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小升初专项训练-古诗词鉴赏(写景诗和咏物诗)(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小升初专项训练-古诗词鉴赏(写景诗和咏物诗)(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8-12 23:29: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小升初专项训练
古诗词鉴赏(写景诗和咏物诗)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诗词曲鉴赏
阅读。
《江南春》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注释]①瓜洲:在今江苏省长江北岸。②京口:今江苏省镇江市,在长江南岸,与瓜洲隔江相望。③钟山:即南京的紫金山。王安石在江宁(南京市)时曾居住在钟山下。
为了突出江南春色,诗人选取了哪些具有江南特色的风光景物?
2.诗人笔下的江南春景,鲜明,生动,形象,请问:这种效果是通过哪些写作手法产生的?
3.“水村山郭酒旗风”一句写出了江南怎样的地形和风貌?www-2-1-cnjy-com
4.结合诗题,展开合理想像,用优美流畅的语言,把诗前两句所呈现的画面具体描述出来。
5.“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一句给人以怎样的意境?2·1·c·n·j·y
6.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1*cnjy*com
阅读。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7.结合诗句解释下列词语。
(1)毕竟:_________________。(2)别样:_________________。
8.本诗是一首_________________(体裁)。
9.这首诗描绘西湖美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请描绘一下后两句诗的意境。
1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阅读。21*cnjy*com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 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12.草色遥看近却无这句诗写出了早春草色的什么特点?
13.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www.21-cn-jy.com
14.这首诗用草色遥看近却无来描写早春,给人以无穷的美感和趣味。请把该句所呈现的景象描绘出来。21·世纪*教育网
15.诗人抓住了哪些景物描摹出早春特有的景致?
16.请结合诗歌内容,谈谈“绝胜”二字在诗中的表达效果。
阅读训练。
墨梅
王冕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注释]①墨梅:水墨碱的梅花。②洗砚池:洗砚 台的池塘。③清气:清香的气味。④乾坤:天地。
17.诗中的梅花有哪些特点?
18.诗人借墨梅要表达怎样的思想品格?
19.诗中后两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版权所有:21教育】
20.诗人借墨梅表现了自己怎样的志趣? 21·cn·jy·com
阅读。
石灰吟①
[明]于谦
千锤万凿②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③。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④在人间⑤。
[注释]①石灰吟:赞颂石灰。②千锤万凿:形容开采石灰非常艰难。③若等闲:好像很平常的事情。④清白: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节操。⑤人间:人世间。
21.诗的前两句看似写石灰的烧炼,其实象征着_________;三、四两句描写了________的精神,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的决心。
22.《石灰吟》这首诗是抓住石灰的什么特点来写的?请结合具体诗句谈谈。
23.这首诗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向?
24.理解古诗,下面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是明代政治家于谦的一首思乡诗。
B.诗中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形象生动,语言也铿锵有力。
C.后两句表达出诗人不怕牺牲的精神,以及永留高尚的品格在人间的追求。
D.全诗表现了诗人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在人生路上清清白白做人的思想。
阅读训练。
卜算子·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①边,寂寞开无主②,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③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④群芳妒,
零落⑤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注释】①断桥:残破的桥。②无主:无人过问。③更著:又遭受。著,同“着”,遭受的意思。④一任:任凭。⑤零落:凋谢。
25.词的上阕通过驿站、断桥、黄昏、风雨等意象,营造了_______________的意境。下阕则写出了梅花________________的品质。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26.“已是黄昏独自愁”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零落成泥碾作尘”中的“碾”字有何表达效果?
27.这首词虽在咏梅,可作者意在言外,如同周敦颐的《爱莲说》一样,那么,作者的言外之意是什么呢?请回答。【来源:21·世纪·教育·网】
参考答案:
1.选取了莺歌,红花,绿柳,水乡,洒店,小旗,寺庙,春雨。
2.动静结合,视觉听觉多角度描写,点面结合等多种方法。
3.临水有村庄,依山有城郭,酒旗在春天的和风中轻轻地招展。
4.辽阔的千里江南,黄莺在欢乐地歌唱,丛丛绿树映着簇簇红花;傍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迎风招展的酒旗,一一在望。
5.金碧辉煌、屋宇重重的佛寺,被迷蒙的烟雨笼罩着,若隐若现,似有似无,给江南的春天更增添了朦胧迷离的色彩。
6.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江南景物的赞美与神往。
【解析】
1.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学生可结合古诗的意思,来进行判别。
译文:千里江南,到处莺歌燕舞,有相互映衬的绿树红花。有临水的村庄,有依山的城郭,到处都有迎风招展的酒旗。昔日到处是香烟缭绕的深邃的寺庙,如今亭台楼阁都沧桑矗立在朦胧的烟雨之中。
可知,诗人选取了莺歌,红花,绿柳,水乡,洒店,小旗,寺庙,春雨景物来突出江南春色。
2.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诗的前两句,有红绿色彩的映衬,有山水的映衬,村庄和城郭的映衬,有动静的映衬,有声色的映衬。但光是这些,似乎还不够丰富,还只描绘出江南春景明朗的一面。所以诗人又加上精彩的一笔:“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金碧辉煌、屋宇重重的佛寺,本来就给人一种深邃的感觉,现在诗人又特意让它出没掩映于迷蒙的烟雨之中,这就更增加了一种朦胧迷离的色彩。这样的画面和色调,与“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的明朗绚丽相映,就使得这幅“江南春”的图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南朝”二字更给这幅画面增添悠远的历史色彩。“四百八十”是唐人强调数量之多的一种说法。诗人先强调建筑宏丽的佛寺非止一处,然后再接以“多少楼台烟雨中”这样的唱叹,就特别引人遐想。结合上述分析可知,动静结合,视觉听觉多角度描写,点面结合等多种方法。
3.
本题考查诗词名句理解。
“水村山郭酒旗风”写的是江南独特的地形风貌。村落临水而建,城郭依山而成,有水有山,建筑错落有致,在春风的吹拂下,酒旗在轻轻地招展。这一句诗有着浓厚的生活气息,也增添了诗的人文气息。
4.
本题考查诗词名句理解。
首句“千里莺啼绿映红”。诗一开头,诗人放开视野,由眼前春景而想象到整个江南大地。千里江南,到处莺歌燕舞,桃红柳绿,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在写作上,诗人首先运用了映衬的手法,把“红花”与“绿叶”搭配,并用一个“映”字,从视角上突出了“江南春”万紫千红的景象。同时,诗人也从声音的角度,通过听觉,表现出江南春天莺歌燕舞的热闹场面。诗句中的“千里”下得很妙,也很分量,不但空间上扩大诗歌的审美境界,而且为后面的描写奠定了基础。  
第二句“水村山郭酒旗风”。“山郭”山城。指修建在山麓的城池。“酒旗”指古代酒店外面挂的幌子。这一句的意思是说,在临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到处都有迎风招展的酒旗。这里,诗人运用了列锦的修辞手法,描写了进入眼帘的物象——水村、山郭、酒旗。这几个物象由大到小,不但表现出一定空间位置,突出了“村”和“郭”依山傍水的江南独有的建筑特色。特别是一个“风”字,不但增添了诗歌的动态感,而且更好地突出了“酒旗”,从而增添了诗歌的文化底蕴,人文气息。学生可据此组织好语言进行表达即可。如:花红柳绿的世界,到处莺歌燕舞,到处绿树红花,依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尤其是那迎风招展的酒旗。
5.
本题考查诗词名句理解。
第三句“南朝四百八十寺”,“南朝”指东晋以后隋代以前的宋、齐、梁、陈四个朝代,都建都于建康(今江苏南京),史称南朝。“四百八十寺”是形容佛寺很多。因为那时,南朝佛教非常盛行,寺庙也建得很多。这句意思是说,南朝遗留下了四百八十多座古寺。这里,诗人在“水村山郭酒旗风”上一转,视线集中在“寺庙”上,想象空间拉大,思维回溯到“南朝”,这样,给增强了诗歌历史文化意蕴,而且提升了诗歌的审美境界。同时,诗人用“寺”代指佛教,并用“四百八十”这个虚数来修饰,不但使诗歌富于形象感,也照应着首句中的“千里”,更为重要的是表现了南朝时代佛教盛行的状况,并为后面结句中的抒情奠定基础。  
第四句“多少楼台烟雨中”。“烟雨”即如烟般的蒙蒙细雨。这句的意思就是说无数的楼台全笼罩在风烟云雨中。这里,诗人不用“寺”,而又改换成了“楼台”,这不仅是为了避免用词重复,更主要的是适应“烟雨”这样的环境。在这里,诗人通过虚实结合,有眼前而历史,内心无比感慨——历史总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朝代的更替也是必然的。这里,诗人以审美的眼光,欣赏着江南春的自然美景;诗人以深邃的思维,穿过时空,感悟历史文化的审美意义。
6.
本题考查思想感情。
这首诗四句均为景语,有众多意象和景物,有植物有动物,有声有色,景物也有远近之分,动静结合,各具特色。全诗以轻快的文字,极具概括性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生动形象、丰富多彩而又有气魄的江南春画卷,呈现出一种深邃幽美的意境,表达了杜牧对风景依旧,物是人非的感慨。 表现了作者对江南春景的高度赞美与无限神往。
7. 到底 不一样的
8.七言绝句
9.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10.那碧绿碧绿的荷叶无边无际,就像与天连在一起;荷花在阳光的照射下显得非同一般的红艳。 碧叶蓝天、艳阳红荷,相得益彰,景色鲜明,令人神醉。
11.对西湖景色的喜爱之情。
【解析】
7.
本题考查字词解释。
毕竟西湖六月中。意思:到底是西湖六月天的景色。毕竟:到底。
映日荷花别样红。意思:阳光下的荷花分外鲜艳娇红。别样:宋代俗语,特别,不一样。
8.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描写西湖六月美丽景色的诗,这首诗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典范作品。
9.
本题考查诗词名句理解。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意思:那密密层层的荷叶铺展开去,与蓝天相连接,一片无边无际的青翠碧绿;那亭亭玉立的荷花绽蕾盛开,在阳光辉映下,显得格外的鲜艳娇红。“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两句具体地描绘了“毕竟”不同的风景图画,描绘了西湖美景。
10.
本题考查诗词名句理解。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两句具体地描绘了“毕竟”不同的风景图画:随着湖面而伸展到尽头的荷叶与蓝天融合在一起,造成了“无穷”的艺术空间,涂染出无边无际的碧色;在这一片碧色的背景上,又点染出阳光映照下的朵朵荷花,红得那么娇艳、那么明丽。连天“无穷碧”的荷叶和映日“别样红”的荷花,不仅是春、秋、冬三季所见不到,就是夏季也只在六月中荷花最旺盛的时期才能看到。诗人抓住了这盛夏时特有的景物,概括而又贴切。
学生据此,组织好语言进行表达即可。
如:满湖的荷花高举着圆圆的绿叶,密密地直到天边;在初升的阳光照耀下,绽开的花朵,又是那么的红。就在于这直接映入眼中的连片的荷叶,一直与天相接,绿得是那么的苍翠欲滴,而娇嫩的荷花,在初日的照射下,又格外的红艳的画面。
11.
本题考查思想感情。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西湖六月美景的赞美之情,同时从“别样红”之中,透出作者是在以欢快的心态送友。
12.写出了早春草色极淡极少、似有似无的特点。
13.表达了诗人对早春景色的喜爱之情。
14.在细雨的滋润下,小草偷偷地钻出地面,远远望去,大地呈现出一片极淡极淡的青青之色;当你高兴地走近细看时,小草又似乎悄悄地躲了起来,让你看不清什么颜色了。
15.小雨、小草
16.将象征大地回春的淡远草色与晚春满城处处烟柳的景色进行对比,突出早春的景色最可爱。
【解析】
12.
本题考查诗词名句理解。
“草色遥看近却无”紧承首句,写草沾雨后的景色。以远看似有 ,近看却无 ,描画出了初春小草沾雨后的朦胧景象。写出了春草刚刚发芽时,若有若无,稀疏,矮小的特点。
13.
本题考查思想感情。
这首诗刻画细腻,造句优美,构思新颖,给人一种早春时节湿润、舒适和清新之美感,既咏早春,又能摄早春之魂,给人以无穷的美感趣味,甚至是绘画所不能及的。诗人没有彩笔,但他用诗的语言描绘出极难描摹的色彩——一种淡素的、似有却无的色彩。如果没有锐利深细的观察力和高超的诗笔,便不可能把早春的自然美提炼为艺术美。表达作者充满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21教育网
14.
本题考查诗词名句理解。
早春二月,在北方,当树梢上、屋檐下都还挂着冰凌儿的时候,春天连影儿也看不见。但若是下过一番小雨后,第二天,春天就来了。雨脚儿轻轻地走过大地,留下了春的印记,那就是最初的春草芽儿冒出来了,远远望去,朦朦胧胧,仿佛有一片极淡极淡的青青之色,这是早春的草色。看着它,人们心里顿时充满欣欣然的生意。可是当人们带着无限喜悦之情走近去看个仔细,地上是稀稀朗朗的极为纤细的芽,却反而看不清什么颜色了。
学生据此组织好语言进行表达即可。
15.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首句点出初春小雨,以“润如酥”来形容它的细滑润泽,准确地捕捉到了它的特点。造句清新优美。与杜甫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有异曲同工之妙。  
第二句紧承首句,写草沾雨后的景色。以远看似有 ,近看却无 ,描画出了初春小草沾雨后的朦胧景象。
所以描写了早春小雨、小草两种景物。
16.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在最后,诗人运用对比:“绝胜烟柳满皇都”。诗人认为初春草色比那满城处处烟柳的景色不知要胜过多少倍。因为,“遥看近却无”的草色,是早春时节特有的,它柔嫩饱含水分,象征着大地春回、万象更新的欣欣生意。而烟柳已经是“杨柳堆烟”时候,何况“满”城皆是,不稀罕了。到了暮春三月,色彩浓重,反倒不那么惹人喜爱了。像这样运用对比手法,与一般不同,这是一种加倍写法,为了突出春色的特征。【来源:21cnj*y.co*m】
17.花色淡墨,花香清芬。
18.表现了诗人鄙薄流俗,独善其身,孤芳自赏的品格。
19.拟人。
20.赞颂了墨梅的高洁品格,表现了作者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志趣。
【解析】
17.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
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正确理解其意思,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作答。从诗句看,写梅花的词语为“淡墨痕”、“颜色好”和“清气满乾坤”,应从颜色和香气两个角度解答。故答案为:花色淡墨,花香清芬。2-1-c-n-j-y
18.
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感情的理解与掌握。
此类题目的答题方法如下:先要通读全诗,从全诗中找到可以表现出作者感情的词,如果没有找到,就分析诗可词中的画面,看这画面中是否蕴含着作者的感情。王冕自幼家贫,白天放牛,晚上到佛寺长明灯下苦读,终于学得满腹经纶,而且能诗善画,多才多艺。但他屡试不第,又不愿巴结权贵,于是绝意功名利禄,归隐浙东九里山,作画易米为生。表现了诗人鄙薄流俗,独善其身,孤芳自赏的品质。
19.
本题考查对修辞手法的赏析。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的意思:因为它并不需要别人去夸许它的颜色,在意的只是要把清淡的香气充满在天地之间。作者把梅花当作人来写,写出了梅花那种不需要别人去夸许它的颜色,在意的只是要把清淡的香气充满在天地之间的高贵品质。故答案为:拟人。
20.
本题考查对古诗的主题思想的总结。
这是一首题画诗。墨梅就是颜色艳丽的梅花。诗人赞美墨梅不求人夸,只愿给人间留下清香的美德,实际上是借梅自喻,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态度以及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
答案不唯一,只要合乎主题即可。
【点睛】
参考译文:
这画仿佛是从我的洗砚池边生长的是一棵梅花,朵朵梅花都似乎是洗笔后淡墨留下的痕迹而没有鲜艳的颜色,因为它并不需要别人去夸许它的颜色,在意的只是要把清淡的香气充满在天地之间。
21. 志士仁人无论面临怎样严峻的考验都从容不迫 视若平常不怕牺牲为国尽忠 坚守高尚节操。21cnjy.com
22.抓住石灰不怕击打、不怕烈火,甘愿粉身碎骨而把白粉末奉献给人们的特点来写的。首句“千锤万凿出深山”是形容开采石灰石很不容易,更突出石灰不怕击打。第三句“粉骨碎身全不怕”中“粉骨碎身”极形象地写出将石灰石烧成石粉,“全不怕”突出石灰甘愿经受磨炼,奉献自己的品质。
23.这首诗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表达了作者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24.A
【解析】
21.
本题主要考查对古诗的理解与分析能力。
首句“千锤万凿出深山”是形容开采石灰石很不容易。次句“烈火焚烧若等闲”。“烈火焚烧”,当然是指烧炼石灰石。加“若等闲”三字,又使人感到不仅是在写烧炼石灰石,它似乎还象征着志士仁人无论面临着怎样严峻的考验,都从容不迫,视若等闲。第三句“粉身碎骨浑不怕”。“粉身碎骨”极形象地写出将石灰石烧成石灰粉,而“全不怕”三字又使我们联想到其中可能寓有不怕牺牲的精神。至于最后一句“要留清白在人间”,更是作者在直抒情怀,立志要做纯洁清白的人。
22.
本题主要考查对古诗的理解与分析能力。
译文:石灰石经过千锤万凿才得以从深山里开采出来,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只要把高尚气节留在人世间。第一二句写出了石灰的勇敢,不怕磨难,第三四句写出了石灰
23.
本题主要考查对古诗的理解与分析能力。
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作为咏物诗,若只是事物的机械实录而不寄寓作者的深意,那就没有多大价值。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处处以石灰自喻,咏石灰即是咏自己磊落的襟怀和崇高的人格。
24.
本题主要考查对古诗的识记、理解与分析能力。
A错误。《石灰吟》是明代政治家于谦的一首托物言志诗。这首诗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25. 落寞凄清 高洁、坚贞
26.拟人。“碾”现出摧残者的无情,被摧残者承受的压力之大,描绘出梅花悲惨至极的图景。“碾”原指将东西压碎、压平,在这里指梅花落地之后与泥土混合之后的情景。
27.以梅花高洁品质来喻示自己孤傲、坚贞自守的品格。
【解析】
25.
本题考查诗词意境的分析能力。
上阕状物写景,描绘了风雨中独自绽放的梅花。 梅花长在偏僻的“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它不是由人精心栽种的,它寂寞地开放着。“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在这样的暮色黄昏中,独自挺立开放的梅花难免会有着孤苦无依的愁苦,更何况环境如此恶劣,风雨交加,倍受摧残。这实在令人深深叹息。  【出处:21教育名师】
下阕抒情, 主要抒写梅花的两种美 德。“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它的其一美德是朴实无华,不慕虚荣,不与百花争春,在寒冬就孤傲挺立开放,它的与世无争使它胸怀坦荡,一任群花自去嫉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它的其二美德是志节高尚,操守如故,就算沦落到化泥作尘的地步,还香气依旧。这几句词意味深长。作者作此词时,正因力主对金用兵而受贬,因此他以“群花”喻当时官场中卑下的小人,而以梅花自喻,表达了虽历尽艰辛,也不会趋炎附势,而只会坚守节操的决心。这首词以清新的情调写出了傲然不屈的梅花,暗喻了自己的坚贞不屈,笔致细腻,意味深隽,是咏梅词中的绝唱。
26.
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能力。
“已是黄昏独自愁”是拟人手法,写梅花的精神状态,身处荒僻之境的野梅,虽无人栽培,无人关心,但它凭借自己顽强的生命力也终于长成开花了。宝剑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野梅不平凡的遭遇使它具有不同凡响的气质。
从“碾”字,显示出摧残者的无情,被摧残者承受的压力之大。
27.
本题考查对诗词的思想感情的体会能力。
此文章主要表明了咏梅的高阶情操,体现出咏梅坚强不屈的精神,值得读者们的学习。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