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六年级小升初专项训练-小古文阅读(含答案) (2)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小升初专项训练-小古文阅读(含答案) (2)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8-15 08:48:09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小升初专项训练
小古文阅读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南辕北辙》,完成习题。
南辕北辙
有人于太行之北面而持其驾①,告臣曰:“我欲之②楚。”臣曰:“君之楚,奚为北面?”曰:“吾马良。”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③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④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此所谓南其辕而北其辙也。2·1·c·n·j·y
(选自《战国策》)
导读:成语“南辕北辙”可谓人人皆知,如果行动和目的相反的话,所得结果也只能是背道而驰。
注释:①持其驾:拿着缰绳,驾着他的车子。②之:动词,往,到。③ 用:资用,即路费。④御者:驾车的仆夫。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实词。
(1)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 )
(2)吾用多。(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两个句子。
(1)君之楚,奚为北面?
(2)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3.成语“南辕北辙”现在用来比喻
阅读《叶公好龙》,完成习题。
叶公好龙
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yǒu,窗),施尾于堂。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2-1-c-n-j-y
4.“弃而还走”中“还”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
5.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6.这个成语的含义是:
阅读文言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7.“问之,曰:‘欲作针’”中“之”指的是( )
8.“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中“弃”的意思是( )
9.“逢老媪方磨铁杵”,中“方”的意思是:( )
A.方才 B.正在 C.方形
阅读文言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炳烛而学
晋平公①问于师旷②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③矣。”师旷曰:“何④不炳烛⑤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⑥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⑦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⑧?”平公曰:“善哉!”
【注释】①晋平公:春秋时晋国的国君。②师旷:春秋时晋国的乐师,眼睛失明,善于弹琴,精于辨音。③暮:晚。④何:为什么。⑤炳烛:点燃蜡烛照明。⑥为人臣:做臣子的。⑦壮:壮年,古人三十岁以上为壮年。⑧孰与昧行乎:与摸黑走路比哪个好呢
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臣闻之( ) ②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 )
③盲臣安敢戏其君( ) ④善哉( )
11.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是吾剑之所从坠 B.故时有物外之趣
C.项为之强 D.何不试之以足
12.翻译句子。
①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②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13.文中师旷用了三个比喻句,意在说明一个什么道理?
阅读文言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14.解释下列句子中“之”的含义。
⑴诸儿竞走取之( )
⑵人问之( )
⑶取之,信然( )
15.文章开头交代“王戎七岁”有( )作用。
A.王戎骄傲自大,从不把别人放在眼里
B.暗示王戎年幼,间接写出了他的聪慧
C.夸赞、欣赏王戎人为人
16.翻译句子:
(1)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
译: 。
(2)取之信然。
译: 。
17.从“信然”一词看,旁人对王戎所述理由抱有怎样的态度?( )
A.信服 B.征服 C.服从
18.这个故事使你获得了什么启示?
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21·cn·jy·com
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日:“我欲之四楚。”臣日:“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日:“吾马良!”臣日:“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日:“吾用四多!”臣日:“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日:“吾御者田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注释]①持其驾:拿着缰绳,驾着他的车子。②之:动词,往.到。③用:资用,即路费。④御者:驾车的仆夫。
19.解释加点的字。
我欲之楚( ) 将奚为北面( )
20.“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这句话的意思是。
21.成语“_______”出自本文,比喻 _________________。
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
吴人孙山,滑稽才子也。赴举他郡,乡人托以子偕往。乡人子失意,山缀榜末,先归。乡人问其子得失,山曰“解元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
【注释】解元,就是我国科举制度所规定的举人第一名。而孙山在诗里所谓的“解元”,乃是泛指一般考取的举人。
22.下面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是(    )
A.吴人孙山,滑稽才子也(语言、动作很搞笑) B.乡人托以子偕往(一起,一同)
C.乡人子失意,山缀榜末,先归。(回家) D.解元尽处是孙山(尽头)
23.这次考试落榜的人是(    )
A.乡人子; B.孙山。
24.从上文看,孙山是个(    )的人。
A.满腹经纶 B.能说会道 C.自私自利 D.不通人情
25.这个故事可以用一个成语形容,它是( )
A.任人唯贤 B.同舟共济 C.名落孙山 D.功成名就
阅读《掩耳盗铃》,完成习题。
  掩耳盗铃 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铿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已也,遽掩其耳。
26.解释下列加点字词。
欲负而走:______________。 钟铿然有音:_____________。
27.翻译句子。
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
28.下列“其”字的意思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遽掩其耳。 B.又誉其矛日。
C.其人弗能应也。 D.择其善者而从之。
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
30.我还能写出两则学过的寓言故事:
阅读《郑人买履》,完成习题。
郑人买履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www.21-cn-jy.com
译文:有个想要买鞋子的郑国人,先测量好自己脚的尺码,把尺码放在他的座位上,等到了集市,却忘了带量好的尺码。已经拿到鞋子,却说:“我忘记带量好的尺码了。”就返回家去取量好的尺码。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最后郑国人没能买到鞋子。有人问他说:“为什么你不用自己的脚去试一试呢?”他说:“我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21*cnjy*com
31.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1)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
32.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1)
(2)
33.从文中找出郑人最可笑的言行。
34.从这篇寓言中你懂得了什么道理?www-2-1-cnjy-com
35.这则寓言讽刺了什么样的人?
阅读《荷》,完成习题。

池中种荷,夏日开花,或红或白。荷梗直立。荷叶形圆,茎横泥中,其名日藕。藕有节,中有孔,断之有丝。
36.本篇小古文用简练的语言从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向我们介绍了一种植物,它是______。
37.“或”字有多个解释:①或者,或许;②有时;③有的……文中“或红或白”与“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中的“或”含义相同。都应理解为( )(填序号)
38.由“藕有节,中有孔,断之有丝。”你能想到的成语是____。
39.古往今来描写这种植物的诗词很多,写下你喜欢的一句。
参考答案:
1. 好 资用,即路费。
2. 您要到楚国去,为什么向北面走? 这几个方面的条件越好,那么离楚国也就越远。
3.要实现的目标与实际行动恰好相反。
【解析】
【分析】
译文:有一个人正在面朝北面驾着他的车,他告诉我说:“我想到楚国去。”我说:“您去楚国去,为什么往北走呢?”他说:“我的马很精良。”我说:“你的马虽然很精良,可这不是去楚国的路。”他说:“我的路费很多。”我说:“你的路费虽然多,可这不是去楚国的路。”他说:“我的马夫善于驾车。”这几个条件越是好,就离楚国越远了。这就好像到楚国却向北走一样。
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
2.本题考查句的子翻译。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本题注意“之”、“奚”、“愈”、“善”的翻译。
3.本题考查对成语的理解与分析,在日常学习中要注意识记和积累。
4.通“旋”,转身
5.叶公并非真正喜欢龙,而是喜欢那些像龙而又不是龙的东西。
6.有的人表面喜欢某样事物,却不是发自内心的喜欢。
【解析】
【分析】
译文:叶公喜欢龙,衣带钩、酒器上刻着龙,居室里雕镂装饰的也是龙。他这样爱龙,被天上的真龙知道后,便从天上下降到叶公家里,龙头搭在窗台上探望,龙尾伸到了厅堂里。叶公一看是真龙,转身就跑,吓得他像失了魂似的,惊恐万状,不能控制自己。由此看来,叶公并不是真的喜欢龙,他喜欢的只不过是那些像龙却不是龙的东西。
4.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
5.本题考查句的子翻译。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本题注意“非”、“好”、“似”的翻译。
6.本题考查对成语的理解与分析,在日常学习中要注意识记。“叶公好龙”意思是比喻自称爱好某种事物,实际上并不是真正爱好,甚至是惧怕、反感。21cnjy.com
7.老婆婆
8.放弃
9.B
【解析】
【分析】
译文:磨针溪,在眉州的象耳山下。传说李白在山中读书的时候,没有完成自己的功课,就出去玩了。他路过一条小溪,见到一个老妇人在那里磨一根铁棒,(他感到奇怪)于是就问这位老妇人在干什么。老妇人说:“要把这根铁棒磨成针。”李白十分惊讶这位老妇人的毅力,于是就回去把自己的功课完成了。那老妇人自称姓武。现在那溪边还有一块武氏岩。
7.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与分析,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进行作答。“问之,曰:‘欲作针’”的意思是:问这位老妇人在干什么,老妇人说:“要把这根铁棒磨成针。”在这句话中“之”指的是老妇人。
8.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与分析,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进行作答。“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的意思是传说李白在山中读书的时候,没有完成自己的功课,就出去玩了。在这句话中“弃”的意思是放弃。
9.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与分析,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进行作答。“逢老媪方磨铁杵”的意思是见到一个老妇人正在磨一根铁棒。在这句话中“方”是“正在”的意思。
10. 听说 好像 怎么,哪里 好
11.B
12. 我七十岁了想要学习,恐怕已经晚了。 哪有做臣子的却戏弄他的君王呢?
13.说明了不管什么时候学习都不算晚,都比不学习好。同时说明越是年轻,学习越是重要,收获也会更多,成就也会更大。
【解析】
【分析】
译文:晋平公问师旷说:“我年近七十想要学习,恐怕已经晚了!”师旷回答说:“为什么不炳烛而学呢?”平公说:“哪有做臣子的戏弄他的君主的呢?”师旷回答说:“我怎敢戏弄我的君主呢!我听说过:年少时喜欢学习,好像是太阳刚刚出来时的阳光;壮年时喜欢学习,好像是正午的阳光;老年时喜欢学习,好像是点燃蜡烛照明时的光亮。点燃蜡烛照明,比摸黑走路哪个更好呢?”平公说:“好啊!”
10.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
11.本题考查对多义字的理解与分析,要结合句意进行作答。
例句中“之”是结构助词,“的”,B项的“之”也是结构助词,“的”。
A项,“之”是结构助词,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意义。
C项,“之”是代词“这“(这件事)。
D项,“之”是代词“它”,代“履”。
12.本题考查句的子翻译。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本题注意“欲”、“恐”、“暮”、“安”、“戏”的翻译。
1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如日出之阳”、“如日中之光”、“如炳烛之明”三个比喻中都有了“光明”之物,意为“希望”,说明什么时候读书都不晚,都是有希望的。
14. 代词,代指李子 代词,代指王戎 代词,代指李子
15.B
16. 看到道的一边有一棵李子树,伙伴们都过去招折枝取李子。 把李子摘下来一尝,果然是那样。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17.A
18.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遇到事情要多动脑想一想,多思考其中的道理,不能盲目的跟从。
【解析】
【分析】
译文: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有一次)和朋友们一起玩耍,看见路边有一株李子树,结了很多李子,枝条都被压弯了。那些小朋友都争先恐后地跑去摘。却唯独王戎没有动。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说:“这树长在路旁,却有这么多的李子,这李子一定是苦的。”(围观的人们)摘下李子一尝,果然是这样。21教育网
14.本题考查对多义字的理解与分析,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进行作答。“诸儿竞走取之”的意思是那些小朋友都争先恐后地跑去摘李子。“人问之”的意思是有人问王戎为什么不去摘李子。“取之,信然”的意思是(围观的人们)摘下李子一尝,果然是这样。
15.本题考查对写作特点的掌握情况。文章开头交代“王戎七岁”,其目的是暗示王戎年幼,间接写出了他的聪慧,为下文设下了伏笔。
16.本题考查句的子翻译。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本题注意
“折枝”、“取”、“之”、“信然”的翻译。
17.本题考查了对短文中重点词语的掌握情况。文中最后一句“取之,信然。”意思是摘下来尝了几口,果然是苦的。“信然”是相信确实是这样的意思。从“信然”一词看,旁人对王戎所述理由是信服的。
18.本题考查对文章主旨的理解与分析,要在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进行分析。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事要仔细观察,善于思考,根据有关现象进行推理判断,不能盲目追随他人,遇事要冷静沉着。
19. 想要 为什么
20.马虽然好,但这不是通往楚国的路啊。
21. 南辕北辙 行动和目的相反
【解析】
【分析】
译文:今天我来的时候,在路上遇见了一个人,正在面朝北面驾着他的车,他告诉我说:“我想到楚国去。”我说:“您去楚国去,为什么往北走呢?”他说:“我的马很精良。”我说:“你的马虽然很精良,可这不是去楚国的路。”他说:“我的路费很多。”我说:“你的路费虽然多,可这不是去楚国的路。”他说:“我的马夫善于驾车。”这几个条件越是好,就离楚国越远了。
19.本题考查对加点字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
20.本题考查翻译句子,解答时要将重点字词准确地翻译出来,本题要注意“良”、“此”、“非”的翻译。
21.本题考查对成语的识记和理解。“南辕北辙”出自这篇文言文,意思是心想往南而车子却向北行。比喻行动和目的相抵触。
22.A
23.A
24.B
25.C
【解析】
【分析】
译文:吴地有一人叫孙山,是个能言善辩的才子。孙山去别的城参加科举,同乡人托孙山带他儿子一同前往。同乡人的儿子未被录取,孙山的名字虽然被列在榜文的倒数第一名,但仍然是榜上有名,孙山先回到故乡。同乡便来问他儿子有没有考取,孙山说:“中举人的名单上最后一名是孙山,您的儿子排在我后面呢。”
22.本题考查对加点词的理解与分析,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进行作答。“吴人孙山,滑稽才子也”中“滑稽”指的是古代一种盛酒的器具,能不断地往外溢酒。比喻能言善辩,语言流畅。
2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在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进行作答。通过阅读文章可知,孙山在榜单的最后一名,而同乡人的儿子还在孙山的后面。
24.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理解与分析,可以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进行分析。从文中语句“吴人孙山,滑稽才子也”“解元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可以看出,孙山是一个能说会道的人。
25.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和成语的理解。
任人唯贤:意思是只任用有德有才的人做官吏。后指用人只选任和提拔有德有才的人。
同舟共济:本意是坐一条船,共同渡河。比喻团结互助,同心协力。也比喻利害相同。
名落孙山:意思是考试或选拔未被录取。
功成名就:意思是功业建立了,名声也有了。
26. 想要 拟声词,形容钟声。
27.他生怕别人听到钟声来把钟夺走了,就急忙把自己的耳朵紧紧捂住了。
28.C
29.做事不能自欺欺人
30.守株待兔、亡羊补牢
【解析】
【分析】
译文:
有个人趁机偷了一口钟,想要背着它逃跑。但是,这口钟太大了,不好背,他就打算用锤子砸碎以后再背。谁知,刚砸了一下,那口钟就“咣”地发出了很大的响声。他生怕别人听到钟声,来把钟夺走了,就急忙把自己的两只耳朵紧紧捂住继续敲。21*cnjy*com
26.(1)此句话的意思是:想要背着它逃跑。“欲”的意思是“想要”。
(2)此句话的意思是:那口钟“咣”地发出了很大的响声。“铿然”的意思是“拟声词,形容钟声”。
27.同学们在做此类题目时,要仔细阅读全文,深刻理解短文内容,抓住每句话的意思,进行合理地翻译。
28.A. 遽掩其耳。(他的) B. 又誉其矛日。(他的)
C. 其人弗能应也。(这个) D. 择其善者而从之。(他的)
29.同学们在做此类题目时,要仔细阅读全文,深刻理解短文内容。通过阅读短文我们知道,做人要聪明,做事不能自欺欺人。【来源:21·世纪·教育·网】
30.同学们在做此题时,要用到平时积累的相关知识。同学们想要做好此类题目,首先应该学会积累常考的文学常识,做到胸有成竹。【来源:21cnj*y.co*m】
31. 测量 到……去,往 量好的尺码 同“返”,返回。
32. 为什么不用脚试一试鞋子的大小呢? 我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33.宁信度,无自信也。
34.遇事要实事求是,要会灵活变通,不要死守教条。
35.讽刺了因循守旧,固执己见,不知变通,不懂得根据客观实际,采取灵活对策的人。
【解析】
【分析】
译文:
有个想要买鞋子的郑国人,他先量自己的脚,并把量好的尺码放在了自己的座位上。到了集市,却忘了带量好的尺码。已经拿到鞋子,才想起自己忘了带尺码,于是就说:“我忘记带量好的尺码了。”就返回家去取量好的尺码。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于是就没有买到鞋。 有人问他说:“你为什么不用你的脚试鞋呢?”他说:“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版权所有:21教育】
31.(1)“先自度其足”的意思是:他先量自己的脚。“度”的意思是“测量”。
(2)“至之市而忘操之”的意思是:等到去集市的时候,却忘了拿尺码。“之”的意思是“到……去,往”。
(3)“吾忘持度”的意思是:我忘记带量好的尺码了。“度”的意思是“量好的尺码”。
(4)“反归取之”的意思是:就返回家去取量好的尺码。“反”的意思是:通“返”,返回。
32.同学们在做此类题目时,要仔细阅读全文,深刻理解短文内容,抓住每句话的意思,进行合理地翻译。同学们平时还要注意文言文方面知识的积累。
33.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从文中提取信息。
我们可以从以下句子找到答案:宁信度,无自信也。
这句话体现出郑人墨守成规,不知变通。
34.同学们在做此类题目时,要仔细阅读全文,深刻理解短文内容。通过阅读短文我们知道,遇事要实事求是,要会灵活变通,不要死守教条。【出处:21教育名师】
35.同学们在做此类题目时,要仔细阅读全文,深刻理解短文内容。通过阅读短文我们明白了,做人不要墨守成规,要懂得变通。因此,这则寓言讽刺了因循守旧,固执己见,不知变通,不懂得根据客观实际,采取灵活对策的人。
36. 花 梗 叶 茎 荷
37.③
38.藕断丝连
39.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解析】
【分析】
译文:
河中种着荷花,每到夏天荷花开花。荷花的梗是笔直的,荷叶的形状很圆,荷花的根茎横着生长在泥中,叫做藕。藕有几节,中间有孔,断的时候有丝。21·世纪*教育网
36.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从文中提取信息。
我们可以从以下句子找到答案:池中种荷,夏日开花,或红或白。荷梗直立。荷叶形圆,茎横泥中,其名日藕。
37.或(huò)字释义:
①有的;有的人;有的事。《寡人之于国也》:百步而后止。”
②有时。《归去来兮辞》:命巾车,棹孤舟。”
③又。《诗经?宾之初筵》:“既立之监,佐之史。”
④或者;或许。《冯婉贞》:“猱进鸷击,能免乎?”
⑤通“惑”,迷惑。《汉书?霍去病传》:“别从东道,失道。”
38.同学们在做此题时,要用到平时积累的相关知识。我们从“藕有节”“断之有丝” 能想到的成语是“藕断丝连”。
39.同学们在做此题时,要用到平时积累的相关知识。古往今来描写这种植物的诗词很多,比如: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