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同步训练
一、选择题
1.若关于x的方程mx+2=2(m﹣x)的解满足方程,则m的值是( )
A.10 B. C.10 或 D.﹣10 或
2.方程|x|=ax+1有一负根而无正根,则a的取值范围( )
A.a>﹣1 B.a>1 C.a≥﹣1 D.a≥1
3.某商人一次卖出两件衣服,一件赚了20%,一件亏了20%,售价都是60元,在这次生意中,该商人( )
A.不赚不赔 B.赚了5元 C.亏了5元 D.亏了10元
4.在国道107工程施工现场,调来72名司机师傅参加挖土和运土工作,已知3名司机师傅挖出的土1名司机师傅恰好能开车全部运走,怎样分配这72名司机师傅才能使挖出的土能及时运走?解决此问题,可设:派x名司机师傅挖土,其他的人运土,列方程①=;②72﹣x=;③x+3x=72;④=3上述所列方程,正确的有( )个.
A.1 B.2 C.3 D.4
5.王涵同学在某月的日历上圈出了三个数a,b,c,并求出了它们的和为45,则这三个数在日历中的排位位置不可能的是( )
A. B. C. D.
6.某小组有m人,计划做n个“中国结”,若每人做5个,则可比计划多做9个;若每人做4个,则将比计划少做15个,现有下列四个方程:①5m+9=4m﹣15;②=③=;④5m﹣9=4m+15.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7.将一个周长为42cm的长方形的长减少3cm,宽增加2cm,能得到一个正方形.若设长方形的长为xcm,根据题意可列方程为( )
A.x+2=(21﹣x)﹣3 B.x﹣3=(21﹣x)﹣2
C.x﹣2=(21﹣x)+3 D.x﹣3=(21﹣x)+2
8.我国明代珠算家程大位的名著《直指算法统宗》里有一道著名算题:“有100个和尚分100只馒头正好分完.如果大和尚一人分3只,小和尚3人分一只,试问大、小和尚各有几人?”设小和尚有x人,则可列方程为( )
A. B.
C. D.
9.甲、乙两运动员在长为100m的直道AB(A,B为直道两端点)上进行匀速往返跑训练,两人同时从A点起跑,到达B点后,立即转身跑向A点,到达A点后,又立即转身跑向B点…若甲跑步的速度为5m/s,乙跑步的速度为4m/s,则起跑后100s内,两人相遇的次数为( )
A.5 B.4 C.3 D.2
10.一艘轮船从甲码头到乙码头顺流而行用3h,从乙码头返回甲码头用了5h,已知轮船在静水中的平均速度为32km/h,求水流的速度,若设水流的速度为xkm/h,则可列方程为( )
A.3(32+x)=5×32 B.3×32=5×(32﹣x)
C.3(32+x)=5×(32﹣x) D.=
二、填空题
11.设a、b为实数,且a≠0,方程||x+a|+2b|=4,恰有三个不相等的解,则b= .
12.如图,x所表示的点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则关于x的方程|x﹣3|+|6﹣x|=|5x|的解为 .
13.随着服装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某品牌服装专卖店一款服装按原售价降价a元后,再次降价20%,现售价为b元,则原售价为 .
14.问题:一辆客车和一辆卡车同时从A地出发沿同一公路同方向行驶,客车的行驶速度是100km/h,卡车的行驶速度是90km/h,客车比卡车早0.5h经过B地,A,B两地间的路程是多少?我们可以用算术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列算式为 ;也可列方程解决这个问题,设A,B两地相距xkm,列出来的方程为 ;无论哪种方法都能求得A,B两地间的路程是 千米.
15.一个长方体水箱从里面量得长、宽、高分别是50cm、40cm和30cm,此时箱中水面高8cm,放进一个棱长为20cm的正方体实心铁块后,此时水箱中的水面仍然低于铁块的顶面,则水箱中露在水面外的铁块体积是 cm3.
三、解答题
16.已知关于x的方程mx+2=2(m﹣x)的解满足|x﹣|﹣1=0,则m的值.
17.阅读以下例题:
解方程|3x|=1
解:①当3x≥0时,原方程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
3x=1解得x=
②当3x<0时,原方程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
﹣3x=1解得x=﹣
所以原方程的解是x1=,x2=﹣
仿照以上方法解下列方程:
(1)|x﹣3|=2
(2)|1﹣2x|=3﹣x.
18.周末,小明和爸爸在400米的环形跑道上骑车锻炼,他们在同一地点沿着同一方向同时出发,骑行结束后两人有如下对话:
(1)请根据他们的对话内容,求小明和爸爸的骑行速度.
(2)爸爸第一次追上小明后,在第二次相遇前,再经过多少分钟,小明和爸爸相距50m?
19.请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一个水瓶与一个水杯分别是多少元?
(2)甲、乙两家商场都销售该水瓶和水杯,为了迎接新年,两家商场都在搞促销活动,甲商场规定:这两种商品都打八折;乙商场规定:买一个水瓶赠送两个水杯,单独购买的水杯仍按原价销售.若某单位想在一家商场买5个水瓶和20个水杯,请问选择哪家商场更合算?请说明理由.
20.已知数轴上有A、B、C三点,点A和点B间距20个单位长度且点A、B表示的有理数互为相反数,AC=36,数轴上有一动点P从点A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终点C移动,设移动时间为t秒.
(1)点A表示的有理数是 ,点B表示的有理数是 ,点C表示的有理数是 .
(2)当点P运动到点B时,点Q从点O出发,以每秒6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在点O和点C之间往复运动.
①求t为何值时,点Q第一次与点P重合?
②当点P运动到点C时,点Q的运动停止,求此时点Q一共运动了多少个单位长度,并求出此时点Q在数轴上所表示的有理数.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同步训练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
1.若关于x的方程mx+2=2(m﹣x)的解满足方程,则m的值是( )
A.10 B. C.10 或 D.﹣10 或
【分析】本题中有2个方程,且是同解方程,一般思路是:先求出不含字母系数的方程的解,再把解代入到含有字母系数的方程中,求字母系数的值.
【解答】解:由|x﹣|=1,
可得:x=或x=﹣,
①当x=时,m+2=2(m﹣),解得m=10,
②当x=﹣时,﹣m+2=2(m+),解得m=,
故m的值为10或.
故选:C.
【点评】考查了含绝对值符号的一元一次方程,此类题型的特点是,有2个方程,一个含有字母系数,一个是不含字母系数的方程,2方程同解,求字母系数的值.一般方法是:先求出不含字母系数的方程的解,再把解代入到含有字母系数的方程中,求字母系数的值.
2.方程|x|=ax+1有一负根而无正根,则a的取值范围( )
A.a>﹣1 B.a>1 C.a≥﹣1 D.a≥1
【分析】根据负数的绝对值等于他的相反数,可化简方程,根据解一元一次方程,可得方程的解,根据方程有一负根和无正根,可得a的取值范围.
【解答】解:∵方程|x|=ax+1有一负根而无正根,
∴﹣x=ax+1.
x=﹣,
x<0,
﹣<0
a+1>0
a>﹣1,
设方程有正根x,则x=ax+1,
即x=>0,
解得a<1,
由于方程无正根,所以a≥1.
综上所述,a≥1.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含绝对值符号的一元一次方程,先根据方程有一负根,化简方程,求出方程的解,再根据解是负数,得出答案.
3.某商人一次卖出两件衣服,一件赚了20%,一件亏了20%,售价都是60元,在这次生意中,该商人( )
A.不赚不赔 B.赚了5元 C.亏了5元 D.亏了10元
【分析】首先计算出两种商品的进价,然后再根据售价,比较是亏是赚,亏多少,赚多少.还应注意亏赚都是在原价的基础上.
【解答】解:设赚了20%的衣服是x元,
则:(1+20%)x=60,
解得:x=50,
设赔了20%的衣服是y元,
则(1﹣20%)y=60,
解得:y=75,
进总价:50+75=125(元),
总售价:60×2=120(元)
125﹣120=5(元),
所以亏了5元,
故选:C.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关键是计算出两件商品的进价,再根据售价和进价的关系得到答案.
4.在国道107工程施工现场,调来72名司机师傅参加挖土和运土工作,已知3名司机师傅挖出的土1名司机师傅恰好能开车全部运走,怎样分配这72名司机师傅才能使挖出的土能及时运走?解决此问题,可设:派x名司机师傅挖土,其他的人运土,列方程①=;②72﹣x=;③x+3x=72;④=3上述所列方程,正确的有( )个.
A.1 B.2 C.3 D.4
【分析】关键描述语是:“3人挖出的土1人恰好能全部运走”.等量关系为:挖土的工作量=运土的工作量,找到一个关系式,看变形有几个即可.
【解答】解:设挖土的人的工作量为1.
∵3人挖出的土1人恰好能全部运走,
∴运土的人工作量为3,
∴可列方程为:①=;②72﹣x=;④=3,故①②④正确,故正确的有3个,
故选:C.
【点评】考查了由实际问题抽象出一元一次方程.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根据工作量得到相应的等量关系,难点是得到挖土的人的工作量和运土的人的工作量之间的关系.
5.王涵同学在某月的日历上圈出了三个数a,b,c,并求出了它们的和为45,则这三个数在日历中的排位位置不可能的是( )
A. B. C. D.
【分析】日历中的每个数都是整数且上下相邻是7,左右相邻相差是1.根据题意可列方程求解.
【解答】解:A、设最小的数是x.x+x+7+x+14=45,解得x=8,故本选项不合题意;
B、设最小的数是x.x+x+1+x+8=45,解得:x=12,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C、设最小的数是x.x+x+6+x+12=45,解得:x=9,故本选项不合题意;
D、设最小的数是x.x+x+6+x+14=45,解得:x=,故本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关键是根据题意对每个选项列出方程求解论证.锻炼了学生理解题意能力,关键知道日历中的每个数都是整数且上下相邻是7,左右相邻相差是1.
6.某小组有m人,计划做n个“中国结”,若每人做5个,则可比计划多做9个;若每人做4个,则将比计划少做15个,现有下列四个方程:①5m+9=4m﹣15;②=③=;④5m﹣9=4m+15.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分析】根据题意可以列出相应的方程,然后变形即可判断哪个小题中的方程正确,从而可以解答本题.
【解答】解:由题意可得,
5m=n+9,4m=n﹣15,
∴=,5m﹣9=4m+15.
故③④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由实际问题抽象出一元一次方程,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列出相应的方程.
7.将一个周长为42cm的长方形的长减少3cm,宽增加2cm,能得到一个正方形.若设长方形的长为xcm,根据题意可列方程为( )
A.x+2=(21﹣x)﹣3 B.x﹣3=(21﹣x)﹣2
C.x﹣2=(21﹣x)+3 D.x﹣3=(21﹣x)+2
【分析】先理解题意找出题中存在的等量关系:长方形的长﹣3cm=长方形的宽+2cm,根据此列方程即可.
【解答】解:设长方形的长为xcm,则宽是(21﹣x)cm,
根据等量关系:长方形的长﹣3cm=长方形的宽+2cm,列出方程得:
x﹣3=(21﹣x)+2.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由实际问题抽象出一元一次方程,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关键是找出题目中的相等关系,有的题目所含的等量关系比较隐藏,要注意仔细审题,耐心寻找.
8.我国明代珠算家程大位的名著《直指算法统宗》里有一道著名算题:“有100个和尚分100只馒头正好分完.如果大和尚一人分3只,小和尚3人分一只,试问大、小和尚各有几人?”设小和尚有x人,则可列方程为( )
A. B.
C. D.
【分析】设大和尚有x人,则小和尚有(100﹣x)人,根据“有100个和尚分100个馒头正好分完,大和尚一人分3个小和尚3人分一个”列出方程.
【解答】解:设小和尚有x人,则大和尚有(100﹣x)人,根据题意得
x+3(100﹣x)=100,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由实际问题抽象出一元一次方程,解题关键是要读懂题目的意思,根据题目给出的条件,找出合适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9.甲、乙两运动员在长为100m的直道AB(A,B为直道两端点)上进行匀速往返跑训练,两人同时从A点起跑,到达B点后,立即转身跑向A点,到达A点后,又立即转身跑向B点…若甲跑步的速度为5m/s,乙跑步的速度为4m/s,则起跑后100s内,两人相遇的次数为( )
A.5 B.4 C.3 D.2
【分析】可设两人相遇的次数为x,根据每次相遇的时间,总共时间为100s,列出方程求解即可.
【解答】解:设两人相遇的次数为x,依题意有
x=100,
解得x=4.5,
∵x为整数,
∴x取4.
故选:B.
【点评】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利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路如下:首先审题找出题中的未知量和所有的已知量,直接设要求的未知量或间接设一关键的未知量为x,然后用含x的式子表示相关的量,找出之间的相等关系列方程、求解、作答,即设、列、解、答.
10.一艘轮船从甲码头到乙码头顺流而行用3h,从乙码头返回甲码头用了5h,已知轮船在静水中的平均速度为32km/h,求水流的速度,若设水流的速度为xkm/h,则可列方程为( )
A.3(32+x)=5×32 B.3×32=5×(32﹣x)
C.3(32+x)=5×(32﹣x) D.=
【分析】首先求出船的顺流速度=静水速度+水速=32+x,逆流速度=静水速度﹣水速=32﹣x,从甲码头到乙码顺流行驶用了3h,从乙码头返回甲码头流行驶用了5h,根据速度×时间=路程,求出甲、乙两个码头之间的距离联立方程即可.
【解答】解:设水流速度为xkm/h,则顺流速度为(32+x)km/h,逆流速度为(32﹣x)km/h,
3(32+x)=5(32﹣x).
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是问题,注意题目中蕴含的数量关系:顺流速度=静水速度+水速,逆流速度=静水速度﹣水速.
二、填空题
11.设a、b为实数,且a≠0,方程||x+a|+2b|=4,恰有三个不相等的解,则b= ﹣2 .
【分析】先去掉绝对值符号,再根据已知条件求解.
【解答】解:∵方程||x+a|+2b|=4,
∴|x+a|=±4﹣2b=±4﹣2b,
∵有三个不相等的解,
∴4﹣2b与﹣4﹣2b,其中一个为0,
则得3个解,
如果都不是零,则得4个解,
故b=2或﹣2.
经检验,b=2不合题意舍弃,
∴b=﹣2
故答案为﹣2.
【点评】本题考查了含绝对值符号的一元一次方程,属于基础题,关键是先去掉绝对值符号再求解.
12.如图,x所表示的点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则关于x的方程|x﹣3|+|6﹣x|=|5x|的解为 x= .
【分析】根据绝对值的性质,可化简方程,根据解方程,可得答案.
【解答】解:由图示,得
1<x<2.
原方程等价于3﹣x+6﹣x=5x.
解得x=,
故答案为:x=.
【点评】本题考查了含绝对值符号的一元一次方程,利用绝对值的性质化简方程是解题关键.
13.随着服装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某品牌服装专卖店一款服装按原售价降价a元后,再次降价20%,现售价为b元,则原售价为 (b+a)元 .
【分析】可设原售价是x元,根据降价a元后,再次下调了20%后是b元为相等关系列出方程,用含a,b的代数式表示x即可求解.
【解答】解:设原售价是x元,则
(x﹣a)(1﹣20%)=b,
解得x=b+a,
故答案是:(b+a)元.
【点评】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解题关键是要读懂题目的意思,根据题目给出的条件,找出合适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再求解.
14.问题:一辆客车和一辆卡车同时从A地出发沿同一公路同方向行驶,客车的行驶速度是100km/h,卡车的行驶速度是90km/h,客车比卡车早0.5h经过B地,A,B两地间的路程是多少?我们可以用算术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列算式为 (90×0.5)÷(100﹣90)×100 ;也可列方程解决这个问题,设A,B两地相距xkm,列出来的方程为 =﹣0.5 ;无论哪种方法都能求得A,B两地间的路程是 450 千米.
【分析】根据题意分别利用行驶的时间差得出等式求出答案.
【解答】解:用算术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列算式为:(90×0.5)÷(100﹣90)×100;
也可列方程解决这个问题,设A,B两地相距xkm,列出来的方程为:=﹣0.5;
无论哪种方法都能求得A,B两地间的路程是:450千米.
故答案为:(90×0.5)÷(100﹣90)×100,=﹣0.5,450.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由实际问题抽象出一元一次方程,正确找出等量关系是解题关键.
15.一个长方体水箱从里面量得长、宽、高分别是50cm、40cm和30cm,此时箱中水面高8cm,放进一个棱长为20cm的正方体实心铁块后,此时水箱中的水面仍然低于铁块的顶面,则水箱中露在水面外的铁块体积是 4000 cm3.
【分析】设铁块沉入水底后水面高hcm,根据铁块放入水中前后水的体积不变列出方程并解答.
【解答】解:设放入正方体铁块后水面高为hcm,由题意得:
50×40×8+20×20×h=50×40×h,
解得:h=10.
则水箱中露在水面外的铁块的高度为:20﹣10=10(cm),
所以水箱中露在水面外的铁块体积是:20×20×10=4000(cm3).
故答案是:4000.
【点评】此题考查一元一次方程的实际运用,掌握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三、解答题
16.已知关于x的方程mx+2=2(m﹣x)的解满足|x﹣|﹣1=0,则m的值.
【分析】求出|x﹣|﹣1=0的解,然后把求出的解代入方程mx+2=2(m﹣x),把未知数转化成已知数,方程也同时转化为关于未知系数的方程,解方程即可.
【解答】解:先由|x﹣|﹣1=0,
得出x=或﹣;
当x=﹣时,原方程为﹣m+2=2(m+),解得m=;
当x=时,原方程为m+2=2(m﹣),解得m=10,
综上m的值为或10.
【点评】解答本题时要格外注意,|x﹣|﹣1=0的解有两个.解出x的值后,则可把已知解代入方程的未知数中,使未知数转化为已知数,从而建立起未知系数的方程,通过未知系数的方程求出未知数系数,这种解题方法叫做待定系数法,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方法,以后在函数的学习中将大量用到这种方法.
17.阅读以下例题:
解方程|3x|=1
解:①当3x≥0时,原方程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
3x=1解得x=
②当3x<0时,原方程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
﹣3x=1解得x=﹣
所以原方程的解是x1=,x2=﹣
仿照以上方法解下列方程:
(1)|x﹣3|=2
(2)|1﹣2x|=3﹣x.
【分析】(1)分类讨论:x﹣3≥0,x﹣3<0,根据绝对值都是非负数,可得方程,根据解方程,可得答案;
(2)分类讨论:1﹣2x≥0,1﹣2x<0,根据绝对值都是非负数,可得方程,根据解方程,可得答案.
【解答】解:(1)|x﹣3|=2
①当x﹣3≥0时,原方程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
x﹣3=2
解得:x=5,
②当x﹣3<0时,原方程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
x﹣3=﹣2,
解得:x=1;
所以原方程的解是:x1=5,x2=1;
(2)|1﹣2x|=3﹣x
①当1﹣2x≥0时,原方程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
1﹣2x=3﹣x
解得:x=﹣2,
②当1﹣2x<0时,原方程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
1﹣2x=﹣(3﹣x),
解得:x=;
所以原方程的解是:x1=﹣2,x2=.
【点评】本题考查了含绝对值符号的一元一次方程,分类化简方程是解题关键.
18.周末,小明和爸爸在400米的环形跑道上骑车锻炼,他们在同一地点沿着同一方向同时出发,骑行结束后两人有如下对话:
(1)请根据他们的对话内容,求小明和爸爸的骑行速度.
(2)爸爸第一次追上小明后,在第二次相遇前,再经过多少分钟,小明和爸爸相距50m?
【分析】(1)设小明的骑行速度为x米/分钟,则爸爸的骑行速度为2x米/分钟,根据距离=速度差×时间即可得出关于x的一元一次方程,解之即可得出结论;
(2)设爸爸第一次追上小明后,在第二次相遇前,再经过y分钟,小明和爸爸跑道上相距50m.根据距离=速度差×时间即可得出关于y的一元一次方程,解之即可得出结论.
【解答】解:(1)设小明的骑行速度为x米/分钟,则爸爸的骑行速度为2x米/分钟,
根据题意得:2(2x﹣x)=400,
解得:x=200,
∴2x=400.
答:小明的骑行速度为200米/分钟,爸爸的骑行速度为400米/分钟.
(2)解:设爸爸第一次追上小明后,在第二次相遇前,再经过y分钟,小明和爸爸相距50m.
400y﹣200y=50
y=
或者60×y+50﹣60×y=400,
解得y=.
答:爸爸第一次追上小明后,在第二次相遇前,再经过或分钟,小明和爸爸相距50m.
【点评】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解题关键是要读懂题目的意思,根据题目给出的条件,由路程差找出合适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再求解.
19.请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一个水瓶与一个水杯分别是多少元?
(2)甲、乙两家商场都销售该水瓶和水杯,为了迎接新年,两家商场都在搞促销活动,甲商场规定:这两种商品都打八折;乙商场规定:买一个水瓶赠送两个水杯,单独购买的水杯仍按原价销售.若某单位想在一家商场买5个水瓶和20个水杯,请问选择哪家商场更合算?请说明理由.
【分析】(1)设一个水瓶x元,表示出一个水杯为(48﹣x)元,根据题意列出方程,求出方程的解即可得到结果;
(2)计算出两商场得费用,比较即可得到结果.
【解答】解:(1)设一个水瓶x元,表示出一个水杯为(48﹣x)元,
根据题意得:3x+4(48﹣x)=152,
解得:x=40,
则一个水瓶40元,一个水杯是8元;
(2)甲商场所需费用为(40×5+8×20)×80%=288(元);
乙商场所需费用为5×40+(20﹣5×2)×8=280(元),
∵288>280,
∴选择乙商场购买更合算.
【点评】此题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根据题意得出正确等量关系是解题关键.
20.已知数轴上有A、B、C三点,点A和点B间距20个单位长度且点A、B表示的有理数互为相反数,AC=36,数轴上有一动点P从点A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终点C移动,设移动时间为t秒.
(1)点A表示的有理数是 ﹣10 ,点B表示的有理数是 10 ,点C表示的有理数是 26 .
(2)当点P运动到点B时,点Q从点O出发,以每秒6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在点O和点C之间往复运动.
①求t为何值时,点Q第一次与点P重合?
②当点P运动到点C时,点Q的运动停止,求此时点Q一共运动了多少个单位长度,并求出此时点Q在数轴上所表示的有理数.
【分析】(1)结合相反数的定义和两点间的距离公式解答;
(2)①点Q第一次与点P重合时,AP=OQ+10,据此列出方程并解答;
②求得运动时间,然后由运动路程=时间×速度解答.
【解答】解:(1)设点A表示的有理数是﹣a,则由题意得:﹣2a=20,
解得a=﹣10,
所以点A表示的有理数是﹣10,点B表示的有理数是10.
因为AC=36,
所以点C表示的有理数是26.
故答案是:﹣10;10;26;
(2)①由题意得,次数BP=t﹣20,OQ=6(t﹣20)
6(t﹣20)﹣10=t﹣20,
解得t=22.
20<22<36.
所以当t=22时,点Q第一次与点P重合;
②BC=16,16÷1=16(秒)
16×6=96
96÷26=3余18,26﹣18=8
所以,点Q一共运动了96个单位长度,此时点Q所表示的有理数是8.
【点评】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相反数和数轴,解题关键是要读懂题目的意思,根据题目给出的条件,找出合适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再求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