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章末总结第二章 了解生物圈习题 课件(共3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章末总结第二章 了解生物圈习题 课件(共34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2-08-11 12:09: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4张PPT)
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
章末总结
第二章 了解生物圈
目录
02
课程标准
03
章末小测
01
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
课程标准
1. 举例说出影响生物生活的生态因素,包括非生物因素及生物因素。
2. 概述生态系统的组成。
3. 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举例说出某些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
4. 阐明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确立保护生物圈的意识。
5. 列举不同的生态系统,阐明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6. 通过室外观察和室内实验,探究影响鼠妇(或蚯蚓等)分布的环境因素。
章末小测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 (2020四川)南充某景区吸引了大批游客利用周末前来游玩或烧烤,由于部分游客乱扔垃圾、踩踏草坪、破坏植被,导致该景区被迫临时关闭整顿。以上体现了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 )
A. 生物影响环境 B. 环境影响生物
C. 生物适应环境 D. 环境改变生物
A
2. (2020四川)农业生产中的合理密植能提高作物产量,这主要充分利用的非生物因素是( )
A. 空气
B. 阳光
C. 水分
D. 温度
B
3. (2020内蒙古)下列有关生物与环境关系的叙述,与其他三项不一致的是( )
A. 城市绿化改善了空气质量
B. 北方的树木入冬前会落叶
C. 浮水植物的气孔主要分布在叶的上表皮
D. 荒漠中生长的仙人掌的茎具有储水功能
A
4. (2020山东)下图为草履虫的存活数量与温度变化的关系的曲线图。推断曲线表达的准确信息是( )
A. 草履虫数量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多
B. 温度越高,草履虫繁殖越快
C. 超过一定的温度草履虫全部休眠
D. 草履虫的繁殖需要适宜的温度
D
5. (2019贵州)在人的肠道内有能制造维生素的细菌,也有能使人患病的细菌,它们与人类的关系分别是( )
A. 共生、寄生
B. 寄生、共生
C. 共生、共生
D. 寄生、寄生
A
6. (2020江苏)某同学准备探究水分对鼠妇分布的影响,他应该选择下列装置中的( )
A B C D
B
7. (2020广东)下图中,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的是( )
A. 阳光
B. 池塘中的水草和鱼
C. 图中所有生物
D. 整个池塘
D
8. (2020山东)在生态系统中能把有机物变成无机物的生物成分是( )
A. 生产者
B. 消费者
C. 分解者
D. 包括以上三项
D
9. (2020 山东)农业农村部宣布从2020年1月1日0时起实施长江十年禁渔计划,以期通过十年的休养生息让长江重现昔日鸢飞鱼跃的美好景象。下列关于长江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阳光、温度和水是影响长江鱼类分布的生物因素
B. 长江生态系统能提供工农业用水,也能调节气候 
C. 实施禁渔可增加长江生态系统中消费者的数量
D. 通过禁渔能提高长江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A
10. (2020湖南)下列食物链的表示方法正确的是( )
A. 草←兔←狼
B. 兔→草→狼
C. 阳光→草→兔→狼
D. 草→兔→狼
D
11. (2020四川)在森林生态系统中,兔和鼠吃草,兔常被狐和鹰捕食,鼠常被狐和蛇捕食,蛇有时也被鹰捕食。这种现象可以说明自然界中的生物是( )
A. 相互制约的
B. 多种多样的
C. 不断进化的
D. 谁也离不开谁
A
12. (2020江苏)下列能够表示完整食物链的是( )
A.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B. 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
C. 狼吃兔,兔吃草
D. 猫头鹰吃田鼠,蛇也吃田鼠
C
13. (2020甘肃)一个处于稳定状态的生态系统中的4种生物构成了食物链。在某一时间内它们的相对数量关系如下图所示。若乙的数量增加,则会引起( )
A. 甲、乙的数量增加,丙的数量下降
B. 丙、丁的数量增加,甲的数量下降
C. 甲、丙的数量增加,丁的数量下降
D. 甲、丙、丁的数量都增加
B
14. (2020安徽)稻田养鱼既能提高经济效益,又能保护环境。稻田为鱼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鱼以杂草、害虫、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等为食,鱼的粪便可作为肥料。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水稻和杂草之间是合作关系
B. 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和鱼是消费者
C. 鱼捕食害虫,可减少水稻虫害发生
D. 稻田中没有分解者,物质不能循环
C
15. (2020广东)下图画出了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部分生物,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鹰和兔对牧草的生活都没有任何影响
B. 该草原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
能力
C. 一般情况下,草原上各种生物的数量
能保持相对稳定
D. 牧草的生活受到阳光、温度和水等非生物因素的影响
A
16. (2020新疆)下列关于生物圈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B. 生物圈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C. 生物圈是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的全部
D. 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活环境的总和
C
17. (2020湖南)“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彰显中国智慧,对此理解不合理的是( )
A. 地球是包括人类在内的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
B. 保护生物圈是全人类的共同责任
C. 各国应将本国资源无条件地分享给世界
D. 一个国家过量的碳排放会加剧全球的温室效应
C
18. (2020山西)山西地处黄土高原,地形复杂,生态系统多样。下列生态系统中,自动调节能力最强的是( )
A. 太原汾河公园
B. 芦芽山高山草原
C. 清徐葡萄园
D. 庞泉自然保护区林区
D
19. (2020甘肃)保护环境、保护生物圈是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下列人类活动中有益于保护生物圈的是( )
①绿化造林 ②围湖造田 ③滥捕野生动物 ④生活垃圾分类处理 ⑤随意排放工业废水 ⑥提倡“免赠贺卡”“少用一次性木筷”
A. ①②⑥ B. ①⑤⑥
C. ①③⑥ D. ①④⑥
D
20. (2020四川)人类活动可能破坏环境,也可能改善环境。下列描述中不利于保护生物圈的是( )
A. 打造美丽乡村,共享绿色社区
B. 直接焚烧秸秆,避免垃圾围城
C. 发展生态农业,展示科技魅力
D. 建设海绵城市,品味优质生活
B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21. 读图理解(20分)
(2020辽宁改编)草原生态系统是我国重要的
生态系统类型,研究草原生态系统的结构和
功能,有利于制定保护草原的措施。右图为
某草原生态系统中部分成分之间的关系示意
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生活在草原上的蛇体色是绿色的,这说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
(2)图中属于生产者的生物是____________,它能把从非生物环境中获得的无机物转变为有机物,进而为其他生物的生活提供物质和____________。
(3)该图中共有____________条食物链,请写出其中最长的一条:____________________。
生物适应环境

能量
5
草→鼠→蛇→鹰
(4)在该生态系统中,鼠与蛇之间的种间关系为___________关系。由于附近的居民兴起了吃蛇肉的不良风气,该生态系统中的蛇被大量捕杀,导致鼠的数量在短期内__________(填“增加”“减少”或“不变”)。停止了对蛇的捕杀一段时间后,该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又逐渐恢复了平衡。这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____________能力。
捕食
增加
自动调节
(5)从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角度分析,图中A表示的生物成分是____________,它可以通过②过程将动植物遗体、粪便中的有机物分解为____________,供给生产者再利用。 
细菌和真菌
无机物
22. 综合应用(20分)
(2020湖南)红耳龟原产美洲,作为宠物引入我国。由于宠物弃养和放生行为,野外种群数量逐渐增大。为研究其入侵对当地生态系统的影响,科研人员对某地区红耳龟的种群数量和食性进行了调查。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红耳龟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____________。
消费者
(2)调查该地区龟鳖类的种群数量,结果如下表。由此可知,目前该地区龟鳖类中占优势的是____________。
(3)研究者解剖了红耳龟和中华花龟(本地龟),统计它们胃内残余食物种类,发现红耳龟胃内有久雨花科、苋科、禾本科的植物和鱼类、贝类、鸟类等食物,而中华花龟胃内仅有久雨花科、苋科的植物和鱼类3种食物。据此分析:
红耳龟
①依据食性,红耳龟与中华花龟之间的关系为_______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②红耳龟入侵后,由于当地物种中缺少____________对其制约,迅速繁殖。红耳龟的捕食行为还可能会引起本地的鱼类、贝类等生物的数量____________,严重时会使当地的生物多样性降低,影响该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能力。
竞争
红耳龟和中华花龟均以久雨花科、苋科和鱼类为食
天敌
下降
自动调节
③如果红耳龟的数量继续增加,请你猜测中华鳖和蛇鳄龟的数量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此说明,生物的生存会受到____________因素的影响。
(4)为了防控红耳龟的生态入侵,请对当地民众或相关部门提出合理的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蛇鳄龟的数量越来越少,可能会灭绝
生物
开展关于红耳龟生态入侵的民众科普教育;监管放生行为等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