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花之歌》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4.《花之歌》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2.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8-11 15:16: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4 花之歌
《花之歌》是黎巴嫩诗人纪伯伦的散文诗集《组歌》中的一首,诗人用花的语言来叙述大自然的话语,文中尽显“纪伯伦风格”中的轻柔、凝练、隽秀与清新。诗人通过花的清新流露,构建了一幅大自然的图画。
【知识与技能】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花之美。
2.理解“苍穹、元素、孕育、冠冕、祭献、旖旎、馥郁、婆娑起舞、心驰神往、孤芳自赏”等词语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
朗读课文,理解“花之歌”的含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用积极乐观的态度来对待生活,用辩证的眼光来看待生命。
【教学重点】
体会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并借花寄托自己的伟大情操。
【教学难点】
学习借物喻人的写法。
【教学方法】
1.诵读法。
2.引导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一、课时讲解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1.同学们,你们喜欢鲜花吗?(出示鲜花图片)面对着娇艳欲滴的鲜花,你们有什么感受呢?(同学们自由发挥)
2.有一位国外的大诗人,他对花有独特的感受,借花之口写出了他对人生、对生命的感触。
3.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纪伯伦的《花之歌》,感受一下诗之美、花之美、生命之美。
(二)初读课文,识字识句
诵读要求:通读全文,把字读准确,读流利;把握长句节奏,读出感情。
1.借助字典把握生字词,读准“穹、孕、冕、曳、旖旎、馥、琼、酿、啭”等字词的读音。
2.注意根据字义,把握多音字“藏、冠”等的字音。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诗人奇特的想象力,想一想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是花。
(三)精读课文,重点突破
1.导读第1自然段。
如何理解这句话?(花开花谢,就像大自然在说话、沉默。)
2.导读第2自然段。
如何理解这句话?(绿茵中花朵点点,就像星星从苍穹坠落。)
3.导读第3自然段。
诗人将花比作“大自然的话语”和“诸元素之女”,共同暗示了一个什么样的自然现象?(花在自然界完成一个循环,然后再开始下一个循环。)
4.导读第4自然段。
这一自然段写了花被人们当作哪些事物?从中可以看出花在人们心目中有怎样的特点?(花被人们当作礼品、冠冕、祭献。从中可以看出花在人们心目中是纯洁、神圣的。)
5.导读第5~6自然段。
这一部分中的“千万颗亮晶晶的眼睛”和“硕大无朋的独眼”各指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千万颗亮晶晶的眼睛”指的是天空中的星星,“硕大无朋的独眼”指的是天上的太阳。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大自然的和谐。)
6.导读第7自然段。
(1)用自己的话概括花的精神。
渴饮朝露,向往光明。从不顾影自怜,也不孤芳自赏。
(2)试着从内容上评价本文。
借花写出一种神韵和品格。
二、板书导图
三、主旨分析
诗人通过对花语的清新流露,构建了一幅大自然的图画,图画中有诗意的浪漫,也有现实的真实,诗人用诗意的叙述和思考的敏锐来书写人生,赞扬花积极乐观的态度,用辩证的眼光看待生命。
四、课堂小结
本文是一篇散文诗,富有诗意与哲理性。要让学生通过诵读,体会诗的意境,进而领悟诗的哲理与诗人的情感寄托。
本文是一首充满哲理的散文诗,诗人以独特的视角,敏锐的思绪,细腻的笔触感受着自然万物,借花写出一种神韵和品格。教学过程中,教师先以“读”为主:听读想象,默读思考,朗读悟情,品读欣赏。在读中引导学生去寻找“花”的形象,寻找人生的启迪。在诵读感悟之后,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体会花的精神,将课堂上大量的时间给予学生去自主探究,小组讨论:花的精神是什么?然后让他们在合作交流中取长补短,分享智慧成果,最终领悟到花的精神就是:向往光明,从不顾影自怜,也不孤芳自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