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
《3.4 弹簧测力计》教学设计
同课异构(一)
【教材分析】
《弹簧测力计》这节课是2019年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运动和力》单元的第4课,本章前三节主要研究了小车动力大小与小车运动的关系,也着重了解了重力、反冲力、弹力等类型的力。本节课安排了两个活动:第一是认识弹簧测力计,学生通过观察、认读和实际感受来认识弹簧测力计的结构、计量单位、刻度标识及如何读数,这是使用弹簧测力计的前提;第二是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一方面引导学生亲身感受不同力的大小,另一方面先估测、后测量实际的物体,这是本课的重点内容。研讨部分引导学生思考得更为深刻,进一步认识弹力概念的内涵和实例。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对力和弹簧测力计其实并不陌生,他们有着自己的感性经验。在前面的科学学习中,学生已经学会使用尺子、温度计、量筒、天平等测量工具对物体进行定量观察。学生也能够说出生活中常用物理量的多少,比如1厘米有多长、1秒钟有多长等问题的答案,但很少有学生知道力的大小是如何测量的,力的单位是什么,甚至不清楚力的大小应该怎样表示。基于此在《弹簧测力计》一课中学习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是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和技能发展需要的,对各种测量工具的回顾帮助学生建立知识间的联系,初步建构有关“测量”的知识框架。
【核心素养目标】
科学观念:1.力有大小和方向,力的大小是可以测量的。2.弹簧测力计是利用弹簧“受力大,伸长长”的特征制作的,弹簧的伸长特征与橡皮筋相似。3.力的单位是牛顿。
科学思维:了解弹簧测力计的工作原理,尝试制作出一个简单的橡皮筋测力计。
探究实践:1.认识弹簧测力计的基本结构。2.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态度实践:1.发展进一步研究力的兴趣。2.树立细致、有步骤的态度。3.体会到不同测量工具可以解决不同的现实问题。4.用弹簧测力计可以测量物体的重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弹簧测力计的工作原理,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难点:了解弹簧测力计的工作原理,尝试制作出一个简单的橡皮筋测力计。
【教学过程】
一、引入,探究弹簧测力计测力原理(预设5分钟)
1.师生问好后!
师:老师听说我们班的同学都特别聪明,猜谜语特别厉害,老师这里有一道谜语要请同学们来帮我猜一猜。谜面是:一物实在奇,能短也能长,你强它就弱,你弱它就强。同学们知道谜底是什么吗?(弹簧)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玩玩弹簧,玩的时候注意看它有什么变化,比比看哪个小组的发现最多?(学生玩弹簧)
2.学生汇报,教师引导:如果用力越大,弹簧会怎么样?学生:弹簧伸长越长。
小结:受力大,伸长长;受力小,伸长短。
师:我们利用弹簧的这个特点,制作出了一种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弹簧测力计
3.教师出示弹簧测力计,PPT课件介绍:弹簧测力计也叫弹簧秤,是一种测量力大小的工具。这节课,我们来一起学习怎么使用弹簧测力计。(板书:4.弹簧测力计)
二、探究(预设20分钟)
环节一:认识弹簧测力计
[材料准备:弹簧测力计]
1.播放课件,让学生了解弹簧测力计的构造、使用方法等内容。(板书:构造:提环、弹簧、指针、刻度板、挂钩)
2.发放弹簧测力计,小组观察、交流视频中提供的信息。
3.小组汇报、交流弹簧测力计的信息。汇报要求:
(1)能清楚指出提环、弹簧、指针、刻度板、挂钩等部分的名称。
(2)能大致说出弹簧测力计各部分结构的作用。
(3)能完整说出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步骤,以及“调零”、“平视”、“量程”等注意事项。
环节二: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材料准备:弹簧测力计、学生身边物体、学生活动手册]
1.体验:用手慢慢拉动挂钩,分别使指针指向1N、2N、5N等,感受不同大小的力。(先感受,后测量)
2.请同学们说说大小不同的力有什么不同的感受,弹簧的长度和指针的位置有什么不同?
3.我们要用弹簧测力计来测量一些物体的重力大小,你们想测那些东西?
4.有些物体可以用弹簧测力计测量重力,比如笔、橡皮、书本等,但是有些物体超过了弹簧测力计的最大测量范围(量程),比如书包、椅子等,就不能用弹簧测力计来测量重力了。所以,测量前要先估计一下物体的重力大小。
5.使用弹簧测力计的注意事项:
(1)拿起测力计,先检查指针是否指向“0”位置。
(2)读数时,视线与指针平视。
(3)测量的力不能超过测力计刻度标出的最大数量。
(板书:使用注意:调零、平视、量程)
6.学生小组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钩码、笔、橡皮、书包、剪刀等物体的重力大小,并记录在活动手册P10《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拉力大小的记录表》中。
7.学生汇报交流使用弹簧测力计过程中碰到的问题和测量的结果。
三、研讨(预设10分钟)
1.弹簧测力计的弹力是怎样产生的?为什么弹簧测力计能测量力的大小?
2.学生说出由于弹簧被拉伸产生了弹力,在一定范围内弹簧受到的力越大伸长越长。
3.生活中哪些地方还有弹力?这些弹力是怎么产生的?
4.学生举例说明,要求明确是什么物体产生的弹力。
四、拓展(预设5分钟)
[材料准备:橡皮筋、硬纸板、回形针、钩码、笔、直尺等]
1.介绍制作方法:
(1)用回形针把橡皮筋一端固定在硬纸板上,另一端用回形针当挂钩,用笔标出橡皮筋静止时最下端的刻度。
(2)用钩码等已知重量的物体作重物,在硬纸板上标出1N、2N、3N等一大格刻度,然后在每一大格间平均划分10份或5份,标出数值。注意刻度的划分应该在橡皮筋可承受的拉伸范围内。
2.要求学生回家制作一个橡皮筋测力计。
五、课后作业
完成我们的橡皮筋弹簧测力计,并且用其测量我们身边的物体。
活动记录表使用说明:
1.活动记录表中对物体的重力大小先估测再实测,学生通过比较体验不同物体的重力大小。
2.对活动记录表中的数据汇报中,可以对学生的测量结果进行分析来解决学生测量过程中的一些问题。
【作业设计】
1.弹簧测力计就是测量力大小的工具,在生活中常常被叫做( )。
2.人们生活中习惯用( )、( )来表示重力和其他力的大小。科学技术上则统一规定用( )作为力的单位,简称( ),用 ( )表示。
3.3牛 ≈( )克力。
【板书设计】
3.4 弹簧测力计
一、特点: 受力大,伸长长
二、构造:提环、弹簧、指针、刻度板、挂钩
三、力的单位:“牛顿”简称 “牛”符号“N”
四、使用注意:
(1)先调零
(2)读数要平视
(3)测量物体不超过量程
同课异构(二)
【教材分析】
本节课《弹簧测力计》位于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运动和力》单元的第4课,本节课的前3课主要研究了小车动力大小与小车运动的关系,也着重了解了重力、反冲力、弹力等类型的力。本节课安排了两个活动:第一是认识弹簧测力计,学生通过观察、认读和实际感受来认识弹簧测力计的结构、计量单位、刻度标识及如何读数,这是使用弹簧测力计的前提;第二是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一方面引导学生亲身感受不同力的大小,另一方面先估测、后测量实际的物体,这是本课的重点内容。研讨部分引导学生思考得更为深刻,进一步认识弹力概念的内涵和实例。
【学情分析】
弹簧测力计是测量力的重要工具,它的构造、原理、使用方法都比较简单。学生已经知道力有大小,本课安排用弹簧测力计去测量力的大小是符合他们对力的认识规律的,将为后续力的学习奠定基础。
【核心素养目标】
科学观念:力有大小和方向,力的大小是可以测量的。力的单位是牛顿。
科学思维:弹簧测力计是利用弹簧“受力大,伸长长”的特征制作的,弹簧的伸长特征与橡皮筋相似。
探究实践:能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来测量力的大小。
态度责任:1.发展进一步研究力的兴趣。2.树立细致、有步骤观察工作的态度。3.体会到不同测量工具可以解决不同的现实问题。
【教学重难点】
能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来测量力的大小。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学习效果与检测
(一)聚焦(预设5分钟)1.出示拉力器,并简单介绍拉力器后,请两位学生上来比一比谁的力气大。2.出示老师自制的简易皮筋测力计:用简易测力计测量不同重量的物品,学生发现皮筋的伸长长度是不相同的。那有些什么不同呢?引导学生得出一个道理,老师板书:受力大,伸长长。提问:这样你们能知道那个物品受到的拉力大,哪个物品受到的拉力小吗?他们到底受到多大的拉力?可以用一个数值表示出来吗?引导学生:发现不能明确知道受到拉力的情况下,从而引出:我们想知道一段距离的长短可以用尺子量,想知道汽车的速度,可以看速度表,测量力的大小也有专属工具,这就是一种能够精确测量拉力的工具,它就是弹簧测力计。过渡:同学们,你们是不是想要了解它呢?翻书到48页,认真阅读。阅读完以后,以小组为单位,观察桌子上的弹簧测力计,并依次从上到下把它的组成部分及其作用记录到桌上的记录表里。(二)探究(预设20分钟)环节一:认识弹簧测力计学生分享弹簧测力计各部分的组成,然后老师介绍:弹簧测力计也叫弹簧秤,是一种测量力大小的工具。这节课,我们来一起学习怎么使用弹簧测力计。(板书:4.弹簧测力计)(板书:弹簧测力计的构造:提环、弹簧、指针、刻度板、挂钩)(为了形象直观,此处贴出弹簧测力计的图片)2.发放弹簧测力计,小组观察、交流视频中提到的弹簧测力计各部分的名称。交流讨论各部分的作用。3.小组汇报、交流弹簧测力计的信息。汇报要求:请一个小组的学生代表说出弹簧测力计的各部分的作用。(1)能清楚指出提环、弹簧、指针、刻度板、挂钩等部分的名称。(2)能大致说出弹簧测力计各部分结构的作用。环节二: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教师引导:长度的单位是米、厘米等,弹簧测力计的单位是牛,符号是N,生活中我们常用斤、克来表述物体的重量或是重力的单位,科学上我们就用N来表示重力或其他力的单位。通常100克约等于1N,那么50克是多少N?(巩固)请同学们看一看弹簧测力计的刻度表,它像我们常用的哪个工具?学生回答,教师引导:一把10厘米的尺子的最大量程是10厘米,那么你们桌上的测力计的最大量程是多少呢?尺子一个最小的分格是0.1厘米,那么弹簧测力计上的一个最小格子表示多少牛呢?1.学生体验:用手慢慢拉动挂钩,分别使指针指向1N、2N、5N等,感受不同大小的力。2.请同学们说说大小不同的力有什么不同的感受,弹簧的长度和指针的位置有什么不同?3.我们要用弹簧测力计来测量一些物体的重力大小,你们想测那些东西?(给学生预先准备一些相同的物品,给学生进行测量,分享的时候就分享这些相同的物品受到多少拉力,到黑板上来写一写,就可以考察一下学生是否已经知道书写拉力的大小。)4.有些物体可以用弹簧测力计测量重力,比如笔、橡皮、书本等,但是有些物体超过了弹簧测力计的最大测量范围(量程),比如书包、椅子等,就不能用弹簧测力计来测量重力了。所以,测量前要先估计一下物体的重力大小。提醒学生:称之前应先掂一掂物体的重量,估计不超过测力计的最大测量值。5.刚才发现大家在使用的时候,有些动作还不规范,这样会影响测量的数值。那应该怎样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呢?(视频展示: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使用弹簧测力计的注意事项:此处要求学生能完整说出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步骤,以及“调零”、“平视”、“量程”等注意事项。(老师对照板书提醒学生注意构造:提环、弹簧、指针、刻度板、挂钩)同时板书:调零、平视、量程。(三)研讨(预设10分钟)1.弹簧测力计的弹力是怎样产生的?为什么弹簧测力计能测量力的大小?2.生活中哪些地方还有弹力?这些弹力是怎么产生的?(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引导。)(四)拓展(预设5分钟)弹簧测力计的工作原理大家已经知道了,那你能根据它的原理自己制作一个简易的弹簧测力计吗?学生发言,谈制作方法。谈需要的材料。老师进行总结:1.介绍制作方法:(1)用回形针把橡皮筋一端固定在硬纸板上,另一端用回形针当挂钩,用笔标出橡皮筋静止时最下端的刻度。(2)用钩码等已知重量的物体作重物,在硬纸板上标出1N、2N、3N等一大格刻度,然后在每一大格间平均划分10份或5份,标出数值。注意刻度的划分应该在橡皮筋可承受的拉伸范围内。2.要求学生回家制作一个橡皮筋测力计。 [材料准备:拉力器、橡皮筋、回形针、不同重量的钩码] 请学生说说怎么判断出谁的力气大,引导学生关注力气大的同学会将拉力器的弹簧拉得更长。 [材料准备:弹簧测力计] [材料准备:弹簧测力计、学生身边物体、学生活动手册] (1)拿起测力计,先检查指针是否指向“0”位置。(2)读数时,视线与指针平视。(3)测量的力不能超过测力计刻度标出的最大数量。学生小组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钩码、笔、橡皮、书包、剪刀等物体的重力大小,并记录在活动手册P10《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拉力大小的记录表》中。学生汇报交流使用弹簧测力计过程中碰到的问题和测量的结果。 学生说出由于弹簧被拉伸产生了弹力,在一定范围内弹簧受到的力越大伸长越长。结合学生在生活中看到小贩们卖物品的时候,用弹簧秤称东西的生活经验来举例。学生举例说明,要求明确是什么物体产生的弹力。学生会发现:有些物品所受到的拉力,并不是一个整数,那应该怎样读出这些拉力来呢?从而引导学生思考:在设置测力计的刻度时,既要有整数的刻度,还要有小数的刻度。[材料准备:橡皮筋、硬纸板、回形针、钩码、笔、直尺等] 拓展延伸部分:如果课堂上有时间,可以让学生利用手边的材料,当堂制作一个简易的弹簧测力计,如果时间不够,则回家制作。
板 书设 计 使用注意:调零、平视、量程原理:弹簧受力大,伸长长
同课异构(三)
【教材分析】
本节课《弹簧测力计》位于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运动和力》单元的第4课,教材安排了两个活动:第一是认识弹簧测力计,学生通过观察、认读和实际感受来认识弹簧测力计的结构、计量单位、刻度标识及如何读数,这是使用弹簧测力计的前提;第二是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一方面引导学生亲身感受不同力的大小,另一方面先估测、后测量实际的物体。研讨部分引导学生思考得更为深刻,进一步认识弹力概念的内涵和实例。
【学情分析】
弹簧测力计是测量力的重要工具,它的构造、原理、使用方法都比较简单。学生已经知道力有大小,本课安排用弹簧测力计去测量力的大小是符合他们对力的认识规律的,将为后续力的学习奠定基础。
【核心素养目标】
科学观念:1.力有大小和方向,力的大小是可以测量的。2.力的单位是牛顿。
科学思维:1.认识弹簧测力计的构造。2.了解弹簧测力计各部分的作用。
探究实践:认识弹簧测力计的基本结构。
态度责任:1.发展进一步研究力的兴趣。2.树立细致、有步骤观察工作的态度。3.体会到不同测量工具可以解决不同的现实问题。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弹簧测力计的构造。
难点:了解弹簧测力计各部分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师提问:500g的棉花和500g的金属铁,谁轻谁重?为什么?PPT课件展示图片。
生回答
生1:铁重,因为棉花轻飘飘的
生2:一样重,因为都是一斤,所以质量一样。
生回答:相同。
2.评价: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
师:对于质量相同的物体,提起这些物体需要用到的力大小相同。
3.揭题:弹簧测力计
力的大小是可以测量的,而弹簧测力计就是一种常见的工具,今天让我们一起来认识弹簧测力计的结构及其作用。PPT课件展示主题。
二、认识弹簧测力计
1.认识弹簧测力计(PPT课件出示各种各样的弹簧测力计)
①课件出示各种各样的测力计,重点突出弹簧测力计。
生倾听。
②学生分组观察“弹簧测力计”。
生分组观察弹簧测力计
师:弹簧测力计由哪些部分组成,想一想各部分有什么作用?大家带着问题去观察并完成实验记录表。
生记录观察结果
③学生交流汇报:弹簧测力计的组成部分及作用。(展示学生观察记录表)
学生分组汇报展示。
2.弹簧测力计的原理
师提问:试试说说弹簧测力计测量的原理?
生1回答:弹簧测力计的主要部件,利用它的拉伸的长短测量力的大小。拉力越大,弹簧伸得越长,示数也越大。
生2回答:跟橡皮筋的特点很像。
3.认识刻度板
①认识力的单位
师:人们在生活中习惯用“克”和“千克”来表示重力和其他力的大小,科学技术上则统一规定用“牛顿”作力的单位,简称“牛”,用“N”表示。
②认识最大测量值
师:不同的弹簧测力计有不同的最大测量值,使用时不能超过最大测量值,以免发生损坏。
③认识分度值
师:请大家观察刻度板上一大格和一小格的读数,读数=数字+单位。其中一小格表示的力的数值就是该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
三、课堂小结
1.师:我们今天认识了弹簧测力计的结构以及每部分的作用,让我们通过一段视频来复习一下。利用多媒体展示自制的微课。
生观看视频
2.师演示使用弹簧测力计。
师:弹簧测力计是一种测量力的工具,在使用中有一定的使用注意事项,老师刚才使用的时候是否正确呢?让我们下节课一起来学习吧。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