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张PPT)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
建立和巩固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一、单项选择题
1.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以“天下大同”“协和万邦”的宽广胸怀,自信而又大度地开展同域外民族交往和文化交流,曾经谱写了万里驼铃万里波的浩浩丝路长歌。下列能够体现以上内涵的历史事件是( )
A. 修筑长城 B. 开辟丝绸之路
C. 统一文字 D. 修建都江堰
B
2. 有人说:“2 000年前,丝绸是中国的名片;1 000年前,瓷器是中国的名片;500年前,茶叶是中国的名片……”与“丝绸是中国的名片”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
A. 张骞通西域 B. 商鞅变法
C. 佛教东来 D. 百家争鸣
A
3. 小丽做了一个表格归纳历史知识。表格中①处应填( )
A. 咸阳(今咸阳) B. 长安(今西安)
C. 洛阳(今洛阳) D. 建康(今南京)
B
陆上丝绸之路 海上丝绸之路
① 南海(今广州)
河西走廊 马来半岛、马六甲海峡
中亚、西亚 孟加拉湾沿岸
欧洲 印度半岛和锡兰
4. (2020 温州)西晋《古今注·音乐篇》记载:“横吹,胡乐也。张博望(张骞)入西域,传其法于西京(长安),惟得摩诃兜勒(马其顿)一曲。”据此可知( )
A. 张骞为中西文化交流作出贡献
B. 汉朝以武力加强对西域的控制
C. 中国与马其顿的交流始于西晋
D. 文明互鉴促进了西域经济发展
A
5. 《新全球史》中写道:“商路上交换的最主要商品是来自中国的高质量的丝绸。另外,商人、传教士和其他一些旅行者,带着他们的信仰、价值观念和宗教信念来到远方。”作者意在说明丝绸之路( )
A. 起到沟通东西方文明的作用
B. 是完备的商业网络通道
C. 其开通与西汉政府有密切关系
D. 推动了佛教向中国传播
A
6. 古丝绸之路绵亘万里,延续千年,积淀了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这是人类文明的宝贵遗产。汉武帝时海上航线最远到达( )
A. 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B. 印度半岛南端和锡兰
C. 西亚和欧洲的大秦
D. 朝鲜半岛和日本
B
7. 汉朝丝绸之路的开辟有力地促进了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是东西方沟通交流的重要桥梁。作为一条重要的商路,汉朝的商人可能在丝绸之路上看到的事物有( )
①原产地为美洲的甘薯 ②来自西域大宛的名马 ③罗马商人运来的珠宝 ④商人用“交子”进行交易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C
8. 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开始隶属于中央政府管辖的历史可追溯到( )
A. 公元前221年 B. 公元前202年
C. 公元前138年 D. 公元前60年
D
9. 汉宣帝时期,曾命令郑吉监护西北方各国的安全,其职责为管理屯田及兼护南北二道之通畅,任期三年,直属中央调遣,“因总领两道,遂号都护”。据此可以判断( )
A. 汉宣帝时期西北地区交通闭塞
B. 西北各国的官员完全由汉朝政府任免
C. 汉宣帝时期开辟了丝绸之路
D. 汉宣帝时期已经在西北设立了西域都护
D
10. 揭示历史的因果联系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下表中历史史实与历史解释对应错误的一项是( )
C
选 项 历史史实 历史解释
A 北京人的发现 对于研究古人类进化的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B 甲骨文的发现 沟通了亚、非、美三大洲,促进了世界经济文化的交流
C 丝绸之路的开辟 孟加拉湾沿岸
D 西域都护的设置 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11. “人生适意在家山,万里封侯老未还。燕颔虎头成底事,但求生入玉门关。”这首诗颂扬的是经营西域30多年的( )
A. 张骞 B. 班超 C. 班固 D. 甘英
12. 丝绸之路开通后,曾经中断过65年,直到班超将其重新打通。丝绸之路中断的原因是( )
A. 春秋战国诸侯争霸 B. 东汉末年时局动荡
C. 匈奴重新控制西域 D. 阿拉伯帝国与唐朝交战
B
C
二、综合题
13. 历史留下了人类发展的足迹,指引着人类前进的航向,我们要善于汲取历史的智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王朝开创的华夏民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到了汉武帝时代,完成了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正是这个伟大而充满凝聚力的民族共同体,承载着中华文明古往今来的生生不息,2 000多年来的中国历尽沧桑,也曾战乱分裂,但是不管危机多么深重,由秦汉帝国开创的这一民族共同体总是能够重新走上统一、安定的大道,重现蓬勃生机。
材料二 汉代纺织技术先进,丝织品质量高,能织出锦、绣、罗、纱等许多品种的丝绸。张骞出使西域后,大量丝帛锦绣沿着通道远销各地,西域各国的珍奇异物也陆续输入中国……商人、传教士和其他一些旅行者,也带着他们的信仰、价值观念和宗教信念来到远方。
——摘编自[美]杰里·本特利、[美]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
材料三 中国提出并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就是要弘扬古丝绸之路和平友好、开放包容的精神,探索新形势下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的新模式。在平等、包容、合作、共赢的基础上续写共同发展的新篇章,最终形成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和共同发展繁荣的命运共同体。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王朝开创的“华夏民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创立了什么制度?汉武帝为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外交上采取了什么措施?
中央集权制度。派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丝绸之路。
(2)根据材料二,指出汉代丝织品大量远销的主要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丝绸之路的作用。
汉代纺织技术先进,丝织品质量高,品种多;陆上丝绸之路畅通。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和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3)根据材料三指出,中国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的最终目的是什么?
形成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和共同发展繁荣的命运共同体。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今天中国的发展可以汲取哪些历史智慧?
维护国家统一,加强民族团结;积极开展平等互利的外交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