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桃花源记》课件(共38张PPT)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9课《桃花源记》课件(共38张PPT)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8-12 17:11: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8张PPT)
桃花源记
陶渊明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多用来记载事物,有的作者还会在记载事物的同时发一些议论或感慨。
本文是陶渊明<<桃花源诗>>前面的“序”,因为语言清新自然,状物亲切逼真,想象奇特新颖,被人们当作一篇独立的文章来读,并成为传诵千古的名篇佳作。
题 解
        陶渊明(公元365—427年),
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因宅边曾有五棵柳树,又自号“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西南)人。东晋著名诗人、散文家。陶渊明少年时代既好读六经,有大济苍生的宏愿,又厌恶世俗,热爱纯净的自然。
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 wéi ]1.做:有~。事在人~。敢作敢~。大有可~。2.充当:选他~代表。3.变成;成:一分~二。化~乌有。变沙漠~良田。4.是:十寸~一尺。
5.被(跟“所”字合用):这种艺术形式~广大人民所喜闻乐见。
6.常跟“何”相应,表示疑问或感叹:何以家~(要家干什么) 7.附于某些单音形容词后,构成表示程度、范围的副词:大~高兴。广~传播。深~感动。9.附于某些表示程度的单音副词后,加强语气:极~重要。甚~便利。颇~可观。尤~出色。
[ wèi ]
1.帮助;卫护:~吕氏者右袒,~刘氏者左袒
(支持姓吕的人就露出右肩,支持姓刘的就露出左肩)
2.表示行为的对象,替:~你庆幸。~人民服务。~这本书写序
3.表示原因、目的:大家都~这件事高兴。~建设祖国而奋斗。
4.对,向:不足~外人道。

[jiān]名词、量词1.方位词。中间:彼此~。同志之~。两国之~。2.方位词。一定的空间或时间里:田~。人~。晚~。一刹那~。3.一间屋子;房间:里~。车~。衣帽~。4.房屋的最小单位:一~卧室。三~门面。
[jiàn]动词
1.空隙:乘~。2.嫌隙;隔阂:亲密无~。3.隔开;不连接:~隔。黑白相~。4.挑拨使人不和;离间:反~。5.拔去或锄去(多余的苗):~萝卜苗。

[ suì ]1.顺心;称意:~心。~愿。2.成功:百事乃~。阴谋未~。3.文言连词。于是:书既发,~举兵。
[ suí ]用于“半身不遂”
再读课文,疏通文意
自主学习 1—2段
1、讨论预习中遇到的疑难。都不能解决的记下来出来提交老师解释。
2、两个人每人一句解释,互相指正。
作为 沿着,顺着(缘木求鱼)
桃花源记
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古:新鲜美好 繁多的样子
今:食物味道好
渔人甚 异 之。 复前行,欲穷 其林。
很 意动,对…感到惊异 又 尽(穷途末路) 那
▲翻译第一段:
东晋太元年间,(有个)武陵人靠捕鱼谋生。(有一天)他顺着小溪划船,忘了路程的远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桃树)夹着溪流两岸,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芳草鲜艳美丽,落花纷纷。渔人非常诧异。再往前走,想走到这林子的尽头。
词句翻译
林尽(于)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
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到头了 古:隐隐约约,形容看不真切
今:似乎,好像
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 交通,
舍弃 仅、只 古: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宽阔敞亮
今(引申义):比喻突然领悟了一个道理
平坦开阔 整齐的样子 类 田间小路 交错相通
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
互相可以听到 都 老人
今:比喻住家相近,指人烟稠密 。
垂髫(tiáo),并怡然自乐。
小孩 都 形容高兴而满足。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 交通,
看到,发现
▲翻译第二段:
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没有了,(紧接着)就看到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里面)好象有光似的。(渔人)就离了船,从洞口进去。初进时,洞口很窄,仅容一个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明亮了。(这里)土地平坦开阔,房舍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听见鸡鸣狗叫的声音。人们来来往往耕田劳作,男女的穿戴,完全象桃花源以外的世人。老人和小孩都充满喜悦之情,显得心满意足。
词句翻译
自主学习 3—5段
1、讨论预习中遇到的疑难。都不能解决的记下来出来提交老师解释。
2、小组每人一句解释,互相指正。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
就 详细 通”邀”,邀请
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
都 祖先
时乱,率妻子 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妻子儿女 乡邻 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隔绝、不通音讯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
判断动词 竟然、居然 不要说,更不必说 对、向
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
都 其余的人 邀请(~聘,~师) 他们自己
辞去。此中人语(之)云:“不足 为 外人道也。”
离开 告诉 不值得、不必 对、向
▲翻译第三段:
  (那里面的人)见了渔人,就大吃一惊,问(渔人)从哪里来。(渔人)详尽的回答了他们。(那人)就邀请(渔人)到自己家里去,备酒杀鸡做饭菜(款待他)。村中的人听说有这样一个人,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说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就带领妻子儿女及乡邻来到这与世隔绝的地方,不再从这里出去,于是就与外面的人断绝了往来。(他们)问起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了。这个人(为他们)详细的介绍了自己所听到的事,(他们听罢)都感叹惋惜。其余的人也请(渔人)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饭来(款待他)。(渔人在这里)住了几天,就告辞离去。这里的人告诉(他)说:“(这儿的情况)不值得对外边的人说啊。”
既出,得其船,便扶 向路,处处志 之。 及郡
已经 代渔人的 沿着、顺着 原来的 作记号 到
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 志,
拜访 派 代渔人 原来的 作标记
遂迷,不复得路。
代渔人去桃源这件事 高兴的样子 计划
未果,寻病 终。后遂无问津者。
不久 就 问路,这里指探访、访求。津,渡口
无人问津:津:渡口。问津:询问渡口,比喻探求途径。没有人来打听渡口。比喻无人过问或尝试,受到冷落。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 之, 欣然 规往。
终于
▲翻译第四、五段:
(渔人)出来后,找到他的船,就沿着旧路回去,(一路上)处处做了记号。回到郡里,去拜见太守,报告了这些情况。太守立即派人跟他前往,寻找前次做的标记,竟迷失了(方向),再也没找到路。
南阳刘子骥,是志趣高尚的名士,听到这件事,高兴的计划前往,没有实现,不久病死了。此后就再也没有访求的人了。
词句翻译
复述故事
文章结构:
发现桃花源
进入桃花源
访问桃花源
离开桃花源
再寻桃花源
以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
研读课文
“诣太守,说如此“
结合文本,发挥想象,用下列句式回答问题。
我从文中__________(原文)可以看出
那里_________(结合文本,发挥想象,描绘画面),
真是个_______的地方(概括特点)。
要求:1.每人勾画至少一处原文,学有余力的同学多多益善;
2.写出想象画面的关键词
3.写出概括的特点关键词
示例:
我从文中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原文)可以看出
那里桃花盛开,一阵风过,落花漫天飞舞,如火如霞,就像下了一场粉红雨;丛丛芳草,碧透晶莹,绿尽天涯,带着大地与生俱来的蓬勃生机(结合文本,发挥想象,描绘画面),
真是个美不胜收,自然诗意的地方(概括特点)。
发现桃花源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曲径通幽,路长),忽逢桃花林,……复前行,欲穷其林(一路烂漫)。林尽水源(曲径通幽,路长),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隔绝、隐蔽)。
渔人怎样发现桃花源的?
所在之地:隐蔽神秘、洁净幽寂、自然静美
(扫除人间一切尘杂污秽)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vs鸡犬不宁)。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百姓:自给自足、生活和美安乐
自然风光:优美宁静、土地肥沃、物产丰富
所见:
进入桃花源
所历: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民风:热情淳朴,人与人之间融洽友好
所闻: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不足为外人道也。”
与世隔绝
没有战乱、压迫和苛捐杂税
社会平等(邑人),人与人之间融洽友好
世外桃源之美
自然:优美宁静、土地肥沃、物产丰富
社会:平等,没有战乱、压迫和苛捐杂税
百姓:自给自足,生活和美安乐
热情淳朴,人与人融洽友好
《桃花源诗》节选
相命肆农耕,日入从所憩。
桑竹垂余荫,菽稷随时艺。
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
荒路暧交通,鸡犬互鸣吠。
俎豆犹古法,衣裳无新制。
童孺纵行歌,班白欢游诣。
《归园田居·其一》节选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补充:
思考讨论:
这么美好的桃花源是真实存在的吗?
逼真:
1.进出桃花源的工具和路径,真切具体,似乎有迹可循。
2.桃花源虽然美好,也是人间太平盛世的情景,而非仙界云霓气象。
3.文章首尾设计的两位人物,都似真实可信。
太守和刘子骥为何都寻而未果?
背景资料:
《桃花源记》大约作于永初二年(公元421年)。作者生活的时代正是晋宋易代之际。东晋王朝极端腐败,对外一味投降,安于江左一隅之地。统治集团内部互相倾轧,军阀连年混战,赋税徭役繁重,加深了对人民的剥削和压榨。
其时作者57岁,已隐退农村达十多年,对广大农民的苦难深有感受。
“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世上情形: 混乱不堪 苛捐杂税 战乱不断
桃花源内生活:宁静自然 怡然自乐 安泰祥和
反对社会现实:政治黑暗、剥削压迫、连年战乱
向往美好生活
自然:优美宁静、土地肥沃、物产丰富
社会:平等,没有战乱、压迫和苛捐杂税
百姓:自给自足,生活和美安乐
热情淳朴,人与人融洽友好
作者虚构一个与黑暗社会相对立的世外桃源,寄托了自己及人民对社会及政治的美好理想。
主 旨
寻而不得:美好理想在当时的条件下是无法实现的。
今天你来到桃花源中,会看到什么,听到什么,经历什么,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请以《我来到桃花源》为题,写一篇想象文。
想象文写作
解决现实问题
写作要点讲评
1.要求写故事:人+事(起因、经过、结果)
以“我”的视角写你来到现在的桃花源的经历、经过。
不能任意想象场景
2.要体现“桃花源”特征,不能太天马行空。
eg.黑洞、时空穿越、元宇宙×
桃花源:自然环境优美,百姓和谐热情,社会平等等
封闭、与世隔绝
3.主旨明确、有新意,能够反映现实好/坏的方面,人文方面更佳
eg.环保主题
桃花源人与人之间没有隔阂
桃花源人了解到现在的太平盛世,决定走出来
桃花源被人为破坏,不复存在了
等等
优秀例文:
曹思云
刘闻丽
张渼其
郝梦圆
张书维
修改后整理成电子版,打印上交。
美丽的桃花源至今流传的成语:
世外桃源、落英缤纷、豁然开朗、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黄发垂髫、怡然自乐、无人问津
成语积累:
1.世外桃源:原指与现实社会隔绝、生活安乐的理想境界。后也指环境幽静生活安逸的地方。用以比喻一种空想的、与世隔绝的、脱离现实社会的地方。
2.落英缤纷:意思是坠落的花瓣杂乱繁多地散在地上。
3.豁然开朗:意思指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宽阔明亮的样子。比喻突然领悟了一个道理。4.阡陌交通:田间小路交错相通。
5.鸡犬相闻:鸡和狗的叫声都可以相互听见。比喻住家相近,指人烟稠密 。
6.黄发垂髫:指老人与儿童。
7.怡然自乐:形容高兴而满足。8.无人问津:津:渡口。问津:询问渡口,比喻探求途径。没有人来打听渡口。比喻无人过问或尝试,受到冷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