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0张PPT)
土壤
土壤
一、观察土壤
识土——土壤之印象
请阅读书本88-90页的内容,完成下列填空题。
1.土壤是指陆地表层具有 ,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
2.土壤由 、 、 、 四种物质组成,分别来自地球的 、 、 、 四个圈层结构。
3.土壤四种物质组成中, 、 是重要肥力因素。
4.地貌观察过程中需要留意土壤的 、 、 等三方面。
一定肥力
矿物质
有机质
水分
空气
岩石圈
生物圈
水圈
大气圈
有机质
水分
颜色
质地
剖面构造
土壤是指陆地表层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
土壤肥力是土壤为植物生长供应和协调养分、水分、空气和热量的能力。
1.定义
土壤——观察土壤
理想土壤组成物质的体积百分比
比例最大
矿物质
比例最小
有机质
水分和空气共占
50%左右
土壤——观察土壤
2.土壤物质组成
3.土壤物质组成(连线)
用手掌紧握土壤,土壤的体积会缩小
空气
水
用手掌紧握土壤,有时候会感到手掌潮湿
土壤中由动植物遗体演变而来的
土壤中最初由岩石转化而来的
有机质
矿物质
土壤——观察土壤
我国常见的有五色土壤(黑、白、黄、红和青)。
4.土壤颜色
北京中山公园
土壤——观察土壤
颜色差异在于土壤中有机质和矿物质的不同。
红壤
黄壤
紫色土
粽壤
水稻土
黑土
4.土壤颜色
土壤——观察土壤
南方地区
北方地区
四川盆地
东北地区
矿物质粒径
石砾
砂粒
粉粒
黏粒
黏土
5.土壤质地
土壤——观察土壤
矿物质粒径
石砾
砂粒
粉粒
黏粒
不同粒径组合
砂土
壤土
黏土
5.土壤质地
土壤——观察土壤
土壤渗水实验
土壤——观察土壤
沙土
壤土
黏土
土壤——观察土壤
组成 孔隙 透水性 通气性 保水蓄水性 保肥能力 对农业的影响
砂土
壤土
黏土
土壤质地与土壤肥力
强
沙粒
粉粒
黏粒
兼有沙土、黏土特点
良好
易耕作
黏粒
孔隙少
差
砂粒
大孔隙多;毛细管孔隙少
强
强
强
差
强
差
差
良好
强
质地粘重
不易耕作
理想的土壤质地
组成 孔隙 透水性 通气性 保水蓄水性 保肥能力 对农业的影响
砂土
壤土
黏土
土壤质地与土壤肥力
强
沙粒
粉粒
黏粒
兼有沙土、黏土特点
良好
易耕作
黏粒
孔隙少
差
砂粒
大孔隙多;毛细管孔隙少
强
强
强
差
强
差
差
良好
强
质地粘重
不易耕作
理想的土壤质地
土壤——观察土壤
含水量:黏土>壤土>砂土
含空气:砂土>壤土>黏土
含肥力:黏土>壤土>砂土
6.土壤剖面
森林土壤剖面
土壤——观察土壤
6.土壤剖面
土壤——观察土壤
耕作土壤剖面
耕作层:土质疏松,有机质比例高,颜色较暗
犁底层:土层紧实,颜色较浅,具有保肥保水作用
自然土层:未经耕作熟化,不利于作物生长
请阅读书本88-90页的内容,完成下列填空题。
1.土壤是指陆地表层具有 ,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
2.土壤由 、 、 、 四种物质组成,分别来自地球的 、 、 、 四个圈层结构。
3.土壤四种物质组成中, 、 是重要肥力因素。
4.地貌观察过程中需要留意土壤的 、 、 等三方面。
一定肥力
矿物质
有机质
水分
空气
岩石圈
生物圈
水圈
大气圈
有机质
矿物质
颜色
质地
剖面构造
对应练习
小结
对应练习
土壤的淋溶作用与降水有着直接的关系,降水越多,淋溶层越厚。图a是不同气候下(湿润、半干旱、干旱)的土壤剖面发育示意图,图 b 是不同植被(森林、草原)作用下土壤剖面深度与有机质的质量百分比关系示意图。读图,完成5~6题。
5.与土壤有机质的来源密切相关的因素是( )
A.生物 B.地形
C.降水 D.成土母质
6.能代表草原地区土壤发育情况的组合是( )
A.甲与Ⅰ B.甲与Ⅱ
C.乙与Ⅱ D.丙与Ⅰ
A
森林与草原的土壤淋溶层谁更厚
森林、草原的土壤表层有机质含量谁更高
D
对应练习
7.关于我国土壤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黑土主要分布在我国华北地区
B.红壤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北地区
C.黄土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南地区
D.紫色土主要分布在我国四川盆地一带
8.关于土壤质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土壤中的水含量:黏土<壤土<砂土
B.土壤中的空气含量:黏土<壤土<砂土
C.土壤中肥力高低:黏土<壤土<砂土
D.土壤中颗粒大小:壤土<砂土<黏土
D
B
土壤
二、主要影响因素
成土母质
生物
气候
地貌
时间
人类活动
观看视频,结合下页图片,思考土壤形成的具体过程
土壤——主要影响因素
土壤——主要影响因素
岩石风化为成土母质
低等生物作用下土壤中产生少量有机质
高等生物作用下土壤中有机质增多,出现分层
受到降水等因素的影响,成熟土壤分层形成
生物种类增多
降水淋溶
土壤——主要影响因素
紫色砂页岩
紫色土
决定土壤矿物质的成分和养分状况
影响土壤的质地
土壤——主要影响因素
成土母质——物质基础
成土母质
风化 作用
继 承
温差风化
冰冻风化
生物风化
风化作用:岩石在温度、大气、水和生物等影响下,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发生破碎或分解,形成许多松散物质的过程
土壤——主要影响因素
提供有机质
形成腐殖质
富集营养元素
土壤——主要影响因素
生物——(决定性因素)改造母质土壤
改善成土母质,促使“土”成为“土壤”
生物循环示意图
根系吸收矿物质
植物合成有机物
微生物分解有机物
释放有机物供植物生长
黑土:
土壤——主要影响因素
气候——动力因素
温度高:风化作用强 有机质分解快
降水多:淋溶作用强 植被多
气 候: 成土速度 有机质积累
成土速度快 有机质积累少
黑土:
土壤——主要影响因素
气候——动力因素
气候特征 成土速度 有机质积累
结果
温度高 风化作用强
降水多 风化作用强
成土速度快
有机质分解快
植被多、茂盛
有机质积累少
温度高=风化作用强、速度快(有机质分解快)
降水多=风化作用强,植被多
湿热环境:土壤形成速度快,风化和淋溶作用强,土壤黏粒比重高。
冷湿环境:有机质积累多,土壤肥沃。如世界三大黑土分布区。
干冷环境:土壤形成速度较慢。
干热环境:土壤有机质积累少,土壤肥力低。如撒哈拉沙漠地区。
土壤——主要影响因素
气候
气候
微生物活性
有机质的积累
土壤——主要影响因素
热带雨林为何植物茂密,又被称为“长着森林的绿色沙漠”?
有机质,腐殖质:少
气候:温度高,降水丰富
植被:茂密
枯枝落叶:多
微生物:活跃
分解作用强烈
高度
坡度
坡向
影响光照、热量和水分、物质迁移
山顶与山麓的土壤发育不同
迎风坡与背风坡的土壤发育不同
阳坡与阴坡的土壤发育不同
土壤——主要影响因素
地貌
山顶
山腰
山麓
砾质土
砂土
黏土
壤土
土壤发育的时间越长,土壤层越厚,土层分化越明显。
在自然状态下,形成20厘米厚可耕作的土壤,一般需要100至1000年。
时间
土壤——主要影响因素
低等生物作用下土壤中产生少量有机质
高等生物作用下土壤中有机质增多,出现分层
岩石风化为成土母质
生物种类增多
降水淋溶
岩石风化为成土母质
低等生物作用下土壤中产生少量有机质
高等生物作用下土壤中有机质增多,出现分层
受到降水等因素的影响,成熟土壤分层形成
生物种类增多
降水淋溶
土壤——主要影响因素
岩石风化为成土母质
生物种类增多
降水淋溶
岩石
土壤——主要影响因素
成土母质
土壤
成熟土壤
风化 作用
生物 作用
时 间
矿物质
有机质
植物
空气
水分
思维提升
活动 解释常见的土壤现象
〇 四川盆地有些地方的岩石是紫色,土壤也呈紫色。
〇 对耕作而言,我国东北平原的土壤肥沃,而南方
地区的土壤相对贫瘠。
〇 山顶土壤的颗粒较粗,山前平原土壤的颗粒较细。
问题1. 指出形成上述土壤现象的主导因素。
问题2. 尝试对上述土壤现象作简要解释。
活动 解释常见的土壤现象
〇 四川盆地有些地方的岩石是紫色,土壤也呈紫色。
问题1. 指出形成上述土壤现象的主导因素。
问题2. 尝试对上述土壤现象作简要解释。
成土母质。土壤的矿物质是紫色的,所以土壤也呈紫色
活动 解释常见的土壤现象
〇 对耕作而言,我国东北平原的土壤肥沃,而南方
地区的土壤相对贫瘠。
问题1. 指出形成上述土壤现象的主导因素。
问题2. 尝试对上述土壤现象作简要解释。
气候。
东北地区气候冷湿,有机质分解慢,易积累,土壤肥沃;
南方地区气候湿热,有机质分解快,不易积累,土壤贫瘠
活动 解释常见的土壤现象
〇 山顶土壤的颗粒较粗,山前平原土壤的颗粒较细。
问题1. 指出形成上述土壤现象的主导因素。
问题2. 尝试对上述土壤现象作简要解释。
地貌。
山顶气温较低,水分较少,风化作用弱,成土母质颗粒大;
山前平原气温较高,水分较多,风化作用强,成土母质颗粒小
巩固训练
从山顶到地平洼地,土壤颗粒的分布规律是( )
A.砂土、砾质土、壤土、粘土
B..砂土、粘土、壤土、砾质土
C..砾质土、砂土、壤土、粘土
D.砾质土、壤土、砂土、粘土
1
、
2
3
4
C
砾质土
砂土
壤土
黏土
、
对点练习
1、东北平原黑土的形成主要是由于( )
A.地形平坦,有机质不易流失
B.土壤冻结时间长,微生物分解作用缓慢使有机质长期积累
C.地表植被覆盖率大,植物归还给土壤的有机质多
D.人们耕作科学,对土地的利用合理
2、“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的“破岩”说明在土壤形成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
A.气候 B.地貌 C.生物 D.水文
√
√
对点练习
3、关于地形与土壤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陡峭的山坡上,地表疏松物质迁移速度较快,逐渐发育成深厚的土壤
B.阳坡的蒸发量大,水分状况较阴坡好
C.阳坡接受太阳辐射多于阴坡,温度状况比阴坡好
D.地形是土壤形成中比较活跃的影响因素
√
对点练习
4、甘蔗适合在水分充足、通气性能好的土壤中比较适合生长,你认为下列区域比较适宜种植甘蔗的是( )
A.山坡较干的沙地 B.湿润的粘地
C.比较干旱的粘土地 D.河边湿润沙地
5、请问右图中的A层是
A.耕作层 B.犁底层
C.心土层 D.底土层
√
√
A
土壤——土壤的功能与养护
三、土壤功能与养护
土壤——土壤的功能
土壤处于岩石圈、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相互密切接触的过渡地带
土壤——土壤的功能与养护
土壤——土壤的功能
土壤具有重要的蓄水、保水功能
降水100%
蒸发40%
地表径流10%
地下径流50%
降水100%
蒸发35%
地表径流20%
地下径流22%
下水道径流22%
屋顶径流22%
1m的多孔土壤可以截留300mm的降水量
土壤——土壤的养护
早期的欧洲殖民者在巴西亚马孙河流域发现,当地印第安人在一种与自然土壤迥异的黑色土壤上耕作。
据研究,这种黑色土壤是人工土壤,主要成分是利用农作物秸秆等在一定条件下制作而成的生物炭。
亚马孙河流域的土壤
土壤——土壤的养护
养护方式 含义
休耕 农作物收割之后停种一季或一、两年后再行耕种。
种植绿肥 种植绿肥作物并将营养丰富的作物翻入土壤以达到增肥的目的
作物轮作 在同一块田地上,有顺序地在季节间或年间轮换种植不同的作物或复种组合,利用不同作物对地力消耗的差异达到恢复地力的目的
施用农家肥 农村中收集、积制和栽种的各种有机肥料,如人粪尿、厩肥、堆肥、绿肥、泥肥、草木灰等,为土壤提供多种养分
土壤——土壤的功能与养护
我国黄淮海平原盐碱地的综合治理
土壤
全课小结
土壤
土壤的物质组成
土壤的观察
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
土壤的功能及养护
矿物质
有机质
空气
水分
颜色
质地
剖面构造
成土母质
生物
气候
地貌
时间
土壤功能
土壤养护与改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