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课堂练习
附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
一、本大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1分,共12分。每小题的4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答案符合题意。
1、下列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石墨制成金刚石 B.煤的干馏 C.石油分馏 D.天然气燃烧
2、世界能源组织提出:在制氢过程中基本上没有碳排放而得到的氢气称为绿氢。下列方式不能制得绿氢的是( )
A.水力发电制氢 B.太阳能发电制氢
C.火力发电制氢 D.风力发电制氢
3、下列不属于化石燃料的是( )
A.天然气 B.石油 C.煤 D.氢气
4、“长征五号”运载火箭采用液氢作为燃料,我国科研团队研制的低温合成催化剂STSO颗粒,大大降低了太阳能分解水的成本。对该制氢反应描述正确的是( )
A.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
B.产生的氢气被压缩成液态后分子体积减小
C.STSO在反应的后的质量和性质不变
D.产生的氢气与氧气体积之比为1:2
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化学反应过程中都会发生放热现象
B.在化学反应中只有燃烧反应才能放出热
C.人类利用的能量都是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
D.化学反应一般伴随着能量变化
6、石油产品仅作为燃料燃烧利用率太低,所以其综合利用十分重要,下列关于石油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石油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B.石油中含有碳、氢元素,不含氮元素
C.将石油分馏可得到多种产品
D.石油泄漏会污染海洋,所以应禁止开采海底石油
7、煤燃烧时会闻到刺激性气味,这是因为煤成分中有下列元素中的( )
A.碳 B.硫 C.硅 D. 氢
8、下列化学反应中吸收热量的是( )
A.碳与二氧化碳反应 B. 镁与盐酸反应
C.氧化钙与水反应 D.乙醇燃烧
9、2020年2月20日,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采取“一箭四星”方式,成功将新技术试验卫星发射开空。火箭常采用液氧煤油发动机等新技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液氧是助燃剂 B.煤油是燃料
C.煤油由石油加工而成 D.液氧是混合物
10、据统计,全球有10%的海底区域都储存着可燃冰,分布于世界各个大洋边缘海域的大陆坡、大陆隆和盆地等等,甚至有些内陆海还有可燃冰的存在,总面积高达4000万平方公里,储量超过两千万亿立方米。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用可燃冰作燃料会大大减缓温室效应
B.可燃冰内的甲烷分子不再运动
C.可燃冰中甲烷分子和水分子间存在间隔
D.可燃冰提供了水可能变成油的例证
11、化学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铅笔的成分中含有铅,利用的是它较软的性质
B.自然界的水经过沉淀、过滤、吸附等净化处理后,可以大大降低水的硬度
C.“油改气”工程可以大大缓解温室效应
D.进入地窖前要做“灯火实验”检验二氧化碳的浓度
12、下列关于煤、石油、天然气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都属于混合物
B.煤的综合利用措施主要有气化、焦化和液化
C.天然气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5%
D.燃烧产物都可能加剧温室效应
二、本大题包括5小题,共28分
13、环境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2021年4月7日,由湖南科技大学牵头,我国自主研发的“海牛Ⅱ号”在南海超2000米深水中,钻机成功下钻231米,刷新了世界纪录。为我国海底“可燃冰”的勘探提供了装备技术支撑。
可燃冰外观像冰,主要含有甲烷水合物。一体积可燃冰可储载100~200倍体积的甲烷(CH4)气体,具有热值高等优点。甲烷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如果在开采中甲烷气体大量泄漏于大气中,将会造成严重的温室效应。目前,可燃冰的开发尚处于试验性开采阶段。
(1)甲烷的物理性质有 (写一条即可)。开采中甲烷泄漏会造成 效应。可燃冰作为燃料的优点是 。甲烷在空气中燃烧化学方程式: 。
(2)氢气被认为是理想的清洁高能燃料,下列有关氢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氢气可以用排水法收集
B.混有一定量空气或氧气的氢气遇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
C.检验氢气纯度时,如果听到的声音很小,表示气体较纯
D.氢气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的烧杯,烧杯内壁有水雾出现
14、世界能源正在向多元、清洁、低碳转型。我国提出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彰显了负责任大国的作为与担当。如图是几种能源结构变化图,请填写下列问题:
(1)属于化石能源的有煤、天然气和 。
(2)2020年~2040年煤炭所占比例变化的趋势是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产生此变化的原因是 (答一条即可)。
(3)科学家提出“超临界水蒸煤”技术,利用煤(主要成分为碳)与水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两种可燃性气体,一种是氧化物(有毒),一种是单质,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15、某研究小组按如图所示流程进行“燃煤烟气的脱硫研究”。实验中,SO2和O2混合气体连续通入,水和铁在起始时一次性加入,反应液多次循环。
(1)I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SO2+2H2O+O2═2X,则X的化学式是 。
(2)反应Ⅱ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为确保反应液的循环吸收效果,吸收液与铁的反应需控制在40℃左右进行,在此条件下欲加快该反应速率宜采取的措施有 (只要答一点)。随着反应液循环流入I中,吸收液中X的生成速率明显加快,其原因可能是 。
16、某校九三同学们参观了汽车博物馆,感受到汽车产业的发展与能源环境密不可分。
(1)充分燃烧1kg天然气和煤所产生的CO2和SO2气体的质量如图所示,根据图分析,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写一条即可)。
(2)为了减少污染,会采用污染较小的化石燃料代替汽油:有些汽车采用压缩天然气(CNG)作为燃料,
液化石油气(LPG)也可作为汽车用燃料,主要成分是丙烷、丁烷、丙烯、丁烯等,因此液化石油气属于
(“纯净物”或“混合物”)。
(3)人类正在开发和使用新能源,如潮汐能、氢能等。贮氢合金用于氢动力汽车的试验已获成功,氢化镁(MgH2)是一种贮氢合金,可以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氢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4)随着全球能源使用量的增长,化石燃料等不可再生能源将日趋枯竭。请提出一个缓解能源危机的设想 。
17、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生成葡萄糖并放出氧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若吸收88g二氧化碳,理论上可释放出氧气质量是多少?
参考答案
一、本大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1分,共12分。每小题的4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答案符合题意。
1 2 3 4 5 6 7 8 9 10
C C D A D C B A D C
11 12
D C
二、本大题包括5小题,共28分
13、(1)密度比空气小(合理即可);温室;热值高(合理即可);CH4+2O2CO2+2H2O;
(2)ABCD。
14、(1)石油;
(2)减小;人们环保意识增强或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3)C+H2OCO↑+H2↑。
15、(1)H2SO4;
(2)Fe+H2SO4=FeSO4+H2↑;
(3)使用铁粉(或搅拌或使用催化剂);生成的FeSO4(或Fe2+)起催化作用。
16、(1)石油;煤燃烧产生的气体更易导致酸雨,天然气燃烧对环境影响较小(答案合理即给分);
(2)混合物;
(3)MgH2+2H2O=Mg(OH)2+2H2↑;
(4)开发使用新能源(合理即可)。
17、解:(1)C6H12O6;
设理论上可释放氧气的质量为x。
264 192
88g x
x=64g
答:理论上可释放氧气的质量为64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