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端午粽 教案 (第一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10.端午粽 教案 (第一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8-11 23:19: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0 端午粽
【教学目标】  
1.认识“端、粽、节”等13个生字和立字旁、米字旁2个偏旁;会写“午、节”等7个字。
2.通过图文结合、联系生活实际,了解“箬竹叶、糯米、掀开、剥开”等词语的意思;积累“青青的箬竹叶、白白的糯米、红红的枣、又黏又甜、美滋滋”等词语。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读好长句子;通过想象画面体会人物心情。
4.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粽子的样子、味道等,初步了解端午节包粽子、吃粽子的习俗由来。 
【教学重难点】
识字写字,积累词语;正确朗读课文,读好长句子;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粽子的样子、味道等。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PPT、字卡、词卡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端、粽、节”等13个生字和立字旁、米字旁2个偏旁,会写“午、节”2个字。
2.通过图文结合、联系生活实际,了解“箬竹叶、又黏又甜”等词语的意思,积累“青青的箬竹叶、白白的糯米”等词语。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读好长句子。
4.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粽子的样子、味道等,初步了解端午节包粽子的传统习俗。
【教学过程】
一、出示图片,谈话导入。
1.出示粽子图片。
2.教师指导学习生字“粽”和米字旁;交流识记方法。
3.认识生字“端”和立字旁;指导书写“午”,生书空。
4.导入课题。
5教师板书课题:10 端午粽
6.生齐读课题。
7.读题质疑。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10课《端午粽》。
二、初读识字,整体感知。
(一)出示学习任务
1.出示自学要求。
(1)借助拼音,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读课后生字。同桌你指我认。
(二)检查反馈
1.检查字词(前鼻音、后鼻音、平舌音、翘舌音)。
2.读词语、短语、长句子。
3.将字词放回课文,再读课文,出示学习提示:
(1)标自然段。
(2)思考: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三、品味语言,精读悟法(10-15分钟)
(一)学习第1 段
1.生自由轻声读第一自然段。思考:读了第一段你知道了什么?
2.指名回答。
3.外婆只煮了一次粽子吗?你从哪里知道的?指名答,标注“一到、总是”。
4.指名读句子(指导读出“一到、总是”)
5.读了第一段,你还知道了什么?指名答。
6.引导生关注“盼着”,指导读出外婆期盼的心情。
7.齐读第一段。
(二)学习第2 段
1.生自由大声读第2 自然段。数句子。思考:读了第二段你知道了什么?
2.指名回答
(1)学习第一句
①指名读第一句。其他同学认真听,想一想外婆的粽子是用哪些材料做的?
②指名答。相机标注:箬竹叶、糯米、枣
③这些材料是什么样的?强调“青青的、白白的、红红的”,相机读词卡。
④指名读句子。
⑤对比读,说说更喜欢哪一句。指名答,带着感受读句子。
⑥师生合作读,强调“里面、中间”,引导学生发现由外到内的写作顺序。
⑦结合图片读
⑧齐读第一句
(2)学习第二句
①指名读第二句
②指名答。外婆包的粽子香吗?你从哪里发现的?(一股清香)相机读词卡。
③指名读句子。谁能读出粽子的清香?
(3)学习第三句
①指名读第三句。
②指名答。粽子的味道好吗?你从哪里读出来的?(又黏又甜)读词卡。
③指名读句子。谁能读出粽子的美味?
(4)齐读第二段
四、书写指导
1.出示7个会写字,全班齐读。
2.按结构给生字分类。
3.交流识记方法(午、节)。
4.书空回顾“午”的写法,描红练写。
5.观察“节”的占格。书写时应该注意什么?
6.看笔顺,生书空。
7.师范写“节”,生书空。
8.生描红练写“节”。
9.展示评议。
【板书设计】
10端午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