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体量与力量——雕塑的美感 课件-2022-2023学年高中美术人美版(2019)美术鉴赏(2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3.2 体量与力量——雕塑的美感 课件-2022-2023学年高中美术人美版(2019)美术鉴赏(29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0.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美版(2019)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22-08-11 17:21: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9张PPT)
第三单元
匠心之用 雕塑艺术
主题二
体量与力量
雕塑的美感
一、如何感受雕塑的形态美
大理石 高2.04米
石灰石 高11.1厘米
公元前100年左右
公元前2.8万年
这两件作品的形态美感有怎么样的差异?作者是如何表现的?
高度:204cm
基座:7.2cm
身宽:63cm
腰围:97cm
中文名:断臂的维纳斯
公元前100年左右
学习任务一
请从人物的形象、动势、空间形式(节奏、韵律)等角度出发,观察分析雕塑作品的外部造型特征。
击鼓说唱俑
陶 高56CM
东汉
中国国家博物馆
东汉击鼓说唱陶俑高56厘米,以泥质灰陶制成,头上戴帻,两肩高耸,着裤赤足,左臂环抱一扁鼓,右手举槌欲击,张口嘻笑,神态诙谐,动作夸张,活现一俳优(指古代以乐舞谐戏为业的艺人)正在说唱的形象。
东汉击鼓说唱陶俑被称为“汉代第一俑”,是一件富有浓厚民间气息和地方风貌的优秀雕塑作品,属国家一级文物。
击鼓说唱俑
陶 高56CM
东汉
中国国家博物馆
人物形象:
人物动势:
节奏与韵律:
夸张、陶醉、忘情
手舞足蹈、表演状态
舞蹈姿势
形态:指事物存在的样貌,或在一定条件下表现的形式。
雕塑的美感与体量大小有关系吗?把你的观点分享给大家。
二、如何感受雕塑的体量美
体量:是指雕塑形体构成所必需的基本物理体量关系,如头、身体和手足的体量,它们这的关系和由此呈现出总的体量状况和印象:胖或瘦、大或小、高或矮。这种基本的体量构筑出雕塑大的形体比例关系,呈现出最初级的体积印象。
思想者
青铜 180CMx98CMx145CM
罗丹 1880年
巴黎罗丹美术馆
沉睡的缪斯
铜雕 26.7CM
康斯坦丁·布朗库西
1913年
学习任务二
观察以下四件雕塑作品,从材质、空间、结构、比例等角度,发现不同雕塑作品的体量特征。
卢舍那大佛
石刻 高1714CM

河南洛阳龙门奉先寺
卢舍那大佛作于唐高宗咸亨三年(公元672年),位于洛阳龙门西山南部山腰大卢舍那像龛,通高17.14米,头高4米,耳长1.9米。
1934年,美国人普爱伦流窜来中国盗取艺术珍品,面对巨大的卢舍那大佛像无法搬运,就把佛像手部凿下偷走,如今这件文物藏于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佛手光洁圆润,造型优美,形象逼真,雕工细腻。
卢舍那大佛佛手
石刻 高0.52M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卢舍那大佛被称为“东方维纳斯”
卢舍那大佛
石刻 高1714CM

河南洛阳龙门奉先寺
卢舍那大佛的体量特征
体态:
造型:
体量:
健美
逼真
雄浑豪迈的大唐气度
形象与仪表及容姿,大佛的头部就是武则天48岁时容貌的再见,大有母仪天下的威严与气度。
时代的寓意:
一切表现的都是大唐盛世的伟大与繁荣。
秦始皇陵一号兵马俑坑东端全景


秦始皇陵
秦始皇兵马俑已发掘部分,共出土武士俑800件,木质战车18辆,陶马100多匹。按兵马俑现有排列形式推算,这三个坑的武士佣可能有7000件,战车100辆,战马1100匹。可以想见二千多年前横扫六国,统一全国,所向披靡的秦国军队的威武强大。陶佣身材高大,一般在1.8米左右。
用较大体量和充沛的气势和体积所展现出拙重、粗犷的气度。体现出一种寓美与朴的美学追求。
铜奔马
青铜 高34.5CM
东汉
甘肃省博物馆
东汉铜奔马身高34.5厘米,身长45厘米,宽13厘米,重7.15千克。形象矫健俊美,别具风姿。马昂首嘶鸣,躯干壮实而四肢修长,腿蹄轻捷,三足腾空、飞驰向前,一足踏飞燕。
一件雕刻作品可以比真人高大好几倍,但感觉上却是小的,而几英寸高的小雕刻却可以给人以很大的和纪念碑那样宏伟的印象。
——亨利·摩尔
雕塑选择的铁饼摆回到最高点、即将抛出的一刹那,有着强烈的“引而不发”的吸引力。虽然是一件静止的雕塑,但艺术家把握住了从一种状态转换到另一种状态的关键环节,达到了使观众心理上获得“运动感”的效果,成为后世艺术创作的典范,也是研究古希腊雕刻的重要资料。
掷铁饼者(复制品)
大理石 高152CM
米隆(希腊)公元前450年
梵蒂冈博物馆(梵蒂冈)
无论体量大小,都充满张力。
17米,6层公寓楼左右
1.8米,真人大小
0.34米,美术课本大小
1.52米,真人大小
思考:一件雕塑作品是不是体量越大,显示的力量越大?
体量与力量有怎样的关系?
三、如何感受雕塑的力量美
分析下面两件雕塑作品谈谈该作品是如何呈现出力量之美的?
拉奥孔
大理石 高184cm
阿格桑德罗斯 阿提诺多罗斯 波利多罗斯(希腊)
公元前100年—前50年
梵蒂冈博物馆
作品描绘了拉奥孔和他的两个儿子被巨蛇缠死的情形。该雕塑内容取材于希腊神话中特洛伊之战的故事,拉奥孔在特洛伊战争中告诫同胞,把希腊人留下的木马搬进城中是危险的。因此雅典娜派了两条巨蟒到拉奥孔那里去,缠死了祭司和他的两个儿子。雕塑表现的就是这一触目惊心的场面:大蛇用它致命的绞缠来扼杀拉奥孔和他的儿子们,一条蛇抓在小儿子的胸部,另一条蛇缠住父亲的大腿。拉奥孔的头部向后仰着,嘴唇微张,脸由于痛苦而变形。一旁同样被蛇缠绕住的大儿子,绝望地望着父亲。
父子三人的面部表情分别代表了人类面临死亡的三种态度:“绝望”、“痛苦挣扎”、“恐惧”。
雕塑作品通过形体结构能产生一种视觉上的张力,
艺术家都试图在有限的空间中,以传达外在的力和内涵的力。
学习任务三
请同学们深入思考:什么是外在的力?什么是内涵的力?东西方雕塑家对力量美的表达有什么不同?
思考·探究
《韦驮像》给人孔武有力的感觉。这样的力量感是如何体现的?尝试从人物表情、姿态和服饰三个方面加以阐述。
韦驮像
彩塑 高176CM

山西平遥双林寺
表情:
眉头紧锁,眼睛怒视前方
动作:
右手握拳,昂首挺胸,成丁字步站立,十分威风
服饰:
身披甲胄,身缠飘带。
韦驮是佛教的大菩萨之一,同时是四大天王中南方增长天王身边的八位大将之一,是一位重要的护法神。
西方雕塑表现的力量以写实为主,注重比例结构的真实,造型严谨,关注外在物质世界的永恒。 中国雕塑以写意为主:不讲究描摹写实,更注重写意传神,气韵生动,形神兼备,注重内在精神气质的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