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小升初阅读专项训练-古诗文言文类(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语文小升初阅读专项训练-古诗文言文类(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8-15 12:53: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阅读专项训练-古诗文言文类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杨氏之子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字。
(1)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诣:________ 乃:________
(2)孔指以示儿曰。 示:________ 曰:________
(3)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未:________ 闻:________
2.仔细读下面的句子,回答问题。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1)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2)对话精妙极了,妙在何处?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习题。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21·世纪*教育网
3.解释加点字。
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 )
是吾剑之所从坠 ( )
4.翻译句子。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5.从表达方式上看,选文中前两句的是( ),最后一句是( )。
6.文中刻画楚人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突出了他什么特点?
7.这寓言叫什么?他说明了什么道理?
阅读《读书要三到(节选)》,回答问题。
读书要三到(节选)
(宋)朱熹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8.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正确意思。
(1)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
A.看见 B.听到 C.通“现”,出现
(2)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
A.急忙 B.重要 C.严重
9.用“____”画出文中的一个反问句。
10.翻译下面的句子。
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
11.这则短文想要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
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危酒。
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
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出处:21教育名师】
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12.理解文中加点的字。
(1)引:__________
(2)且:___________
(3)遂:___________
(4)亡:___________
13.下面句中的“之”分别指代什么?
(1)一人饮之有余( )
(2)吾能为之足( )
14.翻译文中画线句。
15.请用一个成语作为本文标题并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16.从这个故事中你得到了什么教益?
17.请试着用古汉语将文中画线句改为陈述句。
二、诗词曲鉴赏
阅读《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回答问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8.本诗首句写“杨花”和“子规”,有哪些作用?
19.《唐宋诗醇》评价李白诗句“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有“语近情遥”之妙,本诗三、四句也有这样的特点,请谈谈你的理解。21·cn·jy·com
古诗词阅读。
西江月
明月别枝惊鹊,
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
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
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
路转溪头忽见。
20.《西江月》选自《___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字___________,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朝人。www.21-cn-jy.com
21.解释词语。
(1)别枝:_______    (2)听取:_______
(3)见:_______     (4)社林:_______
22.这首词上下阕各描写了什么景色?抒发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古诗词阅读。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23.诗中“东风”指______________,周郎指______________。
24.试说说“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的深刻含义。
古诗词阅读。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25.“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一联中,诗人用“抵万金”来形容什么?
26.从本诗中你感受到诗人怎样的情怀?
古诗词阅读赏析。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27.这首诗中写出环境幽静的一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此诗的尾联“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矛盾吗?请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1. 拜见 于是,就 给……看 说 没有 听说
2. 孔君平指着杨梅给杨家儿子看,说:“这是你家的果子。”杨家儿子答道:“没有听说孔雀是您家的鸟。” 都根据人物姓氏来借题发挥,体现了杨家儿子反应极快,才思敏捷。
【解析】
【分析】
翻译:梁国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一个九岁的儿子,非常聪明。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恰巧他父亲不在,于是便叫他出来。他为孔君平端来水果,水果中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并说:“这是你家的水果。”杨氏子马上回答说:“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1.
本题考查字词解释。学生在日常学习中要做好相关方面知识的积累。
(1)诣:拜见。乃:就;于是。(2)示:给……看。曰:说。(3)未:没有。闻:听说。
2.
本题考查句子翻译和理解。(1)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翻译: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并说:“这是你家的水果。”杨氏子马上回答说:“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孔君平看到杨梅,联想到孩子的姓,就故意逗孩子:“这是你家的水果。”意思是,你姓杨,它叫杨梅,你们本是一家嘛!这信手拈来的玩笑话,很幽默,也很有趣。孩子应声答道:“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这回答巧妙在哪里呢?孔君平在姓上做文章,孩子也在姓上做文章,由孔君平的“孔”姓想到了孔雀;最妙的是,他没有生硬地直接说“孔雀是夫子家禽”,而是采用了否定的方式,说“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婉转对答,既表现了应有的礼貌,又表达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鸟,杨梅不是我家的果,所以请您知道这个道理”这个意思,因为他要承认孔雀是他家的鸟,他说的话才立得住脚。这足以反映出孩子思维的敏捷,语言的机智幽默。使孔君平无语可答了。这是故事中的重点部分。【来源:21·世纪·教育·网】
3. 从 这
4.船已经前进了,而剑不能前进。像这样寻找剑,不也太愚蠢了吗?
5. 记述 议论
6.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 突出了这个楚国人的死板、愚昧。
7.刻舟求剑;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要考虑情况的变化,按照事物的发展来办事。
【解析】
【分析】
翻译:楚国有个乘船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上掉进了水里。他急忙用刀在船边做了记号,说:“这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船到目的地后停了下来,这个人顺着船沿上刻的记号下水去找剑。船已经走了很远,而剑还在原来的地方,用这样的方法来寻找剑,不是很糊涂吗?
3.
本题考查字词解释。学生在日常学习中要做好相关知识的积累。自:从。是:指示代词,这,这个,这儿,这样。2·1·c·n·j·y
4.
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学生在日常学习中要做好相关知识的积累。“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翻译:船已经走了很远,而剑还在原来的地方,用这样的方法来寻找剑,不是很糊涂吗?2-1-c-n-j-y
5.
本题考查文言文内容理解。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是对故事的记述。【版权所有:21教育】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是对故事的议论。
6.
本题考查文言文内容的理解和描写方法的分析。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是动作描写(动作描写是刻画人物的重要方法之一。人物的每一行动都是受其思想、性格制约的,因此,具体细致地描写某一人物在某一情况下所作出的反应,主要是动作反应,就势必显示出了这一人物的内心活动、处世态度、思想品质。成功的动作描写,可以交代人物的身份、地位,可以反映人物心理活动的进程,可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有时候还能推动情节的发展。)曰:“是吾剑之所从坠。”是语言描写(语言描写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语言描写包括人物的独白和对话。独白是反映人物心理活动的重要手段。对话可以是两个人的对话,也可以是几个人的相互交谈。描写人物的语言,不但要求做到个性化,而且还要体现出人物说话的艺术性。成功的语言描写总是鲜明地展示人物的性格,生动地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深刻地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突出了这个楚国人的死板、愚昧。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7.
本题寓言故事的识记和主旨分析。这则寓言故事叫《刻舟求剑》。道理: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不能凭主观做事情。人不能死守教条。情况变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手段也要随之变化,否则就会失败。告诫人们不能片面、静止、狭隘地看待问题。
8. C B
9.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10.就是说书读得熟了,那么不依靠别人的解释、说明,自然就会明白其中的道理
11.读书要做到心到、眼到和口到。
【解析】
【分析】
译文:古人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就是说书读得熟了,那么不依靠别人的解释、说明,自然就会明白其的道理。我曾经说过,读书有三到,叫心到、眼到、口到。心思不在书本上,那么眼睛就不会仔细地看。心和眼既然不专注,却只是随随便便地读,就一定不能记住,即使记住了也不能长久。三到之中,心到最重要。心既然已经到了,眼和口难道会不到吗?
8.
本题考查字词解释。(1)见:通“现”,出现(2)急:重要。
9.
本题考查句子类型。反问句就是用疑问的句式,表达肯定的观点。反问句表面看来是疑问的形式,但实际上表达的是肯定的意思,答案就在问句之中。反问的形式比一般的陈述句语气更加强烈,更能引起人们的深思与反思。反问句是修辞手法中的一种。
文中的:“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是反问句。
10.
本题考查句子翻译。“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翻译:就是说书读得熟了,那么不依靠别人的解释、说明,自然就会明白其的道理。21*cnjy*com
11.
本题考查文言文主旨。启发我们读书不仅要用心,还要尽量多调动我们的器官,多个器官共同工作,效果会更好。做到心到、眼到和口到。
12. 拿 将要 于是 失掉
13. 酒 蛇
14.蛇本来就没有脚,你怎么能给它画上脚呢?
15.画蛇添足
16.做任何事都要尊重事情的本来面目,不能自作聪明,多此一举。
17.蛇固无足,子莫能为之足。
【解析】
【分析】
翻译:楚国有个主管祭祀的官员,把一壶酒赏给来帮忙祭祀的门客。门客们互相商量说:“几个人喝这壶酒不够,一个人喝这壶酒还有剩余。请大家在地上画蛇,先画好的人就喝这壶酒。”一个人先把蛇画好了,他拿起酒壶准备饮酒,然后左手拿着酒壶,右手画蛇,说:“我能够给蛇添上脚!”没等他画完,另一个人的蛇画好了,夺过他的酒说:“蛇本来没有脚,你怎么能给它添上脚呢?”于是就把壶中的酒喝了下去。那个给蛇画脚的人最终失掉了那壶酒。
12.
本题考查字词解释。(1)引:拿起。(2)且:将要(3)遂:于是(4)亡:丢失,失去。
13.
本题考查多义字。(1)一人饮之有余。“之”指的是酒。(2)吾能为之足。“之”指的是蛇。
14.
本题考查翻译句子。“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翻译:蛇本来没有脚,你怎么能给它添上脚呢?
15.
本题考查 成语的识记。画蛇添足:意思是画蛇时给蛇添上脚,后比喻一人做了一件事,不但无益,反而不合适,也比喻虚构事实,无中生有,多此一举。【来源:21cnj*y.co*m】
16.
本题考查文言文主旨概括。从文章我们得到的道理:1.做事不可多此一举,否则有时还会失去一些东西,得不偿失,弄巧成拙。2.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3.凡做一件事情,必须有具体的要求和明确的目标,要以清醒坚定的意志,追求之,完成之,不要被胜利冲昏头脑。被胜利冲昏头脑的人,往往为盲目乐观所蔽,而招致失败。
17.
本题考查句式转换。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的方法如下:第一步:问号改为句号;第二步:删掉疑问词比如:“难道…吗?”和“怎能……呢?”等;第三步:否定改为肯定,肯定改为否定。学生可根据次方法进行解答。蛇固无足,子莫(意思是不)能为之足。
18.“杨花落尽子规啼”,首句写景兼点明时令。漂泊无定的杨花、叫着“不如归去”的子规,描绘出南国的暮春景象,烘托出一种哀伤忧愁的气氛,又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融情入景,表达诗人的关切和同情。既点明题目,又为后两句抒情做铺垫。
19.这里既有对老友遭遇的担忧和同情,也有对当时现实的愤慨不平,有恳切的思念,也有热诚的关怀,一路前行的一片安慰深情。
【解析】
【分析】
18.
本题考查景物描写的作用。“杨花落尽子规啼”,首句用比兴手法,写景兼点时令,渲染凄凉哀愁的气氛。于景物独取漂泊无定的杨花、叫着“不如归去”的子规,即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在内,切合当时情事,也就融情入景。此句写出了春光消逝时的萧条景况,渲染了环境气氛的黯淡、凄楚,表达对王昌齡怀才不遇的惋惜与同情之意,为后面两句的抒情做了铺垫。
19.
本题考査的是最后两句话的情感。“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意思是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月,希望能随着网一直陪着你到夜郎以西。三、四两句寄情于景,对诗友进行由衷的动勉和宽慰。这里既有对老友遭遇的深刻忧虑,也有对当时现实的愤慨不平,有恳切的思念,也有热诚的关怀。
20. 《稼轩长短句》 辛弃疾 幼安 稼轩 宋
21. 另一个树枝 听 出现 庙周围的树林
22.上阕写夏夜的景色,下阕写夜行遇雨避雨的经过。抒发词人的闲适心情。
【解析】
【分析】
20.
本题考查了文学常识。根据积累可知,《西江月》选自《稼轩长短句》。这首词的作者是宋代的辛弃疾,字幼安。21教育网
21.
该题考查的是对词语含义的正确理解,要学会掌握理解其中的重要的字,就容易理解整个词语的意思了,还要注意平时的积累。
(1)别枝:另一个树枝。(2)听取:听。(3)见:出现。(4)社林:土地庙附近的树林。社,土地神庙。古时,村有社树,为祀神处,故曰社林。
22.
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和掌握。上阕抒写当时夏夜山道的景物和词人的感受,然而其核心却是洋溢着丰收年景的夏夜。因此,与其说这是夏景,还不如说是眼前夏景将给人们带来的幸福。下阕开头,词人就树立了一座峭拔挺峻的奇峰,运用对仗手法,以加强稳定的音势。“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在这里,“星”是寥落的疏星,“雨”是轻微的阵雨,这些都是为了与上阕的清幽夜色、恬静气氛和朴野成趣的乡土气息相吻合。特别是一个“天外”一个“山前”,本来是遥远而不可捉摸的,可是笔锋一转,小桥一过,乡村林边茅店的影子却意想不到地展现在人们的眼前。词人对黄沙道上的路径尽管很熟,可总因为醉心于倾诉丰年在望之乐的一片蛙声中,竟忘却了越过“天外”,迈过“山前”,连早已临近的那个社庙旁树林边的茅店,也都没有察觉。前文“路转”,后文“忽见”,既衬出了词人骤然间看出了分明临近旧屋的欢欣,又表达了他由于沉浸在稻花香中以至忘了道途远近的怡然自得的入迷程度,相得益彰,体现了作者深厚的艺术功底,令人玩味无穷。
。这首诗从视觉、听觉和嗅觉三方面描写,写出夏夜的山村风光,表达了诗人对丰收之年的喜悦和对农村生活的热爱,抒发了词人的闲适心情。
23. 火烧赤壁 周瑜
24.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兴亡的慨叹,他认为历史上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或“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作为,反映出作者抑郁不平的心境”。
【解析】
【分析】
23.
本题考查文学常识掌握和字词的理解。这是一首咏史诗,抒发的是对国家兴亡的感慨,可谓大内容,大主题,但这大内容、大主题却是通过“小物”“小事”来显示的。
东风:指三国时期的一个战役──火烧赤壁。
周郎:指周瑜,字公瑾,年轻时即有才名,人呼周郎。后任吴军大都督,曾参与赤壁之战并为此战役中的主要人物。21*cnjy*com
24.
本题考查对重点诗句的理解。“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的意思是:假使当年东风不给周瑜的火攻计方便;大乔小乔就要被曹操锁闭在铜雀台中。这两句是说周瑜的获胜是偶然的机遇所致,仅安凭一时侥幸并不是定国之策。假若不是东风骤起,蜀军相助,周瑜的火攻之计大显神威,那么,东吴政权就必然为曹操所灭。这两句诗颇具史论意味,见解独到。诗人对周瑜的谐谑揶揄,暗示了对曹操的肯定。
25.形容家书的珍贵,表达对妻子儿女的强烈思念之情。
26.忧国思家的情怀。
【解析】
【分析】
25.
本题考查学生诗歌关键词语的把握,注意要首先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然后理解词句。战火经年不息,人民妻离子散,因此音书不通,这时候收到家书尤为难能可贵。“家书抵万金”正是说明了家书的珍贵。此时的作者也是与妻子儿女分离,在烽火战乱中,能够收到一封家书十分不容易,写出了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抵万金”形容家书的珍贵,表达对妻子儿女强烈的思念之情。www-2-1-cnjy-com
26.
本题考查诗歌思想感情的把握,通读全诗,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思想感情。做此题要在了解诗歌背景及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用拟人的手法,表达出亡国之悲,离别之悲。“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诗人那愈来愈稀疏的白发,连簪子都插不住了可见其忧国思亲之情。
27.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28.不矛盾,这里运用了以静写动的手法,更能突出禅院的寂静。
【解析】
【分析】
27.
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内容的鉴赏和分析,结合诗句的内容进行分析。写出环境幽静的一联是“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意思是竹林掩映小路通向幽深处,禅房前后花木繁茂又缤纷。
28.
本题考查的是对尾联的分析和理解,尾联两句以声衬静,营造一个万籁俱寂的境界,这与王籍的“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有异曲同工之妙。钟磬之音,远远超出了“晨钟暮鼓”的报时功能,而被赋予一些寓意深微的象征意义,这是来自佛门圣地的世外之音,这是引领人们进入纯净怡悦世界的奇妙佛音,这是回荡在人们心灵深处的天籁之音,悠扬而宏亮,深邃而超脱。显然,诗人欣赏这禅院与世隔绝的居处,领略这空门忘情尘俗的意境,寄托了自己遁世无门的情怀,礼赞了佛门超拔脱俗的神秘境界。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