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3.2《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表格式导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3.2《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表格式导学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2.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8-11 16:19: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导学案
课 题:《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第 1 课时
课 型:新授 教研组: 主备教师:
学习目标 1.我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2.我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古诗的大意,感受作者对西湖忽雨忽晴的景色赞赏之意;3.我能通过反复诵读诗歌,尝试赏析诗歌,走进诗歌的意境。
学习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默写古诗。
学习难点 1.借助注释读懂古诗,想象诗句所描写的景象,并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2.欣赏西湖夏日情景,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课前预习 1.查阅关于苏轼的资料,圈划出你认为重要的信息,并摘录到课本上;2.收集自己熟悉的描写西湖美景的诗句。3.初读诗歌,读准字音,读出节奏。标出读不准的字音和不理解的词语(通过查工具书解决并掌握)。4.请你说出自己对诗句的理解(思维要独特,说法要新颖,言之有理即可)5.你能想象出诗人当时的神态、动作吗?上台演一演诗人作诗的过程吧!
学 习 过 程
环 节 学 案 导 案
预 习展 示 1.我来说说自己对苏轼的了解;2.分小组展示自己收集到的古诗;3.指名朗读诗句。 1.要把“预习展示”融合在“导入”、“探究”和“知识拓展”部分;2.在学生介绍作者时,教师相继进行强化;3.继续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
合作探究引导点拨质疑对抗交流展示 一、我能解标题〔学习方式:独学〕说出具体的时间、地点,再说说“望湖楼”的具体位置,指名说出自己对标题的理解。二、学诗大闯关第一关:我会读〔学习方式:独学〕1.用斜线标出诗歌的节奏,并重点把握字形较繁琐的字;2.师范读;3.诗歌朗读欣赏;4.学生自行尝试朗读;5.小组朗读;(选1—3个小组)6.小组间开火车式的朗读;(一组一行诗)7.指名学生朗诵。第二关:我会悟〔学习方式:群学〕1.小组交流完成以下四个问题(以问题生成单的形式下发,答案要求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言之有理即可)。 ①1-3小组,分别交流讨论第一行诗——“黑云翻墨未遮山”,说出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你们组认为理解这行诗应抓住哪些关键词?你们觉得云怎样,能给我们介绍一下吗?②4-6小组,分别交流讨论第二行诗——“白雨跳珠乱入船”,说出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你们组认为理解这行诗应抓住哪些关键词?你们觉得雨怎样,可以说给我们听一下吗?③7-9小组,分别交流讨论第三行诗——“卷地风来忽吹散”,说出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你们组认为理解这行诗应抓住哪些关键词?风怎样,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吗?④10-12小组,分别交流讨论第四行诗——“望湖楼下水如天”,说出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你们组认为理解这行诗应抓住哪些关键词?水怎样,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吗?2.小组展示交流成果。第三关:我会品〔学习方式:独学与群学相结合〕欣赏着美丽的图片,伴随着和谐的旋律,背诵着优美的诗句,在脑海中再现诗句描绘的绚丽画卷。从而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领会诗人在字里行间流露的情感。第四关:我会演〔学习方式:对学〕现在,我们一起穿越,穿越到1072年的6月27日,这一天,我和苏轼在望湖楼喝大酒,突然……(简要描绘诗的情景);于是,他起身踱着方步、放眼西湖、遥指远山,口中吟道。 三、谁能帮我解疑惑 1.认真反思,再现课堂学习情景,想一想自己还有哪些问题没有搞清楚; 2.带着自己的问题,在小组内寻求帮助; 3.如果你的问题小组内解决不了,那就委托小组发言人把你的问题说出来吧!我们一起帮你。 1.要先交代闯关规则,以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小组合作意识;2.读的方式应多样化;悟是自主研究的重点,是品的基础;品的关键是要营造氛围;3.学生交流展示时,老师相继出示:“云、雨、风、水;山、船、地、楼”体会“景物多”;4.引导学生抓住“未遮山、乱入船、忽吹散、水如天”等关键词来体会“变化快”的特点;5.在小组交流展示时,应鼓励学生认真倾听,大胆质疑,质疑表现出色的小组,也将有机会获得“闯关王”称号;6.在学生诵读的基础上,请1—2位同学扮演苏轼,升华学生对诗歌意境的理解。
目 标 检 测 1.让基础知识相对薄弱的学生朗读诗歌,看看是否读得正确、流利;2.让基础知识处于一般水平的学生背诵、默写诗歌;3.让基础知识相对较好的学生说出古诗的大意,走进诗歌意境。
总 结评 价 西湖美景秀丽宜人,令人无比向往。跟随诗人的镜头,我们今天犹如身临其境,领略了西湖的神奇,现在,你能说出这首诗歌描写了哪些景物吗?自古以来,素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说法,我们可以看出人间的魅力在杭州,杭州的魅力在西湖。那么,你还想用哪些诗句来描绘西湖呢?
作业布置 1.复习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2.预习《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学习收获及课后反思 1.学生的发言展示不够充分。没有留给学生足够的发言展示空间,存在教师越俎代庖的现象。2.小组交流不够深入。小组建设的架子虽然已经搭建起来了,但小组建设的内涵还存在很大的问题,表现在小组交流讨论没有全员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