成就。 ——摘自库恩《宋代文化史》
材料二 著名历史学家王曾瑜先生曾指出,“自秦汉至明清,社会也有不少变动,例如自唐迄宋,日本学者称之为唐宋变革期。若与春秋、战国时期相比,则至多只能算是一个小变革期。”“只有春秋,战国时期,才是中国古代最大最重要的变革期。” ——摘编自李华瑞《20世纪中日“唐宋变革”观研究述评》
请回答:
对于中国古代的社会变革。材料一认为“宋代发生了根本的社会变化”。材料二认为“只有春秋、战国时期,才是中国古代最大最重要的变革期”。请选择其中一个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行文流畅。
2.(2021长沙市15.)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类在进入工业革命之前,人口的基数是保证文明发展的最重要因素。而要维持较大基数的人口,生育从来不是问题,粮食却是大问题。要想多收获粮食就需要更多的人,而更多的人就又需要更多的粮食,唯一能够解决这个困局的办法是提高农业耕作的技术水平和与之相关的技术(比如水利技术和冶金技术)。
——吴军《全球科技通史》
材料二 工业革命改善了人们的生活,蒸汽机车将廉价的工业品运往各地的市场,便捷又便宜。船只的改进,使发达国家的廉价制造品可以运往其他国家。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汽车和飞机广泛应用于交通运输,进一步降低了运输成本,商品价格更加低廉,人们的生活进一步得到改善,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摘编自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
——《世界历史地图册九年级下册》中国地图出版社
(1)为提高粮食产量,古代中国在提高农业耕作技术、兴修水利和农具改进等方面有哪些表现?(请列举2例史实。4分)
(2)蒸汽机车和飞机分别是哪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果?(4分)根据材料二分析,交通工具的发展有何积极作用?(2分)
(3)材料三反映出世界人口变化呈现怎样的趋势?(2分)综上,谈谈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2分)
3.(2021金华市22.)(10分)回望农耕文明,厚植“三农”情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 汉代 魏晋南北朝 唐代 宋代
中国进入铁器时代,开始出现铁农具,并已使用 ① 铁农具数量大大增加,出现了曲柄锄、耧车等新式农具 南方相对北方较为稳定,经济得到迅速发展。太湖、鄱阳湖和洞庭湖流域,是当时的重要粮仓 改进耕作技术,出现了 ② 和筒车,粮食产量持续增加 江南地区处于长期相对和平的环境,农业发展很快, ③ 跃居粮食产量的首位
材料二 中国古代封建政府趋势减轻农民纳税应役负担的第一个黄金时期,是西汉初年的“文景之治”时期……第二个黄金时期是唐太宗统治的贞观年间(公元627~649年)。
——摘编自陈明光《中国古代的纳税与应役》
(1)请将材料一表格中的①②③处填写完整。(3分)
(2)请结合所学知识,列举能印证材料二说明的相关史实。(4分)
(3)根据上述材料,概括促进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因素。(3分)
4.(2019海南 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图一 图二
(1)读图,完成以下题目:
A.春秋形势图是 ,战国形势图是 。(2分)
B.读地图,写出齐国的国都 ,蓟是 的国都,在今 。(3分)
C.据地图,写出其中三次战役的名称(3分)
(2)阅读材料,完成表格。(4分)
材料序号 观点所属学派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材料四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春秋战国时期的阶段性特征。(3分)
5.(2018莱芜26.)(12分)从西周到战国,我国的政治、经济和思想领域发生了一系列的重大变革,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一《周初形势图》 图二《春秋争霸形势图》
图一主要体现了我国古代的什么政治制度?图二反映出当时社会出现了什么现象?这一现象的出现产生了什么历史影响?(4分)
材料二
图三 铁制农具 图四 穿有鼻环的牛尊
(2)依据材料二中图三和图四说明当时我国农业生产领域出现了什么新现象?这导致了社会上什么新兴阶级的出现?(4分)
材料三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并互相辩论,形成了“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
——鲁教版《中国历史》六上
(3)材料三中的百家争鸣和材料一、二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结合秦汉两朝的相关史实,说明百家争鸣对后世所产生的社会影响。(4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七上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教师版)
中考真题凝聚全国各地历史精英智慧,准确把握大纲要求,紧跟时代步伐,展示各地中考文化。本专辑精选2022—2018年本课全国各地中考真题,助力同步教学,欢迎下载。
一.选择题
1.(2022眉山中考1.)古书上记载,春秋时期,人们已经用铁制农具耕种土地,最能印证此结论的是( A )
A. 多处春秋墓葬发掘出的铁农具 B. 影视剧作品里的有关生产场景
C. 民俗研究学者的相关学术文章 D. 有关春秋时期的历史故事传说
2.(2022陕西中考1.)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是( A )
A. 铁农具 B. 耧车 C. 翻车 D. 筒车
3.(2022黄冈、孝感、咸宁中考1.)在我国出土的文物中,有春秋时期的铁制农具(如图)。在 《战国策.赵策》中有秦国用牛耕田,用河流运粮食的记载。这反映了( C )
A. 古代冶炼工艺完善 B. 水利灌溉技术成熟
C. 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D. 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4.(2022泰州中考2.)《中国经济史》在评述古代中国农业生产技术发展时说:“耕用牛型,使用铁器。是农业耕作技术的革命性突破,是划时代的进步。”这一“革命性突破”发生在(A )
A. 春秋后期 B. 秦朝 C. 西汉 D. 唐朝
5.(2021潍坊市1.)春秋时期,贵族开始禁止用牛祭祀宗庙;战国时期,秦国规定“盗牛者加(枷刑)”。这一现象反映了当时( C )
A.祖先崇拜的消失 B.私有土地的出现
C.生产方式的变革 D.兼并战争的影响
6.(2021娄底市1.)生产生活离不开工具的革新。下列古代生产工具中,代表了春秋时期较高发展水平的是(D )
A. 打制石器 B. 骨耜 C. 青铜铲 D. 铁农具
7.(2021恩施州1.)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下列有关夏商周的史实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B )
①西周确立分封制 ②商朝用甲骨文记事
③夏朝的建立 ④春秋时期铁制农具和牛耕出现
A. ①②③④ B. ③②①④ C. ④①②③ D. ②①③④
8.(2021玉林市.)下图所示是春秋时期的铁制器物。据此可以判断,春秋时期(A )
A.铁制器物开始出现 B.铁制武器种类丰富
C.铁制农具已经使用 D.铁器已经取代铜器
9.(2020青岛2.)“当时(春秋时期)的大小国家,在名义上都承认周王的共主地位,但周王的实权早已消灭,只有霸主才能左右当时的政局。”这反映了( A )
A.周王室势力大减 B.周朝即将灭亡
C.分封制得到巩固 D.周朝政局稳定
10.(2020常德2.)许多成语典故来源于历史,如退避三舍、卧薪尝胆、围魏救赵、纸上谈兵等。这些成语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的哪一特点( D )
A.奴隶制开始瓦解 B.封建制度确立
C.生产力飞速发展 D.诸侯兼并争霸
11.(2020常德20.)常德自古以来就是“川黔咽喉,云贵门户,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常德在春秋战国时期属于下列哪个诸侯国管辖( C )
A.齐国 B.秦国 C.楚国 D.燕国
12.(2020绍兴1.)公元前4世纪,亚历山大帝国虽然县花一现,但它促进了东西文化的交流和融汇。这一时期中华文明的发展正处于(B )
A.西周时期 B.春秋战国时期 C.秦汉时期 D.两晋南北朝时期
13.(2020常州1.)史料是解释历史的依托,是现实与历史对话的桥梁。下列史料中,最能直接解释我国古代农业生产力发展的是( B )
A. B.
C. D.
14.(2020菏泽1.)如图农具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农业生产技术进步的是( B )
A.骨耜 B.铁农具
C.耧车 D.曲辕犁
15.(2020聊城5.)小明运用下面四幅图进行研究性学习。他研究的主题应是(A )
河姆渡人的骨耜 春秋时期的铁制农具 汉代牛耕图 唐代曲辕犁
A.耕作方式的进步 B.冶铁技术的提高 C.铁犁牛耕的出现 D.原始农业的兴起
16.(2019聊城2.)《诗经》中的“千耜其耘”是对西周时期大规模集体耕作的形象描述。当时实行大规模集体耕作的原因主要是( C )
A.劳动力充足 B.技术落后
C.生产工具简陋 D.农作物品料单一
17.(2019南平1 .)2019年1月,陕西刘家洼遗址对外发布的考古成果中,有刻“芮公”等字样的青铜器。根据考古推知,刘家洼是春秋时期封国茵国的都邑。由此可以得知( D )
A.墓主的身份是天子 B.芮国是西周时期的诸侯国
C.“芮公”字体是甲骨文 D.考古发现是了解历史的重要依据
18.(2019南京1.)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力飞跃发展的重要阶段是( C )
A.20万年前 B.距今10000年左右
C.春秋战国时期 D.北朝时期
19.(2019青岛4.)“东周时期,王朝软弱无力,封建主相互混战不休,表面上是个多事的时期。不过,这也是一个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革,从而明确地、永久地决定中国发展进程的时期。”引发这一时期“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革”的主要原因是( C )
A.各国统治者实行变法改革 B.都江堰的修建
C.铁制工具和牛耕的使用并进一步推广 D.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20.(2019淮安13 .)下列关于我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B )
A.原始农耕时期,半坡人以种植水稻为主
B.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和牛耕进步推广
C.宋朝时期,小麦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
D.元朝时期,发明并推广了曲辕犁和筒车
21.(2018宿迁1.)在我国古代,人们会以“牛”“耕”作为名,如孔子的弟子司马耕,这反映了牛耕技术在当时备受人们推崇。牛耕的使用开始于( A )
A.春秋战国时期 B.秦汉时期 C.隋唐时期 D.明清时期
22.(2018滨州1.)以下是春秋战国时期时代特征示意图,图示中“大变革”处的内容应是( D )
A. 国家产生 B. 文明起源 C. 政权分立 D. 社会转型
二.非选择题
1.(2022长沙中考13.)历史在不断变革中旋螺式发展,阅读材科,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在11世纪至13世纪发生了根本的社会变化。首先,文官政治取代唐朝的以地方藩镇为代表的军人政治。受到儒家教育的文人担任政府高级行政官员。其次,宋代的农业文明、城市文明和物质文明方面都取得很大成就。 ——摘自库恩《宋代文化史》
材料二 著名历史学家王曾瑜先生曾指出,“自秦汉至明清,社会也有不少变动,例如自唐迄宋,日本学者称之为唐宋变革期。若与春秋、战国时期相比,则至多只能算是一个小变革期。”“只有春秋,战国时期,才是中国古代最大最重要的变革期。” ——摘编自李华瑞《20世纪中日“唐宋变革”观研究述评》
请回答:
对于中国古代的社会变革。材料一认为“宋代发生了根本的社会变化”。材料二认为“只有春秋、战国时期,才是中国古代最大最重要的变革期”。请选择其中一个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行文流畅。
【答案】示例1:宋代发生了根本的社会变化。宋代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科举制得到完善,文官政治取代了军人政治,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城市中的商业活动突破了时空限制,世俗文化兴起,市民阶层逐渐形成;海外贸易繁荣,政府设置了管理海外贸易的市舶司进行管理;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示例2:只有春秋、战国时期,才是中国古代最大最重要的变革期。春秋战国时期,分封制和宗法制逐渐走向瓦解,周王室权威不再;铁犁牛耕出现,生产力水平提升,土地私有制逐渐确立,井田制瓦解;私学出现,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文化的繁荣。
2.(2021长沙市15.)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类在进入工业革命之前,人口的基数是保证文明发展的最重要因素。而要维持较大基数的人口,生育从来不是问题,粮食却是大问题。要想多收获粮食就需要更多的人,而更多的人就又需要更多的粮食,唯一能够解决这个困局的办法是提高农业耕作的技术水平和与之相关的技术(比如水利技术和冶金技术)。
——吴军《全球科技通史》
材料二 工业革命改善了人们的生活,蒸汽机车将廉价的工业品运往各地的市场,便捷又便宜。船只的改进,使发达国家的廉价制造品可以运往其他国家。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汽车和飞机广泛应用于交通运输,进一步降低了运输成本,商品价格更加低廉,人们的生活进一步得到改善,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摘编自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
——《世界历史地图册九年级下册》中国地图出版社
(1)为提高粮食产量,古代中国在提高农业耕作技术、兴修水利和农具改进等方面有哪些表现?(请列举2例史实。4分)
(2)蒸汽机车和飞机分别是哪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果?(4分)根据材料二分析,交通工具的发展有何积极作用?(2分)
(3)材料三反映出世界人口变化呈现怎样的趋势?(2分)综上,谈谈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2分)
【答案】(1)铁器牛耕的出现;都江堰、郑国渠等修建;耧车、曲辕犁、秧马等发明。(2)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作用:促进了运输成本的降低,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提高了人们生活质量。(3)世界人口增长迅速。影响:科学技术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带动了人类物质文化水平的长足进步,也带来了环境污染、生态安全以及危及人类的安全等。
3.(2021金华市22.)(10分)回望农耕文明,厚植“三农”情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 汉代 魏晋南北朝 唐代 宋代
中国进入铁器时代,开始出现铁农具,并已使用 ① 铁农具数量大大增加,出现了曲柄锄、耧车等新式农具 南方相对北方较为稳定,经济得到迅速发展。太湖、鄱阳湖和洞庭湖流域,是当时的重要粮仓 改进耕作技术,出现了 ② 和筒车,粮食产量持续增加 江南地区处于长期相对和平的环境,农业发展很快, ③ 跃居粮食产量的首位
材料二 中国古代封建政府趋势减轻农民纳税应役负担的第一个黄金时期,是西汉初年的“文景之治”时期……第二个黄金时期是唐太宗统治的贞观年间(公元627~649年)。
——摘编自陈明光《中国古代的纳税与应役》
(1)请将材料一表格中的①②③处填写完整。(3分)
(2)请结合所学知识,列举能印证材料二说明的相关史实。(4分)
(3)根据上述材料,概括促进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因素。(3分)
【答案】(1)①牛耕;②曲辕犁;③水稻。
(2)汉文帝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把每年服役改为三年一次;汉景帝将田租定为三十税一;唐太宗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和劳役。
(3)积极的国家政策;相对和平稳定的环境;耕作技术的革新;新作物的引进和培育。
4.(2019海南 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图一 图二
(1)读图,完成以下题目:
A.春秋形势图是 ,战国形势图是 。(2分)
B.读地图,写出齐国的国都 ,蓟是 的国都,在今 。(3分)
C.据地图,写出其中三次战役的名称(3分)
(2)阅读材料,完成表格。(4分)
材料序号 观点所属学派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材料四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春秋战国时期的阶段性特征。(3分)
【答案】(1)A.春秋形势图:图一;战国形势图:图二;(2分)
B.齐国的国都:临淄。蓟是:燕国国都;在今:北京。(3分)
C.三次战役:城濮之战;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任写3点,每点1分)
(2)(4分)
材料序号 观点所属学派
材料一 儒家
材料二 道家
材料三 墨家
材料四 法家
(3)阶段特征:兼并战争(社会动荡);制度变革;思想学术繁荣。(每点1分)(3分)
5.(2018莱芜26.)(12分)从西周到战国,我国的政治、经济和思想领域发生了一系列的重大变革,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一《周初形势图》 图二《春秋争霸形势图》
图一主要体现了我国古代的什么政治制度?图二反映出当时社会出现了什么现象?这一现象的出现产生了什么历史影响?(4分)
材料二
图三 铁制农具 图四 穿有鼻环的牛尊
(2)依据材料二中图三和图四说明当时我国农业生产领域出现了什么新现象?这导致了社会上什么新兴阶级的出现?(4分)
材料三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并互相辩论,形成了“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
——鲁教版《中国历史》六上
(3)材料三中的百家争鸣和材料一、二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结合秦汉两朝的相关史实,说明百家争鸣对后世所产生的社会影响。(4分)
【答案】(1)分封制(1分)。诸侯争霸(1分)。影响:消极:给社会带来了种种灾难。积极:诸侯国数量减少,客观上有利于国家走向统一。(2分)
(2)新现象: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2分)阶级:地主和农民。(2分)
(3)关系:政治、经济的变革,促成了思想文化的繁荣。(2分)影响:秦始皇依据法家思想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1分);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或把儒家思想作为治理国家的正统思想)(1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