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高中语文第一单元中国古典诗歌研习单元质量检测(word原卷板+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2023学年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高中语文第一单元中国古典诗歌研习单元质量检测(word原卷板+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4.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8-10 21:35:28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质量检测
(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一、现代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所谓文化,通常是指一个民族的整体生活方式和它的价值系统。而文化自信则是指一个民族基于对自己民族文化的积极肯定、自觉珍惜而形成的一种对其坚守、传承和发扬光大的文化心理和行为取向。文化自信就其内涵而言,包含两重含义:一是作为一种文化类型自身所具有的文化特质,二是作为这种文化类型的文化主体的文化性格。这就是说,文化自信是一种文化类型的精神特质和文化主体的担当性格的有机统一。
当然,作为统一的中华文化,它是一个有机整体,是同一种文化类型在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合规律性发展的文化之链,但是它又存在着传统与现代、历史与当下、客体与主体的不同方面、不同内容和不同性质的区分。因此,我们要增强和提升文化自信就必须对这一概念有一个清晰明确的整体把握和理性对待。否则,就可能在所谓文化自信、繁荣文化的旗号下造成混乱。
那么,继承与弘扬我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能不能重建我们的文化自信呢?这涉及我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类型,它自身的文化特质问题。事实上,我们民族文化的一个显著的特质就是“自信”,它是一种具有高度自信精神的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在它最初萌生时的神话传说中,就是以自信、自强为精神特质的。人们所熟悉的“夸父追日”“精卫填海”“女娲补天”等等,不就充满了一种发奋而自信的精神吗?儒家学说的创始人孔子、孟子、荀子就把中国传统文化的自信精神理性化、理论化了。孔子说“我欲仁,斯仁至矣”,孟子说“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荀子则提出了“制天命而用之”的命题,这些不正充满了一种一往无前的担当而自信的精神吗?宋儒张载提出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明清时期王夫之的“六经责我开生面”,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以及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些思想可以说是一脉相承,无不是充满了一种无畏而自信的精神。
如果说增强和提升文化自信,我们的着眼点要放在坚定对我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上,那么它的落脚点和目标指向就应该放在培养和造就一代又一代具有文化自信的文化主体上。人是文化的主体,又是文化的创造者。离开了作为主体的人,就无所谓文化,而任何优秀的文化也只能是海市蜃楼。因此,培养和造就具有文化自信的文化主体才是我们要着实下功夫的关键所在。
(摘编自唐凯麟《如何增强和提升文化自信》)
材料二:
《解放日报》副刊《朝花周刊》记者就“中国文化自信”这一主题专访了原文化部部长、作家王蒙,以下为访谈节选。
朝花周刊:您为什么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个必须面对的时代话题?
王蒙:中国的文化传统是活的传统,是与现代世界接轨的传统,是以天下为己任的传统。我们的文化自信,包括了对自己文化更新转化、对外来文化吸收消化的能力,包括了适应全球大势、进行最佳选择与为我所用、不忘初心又谋求发展的能力。
文化的高低分野,不仅代表着公民的个人素质,也可以从一个侧面彰显出一个国家和社会的文明程度,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体现。因此,不论有多么困难,我们必须面对这个时代课题。
朝花周刊:中国传统文化到底是什么样的文化?它和世界先进文化可否对接?
王蒙:中国文化有一种适应的能力,有一种变化发展的能力,既有自我保护的能力,又有所谓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的能力。也许,我们看到了中华文化的古老,甚至也看到了中华文化的不够用,但是我们还看到了中华文化的适应性,它有自我调整和自我更新的能力,有汲取和消化外来影响的能力。
现在我们有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对传统文化的热情。原因很简单,因为我们的国家有了巨大的发展,因为对国家前途已经有了自信,所以才有了文化自信。我们所说的文化自信,包括对传统文化中积极、优秀的方面的自信,包含了我们对自己发展模式的自信,也包含了我们对自己文化的汲取能力、选择能力、消化能力、调整能力、本土化能力以及识别能力、分析能力的自信。我们的文化不是一个脆弱的文化,不是手指头一捅就破一个窟窿的,捉襟见肘、岌岌可危的文化。我们的文化是一个能够和世界对话和打交道、能够既保持自己特色又不拒绝任何外来有益影响的文化。
朝花周刊:在全球化时代里,该如何发挥中国传统文化的优势,又怎样才能使中华文化始终焕发光彩?
王蒙: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奋斗历程的见证,更是今天中华民族固本开新的精神动力。全球化与现代化冲击着我们的民族传统,这种时候,更需要文化自信、文化定力,更要勇于与善于实现引领、整合、包容、平衡与进一步提升,以优秀传统文化、主流文化为主心骨,积极构建生气勃勃、富有创新活力,又能够满足人民多方面精神需要的多彩多姿的文化生态格局。
我们中华民族确实应该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自信,这不是“老大帝国”的狂妄自大,这是建立在转化与变革的举世瞩目、发展与创新的累累硕果之上的坚实自信。中华民族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能更加坦然地面对困难,化解矛盾。我们走过的道路让我们自信,我们创造的业绩使我们能够自信。文化自信是最根本的自信,是由内而外的自信,是有定力的自信,是有凝聚力感召力的自信,是面向世界的自信。我们要以文化自信、文化复兴,托起我们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创造我们的文化辉煌,助力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摘编自《专访王蒙:中国文化
自信,是从善如流的自信》)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B )
A.只有对“中华文化”这一概念有清晰明确的整体把握并理性对待,才能有效提升文化自信。
B.材料一从文化特质和文化主体两个方面,分析了当下我国文化和文化自信的有机统一的关系。
C.中华文化的适应性,主要体现在对自身文化的调整与更新和对外来文化的吸收与消化两个方面。
D.两则材料都以“文化自信”为话题,前者侧重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后者侧重更新与发展。
【解析】 材料一并未分析“文化和文化自信的有机统一的关系”,分析了文化自信是文化特质与文化主体的有机统一。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
A.提升文化自信的关键,是深入到传统文化中,研究神话传说、儒学学说等体现出来的自信的文化特质。
B.把握文化自信的内涵,理解优秀传统文化的特质,有助于我们明确提升文化自信的着眼点和目标指向。
C.中国传统文化不仅现在能对接世界先进文化,还能在未来焕发光彩,这与其强大的适应性特质有关。
D.两则材料对防范可能出现的虚假文化自信、繁荣文化的乱象和消除某些人的文化焦虑具有现实意义。
【解析】 提升文化自信的关键是文化主体。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文化自信表现的一项是(3分)( B )
A.2021年河南春晚舞蹈《唐宫夜宴》以隋唐歌舞人俑为原型,融合现代科技手段,完美呈现大唐盛世,获得空前好评。
B.近年不断有人提议在原址重建圆明园,再现这一“万园之园”杰出精美的建筑景群,重现昔日盛世繁华与荣光。
C.李子柒在社交平台分享田园风光和美食制作的视频,向世界展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让无数外国人爱上了中国。
D.许渊冲致力于翻译事业,将《论语》《诗经》《楚辞》《西厢记》等经典作品翻译成英文和法文,获得海内外高度认可。
【解析】 在原址重建圆明园不是文化自信。
4.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材料一第三段论证的严密性。(4分)
答:__①论证结构严谨。文段采用总分结构,先以设问引出观点,然后按事理逻辑逐层分析。②论点与论据高度统一。所举“夸父追日”等事例、所引孔孟等言论都能恰切论证观点。③用词精练准确。运用“事实上”“可以说”等词语使表达恰切、有分寸。(4分。每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__
5.作为文化主体,青年学生面对展藏文物、古代作品等文化载体时,应当怎样做才能真正提升文化自信?请结合材料,提出你的建议。(6分)
答:__①通过各种途径、方式解读文化载体中蕴含的文化内涵。②准确辨析文化内涵中的精华与糟粕,区分善恶美丑。③探究其承载的文化与时代、与世界先进文化的联系,更新转化,吸收消化。④提高文化反思与省察意识,自觉继承与发展优秀文化。(6分。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__
二、古代诗文阅读(31分)
(一)古代诗歌阅读(18分)
课外阅读
(2021·全国乙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6~7题。(9分)
鹊桥仙·赠鹭鸾
辛弃疾
溪边白鹭,来吾告汝:“溪里鱼儿堪数。主人怜汝汝怜鱼,要物我、欣然一处。  白沙远浦,青泥别渚,剩有虾跳鳅舞。听君飞去饱时来,看头上风吹一缕。”
6.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D )
A.上阕结尾句“要物我欣然一处”,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望。
B.因“溪里鱼儿堪数”,故作者建议鹭鸾去虾鳅较多的“远浦”“别渚”。
C.本词将鹭作为题赠对象,以“汝”“君”相称,营造出轻松亲切的氛围。
D.词末从听觉和视觉上分别书写了鹭鸾饱食后心满意足的状态,活灵活现。
【解析】 “听君飞去”并非在写鹭莺饱食后心满意足的状态。
7.这首词的语言简明,请简要分析。(6分)
答:__①使用对话口吻,浅近直白,通俗易懂;②语言诙谐风趣,活泼生动。(每点3分,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__
课内阅读
阅读《蜀道难》第一段,回答8~9题。(9分)
噫吁嚱!危乎高哉!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8.下列对文段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D )
A.开篇极言蜀道之难,以感情强烈的咏叹点出主题,为全诗奠定了雄放的基调。
B.诗人以夸张的笔墨描绘了自古以来秦蜀之间被高山峻岭阻挡的情形。由秦入蜀,必经太白峰,自古只有高飞的鸟儿能从其低缺处飞过。
C.千里翱翔的黄鹤不能飞度,轻疾敏捷的猿猴也不能攀援,不言而喻,人的行走就更难了。诗人的夸张、衬托之笔极写蜀道的高不可攀。
D.青泥岭为唐人入蜀要道,诗人着重写其峰路的萦回和山势的峻危来表现人行其上的情状和畏惧心理,捕捉了手扪星辰、呼吸紧张、抚胸长叹等细节加以摹写,困危之状如在目前,是写实。
【解析】 青泥岭攀援细节并非写实,而是想象。
9.诗的开篇如何叙述蜀道悠久的历史?为何引用“五丁开山”的传说?请简要回答。(6分)
答:__诗一开篇就极言蜀道之难,以感情强烈的咏叹点出主题,为全诗奠定了雄放的基调。先叙述蜀国长期闭塞的状况,引传说中蚕丛、鱼凫的开国,寓高山阻隔之意,“四万八千岁”为夸张叙述;接着描述秦蜀间重山叠岭的地貌,“有鸟道”寓无人行之意;然后叙述蜀道来由。
原因:引“五丁开山”的传说,表现了人和自然间的斗争以及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强烈愿望,赞扬了神力和开路者的勇力。__
(二)名篇名句默写(13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本题共1小题,13分)
(1)《诗经·氓》中,女主人公回忆自己年少时与男子恋爱的美好时光,与“青梅竹马”意境相仿的句子是“__总角之宴__,__言笑晏晏__”。
(2)屈原在《离骚》中写到人生各有乐趣,而自己爱美习以为常,接着以“__虽体解吾犹未变兮__,__岂余心之可惩__”两句表明要坚定人生志向,即使被肢解也绝不改变。
(3) 《孔雀东南飞》中“__却与小姑别__,__泪落连珠子__”两句,说明兰芝与小姑关系融洽,正表现了她的懂礼仪、易相处。这同焦母的不容恰成对照。
(4)李白《蜀道难》一诗中,运用夸张极言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惊险的气氛的句子:“__连峰去天不盈尺__,__枯松倒挂倚绝壁__。”
(5)杜甫《蜀相》中“__三顾频烦天下计__,__两朝开济老臣心__”两句,写对诸葛武侯的评价。上句看起来是说刘备,其实是从侧面烘托诸葛亮的才智和抱负,也流露出诗人的一丝委屈和对肃宗的失望。
(6)《望海潮》开篇就以博大的气势笼罩全篇,“__东南形胜__,__三吴都会__,__钱塘自古繁华__”,点出了杭州位置的重要、历史的悠久,揭示出所咏主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9分)
(2021·全国乙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3题。
有人说,互联网虽然实现了我们的一个古老梦想,把远在天涯的人变得________。但与此同时也可能恰好相反,把身边的人变得如在天涯,因而引发了一种普遍的担心:当我们越来越习惯于线上的虚拟世界时,我们是否会最终失去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对线上虚拟世界的担心,并非________。正如有研究者指出的那样,互联网已经深入到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过度沉迷有可能让一些人“越来越拥抱技术、越来越忽略彼此”。
实际上,线上与线下之间的界限也不是那么________。研究发现,互联网中的社交关系大多是通过“上传”线下的好友形成的,是现实社交的延续。从空间角度来讲,互联网有助于我们维系远距离的线下关系;从时间角度来看,媒介化创造了一种广泛的双向即时互动。空间和时间由于不断压缩,大大增强了互动性,社会交往效率有助于得到显著提高,(  )。“虚拟”与“现实”早已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现实世界为虚拟生活________地提供养料,虚拟生活又能激发和充实现实世界的活力。
1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 )
A.近在咫尺 杞人忧天 泾渭分明 源源不断
B.触手可及 空穴来风 泾渭分明 取之不尽
C.近在咫尺 空穴来风 非此即彼 源源不断
D.触手可及 杞人忧天 非此即彼 取之不尽
【解析】 第一空,近在咫尺:形容距离很近。触手可及:近在手边,一伸手就可以接触到。语境中有“远在天涯”,此处应填“近在咫尺”。第二空,杞人忧天:比喻不必要的或缺乏根据的忧虑和担心。空穴来风:比喻消息和谣言的传播不是完全没有原因的。也比喻流言乘机会传开来。语境中指对线上虚拟世界的担心并不是不必要的。此处应填“杞人忧天”。第三空,泾渭分明:泾河水清,渭河水浑,泾河的水流入渭河时,清浊不混。比喻界限清楚或是非分明。非此即彼:不是这一个,就是那一个。语境中形容界限,应选“泾渭分明”。第四空,源源不断:形容接连不断。可作定语、状语和谓语。取之不尽:形容物质或精神的原料极其丰富。作谓语、定语。语境中处于状语的位置,应选“源源不断”。
1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 )
A.社会交往是如此,我们工作和生活的其他方面也是如此
B.不但社会交往如此,而且我们工作和生活的其他方面也是如此
C.我们工作和生活的其他方面,和社会交往也是一样的
D.我们工作和生活的其他方面也是这样,除了社会交往
【解析】 括号前的内容讲的是“社会交往”,故括号内的句子应以“社会交往”开头,排除C、D两项。“社会交往”与“我们工作和生活的其他方面”是并列关系,不是递进关系,排除B项。
1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B )
A.由于空间和时间不断压缩,大大增强了互动性,有助于社会交往效率显著提高。
B.由于空间和时间不断压缩,互动性大大增强,社会交往效率得到显著提高。
C.空间和时间由于不断压缩,大大增强了互动性,社会交往效率得到显著提高。
D.空间和时间由于不断压缩,互动性大大增强,有助于社会交往效率显著提高。
【解析】A项,主语残缺,“由于”引出的句子作句前状语,但状语后没有主语。C项,不合逻辑,互动性的增强并非“时间和空间不断压缩”的原因。D项,表意不明,“有助于社会交往效率显著提高”的不知是“时间和空间”还是“互动性”。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1分)
(2021·全国乙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5题。
很多人认为,水果越甜,含糖量越高,热量也越高。其实这种说法并不准确。因为水果的甜度__①__,还与“糖”的种类以及含酸性物质的多少有关。水果中的“糖类”,主要包括单糖(果糖,葡萄糖)、双糖(蔗糖,麦芽糖)和多糖(淀粉)。其中__②__,蔗糖的甜度次之,葡萄糖和麦芽糖更次之,淀粉则基本没有甜味。有的水果,如西瓜,由于所含果糖比例较大,甜度远高于含糖量更高的水果;但以葡萄糖为主的水果,如猕猴桃,水果中的有机酸,可以使其甜度不那么明显;例如山楂的含糖量比草莓高得多,但吃起来没有草莓甜,就是__③__。
对超重人群和糖尿病人群来说,水果是不是必须“拉黑”呢?实际上,这些人群往往需要控制摄入食物的总热量。对含糖量较高的鲜枣等水果,尽量少吃或不吃,尤其要注意那些不大甜但含糖量较高的水果,如百香果。最好选择含糖量较少的水果,如草莓等。但必须要说明的是,即使是含糖量较少的水果,也要有所限制,建议平均一天不超过200克。
14.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5分)
答:__①除了和含糖量高低有关②果糖的甜度最高③因为有机酸含量较多__
15.简述第二自然段的主要内容。请使用包含因果关系的句子,表达简洁流畅,不超过65个字。(6分)
答:__①对超重人群和糖尿病人群来说,②因为要控制摄入食物的总热量,③所以要尽量少吃或不吃含糖量高的水果。__
四、写作(50分)
16.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诗经》:周虽旧邦,其命维新。
(2)梁启超: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
(3)李大钊:黄金时代,不在我们背后, 乃在我们的面前。
读了上述材料,你有什么样的想法启示或感悟?请联系现实,写一篇国旗下的讲话稿,在一所中学里做演讲。
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 这几个材料:第一则讲的是,周虽然是旧的邦国, 但其使命在革新。国家不断革新,中国古老而常新。第二则讲的是,国之“新”,关键在于人之“新”,在于我辈青年。第三则讲的是,目前的时代,是最好的时代。能综合考虑,立意更佳,时代必然进步,中国处在充满希望的新时代,青年更应担当起历史使命,参与新时代建设。写作任务指令是演讲稿,对象是中学生。
【参考立意】 执创新明灯,照发展之路;继往开来,青春无悔;恰逢少年时,我们应担当;奔向我们的“黄金时代”;少年智慧富强,共创黄金时代等。
【参考范文】
新时代,新青年,新使命
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诗经》有云:“周虽旧邦,其命维新。”中国虽历史悠久,却常新。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不仅站起来、富起来,而且强起来。梁启超强调:“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 ,少年强则国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新时代赋予我们这一代新青年的历史使命。新时代在呼唤新青年,新青年要担当新使命。我,是一位新时代的新青年,新使命,我担当。
李大钊说,“黄金时代不在我们背后,摆在我们的面前”。意思是最好的年代,就在我们的面前。我是一位新青年,我为生活和学习在这个伟大的新时代感到无比自豪。粤港澳大湾区前程锦绣,天宫、蛟龙、天眼、悟空、墨子、大飞机等重大科技成果相继问世,港珠澳大桥顺利通车, 嫦娥四号成功着陆在月球背面,日新月异的中国正昂首大步走在真正的新时代里,呈现出不一样的新气象,已经成为全世界的国家榜样,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伟大的新时代,我为你大声欢呼,大声喝彩。
我们站在新时代的起点上,习近平总书记曾到北京大学,号召广大青年要忠于祖国、忠于人民,立鸿鹄志、做奋斗者,求真学问、练真本领,知行合一,做实干家。以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使命担当,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努力奋斗。言之谆谆,意之殷殷,为当代青年提出了新期盼与新要求。
我,是一位新时代的新青年。新使命,我来担当! 为了明天的担当,今天,我要努力奔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人正处于学习的黄金时期,应该把学习作为首要任务。让勤奋学习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让增长本领成为青春搏击的能量。我们处于新时代的中国。是最好的黄金时代,我们要珍惜机遇,通过学习使自己变得强大,为了圆梦,为了不辱使命,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遭遇什么挫折,我们都要惜时如金, 把学习作为首要任务, 全情投入,全力以赴,全程不懈,勤奋学习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增长在新时代建功立业的本领。梦在前方,路在脚下。再高的山,只要在不断地学习中往上攀爬,就一定可以成功登顶;再远的路,只要在不断地学习中前行,必将到达胜利的终点!中国梦在召唤,我努力奔跑!我勤奋学习!新使命,我敢担当!
新时代,新青年,新使命!我来担当!新使命,我敢担当!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PAGE
1第一单元质量检测
(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一、现代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所谓文化,通常是指一个民族的整体生活方式和它的价值系统。而文化自信则是指一个民族基于对自己民族文化的积极肯定、自觉珍惜而形成的一种对其坚守、传承和发扬光大的文化心理和行为取向。文化自信就其内涵而言,包含两重含义:一是作为一种文化类型自身所具有的文化特质,二是作为这种文化类型的文化主体的文化性格。这就是说,文化自信是一种文化类型的精神特质和文化主体的担当性格的有机统一。
当然,作为统一的中华文化,它是一个有机整体,是同一种文化类型在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合规律性发展的文化之链,但是它又存在着传统与现代、历史与当下、客体与主体的不同方面、不同内容和不同性质的区分。因此,我们要增强和提升文化自信就必须对这一概念有一个清晰明确的整体把握和理性对待。否则,就可能在所谓文化自信、繁荣文化的旗号下造成混乱。
那么,继承与弘扬我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能不能重建我们的文化自信呢?这涉及我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类型,它自身的文化特质问题。事实上,我们民族文化的一个显著的特质就是“自信”,它是一种具有高度自信精神的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在它最初萌生时的神话传说中,就是以自信、自强为精神特质的。人们所熟悉的“夸父追日”“精卫填海”“女娲补天”等等,不就充满了一种发奋而自信的精神吗?儒家学说的创始人孔子、孟子、荀子就把中国传统文化的自信精神理性化、理论化了。孔子说“我欲仁,斯仁至矣”,孟子说“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荀子则提出了“制天命而用之”的命题,这些不正充满了一种一往无前的担当而自信的精神吗?宋儒张载提出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明清时期王夫之的“六经责我开生面”,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以及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些思想可以说是一脉相承,无不是充满了一种无畏而自信的精神。
如果说增强和提升文化自信,我们的着眼点要放在坚定对我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上,那么它的落脚点和目标指向就应该放在培养和造就一代又一代具有文化自信的文化主体上。人是文化的主体,又是文化的创造者。离开了作为主体的人,就无所谓文化,而任何优秀的文化也只能是海市蜃楼。因此,培养和造就具有文化自信的文化主体才是我们要着实下功夫的关键所在。
(摘编自唐凯麟《如何增强和提升文化自信》)
材料二:
《解放日报》副刊《朝花周刊》记者就“中国文化自信”这一主题专访了原文化部部长、作家王蒙,以下为访谈节选。
朝花周刊:您为什么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个必须面对的时代话题?
王蒙:中国的文化传统是活的传统,是与现代世界接轨的传统,是以天下为己任的传统。我们的文化自信,包括了对自己文化更新转化、对外来文化吸收消化的能力,包括了适应全球大势、进行最佳选择与为我所用、不忘初心又谋求发展的能力。
文化的高低分野,不仅代表着公民的个人素质,也可以从一个侧面彰显出一个国家和社会的文明程度,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体现。因此,不论有多么困难,我们必须面对这个时代课题。
朝花周刊:中国传统文化到底是什么样的文化?它和世界先进文化可否对接?
王蒙:中国文化有一种适应的能力,有一种变化发展的能力,既有自我保护的能力,又有所谓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的能力。也许,我们看到了中华文化的古老,甚至也看到了中华文化的不够用,但是我们还看到了中华文化的适应性,它有自我调整和自我更新的能力,有汲取和消化外来影响的能力。
现在我们有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对传统文化的热情。原因很简单,因为我们的国家有了巨大的发展,因为对国家前途已经有了自信,所以才有了文化自信。我们所说的文化自信,包括对传统文化中积极、优秀的方面的自信,包含了我们对自己发展模式的自信,也包含了我们对自己文化的汲取能力、选择能力、消化能力、调整能力、本土化能力以及识别能力、分析能力的自信。我们的文化不是一个脆弱的文化,不是手指头一捅就破一个窟窿的,捉襟见肘、岌岌可危的文化。我们的文化是一个能够和世界对话和打交道、能够既保持自己特色又不拒绝任何外来有益影响的文化。
朝花周刊:在全球化时代里,该如何发挥中国传统文化的优势,又怎样才能使中华文化始终焕发光彩?
王蒙: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奋斗历程的见证,更是今天中华民族固本开新的精神动力。全球化与现代化冲击着我们的民族传统,这种时候,更需要文化自信、文化定力,更要勇于与善于实现引领、整合、包容、平衡与进一步提升,以优秀传统文化、主流文化为主心骨,积极构建生气勃勃、富有创新活力,又能够满足人民多方面精神需要的多彩多姿的文化生态格局。
我们中华民族确实应该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自信,这不是“老大帝国”的狂妄自大,这是建立在转化与变革的举世瞩目、发展与创新的累累硕果之上的坚实自信。中华民族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能更加坦然地面对困难,化解矛盾。我们走过的道路让我们自信,我们创造的业绩使我们能够自信。文化自信是最根本的自信,是由内而外的自信,是有定力的自信,是有凝聚力感召力的自信,是面向世界的自信。我们要以文化自信、文化复兴,托起我们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创造我们的文化辉煌,助力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摘编自《专访王蒙:中国文化
自信,是从善如流的自信》)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只有对“中华文化”这一概念有清晰明确的整体把握并理性对待,才能有效提升文化自信。
B.材料一从文化特质和文化主体两个方面,分析了当下我国文化和文化自信的有机统一的关系。
C.中华文化的适应性,主要体现在对自身文化的调整与更新和对外来文化的吸收与消化两个方面。
D.两则材料都以“文化自信”为话题,前者侧重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后者侧重更新与发展。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提升文化自信的关键,是深入到传统文化中,研究神话传说、儒学学说等体现出来的自信的文化特质。
B.把握文化自信的内涵,理解优秀传统文化的特质,有助于我们明确提升文化自信的着眼点和目标指向。
C.中国传统文化不仅现在能对接世界先进文化,还能在未来焕发光彩,这与其强大的适应性特质有关。
D.两则材料对防范可能出现的虚假文化自信、繁荣文化的乱象和消除某些人的文化焦虑具有现实意义。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文化自信表现的一项是(3分)(  )
A.2021年河南春晚舞蹈《唐宫夜宴》以隋唐歌舞人俑为原型,融合现代科技手段,完美呈现大唐盛世,获得空前好评。
B.近年不断有人提议在原址重建圆明园,再现这一“万园之园”杰出精美的建筑景群,重现昔日盛世繁华与荣光。
C.李子柒在社交平台分享田园风光和美食制作的视频,向世界展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让无数外国人爱上了中国。
D.许渊冲致力于翻译事业,将《论语》《诗经》《楚辞》《西厢记》等经典作品翻译成英文和法文,获得海内外高度认可。
4.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材料一第三段论证的严密性。(4分)
5.作为文化主体,青年学生面对展藏文物、古代作品等文化载体时,应当怎样做才能真正提升文化自信?请结合材料,提出你的建议。(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1分)
(一)古代诗歌阅读(18分)
课外阅读
(2021·全国乙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6~7题。(9分)
鹊桥仙·赠鹭鸾
辛弃疾
溪边白鹭,来吾告汝:“溪里鱼儿堪数。主人怜汝汝怜鱼,要物我、欣然一处。  白沙远浦,青泥别渚,剩有虾跳鳅舞。听君飞去饱时来,看头上风吹一缕。”
6.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上阕结尾句“要物我欣然一处”,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望。
B.因“溪里鱼儿堪数”,故作者建议鹭鸾去虾鳅较多的“远浦”“别渚”。
C.本词将鹭作为题赠对象,以“汝”“君”相称,营造出轻松亲切的氛围。
D.词末从听觉和视觉上分别书写了鹭鸾饱食后心满意足的状态,活灵活现。
7.这首词的语言简明,请简要分析。(6分)
课内阅读
阅读《蜀道难》第一段,回答8~9题。(9分)
噫吁嚱!危乎高哉!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8.下列对文段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开篇极言蜀道之难,以感情强烈的咏叹点出主题,为全诗奠定了雄放的基调。
B.诗人以夸张的笔墨描绘了自古以来秦蜀之间被高山峻岭阻挡的情形。由秦入蜀,必经太白峰,自古只有高飞的鸟儿能从其低缺处飞过。
C.千里翱翔的黄鹤不能飞度,轻疾敏捷的猿猴也不能攀援,不言而喻,人的行走就更难了。诗人的夸张、衬托之笔极写蜀道的高不可攀。
D.青泥岭为唐人入蜀要道,诗人着重写其峰路的萦回和山势的峻危来表现人行其上的情状和畏惧心理,捕捉了手扪星辰、呼吸紧张、抚胸长叹等细节加以摹写,困危之状如在目前,是写实。
9.诗的开篇如何叙述蜀道悠久的历史?为何引用“五丁开山”的传说?请简要回答。(6分)
(二)名篇名句默写(13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本题共1小题,13分)
(1)《诗经·氓》中,女主人公回忆自己年少时与男子恋爱的美好时光,与“青梅竹马”意境相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屈原在《离骚》中写到人生各有乐趣,而自己爱美习以为常,接着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明要坚定人生志向,即使被肢解也绝不改变。
(3) 《孔雀东南飞》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说明兰芝与小姑关系融洽,正表现了她的懂礼仪、易相处。这同焦母的不容恰成对照。
(4)李白《蜀道难》一诗中,运用夸张极言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惊险的气氛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杜甫《蜀相》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对诸葛武侯的评价。上句看起来是说刘备,其实是从侧面烘托诸葛亮的才智和抱负,也流露出诗人的一丝委屈和对肃宗的失望。
(6)《望海潮》开篇就以博大的气势笼罩全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点出了杭州位置的重要、历史的悠久,揭示出所咏主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9分)
(2021·全国乙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3题。
有人说,互联网虽然实现了我们的一个古老梦想,把远在天涯的人变得________。但与此同时也可能恰好相反,把身边的人变得如在天涯,因而引发了一种普遍的担心:当我们越来越习惯于线上的虚拟世界时,我们是否会最终失去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对线上虚拟世界的担心,并非________。正如有研究者指出的那样,互联网已经深入到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过度沉迷有可能让一些人“越来越拥抱技术、越来越忽略彼此”。
实际上,线上与线下之间的界限也不是那么________。研究发现,互联网中的社交关系大多是通过“上传”线下的好友形成的,是现实社交的延续。从空间角度来讲,互联网有助于我们维系远距离的线下关系;从时间角度来看,媒介化创造了一种广泛的双向即时互动。空间和时间由于不断压缩,大大增强了互动性,社会交往效率有助于得到显著提高,(  )。“虚拟”与“现实”早已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现实世界为虚拟生活________地提供养料,虚拟生活又能激发和充实现实世界的活力。
1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近在咫尺 杞人忧天 泾渭分明 源源不断
B.触手可及 空穴来风 泾渭分明 取之不尽
C.近在咫尺 空穴来风 非此即彼 源源不断
D.触手可及 杞人忧天 非此即彼 取之不尽
1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社会交往是如此,我们工作和生活的其他方面也是如此
B.不但社会交往如此,而且我们工作和生活的其他方面也是如此
C.我们工作和生活的其他方面,和社会交往也是一样的
D.我们工作和生活的其他方面也是这样,除了社会交往
1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由于空间和时间不断压缩,大大增强了互动性,有助于社会交往效率显著提高。
B.由于空间和时间不断压缩,互动性大大增强,社会交往效率得到显著提高。
C.空间和时间由于不断压缩,大大增强了互动性,社会交往效率得到显著提高。
D.空间和时间由于不断压缩,互动性大大增强,有助于社会交往效率显著提高。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1分)
(2021·全国乙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5题。
很多人认为,水果越甜,含糖量越高,热量也越高。其实这种说法并不准确。因为水果的甜度__①__,还与“糖”的种类以及含酸性物质的多少有关。水果中的“糖类”,主要包括单糖(果糖,葡萄糖)、双糖(蔗糖,麦芽糖)和多糖(淀粉)。其中__②__,蔗糖的甜度次之,葡萄糖和麦芽糖更次之,淀粉则基本没有甜味。有的水果,如西瓜,由于所含果糖比例较大,甜度远高于含糖量更高的水果;但以葡萄糖为主的水果,如猕猴桃,水果中的有机酸,可以使其甜度不那么明显;例如山楂的含糖量比草莓高得多,但吃起来没有草莓甜,就是__③__。
对超重人群和糖尿病人群来说,水果是不是必须“拉黑”呢?实际上,这些人群往往需要控制摄入食物的总热量。对含糖量较高的鲜枣等水果,尽量少吃或不吃,尤其要注意那些不大甜但含糖量较高的水果,如百香果。最好选择含糖量较少的水果,如草莓等。但必须要说明的是,即使是含糖量较少的水果,也要有所限制,建议平均一天不超过200克。
14.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5分)
15.简述第二自然段的主要内容。请使用包含因果关系的句子,表达简洁流畅,不超过65个字。(6分)
四、写作(50分)
16.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诗经》:周虽旧邦,其命维新。
(2)梁启超: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
(3)李大钊:黄金时代,不在我们背后, 乃在我们的面前。
读了上述材料,你有什么样的想法启示或感悟?请联系现实,写一篇国旗下的讲话稿,在一所中学里做演讲。
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PAGE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