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24莫扎特《费加罗的婚礼》序曲教学设计
一.学情分析
高中阶段的学生具备一定的欣赏、理解音乐作品的能力,对于文学、艺术等作品的欣赏也有一些积累。学生们大多热爱音乐,尤其是流行音乐,而对于古典音乐了解较少。本节课的学习是西方歌剧艺术领域,同学们之前少有接触,认为自己听不懂。所以,本节课,我先为同学们演唱一段歌剧的经典唱段,让同学们近距离的感受歌剧的唱法,提前渲染了气氛。之后,我带领同学们了解什么是歌剧艺术,分析作品,体验音乐,让同学们进入到情境中。通过分析和体验作品,让同学们听懂《费加罗的婚礼》这部经典歌剧的序曲,了解莫扎特的音乐风格。
二.教材分析
本课教学内容是人民音乐出版社《高中音乐鉴赏》课本中第十三单元古典音乐的殿堂第二十四节莫扎特《费加罗的婚礼》序曲。《费加罗的婚礼》是莫扎特最经典的歌剧之一,作为开启歌剧赏析的第一步,这首作品非常适合现阶段的学生。本教材的教学重点是通过赏析歌剧《费加罗的婚礼》序曲,了解序曲的音乐体裁、曲式结构和作用,感受莫扎特的音乐风格。教学难点在于对《序曲》中的音乐主题进行体验与表现,感知音程、速度、力度、旋律等音乐要素在树立音乐形象、传递情绪情感方面的作用。从而,体会莫扎特将生活的深刻性和音乐的美好相结合,其作品中传递的欢乐、明亮的率真气质。
三.教学目标:
1. 通过赏析歌剧《费加罗的婚礼》序曲,感受音乐欢欣畅快、朝气明朗、青春活力,感受莫扎特的音乐风格。
2. 了解序曲的音乐体裁、曲式结构和作用,体会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
3. 对《序曲》中的音乐主题进行体验与表现,感知音程、速度、力度、旋律等音乐要素在树立音乐形象、传递情绪情感方面的作用。
4. 熟悉、掌握作品中使用的音乐术语。
四.教学重、难点
1. 分析音乐主题,为完整欣赏全曲做好铺垫与准备。
2. 对各段音乐主题进行体验与表现,感知音程、速度、力度、旋律等音乐要素在树立音乐形象、传递情绪情感方面的作用。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
1. 老师演唱《费加罗的婚礼》中苏珊娜的经典唱段《美妙的时刻即将来临》
2. 提问:老师刚才的演唱是采用声乐的什么唱法?在哪些声乐体裁中用到这种唱法?同学回答:美声唱法。一般在歌剧、清唱剧、艺术歌曲中会用到美声唱法。
老师:很好,同学们提到歌剧,大家了解歌剧吗?谁可以来告诉大家,什么是歌剧(opera)?同学回答:
3.展示课件:什么是歌剧 老师:我们用专业的语言来说,歌剧(opera)是以演唱为主,集合了诗歌、器乐、舞蹈、美术等艺术为一体的综合性较强的戏剧形式。它起源于 17世纪(1600年前后)的意大利的佛罗伦萨,通常由序曲、宣叙调、咏叹调、重唱、合唱、间奏曲、舞蹈场面等组成。歌剧被称为西方舞台艺术的代表。老师:今天,老师将和同学们一起通过《费加罗的婚礼》这部经典的歌剧来开启歌剧赏析的序幕。
(二)新课教学
1. 莫扎特介绍提问:同学们对莫扎特的了解?老师:莫扎特的生活和创作的三个时期:
①少年时期(1762-1773)
②萨尔茨堡时期(1774-1781)
③维也纳时期(1781-1791) (每个时期具体讲解)介绍莫扎特的代表作(创作作品数量多、体裁广泛)
2. 欣赏《费加罗的婚礼》序曲
欣赏并思考:这首作品带给你的感受如何 音乐情绪是怎样的? 学生回答: 老师引导同学补充(从速度、力度、旋律、音色等多角度感受)确定序曲的音乐基调:作为歌剧开头曲,开门见山的用热烈欢腾的音乐渲染了喜剧的气氛。
3. 讲解作品的曲式结构
4. 从主部主题、连接部、副部主题来分段赏析主部主题:
首先完整聆听然后,思考将主部主题划分成两个大的旋律线条应该从哪里划分?为什么?奏鸣曲式结构呈示部展开部(省略为插部)再现部连接部主部主题副部主题
学生回答:
老师补充:从音乐要素(节奏、音色、旋律音程)第二次聆听,注意旋律中力度的变化,在蓝色横线处标记力度符号。副部主题: 先完整聆听,划分成两个大旋律线条。
老师请同学起来回答并分析(检验学生前面所学是否掌握)。 请同学们感受旋律里人物角色的性格、形象。
(男主角:费加罗主题;女主角:苏珊娜主题)
老师带领同学们体验、表现男女主角旋律线条,感受音程、速度、力度、旋律等音乐要素在树立音乐形象、传递情绪情感方面的作用。 设立情景,让男同学唱费加罗主题,女同学唱苏珊娜主题,两个声部相呼应。
连接部: 让同学们观察旋律的发展,老师讲解模进的写作手法。 让同学们体验模进的写作手法。
5. 根据前面所学到的赏析方法,再次完整聆听全曲。
六.课堂小结:
1. 让同学们总结《费加罗的婚礼》序曲的音乐体裁、曲式结构和作用。
2. 通过作品的赏析,总结莫扎特的音乐风格。
3. 德育、情感:学习莫扎特的精神,在生活的磨难和挫折面前拥有乐观、积极、刚毅的刚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