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绿》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挤、叉”2个生字,会写“瓶、挤”等4个字,会写“墨绿、嫩绿”等8个词语。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背诵课文。
3.能借助关键词句想象画面,感受诗人表达的独特。
4.通过比较阅读,进一步感受诗歌语言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1.识记生字新词,感受诗歌意境,熟读成诵。
2.了解现代诗极富想象等特点,感受诗人的独特表达。
【教学准备】
查找作者资料 教学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诗句接龙,揭示课题
1.诗句接龙,激发兴趣
(1)板书课题:绿,齐读课题。
(2)绿色给人美感,历来是文人墨客歌咏的对象。你能想出哪些带有“绿”字的诗句?
(3)学生回忆诗句,教师及时补充。
2.背诵诗句,丰富积累
(1)集中出示诗句,精选自己最喜欢的两句背诵。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贺知章《咏柳》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翁卷《乡村四月》
(2)展示背诵成果。
(3)绿色在古诗里这样呈现,在现代诗人眼中,绿会如何存在?跟着诗人艾青走进春天“绿意盎然”的画卷。
二、初读文本,感知绿意
1.初读课文,读通读顺
(1)自由朗读诗歌,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理解的生字词尝试联系上下文理解。
(2)学生朗读,相机正音
①重点字音。
“瓶”是后鼻音,“叉”是第一声,“挥”声母是“h”。注意多音字“倒翻”
②重点词语。
第一组:墨绿、浅绿、嫩绿、翠绿、淡绿、粉绿。
第二组:绿得发黑、绿得出奇。
读读这些词语,说说自己的发现。
预设:第1组是不同程度的绿,第2组是绿带给人的感受。
2.再读课文,读好节奏
(1)读好长句中的停顿。
好像/绿色的墨水瓶/倒翻了
到哪儿去找/这么多的绿
(2)关注空行,读好诗节间的停顿。
教师范读诗歌前两节,示范停顿。
(3)同桌合作读。注意读准诗句,读好停顿。
3.三读课文,把握内容
(1)默读全诗,想想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绿的?诗歌每个小节写了什么?
(2)学生自读圈画,思考。
(3)交流。
三、分类观察,写好生字
1.自主观察,分类识字
(1)自主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给生字进行分类。
(2)同桌互相交流每个生字书写要点。
2.示范指导,写好生字
(1)范写生字,讲解难写字的注意点。
“瓶”竖中线分割左右两个部分,“并”两横的收笔在同一竖线上,给右边的“瓦”留空间,让布局更紧凑,同时注意笔顺,最后一笔是点,倒数第二笔是横折弯钩。
“叉”横撇和捺的交叉点位于这个字长度的二分之一处,接近田字格的中心点。点画在三角区域的中心位置,横撇和捺的收笔在同一横线上。
(2)学生练写:在《写字课》上,描红1个,写1个。随机指导,注意纠正学生写字姿势。
(3)评价反馈:围绕每个字的书写要点,学生互动点评;根据点评,学生再次练写,与之前的字比对,争取逐个进步。
四、布置作业
1.正确读写生字 、词语;
2.正确朗读课文,尝试背诵。
第二课时
一、精读细品,读中悟“绿”
1.自主学习,默读批注
(1)课件出示图片,绿实在赏心悦目,它是春天的象征,还是希望的象征。这节课,继续学习艾青写的《绿》,跟着他一起走进春天绿意盎然的画卷中吧。
出示自读提示,学生对照要求自主学习。
这首诗中出现最多的字是“绿”,感受到了这是怎样的绿?默读全诗,把你的理解批注在空白处。然后和同桌交流自己的批注,对别人的批注提出看法。
(2)学生默读思考,简单批注感受。
(3)同桌交流自己的批注,老师巡视指导。
2.交流感受,品读绿意
(1)指导交流要求:你在诗里,感受到了这是怎样的绿?
预设:
A.辽阔的绿。第一小节:到处是绿的……“到处”,你想到哪些地方是绿的?
B.丰富的绿。第二小节中,诗人看到了哪些绿?除了文章中写到的绿,还有哪些绿?(橄榄绿、苹果绿、黄绿……)
这么多的绿,真是绿得发黑,绿得出奇。读出你此时的感受。(指名读)这些绿还可以说是绿得令人赞叹,绿得疯狂……(齐读)
在诗人的眼里,绿远不止如此,你看,刮的风是绿的,下的雨是绿的,流的水是绿的,阳光也是绿的。还有什么也是绿的?现在,你就是一位小诗人,联想填诗。
_________是绿的,
_________是绿的,
_________是绿的,
_________也是绿的。
反馈,读自己创作的诗(师相机指导,读出诗的韵味)。
C.活泼的绿。第四小节和第五小节用了大量的动词,将“绿”描写得十分生动,就如一个个顽皮的小娃娃,挤在一起,重叠在一起,静静地交叉在一起,又如舞蹈教练在指挥,按着节拍飘动在一起……启发想象:还有可能会怎样呢?
第四小节:关注“在一起”的句式,读出节奏。
注意表示动作的词,你读出了什么?将表示动作的词语读得重一些,你感受到了什么?
这么多的绿融合在了一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深的、浅的、浓的、淡的……满眼都是绿。一个“挤”字,运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绿色集中在一起的画面。
学习第5小节:说说“所有的绿就整齐地按着节拍飘动在一起”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预设:作者用明快的节奏进行了想象,写出了绿的摇曳、绿的梦幻、绿的闻风而动,到处充满生机。
3.配乐诵读,整体感受
【设计意图:现代诗歌是学生熟悉有陌生的,诗歌内容看似一读就懂,但又很难把“懂”的内容具体表达出来。自读提示,给学生品读诗歌提供了“抓手”,具体的交流要求,为学生提供了表达感受的路径。加上找出想象,品味想象,启发想象,把诗歌教学融入到“血液”中。诗歌是抒情的艺术。诗句中蕴藏着诗人强烈的情感。】
二、了解背景,理解诗情
1.出示艾青的相关资料,自主阅读。
艾青,当代文学家、诗人,原名蒋正涵。1933年,第一次用笔名艾青发表诗歌《大堰河——我的保姆》,轰动诗坛,一举成名。1957年,诗人被错划为右派,在黑龙江、新疆生活和劳动了20余年,创作一直中断,1979年平反。《绿》创作于1979年春天。
2.联系自己对诗人的了解,说说读懂的信息。
3.对作者有一定认识的你,对他笔下的绿有什么新的感受?
预设:绿色是春天的象征,是希望的象征。这首诗创作于作者刚刚平反的1979年,诗歌创作中断了近20年。绿色还蕴含着作者对生机勃勃的倾慕和向往,对新生活的希望和积极向上的感情。
【设计意图:了解诗人及其创作背景,可以让读者更好地读懂诗,感悟诗歌之美,感受诗人的情意。】
三、对比阅读,感受诗文差异
1.阅读链接,感受绿意
(1)读一读“阅读链接”中宗璞的《西湖漫笔》,想想:这个片段主要写了什么?从哪几个方面写的?
(2)班级交流。
预设:写了灵隐寺的绿。先总写绿扑面而来,再写古木、飞来峰上层叠的树木和小径上的青苔。绿的深浅浓淡各不相同,让人感受到绿的神韵和旺盛的生命力。
2.自主比较,发现异同
(1)出示表格,比较阅读,完成表格。
内容 相同之处 不同之处 我的感受
《绿》艾青
《西湖漫笔》宗璞
(2)交流。
预设:
相同之处:描写对象都是绿,写出了绿色的丰富和范围广,让人感受到绿色的生命力。
不同之处:
①形式不同。《绿》是诗歌,分行写;《西湖漫笔》是散文,分段写。
②写法不同。《绿》没有具体的景象,多是诗人的感受,想象力丰富,语言凝练有特色;《西湖漫笔》通过具体事物描写绿,写的细腻。
(3)分男女生朗读,再次感受诗歌与散文的不同。男生朗读《绿》,女生朗读《西湖漫笔》。
【设计意图:有比较才有鉴别。通过比较,学生能形象地感受到诗歌表达了诗人独特感受,想象丰富,又饱含情感。通过朗读,在声音中体验诗歌悦耳动听,读来朗朗上口,有节奏感的特点。】
3.拓展阅读,丰富积累
(1)出示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我爱这土地》片段,学生自由阅读。
(2)简要说说自己的阅读感受。
【设计意图:拓展阅读,从课内到课外,从这一首到更多首,学生对诗人的诗作特点多一份了解。同时也呼应了本单元综合性学习活动。】
四、布置作业
1.在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与家长一起到大自然中去感受“绿”并尝试仿写;
3.阅读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我爱这土地》。
五、板书设计
10绿
墨绿 浅绿 嫩绿 翠绿 淡绿 粉绿
绿得发黑 绿得出奇 对绿的赞美 对春的热爱
挤 重叠 交叉 按着节拍飘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