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初中生物苏科版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环境中生物的多样性 单元测试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初中生物苏科版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环境中生物的多样性 单元测试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06.7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1-03-20 13:48:39

文档简介

初中生物苏科版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环境中生物的多样性 单元测试
一、单选题
1.(2021八上·盐田期末)下列关于腔肠动物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水母、海葵、海蜇都属于腔肠动物
B.腔肠动物有口无肛门,食物残渣由口排出
C.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
D.腔肠动物出现了三个胚层
【答案】D
【知识点】腔肠动物
【解析】【解答】A、水母、海葵、海蜇都生活在水中,体壁有两胚层,构成,有口无肛门,属于腔肠动物,A说法正确。
B、腔肠动物有口无肛门,食物和食物残渣都由口进出,B说法正确。
C、腔肠动物身体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C说法正确。
D、腔肠动物生活在水中,体壁有两胚层,体内有消化腔,有口无肛门,D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此题考查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为基础题,比较简单,熟记:腔肠动物都是生活在水中,体壁有两胚层,体内有消化腔,有口无肛门,常见的腔肠动物有:水母、海葵、珊瑚虫、海蜇等。
2.(2020·鞍山模拟)琳琳在调查湖水中生物种类时,发现了一种植物并将其归为藻类。最可能的理由是(  )
A.生活在水中 B.无根、茎、叶分化
C.具有假根 D.具有叶绿体
【答案】B
【知识点】藻类植物
【解析】【解答】A.生活在水中的植物有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等,A不符合题意。
B.没有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是藻类植物的特征,因此琳琳在调查湖水中生物种类时,发现了一种植物并将其归为藻类,理由最可能是没有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B符合题意。
C.藻类植物无根、茎、叶的分化,苔藓植物有茎、叶的分化,无真正的根,因此具有假根不属于藻类植物,C不符合题意。
D.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种子植物都具有叶绿体,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藻类植物的结构简单,无根茎叶的分化,细胞内含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
3.(2020八下·东平月考)下列关于植物类群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③类植物既有单细胞的,也有多细胞的,它们没有根、茎、叶的分化
B.④属于裸子植物,我们吃的“松子”是它的果实
C.⑤类植物茎中有导管,叶中有叶脉,可以作为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D.若依据是否产生种子,将以上植物分类,则①②④为一类、③⑤为一类
【答案】A
【知识点】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
【解析】【解答】A、藻类植物即有单细胞,也有多细胞,如③海带是多细胞藻类植物,衣藻是单细胞的藻类植物,藻类植物无根、茎、叶的分化,A正确;
B、④油松属于裸子植物,油松没有果实,食用的“松子”没有果皮包被,属于种子,B错误;
C、⑤葫芦藓是苔藓植物,无根,有茎、叶的分化,茎内无导管。叶只有一层细胞构成,无叶脉,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容易从背腹两面侵入而威胁苔藓植物的生活,因此我们常把苔藓植物作为检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C错误;
D、若依据是否产生种子,将以上植物分类,则①④为一类属于种子植物、②③⑤为一类属于孢子植物,D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根据有无种子这一特征可分为孢子植物和种子植物。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不产生种子,用孢子繁殖,属于孢子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产生种子,用种子繁殖后代,属于种子植物。如图①玉米、②蕨、③海带、④油松、⑤葫芦藓。
4.(2020八上·渭南期中)爬行动物与人类的关系密切,下列不属于人们对爬行动物利用的是(  )
A.人工养殖的鳖可食用 B.蛇毒能治病
C.捕食农业害虫 D.捕杀野生鳄鱼,获得鳄鱼皮
【答案】D
【知识点】爬行动物
【解析】【解答】人工养殖的鳖可食用,鳖甲可以入药。毒蛇能伤人,但也能治病。有的爬行动物能捕食昆虫,其中包括危害林木的昆虫。捕杀野生鳄鱼,获得鳄鱼皮会导致野生鳄鱼数量的下降,不利于保护爬行动物。故答案为:D。
【分析】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覆盖角质鳞片或甲,用肺呼吸,体温不恒定,会随外界的温度变化而变化.心脏只有三个腔,心室里有不完全的隔膜,体内受精,卵生或少数卵胎生.
5.(2020八上·临河期中)许多鸟类可以在天空中自由飞翔。下列属于鸟类适于飞翔生活的特征是(  )
A.身体呈流线型,体表覆盖鳞片 B.胎生哺乳,体表被毛
C.身体呈流线型,体表覆盖羽毛 D.卵生,靠湿润体表呼吸
【答案】C
【知识点】鸟适于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
【解析】【解答】鸟类体表被羽毛,前肢变成翼,身体呈流线型,可以减少飞行时的阻力,适于飞行。
故答案为:C。
【分析】鸟类与飞行生活相适应的特征如下:
(1)身体呈流线型,可以减少飞行时的阻力;
(2)鸟类的前肢变成翼,有大型的正羽,排成扇形,体表被覆羽毛,具有保温作用,适于飞行;
(3)胸骨突出,附着着发达的胸肌,利于牵动两翼完成飞行动作。
(4)骨大多中空、很薄,有的愈合在一起;鸟的食量大,消化能力强,但直肠很短,粪便随时排出体外,能减轻飞行时的体重,利于飞行。
(5)用肺呼吸,气囊辅助呼吸。
6.(2020八上·麻城月考)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是(  )
①体表有坚韧外骨骼;②两对翅和三对足;
③身体和附肢都分节;④身体分头、胸、腹
A.②、③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答案】B
【知识点】节肢动物
【解析】【解答】节肢动物的特征是身体有许多体节构成的,①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③身体和附肢也分节; 而②两对翅和三对足、④身体分头、胸、腹都是昆虫纲的特点,不是所有节肢动物的特征。
故答案为:B。
【分析】节肢动物的身体分部,有许多体节构成,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
7.(2017八上·龙湖期中)小佳观察了蚯蚓的外部形态,对其外部形态做了下列的描述,错误的是(  )
A.身体分节 B.身体中间有环带
C.身体腹面粗糙,有刚毛 D.体表湿润
【答案】B
【知识点】环节动物
【解析】【解答】A、蚯蚓体长约60mm-120mm,身体呈长圆筒形,褐色稍淡,约由100多个体节组成,A不符合题意;
B、在蚯蚓身体的前端有一个分节不明显颜色较浅的环带,B符合题意;
C、蚯蚓腹面有粗糙的刚毛,在蚯蚓爬行时起固定支撑作用和辅助运动作用,C不符合题意;
D、蚯蚓是用湿润的体壁进行呼吸的。蚯蚓的体壁总是湿润的,体表具有黏液,这有利于蚯蚓完成呼吸,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身体呈长圆筒形,褐色稍淡,细长约由100多个体节组成.前段稍尖,后端稍圆,在前端有一个分节不明显的环带.前端离环带近约13个体节,后端离环带远,腹面颜色较浅,大多数体节中间有刚毛,在蚯蚓爬行时起固定支撑作用和辅助运动作用.用湿润的体壁呼吸,蚯蚓是通过肌肉收缩和刚毛的配合向前移动的,具有避强光,趋弱光的特点.
8.(2017八上·内乡期中)在我们的生活环境中,存在着大量的细菌和真菌.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春天,在树林中常常可以看到蘑菇,蘑菇不属于细菌和真菌,是一种植物
B.夏天,易发生痢疾,这大多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痢疾杆菌属于真菌
C.秋天,掉在地上的水果长满了“毛毛”,这是霉菌的菌落
D.冬天,食物不易变质,这是因为天气变冷,细菌的芽孢不能生存所致
【答案】C
【知识点】细菌的形态结构和营养方式;真菌的形态结构和营养方式;细菌与人类的关系;真菌与人类的关系
【解析】【解答】蘑菇属于大型食用真菌;痢疾杆菌属于细菌;水果上的“毛毛”,是霉菌.细菌和真菌的生活需要一定的条件,如水分、适宜的温度、还有有机物.但不同的细菌和真菌还要求某种特定的生活条件,例如有的需要氧气如霉菌,有的在有氧的条件下生命活动会受到抑制如绿脓杆菌.冬天的温度很低,抑制了细菌真菌的生长繁殖,而芽孢可以耐低温,因此天气变冷,细菌的芽孢也能生存,只是处于休眠状态.故冬天,食物不易变质.
故答案为:C.
【分析】细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DNA集中的区域,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没有叶绿体;真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没有叶绿体.
9.(2020七下·新沂期末)下表是一个脊椎动物检索表,表中 和④代表的动物分别可能是(  )
A.蚯蚓和山羊 B.青蛙和蝗虫
C.蝗虫和青蛙 D.鲫鱼和丹顶鹤
【答案】D
【知识点】生物分类的依据与方法
【解析】【解答】A、蚯蚓属于环节动物,山羊是哺乳动物,不符合题意。
B、青蛙属于两栖动物,蝗虫属于节肢动物,不符合题意。
C、蝗虫属于节肢动物,青蛙属于两栖动物,不符合题意。
D、鲫鱼属于鱼类,丹顶鹤属于鸟类,符合题意。
【分析】根据体内有无脊柱可以把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无脊椎动物的体内没有脊柱,脊椎动物的体内有脊柱.脊椎动物包括鱼类、两栖类、爬行类 鸟类、哺乳类;其中鸟类和哺乳动物,它们的体表大都被毛(羽毛),循环路线有体循环和肺循环,体内有良好的产热和散热的结构,所以能维持正常的体温,为恒温动物,而鱼类、两栖类、爬行类它们的体温随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都属于变温动物。如图:①是鱼类,②是两栖类,③是爬行类,④鸟类,⑤哺乳类。
10.(2020·马龙模拟)每个物种的学名都是由属名和种加词构成,有的还有命名者姓名。月季的学名为“Rosa chinensis Jacquem”,其中 chinensis为(  )
A.科名 B.属名 C.种加词 D.命名者姓名
【答案】C
【知识点】生物分类的依据与方法
【解析】【解答】林奈,瑞典自然学者,现代生物学分类命名的奠基人,被称为“分类学之父”。林奈在生物学中的最主要的成果是建立了人为分类体系和双名制命名法。物种的正式名称必须由两个拉丁词构成,属名在前,种名在后,后面还常常附有定名人的姓名和定名年代等信息。
月季的学名为“Rosa chinensis Jacquem”,其中Rosa是属名,chinensis 是种加词(种名),Jacquem是命名者的姓名。故C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林奈,瑞典自然学者,现代生物学分类命名的奠基人,被称为“分类学之父”。林奈在生物学中的最主要的成果是建立了人为分类体系和双名制命名法。
11.(2020八上·北京月考)河蚌和乌贼形态结构和行为差别很大,但也有很多相同之处,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它们都具有足,但足的结构功能不同
B.它们都具有由外套膜分泌物质形成的壳
C.它们都有应激性,应对危险方式相同
D.它们都能在水中运动,但运动速度不同
【答案】C
【知识点】软体动物
【解析】【分析】解:A.软体动物的行动器官是足,足的形状各具特色,如河蚌的斧足,乌贼的腕足等,故A不符合题意。
B.河蚌和乌贼属于软体动物,身体柔软,有外套膜,能分泌珍珠质形成贝壳,河蚌的贝壳的结构分三层,外层为角质层,中层为棱柱层,这两层是外套膜边缘分泌而成的,最里面一层,也就是我们可以看到的最里面的与珍珠光泽类似的一层,叫做珍珠层,珍珠层是由外套膜全部表面分泌的珍珠质而构成的,故B不符合题意;
C.河蚌和乌贼都有应激性,应对危险方式不相同,乌贼是释放墨汁,逃跑放御敌害,而河蚌则是身体缩回贝壳内,故C符合题意;
D.河蚌的运动器官是斧足,乌贼运动一般是后退的.乌贼身体的特殊构造使它获得了快速游泳的能力,它们都能在水中运动,但运动速度不同,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软体动物主要特征是:柔软的身体表面有外套膜,大多具有贝壳;运动器官是足。常见的软体动物有河蚌、各种贝类、乌贼、章鱼等。据此答题。
12.(2020八上·大丰月考)裸子植物不具有下列哪个器官?(  )
A.根 B.茎 C.叶 D.果实
【答案】D
【知识点】裸子植物
【解析】【解答】裸子植物的胚珠外面无子房壁发育成的果皮,种子裸露,仅仅被一鳞片覆盖起来,因此裸子植物只有种子,种子外只有种皮,但无果皮包被着,种子裸露,不能形成果实。裸子植物也无花,只有孢子叶球,孢子叶球还不能看作真正的花,其形态结构上与被子植物的花是不同的,只是有些裸子植物的孢子叶球(球花)相当于被子植物的花的功能,因此裸子植物具有根、茎、叶、种子四种器官。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裸子植物的根、茎、叶发达,能结种子,用种子繁殖后代,但种子无果皮包被,裸露,不能形成果实。
13.(2020八上·江门月考)成语“金蝉脱壳”中蝉蜕掉的“蝉蜕”(如下图)有一定的药用价值。“蝉蜕”属于昆虫的(  )
A.外骨骼 B.鳞片 C.表皮 D.皮肤
【答案】A
【知识点】节肢动物
【解析】【解答】金蝉的体表具有坚硬的外骨骼,外骨骼不能随着身体的生长而长大,所以在金蝉的生长发育过程中,有脱掉原来的外骨骼的现象,这就是蜕皮。因此,成语“金蝉脱壳”中的“壳”指的是“外骨骼”。
【分析】外骨骼可以保护和支持内部的柔软器官、防止体内水分蒸发的作用;但外骨骼不能随着蝗虫身体的长大而长大,要想长大,必须脱去外骨骼。
14.(2020八上·大理期中)香菇与酵母菌都是真菌,它们的共同特征是(  )
A.细胞内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B.是单细胞生物
C.细胞没有细胞壁 D.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答案】D
【知识点】真菌的形态结构和营养方式
【解析】【解答】A.香菇和酵母菌都属于真菌,真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故A错误。
B.酵母菌是单细胞的,香菇是多细胞的,故B错误。
C.香菇和酵母菌都属于真菌,真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故C错误。
D.香菇和酵母菌的细胞内不含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是典型异养生物,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真菌有单细胞的个体,也有多细胞的个体。真菌的细胞都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多细胞的真菌由细胞形成菌丝,有些菌丝位于营养物质的上面,称为直立菌丝;有些菌丝深入到营养物质内部,称为营养菌丝。据此解答。
15.(2020八上·东台月考)下列与生物分类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是科
B.猫和狗的亲缘关系比猫和鸡的亲缘关系远
C.分类单位越大,包含的生物种类越少
D.分类的主要依据是生物间的相似程度(性状差异)
【答案】D
【知识点】生物分类的单位
【解析】【解答】A、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是种,错误。B、猫和狗的亲缘关系比猫和鸡的亲缘关系近,错误。C、分类单位越大,包含的生物种类越多,错误。D、生物学家根据生物之间的相似特征和它们之间的相似程度不同,把它们分成不同的等级,正确。
【分析】生物的分类单位从小到大依次是:种、属、科、目、纲、门、界.分类单位越大,共同特征就越少,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多,亲缘关系越远;分类单位越小,共同特征就越多,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少,亲缘关系越近。据此解答。
二、实验探究题
16.(2020八上·霍林郭勒期中)保存不当的食品会长出霉菌,为探究霉菌的生活受哪些环境因素的影响,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取A、B、C三套培养皿,进行了探究,实验操作及结果如下表,请分析回答:
  实验材料 实验处理 培养条件 实验结果
A 烘干的面包片 加入少许清水 25℃ 长满霉菌
B 烘干的面包片 加入少许清水 5℃ 没有霉菌
C 烘干的面包片 不加清水 25℃ ?
(1)A组在实验中起   作用。
(2)实验中A与B这组对照实验所研究的问题是:   ?
(3)由A与C这组对照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
(4)B与C能作为一组对照实验吗?   ,为什么?   。
(5)C的实验结果是   。
【答案】(1)对照
(2)霉菌的生活需要适宜的温度吗
(3)霉菌的生活需要(一定的)水分
(4)不能;变量不唯一(有两个变量)
(5)没有发霉(没有霉菌)
【知识点】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科学探究的过程
【解析】【解答】(1)A组面包片长霉,说明A组具备霉菌生活所需的条件,在实验中起对照作用。(2)A将烘干的面包片,加入少许清水,放在温度为25℃条件下培养,实验结果长满霉菌;B将烘干的面包片,加入少许清水,放在温度为5℃条件下培养,实验结果没有发霉。所以A、B两组实验构成对照实验,变量是温度;实验中A与B这组对照实验所研究的问题是:霉菌的生活需要适宜的温度吗?(3)C组中的实验处理是不加清水,A与C也构成对照实验,变量是水分,实验结论是霉菌的生活需要(一定的)水分。(4)B与C不能作为一组对照实验,因有两各条件不同,一个是温度,另一个是水分,不能保持唯一变量。(5)由于真菌的生活需要一定的水分,所以C得到的实验结果是不发霉。
【分析】1、细菌和真菌的生存条件:(1)一定的水分和适宜的温度。 (2)绝大多数细菌和真菌需现成的有机物作为营养。(3)不同种类还需特定的生存条件。例如有些细菌生活中需要氧气,称为好氧细菌;有些细菌在有氧条件下生命活动会受到抑制,称为厌氧细菌。
2、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其中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对照实验的设计须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即:一组对照实验中只能有一个变量,且只能以所研究的条件为变量,其它条件应相同,这样便于排除其他因素的影响、干扰实验结果。
17.(2019九上·招远期中)呼吸是动物重要的生理特征,不同的动物的呼吸结构或器官差异很大,但功能都是最大限度的吸收氧气,排出二氧化碳。请结合下面的图解和有关实验分析回答问题:
(1)最原始的单细胞动物A用[1]   呼吸。
(2)观察B时,要经常往其体表滴水以保持湿润,原因是   ;观察C时,发现它已具有了呼吸器官[2]   ;观察D时,发现其体表具有与体内气管相连的[3]   ,它是气体出入的门户。
(3)为探究E的呼吸特点,某兴趣小组利用BTB指示剂(遇二氧化碳会由蓝变黄)针对E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对图示现象的合理解释是:鱼的鳃是由密布   的鳃丝构成,水经过鳃丝时,能与其内的血液进行气体交换,从而使   ,BTB指示剂遇二氧化碳由蓝变黄。
(4)探究鸟类适于飞行生活的形态结构特点时,发现F具有完善的呼吸系统,其身体里有发达的[2]   与肺相通,每呼吸一次,在肺里进行两次气体交换。
【答案】(1)表膜
(2)维持正常的呼吸;鳃;气门
(3)毛细血管;水中的氧含量减少,二氧化碳含量增高
(4)气囊
【知识点】鱼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鸟适于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单细胞生物
【解析】【解答】(1)最原始的单细胞动物A是草履虫,草履虫通过1表膜进行呼吸,食物在食物泡内消化和吸收,草履虫的呼吸需要氧气,草履虫是靠表膜来获得水中溶解的氧气;制作临时装片观察时,要用吸管从培养液的表层吸取A,原因是表层含氧较多,利于草履虫的呼吸,草履虫大多集中到表层。(2)B蚯蚓是用湿润的体壁进行呼吸的,呼吸的是空气中的氧气。在实验过程中,随时用沾水的棉球轻擦蚯蚓的身体,其目的是保持蚯蚓的体表湿润,维持其正常的呼吸。C河蚌是水生软体动物,用鳃呼吸,鳃是适于水中呼吸的器官;在蝗虫胸腹部的左右两侧有一些小孔是3气门,为气体进出蝗虫体内的门户,与体内气管相连。(3)鱼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当水流经鳃丝时,水中的溶解氧进入鳃丝的血管中,而二氧化碳由鳃丝排放到水中,二者进行气体交换,所以经鳃流出鱼体的水流与由口流入鱼体的水流相比,氧气的含量减少,二氧化碳的含量增高。验证的方法:把鱼放在BTB液中,BTB是溴麝香草酚蓝指示剂,短时间内使用对鱼无毒害。由于BTB液与二氧化碳反应时溶液由蓝色变为黄色,所以注意观察BTB液的颜色变化,若颜色变黄,则说明鱼呼出了二氧化碳,若没发生这样的改变,则说明鱼没有呼出二氧化碳。(4)鸟类的身体里有发达的2气囊与肺相通,每呼吸一次,在肺里进行两次气体交换,这种特有的呼吸方式是双重呼吸。
【分析】(1)草履虫是单细胞的动物,整个身体由一个细胞构成,生活在水中,通过一个细胞可以完成营养、呼吸、排泄、运动、生殖和调节等各项生命活动,图中1表膜,2伸缩泡,3胞肛。(2)蚯蚓用体壁呼吸,河蚌和鱼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气门气体进出蝗虫体内的门户,鸟类的体内有许多气囊,可与肺完成双重呼吸。
三、综合题
18.(2019八上·陵川期末)如下图,观察鲫鱼的外部形态,回答下列问题
(1)填写图中各部分名称: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2)通过观察知道,鲫鱼适应水中生活的形态结构特点是:
A.鲫鱼的体色,背面深灰黑色,腹面   ,从而不易被上面和下面的敌害发现。
B.鲫鱼身体呈   形,体表覆盖   ,表面有   ,这些特点均可以在游泳时减小阻力。
C.躯干部和尾部都有鳍,有利于鲫鱼保持平衡状态并完成各种动作,其中尾鳍的摆动还可起到控制方向的作用。
D.用   呼吸,身体两侧各有一条侧线,主要有   的作用。
【答案】(1)背鳍;鳃;尾鳍;侧线;臀鳍;胸鳍;腹鳍
(2)白色;梭;鳞片;黏液;鳃;感知水流和测定方向
【知识点】鱼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解析】【解答】解:(1)观图可知,①是背鳍,②是鳃,③是尾鳍,④是侧线,⑤是臀鳍,⑥是胸鳍,⑦是腹鳍。(2)A.鱼类生活在水中,具有与水生生活相适应,鲫鱼身体的背面深灰黑色,与水底颜色一致,使上面的敌害不易发现它;鲫鱼身体的腹面是白色的,从水的深处向上看与背景颜色一样,也不易被敌害发现。
B. 鲫鱼的身体成梭形,体表有鳞片覆盖,表面粘滑有黏液,这些特点有利于减小游泳时的阻力。
D. 鱼类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游泳,身体两侧有一条侧线,侧线和神经相连,主要是感知水流和测定方向的作用。
【分析】(1)鱼适于在水中生活的特点:①鱼的体形成梭形,体表有粘滑的感觉,可以减少水的阻力;②体表有鳞片具有保护作用;③呼吸器官是鳃,吸收水中的溶解氧;④用鳍游泳等;⑤鱼体内有侧线可以感知水流,测定方向为鱼的感觉器官。(2)图中①是背鳍,②是鳃,③是尾鳍,④是侧线,⑤是臀鳍,⑥是胸鳍,⑦是腹鳍。看图结合题意答题。
19.(2020七上·夏津期中)如图所示的是几种形态结构和生活环境各异的植物,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没有根、茎、叶等器官分化的是   (填字母代号)类植物.
(2)   (填字母代号)类植物可以作为检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原因是其叶只有一层细胞,有毒气体可以背腹两面浸入细胞.
(3)    (填字母代号)类植物已具有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并且体内具有专门的   组织,所有该类植物同E类植物相比长得较为高大且结构也更为复杂.
(4)A、D两类植物的共同特点都是能产生   ,但A类植物的种子外面有   包被,属于   植物;D类植物的种子是裸露的,属于   植物.
【答案】(1)C
(2)E
(3)B;输导
(4)种子;果皮;被子;裸子
【知识点】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
【解析】【解答】(1)图中的C属于藻类植物,它结构简单,没有根、茎、叶的分化,有单细胞的,也有多细胞的,如衣藻和小球藻就是单细胞的;(2)E苔藓植物无根,有茎、叶的分化,但体内无输导组织,叶只有一层细胞构成,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容易从背腹两面侵入而威胁苔藓植物的生活,因此我们常把苔藓植物作为检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3)B蕨类植物有了根、茎、叶的分化,并且体内开始有了输导组织,能为植株输送大量的营养物质供植株生长利用,因此一般比较高大;(4)A是被子植物,D是裸子植物,两者的共同特点是都能产生种子;两者的区别是裸子植物的种子外没有果皮包被,而被子植物种子外有果皮包被。
【分析】孢子植物包括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
藻类植物:有单细胞也有多细胞,但结构简单,没有真正的根,茎,叶。
苔藓植物:多细胞植物。矮小,有根,茎,叶,但是茎叶中没有输导组织。
蕨类植物:多细胞植物,是高等植物中比较低级的一门,也是最原始的维管植物。有真正的根,茎,叶,有输导组织。
种子植物可分为裸子植物 和被子植物。裸子植物的种子裸露着,其外层没有果皮包被,不能形成果实,只有根、茎、叶、种子四种器官。被子植物的种子的外层有果皮包被,具有根、果实和种子六大器官。图中A是被子植物,B是蕨类植物,C是藻类植物,D是裸子植物,E是苔藓植物
20.(2020八上·利辛期中)家鸽适于飞行生活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家鸽的身体呈   
型,可以减少空气阻力,利于飞行。
(2)飞行器官发达:前肢变成了   ,生有几排大型的正羽,胸部有很突出的龙骨突,有发达的   ,可牵动两翼完成飞行。
(3)从骨骼看:有的骨很薄,有的骨   、有的骨   ,可以减轻身体体重。
(4)从消化看:食量大,消化能力强,直肠   ,粪便及时排出体外,这样可以   ,利于飞行。
(5)鸟的呼吸器官是   ,但是鸟的呼吸方式很特别属于   ,原因是它还具有发达的   ,可以辅助呼吸。
【答案】(1)流线
(2)翼;胸肌
(3)中空;愈合
(4)短;减轻重量
(5)肺;双重呼吸;气囊
【知识点】鸟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解析】【解答】(1)鸟的体形呈流线型,可减少飞行时空气的阻力,适于飞行。
(2)体表被覆羽毛,前肢特化成翼;胸骨上有高耸的突起部分叫做龙骨突,龙骨突的两侧有发达的肌肉——胸肌,收缩有力,利于牵动两翼可完成飞行动作,适于飞行。
(3)鸟类的骨有的薄,有的骨愈合在一起,比较长的骨大都是中空的,内充气体,这样的骨骼既可以减轻身体的重量,又能加强坚固性,适于飞行。
(4)鸟类的食量大,消化能力强,能供给身体充足的营养物质,在线粒体了进行呼吸作用,分解营养物质,释放过多的能量,利于飞行;鸟类的直肠短,产生的粪便能随时排出体外,减轻飞行时的体重。(5)鸟类的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鸟类有气囊,与肺相通,气囊本身并没有气体交换的作用,气囊的功能是贮存空气。鸟类吸气时,空气进入肺,在肺内进行气体交换,同时一部分空气进入气囊暂时储存;呼气时,气囊中的气体又进入肺,再在肺内进行气体交换。这样每呼吸一次,气体两次进入肺,在肺内进行两次气体交换,这样的呼吸方式叫做双重呼吸。这种气囊辅助呼吸的双重呼吸是鸟类特有的呼吸方式,它大大提高了气体交换的效率。
【分析】鸟适于飞行生活的特点:
①肢变成双翼,翼展开呈扇形,面积大,利于扇动空气而飞翔.
②身体呈流线型,被覆羽毛,有利于减少飞行时的阻力.
③有的骨薄而轻,坚固而轻巧,长骨中空,直肠短,排便快,有利于减轻体重.
④胸肌发达,附着在胸骨两侧,利于牵引翅膀扇动.
⑤食量大,消化能力强,心脏四腔,心搏次数快,循环系统结构完善,运输营养物质和氧气的能力强。为飞行提供充足的能量.
⑥有发达的气囊,既可减轻体重又与肺构成特有的双重呼吸,保证飞行时得到充足的氧气.
21.(2020八上·埇桥期中)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上图中甲与乙、丙、丁存在主要细胞结构的差别,因此甲属于   生物(填写生物名称);甲遇到恶劣环境时,会变成   来度过不良环境。请写出图甲中序号6所指的结构名称:   。
(2)乙图中吸收养料的结构是[   ]   。图丁中 a是   。
(3)上图中的   (填写生物名称)在无氧条件可以把葡萄糖转化为酒精和二氧化碳。这个过程是   。
(4)细菌和真菌生活所需要的有机物归根到底来自植物的   (生物过程)
【答案】(1)细菌;芽孢;鞭毛
(2)③;营养菌丝;孢子
(3)酵母菌;无氧呼吸
(4)光合作用
【知识点】细菌的形态结构和营养方式;真菌的形态结构和营养方式;真菌的生殖;真菌与人类的关系
【解析】【解答】甲细菌,无成形的细胞核,只有DNA的集中区。乙青霉、丙酵母菌、丁蘑菇都属于真菌,真菌有真正的细胞核。可见在细胞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甲细菌无成形的细胞核因此甲属于细菌;甲中的1是荚膜,2是细胞壁,3是DNA的集中区,4是细胞质,5是细胞膜,6是鞭毛。当甲细菌遇到恶劣环境时,3荚膜增厚,细菌能够形成一个椭圆形的休眠体,叫做芽孢,以抵抗不良环境。图甲中序号6所指的结构名称是鞭毛。
(2)乙直立菌丝的顶端有孢子囊呈扫帚状,因此是青霉。青霉细胞内不含叶绿体,营养方式为异养,必须以现成的有机物为食,靠③菌丝来吸收养料,获取营养物质,从中获得生命活动所需的物质和能量。丁蘑菇都属于真菌,都是靠孢子来繁殖后代,图丁中的a就是散落的孢子。
(3)酵母菌既能进行有氧呼吸,又能进行无氧呼吸。在有氧存在时,葡萄糖被彻底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释放出大量能量;没有氧的情况下,葡萄糖的分解不彻底,产物是酒精和二氧化碳,同时释放出少量能量。上图中的丙酵母菌,在无氧的条件下,可以把葡萄糖转化为酒精和二氧化碳,这个过程是无氧呼吸。
(4)细菌、真菌,细胞中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只能以现成的有机物为食,因此营养方式是异养。植物的光合作用就是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利用光合成有机物和产生氧气的过程。植物的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不仅满足自身需求,还为其他生物提供有机物来源。因此,细菌和真菌生活所需要的有机物归根到底来自植物的光合作用。
【分析】(1)细菌都是由一个细胞组成的.细菌的细胞内都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等结构,但都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只有DNA,遗传物质集中的区域.有些细菌还有鞭毛、荚膜等特殊的结构.其中鞭毛起到运动的作用,荚膜起保护作用.荚膜有保护作用和支持作用.
(2)真菌有真正的细胞核,真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没有叶绿体.真菌中酵母菌是单细胞的,霉菌和大型真菌都是多细胞的;真菌的细胞不含叶绿体,是典型异养生物.它们从动物、植物的活体、死体和它们的排泄物,以及断枝、落叶和土壤腐殖质中、来吸收和分解其中的有机物,作为自己的营养.真菌的异养方式有寄生和腐生.孢子生殖,孢子落到适宜的环境就会萌发生出菌丝,形成新个体.大多数真菌用孢子繁殖后代.
22.(2020八上·曲靖期末)读图理解:观察下面的分类系统图解,回答相关问题:
(1)分类等级越高,它所包含的生物体间的差异   ,即共同特征   。因此,同种内的生物的共同特征最多,同   内的生物的共同特征最少。
(2)在上述生物中,与人亲缘关系最近的是   。
(3)从图中可以看出猫和狗的最低的共同分类等级是   ,最高的共同分类等级是   。
【答案】(1)越大;越少;界
(2)类人猿
(3)目;界
【知识点】生物分类的单位
【解析】【解答】(1)生物分类从大到小的等级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分类单位越大,同单位内生物共同特征越少,亲缘关系越远,生物数量越多。因此,同种内的生物的共同特征最多,同界内的生物的共同特征最少。
(2)人和类人猿都属于灵长目,而猫、虎、豹和狗都属于食肉目,因此,人与类人猿亲缘关系最近。(3)猫隶属的分类单位由小到大依次是:猫、猫属、猫科、食肉目、动物界;狗隶属的分类单位由小到大依次是:狗、犬属、犬科、食肉目、动物界;因此猫和狗的最低的共同分类等级是目(食肉目),最高的共同分类等级是界(动物界)。
【分析】根据等级可了解生物间的亲缘关系,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分类单位越大,生物的亲缘关系越远,生物的共同特征就越少,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多;分类单位越小,生物的亲缘关系越近,共同特征就越多,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少.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种,同种的生物亲缘关系最近.
1 / 1初中生物苏科版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环境中生物的多样性 单元测试
一、单选题
1.(2021八上·盐田期末)下列关于腔肠动物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水母、海葵、海蜇都属于腔肠动物
B.腔肠动物有口无肛门,食物残渣由口排出
C.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
D.腔肠动物出现了三个胚层
2.(2020·鞍山模拟)琳琳在调查湖水中生物种类时,发现了一种植物并将其归为藻类。最可能的理由是(  )
A.生活在水中 B.无根、茎、叶分化
C.具有假根 D.具有叶绿体
3.(2020八下·东平月考)下列关于植物类群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③类植物既有单细胞的,也有多细胞的,它们没有根、茎、叶的分化
B.④属于裸子植物,我们吃的“松子”是它的果实
C.⑤类植物茎中有导管,叶中有叶脉,可以作为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D.若依据是否产生种子,将以上植物分类,则①②④为一类、③⑤为一类
4.(2020八上·渭南期中)爬行动物与人类的关系密切,下列不属于人们对爬行动物利用的是(  )
A.人工养殖的鳖可食用 B.蛇毒能治病
C.捕食农业害虫 D.捕杀野生鳄鱼,获得鳄鱼皮
5.(2020八上·临河期中)许多鸟类可以在天空中自由飞翔。下列属于鸟类适于飞翔生活的特征是(  )
A.身体呈流线型,体表覆盖鳞片 B.胎生哺乳,体表被毛
C.身体呈流线型,体表覆盖羽毛 D.卵生,靠湿润体表呼吸
6.(2020八上·麻城月考)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是(  )
①体表有坚韧外骨骼;②两对翅和三对足;
③身体和附肢都分节;④身体分头、胸、腹
A.②、③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7.(2017八上·龙湖期中)小佳观察了蚯蚓的外部形态,对其外部形态做了下列的描述,错误的是(  )
A.身体分节 B.身体中间有环带
C.身体腹面粗糙,有刚毛 D.体表湿润
8.(2017八上·内乡期中)在我们的生活环境中,存在着大量的细菌和真菌.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春天,在树林中常常可以看到蘑菇,蘑菇不属于细菌和真菌,是一种植物
B.夏天,易发生痢疾,这大多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痢疾杆菌属于真菌
C.秋天,掉在地上的水果长满了“毛毛”,这是霉菌的菌落
D.冬天,食物不易变质,这是因为天气变冷,细菌的芽孢不能生存所致
9.(2020七下·新沂期末)下表是一个脊椎动物检索表,表中 和④代表的动物分别可能是(  )
A.蚯蚓和山羊 B.青蛙和蝗虫
C.蝗虫和青蛙 D.鲫鱼和丹顶鹤
10.(2020·马龙模拟)每个物种的学名都是由属名和种加词构成,有的还有命名者姓名。月季的学名为“Rosa chinensis Jacquem”,其中 chinensis为(  )
A.科名 B.属名 C.种加词 D.命名者姓名
11.(2020八上·北京月考)河蚌和乌贼形态结构和行为差别很大,但也有很多相同之处,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它们都具有足,但足的结构功能不同
B.它们都具有由外套膜分泌物质形成的壳
C.它们都有应激性,应对危险方式相同
D.它们都能在水中运动,但运动速度不同
12.(2020八上·大丰月考)裸子植物不具有下列哪个器官?(  )
A.根 B.茎 C.叶 D.果实
13.(2020八上·江门月考)成语“金蝉脱壳”中蝉蜕掉的“蝉蜕”(如下图)有一定的药用价值。“蝉蜕”属于昆虫的(  )
A.外骨骼 B.鳞片 C.表皮 D.皮肤
14.(2020八上·大理期中)香菇与酵母菌都是真菌,它们的共同特征是(  )
A.细胞内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B.是单细胞生物
C.细胞没有细胞壁 D.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15.(2020八上·东台月考)下列与生物分类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是科
B.猫和狗的亲缘关系比猫和鸡的亲缘关系远
C.分类单位越大,包含的生物种类越少
D.分类的主要依据是生物间的相似程度(性状差异)
二、实验探究题
16.(2020八上·霍林郭勒期中)保存不当的食品会长出霉菌,为探究霉菌的生活受哪些环境因素的影响,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取A、B、C三套培养皿,进行了探究,实验操作及结果如下表,请分析回答:
  实验材料 实验处理 培养条件 实验结果
A 烘干的面包片 加入少许清水 25℃ 长满霉菌
B 烘干的面包片 加入少许清水 5℃ 没有霉菌
C 烘干的面包片 不加清水 25℃ ?
(1)A组在实验中起   作用。
(2)实验中A与B这组对照实验所研究的问题是:   ?
(3)由A与C这组对照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
(4)B与C能作为一组对照实验吗?   ,为什么?   。
(5)C的实验结果是   。
17.(2019九上·招远期中)呼吸是动物重要的生理特征,不同的动物的呼吸结构或器官差异很大,但功能都是最大限度的吸收氧气,排出二氧化碳。请结合下面的图解和有关实验分析回答问题:
(1)最原始的单细胞动物A用[1]   呼吸。
(2)观察B时,要经常往其体表滴水以保持湿润,原因是   ;观察C时,发现它已具有了呼吸器官[2]   ;观察D时,发现其体表具有与体内气管相连的[3]   ,它是气体出入的门户。
(3)为探究E的呼吸特点,某兴趣小组利用BTB指示剂(遇二氧化碳会由蓝变黄)针对E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对图示现象的合理解释是:鱼的鳃是由密布   的鳃丝构成,水经过鳃丝时,能与其内的血液进行气体交换,从而使   ,BTB指示剂遇二氧化碳由蓝变黄。
(4)探究鸟类适于飞行生活的形态结构特点时,发现F具有完善的呼吸系统,其身体里有发达的[2]   与肺相通,每呼吸一次,在肺里进行两次气体交换。
三、综合题
18.(2019八上·陵川期末)如下图,观察鲫鱼的外部形态,回答下列问题
(1)填写图中各部分名称: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2)通过观察知道,鲫鱼适应水中生活的形态结构特点是:
A.鲫鱼的体色,背面深灰黑色,腹面   ,从而不易被上面和下面的敌害发现。
B.鲫鱼身体呈   形,体表覆盖   ,表面有   ,这些特点均可以在游泳时减小阻力。
C.躯干部和尾部都有鳍,有利于鲫鱼保持平衡状态并完成各种动作,其中尾鳍的摆动还可起到控制方向的作用。
D.用   呼吸,身体两侧各有一条侧线,主要有   的作用。
19.(2020七上·夏津期中)如图所示的是几种形态结构和生活环境各异的植物,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没有根、茎、叶等器官分化的是   (填字母代号)类植物.
(2)   (填字母代号)类植物可以作为检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原因是其叶只有一层细胞,有毒气体可以背腹两面浸入细胞.
(3)    (填字母代号)类植物已具有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并且体内具有专门的   组织,所有该类植物同E类植物相比长得较为高大且结构也更为复杂.
(4)A、D两类植物的共同特点都是能产生   ,但A类植物的种子外面有   包被,属于   植物;D类植物的种子是裸露的,属于   植物.
20.(2020八上·利辛期中)家鸽适于飞行生活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家鸽的身体呈   
型,可以减少空气阻力,利于飞行。
(2)飞行器官发达:前肢变成了   ,生有几排大型的正羽,胸部有很突出的龙骨突,有发达的   ,可牵动两翼完成飞行。
(3)从骨骼看:有的骨很薄,有的骨   、有的骨   ,可以减轻身体体重。
(4)从消化看:食量大,消化能力强,直肠   ,粪便及时排出体外,这样可以   ,利于飞行。
(5)鸟的呼吸器官是   ,但是鸟的呼吸方式很特别属于   ,原因是它还具有发达的   ,可以辅助呼吸。
21.(2020八上·埇桥期中)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上图中甲与乙、丙、丁存在主要细胞结构的差别,因此甲属于   生物(填写生物名称);甲遇到恶劣环境时,会变成   来度过不良环境。请写出图甲中序号6所指的结构名称:   。
(2)乙图中吸收养料的结构是[   ]   。图丁中 a是   。
(3)上图中的   (填写生物名称)在无氧条件可以把葡萄糖转化为酒精和二氧化碳。这个过程是   。
(4)细菌和真菌生活所需要的有机物归根到底来自植物的   (生物过程)
22.(2020八上·曲靖期末)读图理解:观察下面的分类系统图解,回答相关问题:
(1)分类等级越高,它所包含的生物体间的差异   ,即共同特征   。因此,同种内的生物的共同特征最多,同   内的生物的共同特征最少。
(2)在上述生物中,与人亲缘关系最近的是   。
(3)从图中可以看出猫和狗的最低的共同分类等级是   ,最高的共同分类等级是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腔肠动物
【解析】【解答】A、水母、海葵、海蜇都生活在水中,体壁有两胚层,构成,有口无肛门,属于腔肠动物,A说法正确。
B、腔肠动物有口无肛门,食物和食物残渣都由口进出,B说法正确。
C、腔肠动物身体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C说法正确。
D、腔肠动物生活在水中,体壁有两胚层,体内有消化腔,有口无肛门,D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此题考查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为基础题,比较简单,熟记:腔肠动物都是生活在水中,体壁有两胚层,体内有消化腔,有口无肛门,常见的腔肠动物有:水母、海葵、珊瑚虫、海蜇等。
2.【答案】B
【知识点】藻类植物
【解析】【解答】A.生活在水中的植物有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等,A不符合题意。
B.没有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是藻类植物的特征,因此琳琳在调查湖水中生物种类时,发现了一种植物并将其归为藻类,理由最可能是没有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B符合题意。
C.藻类植物无根、茎、叶的分化,苔藓植物有茎、叶的分化,无真正的根,因此具有假根不属于藻类植物,C不符合题意。
D.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种子植物都具有叶绿体,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藻类植物的结构简单,无根茎叶的分化,细胞内含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
3.【答案】A
【知识点】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
【解析】【解答】A、藻类植物即有单细胞,也有多细胞,如③海带是多细胞藻类植物,衣藻是单细胞的藻类植物,藻类植物无根、茎、叶的分化,A正确;
B、④油松属于裸子植物,油松没有果实,食用的“松子”没有果皮包被,属于种子,B错误;
C、⑤葫芦藓是苔藓植物,无根,有茎、叶的分化,茎内无导管。叶只有一层细胞构成,无叶脉,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容易从背腹两面侵入而威胁苔藓植物的生活,因此我们常把苔藓植物作为检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C错误;
D、若依据是否产生种子,将以上植物分类,则①④为一类属于种子植物、②③⑤为一类属于孢子植物,D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根据有无种子这一特征可分为孢子植物和种子植物。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不产生种子,用孢子繁殖,属于孢子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产生种子,用种子繁殖后代,属于种子植物。如图①玉米、②蕨、③海带、④油松、⑤葫芦藓。
4.【答案】D
【知识点】爬行动物
【解析】【解答】人工养殖的鳖可食用,鳖甲可以入药。毒蛇能伤人,但也能治病。有的爬行动物能捕食昆虫,其中包括危害林木的昆虫。捕杀野生鳄鱼,获得鳄鱼皮会导致野生鳄鱼数量的下降,不利于保护爬行动物。故答案为:D。
【分析】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覆盖角质鳞片或甲,用肺呼吸,体温不恒定,会随外界的温度变化而变化.心脏只有三个腔,心室里有不完全的隔膜,体内受精,卵生或少数卵胎生.
5.【答案】C
【知识点】鸟适于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
【解析】【解答】鸟类体表被羽毛,前肢变成翼,身体呈流线型,可以减少飞行时的阻力,适于飞行。
故答案为:C。
【分析】鸟类与飞行生活相适应的特征如下:
(1)身体呈流线型,可以减少飞行时的阻力;
(2)鸟类的前肢变成翼,有大型的正羽,排成扇形,体表被覆羽毛,具有保温作用,适于飞行;
(3)胸骨突出,附着着发达的胸肌,利于牵动两翼完成飞行动作。
(4)骨大多中空、很薄,有的愈合在一起;鸟的食量大,消化能力强,但直肠很短,粪便随时排出体外,能减轻飞行时的体重,利于飞行。
(5)用肺呼吸,气囊辅助呼吸。
6.【答案】B
【知识点】节肢动物
【解析】【解答】节肢动物的特征是身体有许多体节构成的,①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③身体和附肢也分节; 而②两对翅和三对足、④身体分头、胸、腹都是昆虫纲的特点,不是所有节肢动物的特征。
故答案为:B。
【分析】节肢动物的身体分部,有许多体节构成,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
7.【答案】B
【知识点】环节动物
【解析】【解答】A、蚯蚓体长约60mm-120mm,身体呈长圆筒形,褐色稍淡,约由100多个体节组成,A不符合题意;
B、在蚯蚓身体的前端有一个分节不明显颜色较浅的环带,B符合题意;
C、蚯蚓腹面有粗糙的刚毛,在蚯蚓爬行时起固定支撑作用和辅助运动作用,C不符合题意;
D、蚯蚓是用湿润的体壁进行呼吸的。蚯蚓的体壁总是湿润的,体表具有黏液,这有利于蚯蚓完成呼吸,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身体呈长圆筒形,褐色稍淡,细长约由100多个体节组成.前段稍尖,后端稍圆,在前端有一个分节不明显的环带.前端离环带近约13个体节,后端离环带远,腹面颜色较浅,大多数体节中间有刚毛,在蚯蚓爬行时起固定支撑作用和辅助运动作用.用湿润的体壁呼吸,蚯蚓是通过肌肉收缩和刚毛的配合向前移动的,具有避强光,趋弱光的特点.
8.【答案】C
【知识点】细菌的形态结构和营养方式;真菌的形态结构和营养方式;细菌与人类的关系;真菌与人类的关系
【解析】【解答】蘑菇属于大型食用真菌;痢疾杆菌属于细菌;水果上的“毛毛”,是霉菌.细菌和真菌的生活需要一定的条件,如水分、适宜的温度、还有有机物.但不同的细菌和真菌还要求某种特定的生活条件,例如有的需要氧气如霉菌,有的在有氧的条件下生命活动会受到抑制如绿脓杆菌.冬天的温度很低,抑制了细菌真菌的生长繁殖,而芽孢可以耐低温,因此天气变冷,细菌的芽孢也能生存,只是处于休眠状态.故冬天,食物不易变质.
故答案为:C.
【分析】细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DNA集中的区域,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没有叶绿体;真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没有叶绿体.
9.【答案】D
【知识点】生物分类的依据与方法
【解析】【解答】A、蚯蚓属于环节动物,山羊是哺乳动物,不符合题意。
B、青蛙属于两栖动物,蝗虫属于节肢动物,不符合题意。
C、蝗虫属于节肢动物,青蛙属于两栖动物,不符合题意。
D、鲫鱼属于鱼类,丹顶鹤属于鸟类,符合题意。
【分析】根据体内有无脊柱可以把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无脊椎动物的体内没有脊柱,脊椎动物的体内有脊柱.脊椎动物包括鱼类、两栖类、爬行类 鸟类、哺乳类;其中鸟类和哺乳动物,它们的体表大都被毛(羽毛),循环路线有体循环和肺循环,体内有良好的产热和散热的结构,所以能维持正常的体温,为恒温动物,而鱼类、两栖类、爬行类它们的体温随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都属于变温动物。如图:①是鱼类,②是两栖类,③是爬行类,④鸟类,⑤哺乳类。
10.【答案】C
【知识点】生物分类的依据与方法
【解析】【解答】林奈,瑞典自然学者,现代生物学分类命名的奠基人,被称为“分类学之父”。林奈在生物学中的最主要的成果是建立了人为分类体系和双名制命名法。物种的正式名称必须由两个拉丁词构成,属名在前,种名在后,后面还常常附有定名人的姓名和定名年代等信息。
月季的学名为“Rosa chinensis Jacquem”,其中Rosa是属名,chinensis 是种加词(种名),Jacquem是命名者的姓名。故C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林奈,瑞典自然学者,现代生物学分类命名的奠基人,被称为“分类学之父”。林奈在生物学中的最主要的成果是建立了人为分类体系和双名制命名法。
11.【答案】C
【知识点】软体动物
【解析】【分析】解:A.软体动物的行动器官是足,足的形状各具特色,如河蚌的斧足,乌贼的腕足等,故A不符合题意。
B.河蚌和乌贼属于软体动物,身体柔软,有外套膜,能分泌珍珠质形成贝壳,河蚌的贝壳的结构分三层,外层为角质层,中层为棱柱层,这两层是外套膜边缘分泌而成的,最里面一层,也就是我们可以看到的最里面的与珍珠光泽类似的一层,叫做珍珠层,珍珠层是由外套膜全部表面分泌的珍珠质而构成的,故B不符合题意;
C.河蚌和乌贼都有应激性,应对危险方式不相同,乌贼是释放墨汁,逃跑放御敌害,而河蚌则是身体缩回贝壳内,故C符合题意;
D.河蚌的运动器官是斧足,乌贼运动一般是后退的.乌贼身体的特殊构造使它获得了快速游泳的能力,它们都能在水中运动,但运动速度不同,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软体动物主要特征是:柔软的身体表面有外套膜,大多具有贝壳;运动器官是足。常见的软体动物有河蚌、各种贝类、乌贼、章鱼等。据此答题。
12.【答案】D
【知识点】裸子植物
【解析】【解答】裸子植物的胚珠外面无子房壁发育成的果皮,种子裸露,仅仅被一鳞片覆盖起来,因此裸子植物只有种子,种子外只有种皮,但无果皮包被着,种子裸露,不能形成果实。裸子植物也无花,只有孢子叶球,孢子叶球还不能看作真正的花,其形态结构上与被子植物的花是不同的,只是有些裸子植物的孢子叶球(球花)相当于被子植物的花的功能,因此裸子植物具有根、茎、叶、种子四种器官。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裸子植物的根、茎、叶发达,能结种子,用种子繁殖后代,但种子无果皮包被,裸露,不能形成果实。
13.【答案】A
【知识点】节肢动物
【解析】【解答】金蝉的体表具有坚硬的外骨骼,外骨骼不能随着身体的生长而长大,所以在金蝉的生长发育过程中,有脱掉原来的外骨骼的现象,这就是蜕皮。因此,成语“金蝉脱壳”中的“壳”指的是“外骨骼”。
【分析】外骨骼可以保护和支持内部的柔软器官、防止体内水分蒸发的作用;但外骨骼不能随着蝗虫身体的长大而长大,要想长大,必须脱去外骨骼。
14.【答案】D
【知识点】真菌的形态结构和营养方式
【解析】【解答】A.香菇和酵母菌都属于真菌,真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故A错误。
B.酵母菌是单细胞的,香菇是多细胞的,故B错误。
C.香菇和酵母菌都属于真菌,真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故C错误。
D.香菇和酵母菌的细胞内不含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是典型异养生物,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真菌有单细胞的个体,也有多细胞的个体。真菌的细胞都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多细胞的真菌由细胞形成菌丝,有些菌丝位于营养物质的上面,称为直立菌丝;有些菌丝深入到营养物质内部,称为营养菌丝。据此解答。
15.【答案】D
【知识点】生物分类的单位
【解析】【解答】A、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是种,错误。B、猫和狗的亲缘关系比猫和鸡的亲缘关系近,错误。C、分类单位越大,包含的生物种类越多,错误。D、生物学家根据生物之间的相似特征和它们之间的相似程度不同,把它们分成不同的等级,正确。
【分析】生物的分类单位从小到大依次是:种、属、科、目、纲、门、界.分类单位越大,共同特征就越少,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多,亲缘关系越远;分类单位越小,共同特征就越多,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少,亲缘关系越近。据此解答。
16.【答案】(1)对照
(2)霉菌的生活需要适宜的温度吗
(3)霉菌的生活需要(一定的)水分
(4)不能;变量不唯一(有两个变量)
(5)没有发霉(没有霉菌)
【知识点】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科学探究的过程
【解析】【解答】(1)A组面包片长霉,说明A组具备霉菌生活所需的条件,在实验中起对照作用。(2)A将烘干的面包片,加入少许清水,放在温度为25℃条件下培养,实验结果长满霉菌;B将烘干的面包片,加入少许清水,放在温度为5℃条件下培养,实验结果没有发霉。所以A、B两组实验构成对照实验,变量是温度;实验中A与B这组对照实验所研究的问题是:霉菌的生活需要适宜的温度吗?(3)C组中的实验处理是不加清水,A与C也构成对照实验,变量是水分,实验结论是霉菌的生活需要(一定的)水分。(4)B与C不能作为一组对照实验,因有两各条件不同,一个是温度,另一个是水分,不能保持唯一变量。(5)由于真菌的生活需要一定的水分,所以C得到的实验结果是不发霉。
【分析】1、细菌和真菌的生存条件:(1)一定的水分和适宜的温度。 (2)绝大多数细菌和真菌需现成的有机物作为营养。(3)不同种类还需特定的生存条件。例如有些细菌生活中需要氧气,称为好氧细菌;有些细菌在有氧条件下生命活动会受到抑制,称为厌氧细菌。
2、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其中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对照实验的设计须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即:一组对照实验中只能有一个变量,且只能以所研究的条件为变量,其它条件应相同,这样便于排除其他因素的影响、干扰实验结果。
17.【答案】(1)表膜
(2)维持正常的呼吸;鳃;气门
(3)毛细血管;水中的氧含量减少,二氧化碳含量增高
(4)气囊
【知识点】鱼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鸟适于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单细胞生物
【解析】【解答】(1)最原始的单细胞动物A是草履虫,草履虫通过1表膜进行呼吸,食物在食物泡内消化和吸收,草履虫的呼吸需要氧气,草履虫是靠表膜来获得水中溶解的氧气;制作临时装片观察时,要用吸管从培养液的表层吸取A,原因是表层含氧较多,利于草履虫的呼吸,草履虫大多集中到表层。(2)B蚯蚓是用湿润的体壁进行呼吸的,呼吸的是空气中的氧气。在实验过程中,随时用沾水的棉球轻擦蚯蚓的身体,其目的是保持蚯蚓的体表湿润,维持其正常的呼吸。C河蚌是水生软体动物,用鳃呼吸,鳃是适于水中呼吸的器官;在蝗虫胸腹部的左右两侧有一些小孔是3气门,为气体进出蝗虫体内的门户,与体内气管相连。(3)鱼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当水流经鳃丝时,水中的溶解氧进入鳃丝的血管中,而二氧化碳由鳃丝排放到水中,二者进行气体交换,所以经鳃流出鱼体的水流与由口流入鱼体的水流相比,氧气的含量减少,二氧化碳的含量增高。验证的方法:把鱼放在BTB液中,BTB是溴麝香草酚蓝指示剂,短时间内使用对鱼无毒害。由于BTB液与二氧化碳反应时溶液由蓝色变为黄色,所以注意观察BTB液的颜色变化,若颜色变黄,则说明鱼呼出了二氧化碳,若没发生这样的改变,则说明鱼没有呼出二氧化碳。(4)鸟类的身体里有发达的2气囊与肺相通,每呼吸一次,在肺里进行两次气体交换,这种特有的呼吸方式是双重呼吸。
【分析】(1)草履虫是单细胞的动物,整个身体由一个细胞构成,生活在水中,通过一个细胞可以完成营养、呼吸、排泄、运动、生殖和调节等各项生命活动,图中1表膜,2伸缩泡,3胞肛。(2)蚯蚓用体壁呼吸,河蚌和鱼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气门气体进出蝗虫体内的门户,鸟类的体内有许多气囊,可与肺完成双重呼吸。
18.【答案】(1)背鳍;鳃;尾鳍;侧线;臀鳍;胸鳍;腹鳍
(2)白色;梭;鳞片;黏液;鳃;感知水流和测定方向
【知识点】鱼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解析】【解答】解:(1)观图可知,①是背鳍,②是鳃,③是尾鳍,④是侧线,⑤是臀鳍,⑥是胸鳍,⑦是腹鳍。(2)A.鱼类生活在水中,具有与水生生活相适应,鲫鱼身体的背面深灰黑色,与水底颜色一致,使上面的敌害不易发现它;鲫鱼身体的腹面是白色的,从水的深处向上看与背景颜色一样,也不易被敌害发现。
B. 鲫鱼的身体成梭形,体表有鳞片覆盖,表面粘滑有黏液,这些特点有利于减小游泳时的阻力。
D. 鱼类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游泳,身体两侧有一条侧线,侧线和神经相连,主要是感知水流和测定方向的作用。
【分析】(1)鱼适于在水中生活的特点:①鱼的体形成梭形,体表有粘滑的感觉,可以减少水的阻力;②体表有鳞片具有保护作用;③呼吸器官是鳃,吸收水中的溶解氧;④用鳍游泳等;⑤鱼体内有侧线可以感知水流,测定方向为鱼的感觉器官。(2)图中①是背鳍,②是鳃,③是尾鳍,④是侧线,⑤是臀鳍,⑥是胸鳍,⑦是腹鳍。看图结合题意答题。
19.【答案】(1)C
(2)E
(3)B;输导
(4)种子;果皮;被子;裸子
【知识点】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
【解析】【解答】(1)图中的C属于藻类植物,它结构简单,没有根、茎、叶的分化,有单细胞的,也有多细胞的,如衣藻和小球藻就是单细胞的;(2)E苔藓植物无根,有茎、叶的分化,但体内无输导组织,叶只有一层细胞构成,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容易从背腹两面侵入而威胁苔藓植物的生活,因此我们常把苔藓植物作为检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3)B蕨类植物有了根、茎、叶的分化,并且体内开始有了输导组织,能为植株输送大量的营养物质供植株生长利用,因此一般比较高大;(4)A是被子植物,D是裸子植物,两者的共同特点是都能产生种子;两者的区别是裸子植物的种子外没有果皮包被,而被子植物种子外有果皮包被。
【分析】孢子植物包括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
藻类植物:有单细胞也有多细胞,但结构简单,没有真正的根,茎,叶。
苔藓植物:多细胞植物。矮小,有根,茎,叶,但是茎叶中没有输导组织。
蕨类植物:多细胞植物,是高等植物中比较低级的一门,也是最原始的维管植物。有真正的根,茎,叶,有输导组织。
种子植物可分为裸子植物 和被子植物。裸子植物的种子裸露着,其外层没有果皮包被,不能形成果实,只有根、茎、叶、种子四种器官。被子植物的种子的外层有果皮包被,具有根、果实和种子六大器官。图中A是被子植物,B是蕨类植物,C是藻类植物,D是裸子植物,E是苔藓植物
20.【答案】(1)流线
(2)翼;胸肌
(3)中空;愈合
(4)短;减轻重量
(5)肺;双重呼吸;气囊
【知识点】鸟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解析】【解答】(1)鸟的体形呈流线型,可减少飞行时空气的阻力,适于飞行。
(2)体表被覆羽毛,前肢特化成翼;胸骨上有高耸的突起部分叫做龙骨突,龙骨突的两侧有发达的肌肉——胸肌,收缩有力,利于牵动两翼可完成飞行动作,适于飞行。
(3)鸟类的骨有的薄,有的骨愈合在一起,比较长的骨大都是中空的,内充气体,这样的骨骼既可以减轻身体的重量,又能加强坚固性,适于飞行。
(4)鸟类的食量大,消化能力强,能供给身体充足的营养物质,在线粒体了进行呼吸作用,分解营养物质,释放过多的能量,利于飞行;鸟类的直肠短,产生的粪便能随时排出体外,减轻飞行时的体重。(5)鸟类的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鸟类有气囊,与肺相通,气囊本身并没有气体交换的作用,气囊的功能是贮存空气。鸟类吸气时,空气进入肺,在肺内进行气体交换,同时一部分空气进入气囊暂时储存;呼气时,气囊中的气体又进入肺,再在肺内进行气体交换。这样每呼吸一次,气体两次进入肺,在肺内进行两次气体交换,这样的呼吸方式叫做双重呼吸。这种气囊辅助呼吸的双重呼吸是鸟类特有的呼吸方式,它大大提高了气体交换的效率。
【分析】鸟适于飞行生活的特点:
①肢变成双翼,翼展开呈扇形,面积大,利于扇动空气而飞翔.
②身体呈流线型,被覆羽毛,有利于减少飞行时的阻力.
③有的骨薄而轻,坚固而轻巧,长骨中空,直肠短,排便快,有利于减轻体重.
④胸肌发达,附着在胸骨两侧,利于牵引翅膀扇动.
⑤食量大,消化能力强,心脏四腔,心搏次数快,循环系统结构完善,运输营养物质和氧气的能力强。为飞行提供充足的能量.
⑥有发达的气囊,既可减轻体重又与肺构成特有的双重呼吸,保证飞行时得到充足的氧气.
21.【答案】(1)细菌;芽孢;鞭毛
(2)③;营养菌丝;孢子
(3)酵母菌;无氧呼吸
(4)光合作用
【知识点】细菌的形态结构和营养方式;真菌的形态结构和营养方式;真菌的生殖;真菌与人类的关系
【解析】【解答】甲细菌,无成形的细胞核,只有DNA的集中区。乙青霉、丙酵母菌、丁蘑菇都属于真菌,真菌有真正的细胞核。可见在细胞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甲细菌无成形的细胞核因此甲属于细菌;甲中的1是荚膜,2是细胞壁,3是DNA的集中区,4是细胞质,5是细胞膜,6是鞭毛。当甲细菌遇到恶劣环境时,3荚膜增厚,细菌能够形成一个椭圆形的休眠体,叫做芽孢,以抵抗不良环境。图甲中序号6所指的结构名称是鞭毛。
(2)乙直立菌丝的顶端有孢子囊呈扫帚状,因此是青霉。青霉细胞内不含叶绿体,营养方式为异养,必须以现成的有机物为食,靠③菌丝来吸收养料,获取营养物质,从中获得生命活动所需的物质和能量。丁蘑菇都属于真菌,都是靠孢子来繁殖后代,图丁中的a就是散落的孢子。
(3)酵母菌既能进行有氧呼吸,又能进行无氧呼吸。在有氧存在时,葡萄糖被彻底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释放出大量能量;没有氧的情况下,葡萄糖的分解不彻底,产物是酒精和二氧化碳,同时释放出少量能量。上图中的丙酵母菌,在无氧的条件下,可以把葡萄糖转化为酒精和二氧化碳,这个过程是无氧呼吸。
(4)细菌、真菌,细胞中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只能以现成的有机物为食,因此营养方式是异养。植物的光合作用就是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利用光合成有机物和产生氧气的过程。植物的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不仅满足自身需求,还为其他生物提供有机物来源。因此,细菌和真菌生活所需要的有机物归根到底来自植物的光合作用。
【分析】(1)细菌都是由一个细胞组成的.细菌的细胞内都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等结构,但都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只有DNA,遗传物质集中的区域.有些细菌还有鞭毛、荚膜等特殊的结构.其中鞭毛起到运动的作用,荚膜起保护作用.荚膜有保护作用和支持作用.
(2)真菌有真正的细胞核,真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没有叶绿体.真菌中酵母菌是单细胞的,霉菌和大型真菌都是多细胞的;真菌的细胞不含叶绿体,是典型异养生物.它们从动物、植物的活体、死体和它们的排泄物,以及断枝、落叶和土壤腐殖质中、来吸收和分解其中的有机物,作为自己的营养.真菌的异养方式有寄生和腐生.孢子生殖,孢子落到适宜的环境就会萌发生出菌丝,形成新个体.大多数真菌用孢子繁殖后代.
22.【答案】(1)越大;越少;界
(2)类人猿
(3)目;界
【知识点】生物分类的单位
【解析】【解答】(1)生物分类从大到小的等级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分类单位越大,同单位内生物共同特征越少,亲缘关系越远,生物数量越多。因此,同种内的生物的共同特征最多,同界内的生物的共同特征最少。
(2)人和类人猿都属于灵长目,而猫、虎、豹和狗都属于食肉目,因此,人与类人猿亲缘关系最近。(3)猫隶属的分类单位由小到大依次是:猫、猫属、猫科、食肉目、动物界;狗隶属的分类单位由小到大依次是:狗、犬属、犬科、食肉目、动物界;因此猫和狗的最低的共同分类等级是目(食肉目),最高的共同分类等级是界(动物界)。
【分析】根据等级可了解生物间的亲缘关系,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分类单位越大,生物的亲缘关系越远,生物的共同特征就越少,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多;分类单位越小,生物的亲缘关系越近,共同特征就越多,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少.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种,同种的生物亲缘关系最近.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