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性活动学习《到民间采风去》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综合性活动学习《到民间采风去》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3-09-05 21:21: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0张PPT。曙光初级中学电子白板课堂教学竞赛课件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综合性活动学习)
到民间采风去课件制作: 广南县曙光初级中学 学习目标:
1、了解家乡,关注家乡、欣赏家乡,热爱家乡。
2、通过活动,学会欣赏民俗文化,增强保护民俗文化的意识,培养社会责任感。
3、培养学生搜集、归纳整理、分析提炼材料的能力,并能创造性提出个人的观点和建议。一、家乡素描
二、讲我方言
三、乡土发现
四、节日探源
五、作业(思考写作练笔)广南县的名胜古迹——数一数,看看你知道多少?1、文笔塔——又称雁塔,位于广南县城南13公里的坝洒东侧三台坡之颠,
与莲城遥相对望。建于清道光末年。
2、昊天阁——又称玉皇阁,位于县城一小旁。始建于清乾隆年间 。
3、侬氏土司衙署——位于县城北街一小校园内。建于元初 。
4、旧莫王氏宅院——位于广南县旧莫乡,距县城29公里。建于1936年。
5、莲城——广南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唐为侬氏据地,
宋为特磨道治所—福州 。
6、文庙——位于莲城南街县一中内。始建于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
7、莲湖公园——广南主要的休闲娱乐中心,莲湖公园原名承恩塘,
俗称北门大塘子,于清朝嘉庆年间人工挖掘而成 。一、家乡素描【文山州历史名人】 楚图南-云南文山历史名人,中国著名作家、文学翻译家、教授、书法家和社会活动家 。生于文山县城。
柯仲平-著名革命诗人,云南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广南县城小南街人。
李熙文-字叔豹,文山县开花镇人。清同治甲戌补选进士、点翰林院庶吉士
项崇周-云南省文山州麻栗坡县猛洞人,苗族,清代著名抗法英雄。
李应珍-清代砚山县子马乡城脚村人,又名李云道。因抗法有功,光绪皇帝封李应珍为“昭勇将军”。 二、认识方言 1、北方方言(北方话)——北京话为标准语
2、吴方言(江浙话)——苏州话为标准语,
以上海话为其代表
3、闽方言(福建话)——厦门话为标准语
4、湘方言(湖南话)——长沙话为标准语
5、赣方言(江西话)——南昌话为标准语
6、客家方言(客家话)——梅县话为标准语
7、粤方言(广东话)——广州话为标准。中国的七大方言:云南方言---属北方方言的西南方言区(不包括少数民族的民族语言)。 称赞叫? 惊叹叫?
是不是叫? 怎么叫? 有趣叫? 行为不良叫? 讨厌叫? 不听劝叫?
陀螺叫? 抽烟叫?
窗户叫? 可恶叫?
大概叫? 最前面叫?
糊涂叫? 不受欢迎叫?
捡便宜笑叫? 教训叫?
跑不掉叫? 窝囊叫? 多嘴叫? 苯叫? 不服气叫? 干什么叫?
去不去叫? ……云南方言---属北方方言的西南方言区(不包括少数民族的民族语言)。 称赞叫板扎, 惊叹叫埋埋散. 是不是叫咯是, 怎么叫咋咯. 有趣叫太仙啦, 行为不良叫槽奈. 讨厌叫捂俗, 不听劝叫日鼓,
陀螺叫得螺. 抽烟叫咂烟,
窗户叫窗风. 可恶叫拔毒,
大概叫大谱气. 最前面叫档头,
糊涂叫颠东. 不受欢迎叫勾.
捡便宜笑叫捡豁皮, 教训叫理麻, 跑不掉叫铆不脱. 窝囊叫日脓. 多嘴叫岔巴. 苯叫日浓。 不服气叫日气, 干什么叫整喃,
去不去叫给克 ……三、乡土发现云南特产三七 、卷烟 (如:红河、红塔山,啊诗玛,云烟等.)、茶叶(如:普洱茶)、宣威火腿、大理石 、云南白药 等云南小吃这些你知道吗?
过桥米线、凉米线凉卷粉、臭豆腐烧豆腐、饵块等你还了解哪些?四、节日探源中国传统七大节日,你知道吗?春节、元宵节、清明节、
端午节、七夕节、
中秋节、重阳节 春节:风俗习惯:春节,我国城乡张灯结彩,常举行一系列喜庆活动,如放鞭炮、贴春联、贴年画、舞龙、舞狮、吃年糕等。年初一早晨人们相见,总要以“恭贺新禧”、
"祝君如意"等来互相祝福。 它起源于原始社会的“腊祭”。人们经过一年辛勤劳动,在岁尾年初之际,用农猎收获物来祭祀众神和祖先,以感谢大自然的恩赐,逐渐形成了庆祝岁首的风俗。春节的命名始于1913年。当时任内务总长的朱启钤先生向袁世凯提出一个《定四时节假呈》,“拟请定阴历元旦为春节。凡我国民,均得休息,在公人员,亦准给假一日。”这一制度一直沿用下来。春节的起源: 元宵节习俗有:赏花灯,猜灯谜,吃元宵,踩高跷,舞狮子等。元宵节:(农历 ) 正月十五 元宵节的由来 汉高祖刘邦死后,大权渐渐落在吕后手中。吕后病死后,诸吕惶惶不安害怕遭到伤害和排挤。于是,在上将军吕禄家中秘密集合,共谋作乱之事,以便彻底夺取刘氏江山。
平乱之后,众臣拥立刘邦的第二个儿子刘恒登基,称汉文帝.文帝深感太平盛世来之不易,便把平息“诸吕之乱”的正月十五,定为与民同乐日,京城里家家张灯结彩,以示庆祝。从此,正月十五便成了一个普天同庆的民间节日——“闹元宵”。四月5日左右。风俗习惯:拜祭祖先清明节: 相传春秋时,帮助晋文公复国的大臣介子推功成身退,隐居绵山。为迫使他出山做官,晋文公于清明前夕焚山烧林,不料介子推宁愿抱树焚身,也不愿从命。文公伤心之至,决定把绵山封给他,称为"介山",还规定每到介子推被烧那天,禁火3天,不吃烟火食。从此,清明前夕便有了"寒食节",寒食活动一直延续到清明日。清明节起源: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 民俗:吃粽子,在五月五日煮糯米饭或蒸粽糕投入江中,以祭祀屈原,为恐鱼吃掉,故用竹筒盛装糯米饭掷下,以后渐用粽叶包米代替竹筒。挂香袋吃粽子插菖蒲端午节起源:

战国时期,
屈原为楚国忧愤跳江而亡,楚人为纪念屈原之死,把这一天作为节日。鹊桥仙
——秦观七夕农历:七月初七
节日来源:
牛郎织女
鹊桥相会中秋节中秋传说之一——嫦娥奔月
朱元璋与月饼起义 吃月饼
赏月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吃月饼 、 赏月民俗习惯:
重阳节秋高气爽,风
清月洁,故有出游登高、
赏菊赋诗、插茱萸、饮菊
花酒、吃重阳糕等习俗。农历:九月初九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望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东汉时期,汝河有个瘟魔,只要它一出现,家家就有人病倒,天天有人丧命,这一带的百姓受尽了瘟的蹂躏。一场瘟疫夺走了恒景的父母,恒景辞别了妻子和乡亲,决心访仙学艺,为民除掉瘟魔。有位仙长收留了恒景,除教他降妖剑术外,又赠他一把降妖剑。重阳节的由来 恒景回到家乡,到了初九的早晨,他按仙长的叮嘱把乡亲们领到了附近的山上,然后发给每人一片茱萸叶,一盅菊花酒。中午时分,瘟魔冲出汝河,刚扑到山下,突然吹来阵阵茱萸奇香和菊花酒气。瘟魔戛然止步,脸色突变,恒景手持降妖剑追下山来,刺死瘟魔。
从此九月初九登高避疫的风俗年复一年地传下来。五、作业(思考写作练笔)写作练笔,让真情感悟倾注笔端(以下任选一项写作)
①对当地民俗文化提出建议,整理成建议书。
②为开发文山州(广南)旅游业写一份倡议书。
③写一份乡土风情调查报告。
④以“我家乡的——”为半命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记叙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