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9)高中必修美术鉴赏第二课《如何鉴赏美术作品》教学设计
教学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能通过比较分析了解鉴赏美术的三大基本要素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对比、探究讨论,了解分析美术鉴赏的不同角度。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鉴赏不同角度,并能结合相关作品,激发学生鉴赏更多作品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
了解鉴赏三大要素,学会从历史背景、艺术观点、生活经历、视觉体验等方面赏析不同的美术作品。
教学难点:
通过对比合作探究,总结归纳再创造的含义。
突破重难点的方法通过教师讲授、对比鉴赏、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结合所学作品,分析鉴赏美术作品。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课本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导入:出示杜尚的作品《泉》(PPT),引出美术鉴赏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学生各抒己见,教师总结:即使面对同一件美术作品,不同的观众也会做出不同的反应,产生不同的感受。——这就是审美“再创造”。不同的人在观赏相同的艺术作品时会产生不同的审美感受,这与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学习鉴赏美术作品。从而板书并导出课题。 欣赏视频,思考问题。从而对本课学习内容有了整体感知。 从杜尚的作品引起学生对于宗教建筑的学习兴趣
二、讲授新课 1.了解作品的历史社会背景教师出示张瑀的《文姬归汉图》作品,学生欣赏并思考:——文姬是谁?哪一个是文姬?哪个时期的人物?从哪里归汉?为什么归汉?学生根据课前搜集的资料进行背景的简要介绍,教师简单总结文姬归汉的历史。了解历史背景后,追问画中的环境如何?画中如何表现这种环境的?分析环境后再次追问,文姬的心情怎么样?学生大胆猜测。教师再总结,再从陈居中的《文姬归汉图》中找寻答案。对比两幅《文姬归汉图》分析画面内容,总结文姬归汉的历史。出示《洪荒风雪》与《文姬归汉图》对比,同样是艰苦环境下,历史背景不同,所传达的画面氛围不同。教师总结:由此可见,观众所具有的知识储备,对作品历史背景的掌握,会影响鉴赏经验的产生。如果我们大致了解作品产生的历史背景,对作品就会产生更丰富、更深入的理解。 2.了解美术家的艺术观点和生活经历教师继续出示伦勃朗的自画像,从朝气蓬勃——自信成熟——深沉沧桑,他的一生的经历带给他了哪些绘画上的变化。生活经历——半生富足,半生潦倒。17岁退学去阿姆斯特丹学画。21岁发展了自己独特的绘画风格。25岁成为阿姆斯特丹的主要肖像画家。30多岁便已登上事业巅峰。1642年,是伦勃朗人生的分水岭。半生潦倒——在他生命的后半程,灾难和不幸接踵而至。分析伦勃朗作品《夜巡》,让学生理解了解画家在时代生活中的艺术观点和生活经历,是深入理解美术作品的另一个角度。 3.画面的视觉体验美术是视觉艺术,可视性是它的基本特征,当我们面对一件美术作品时,最直接、最鲜明的感受,就是它带给我们的视觉体验。同样是描绘森林,中国山水画和西方风景画带给我们的视觉体验就有很大的差异。总结:西方是再现写实、光影透视。中国是虚实变化、写意意境。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思考并做出回答。 估计学生会主动提出疑问...... 学生思考回答 学生欣赏思考学生观察并思考回答问题 学生思考参与讨论交流鼓励学生 大胆展示讨论成果 问题引导,激发学生兴趣,回顾历史 知识学生自主学习思考拓展学生思维 由学生身边熟悉的建筑引入,激发学习兴趣为学生展示更多的美术作品,开阔眼界,使学生能够更全面的了解分析。自主学习思考能力的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
三、课堂总结作品的历史背景、画家的生活经历和画面的视觉体验是影响美术鉴赏活动的基本要素。因此,我们要多接触好的美术作品,练就更加敏锐的感染力,逐步形成较好的鉴赏品味。 学生分小组对作品《格尔尼卡》鉴赏活动的展开,最后教师总结评述,得出美术鉴赏活动的本质是“再创造”的过程。 学生交流学习感悟,教师概括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归纳总结能力。
四、课后拓展教师鼓励学生主动进行本节课重点内容的概括总结,强调鉴赏美术作品的意义与不同角度,提示学生课后应运用不同资源,做自身美术知识的积累,从而扩大知识面,提高审美能力。 鼓励学生创造美 自主探究学习能力培养。
板书设计
如何鉴赏美术作品
1、作品的历史背景
2、生活经历和艺术观点
3、视觉体验
教学反思本教学设计注重打破鉴赏课程教师的满堂灌、一人堂的局面,尽可能的激发学生兴趣和积极性,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分析的角度方法,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运用所学的美术知识,勇敢表达自己的审美感受,在讨论探究、互动交流中产生思维的碰撞。但在设计中也存在不敢放手交给学生的地方,不能做到面面俱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