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古诗二首 《夜宿山寺》说课课件(含教学反思)(共2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9 古诗二首 《夜宿山寺》说课课件(含教学反思)(共20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8-12 15:34: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0张PPT)
《夜宿山寺》说课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
一、说教材
《夜宿山寺》位于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这个单元的主题是“想象”,这是继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之后,又一个以“想象”为主题的单元。教学要素是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编排了三篇课文,《古诗二首》、《雾在哪里》、《雪孩子》。《夜宿山寺》是《古诗二首》中的第一首古诗,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的一首五言绝句。全诗用夸张的手法、绝妙的想象,表达了诗人夜宿山寺,身临高处的独特感受。全诗仅仅20个字,却是引导学生感受想象之美的极好范文,对于后面课文的学习起了引领作用。
二、说学情
二年级的学生有了一定的古诗积累,对于诵读古诗已有兴趣,对作者也不陌生。但是小学生阅历浅,不容易将文字内容想象成具体可感的场景画面。
三、说教学目标
教法:情境创设法 朗读指导法
学法:读中感悟 以读为主
四、说教学重难点
1、认识“宿、寺、危、辰”等6个生字,会写“危、敢、惊”三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3、了解古诗《夜宿山寺》的内容,说出诗的意思,初步体会诗的意境,感悟山寺的高。
五、说教学法
教法:情境创设法 朗读指导法
学法:读中感悟 以读为主
六、说教学过程
第一板块:简介作者,破解课题
先出示李白图像,顺带简介李白,再回忆以前学过他的诗作,后引出课题《夜宿山寺》。然后,引领学生读准课题,理解题意。
这一板块里,课题中的“宿”字,学生可能会不理解。我将通过出示甲骨文“宿”字作,对其进行形象化的讲解来破解此问题。
【设计意图】李白是学生熟悉的诗人,一年级曾经学过他的诗。从孩子们已有的认知出发,回顾旧知,引出新课。
第二板块:初读古诗,读出节奏
先让学生听读,后自由读诗,目的是为了读准字音。后出示本课的生字读音:宿、寺、危、辰、敢、恐、惊,再把这些字送入诗中读。最后,要求学生读出节奏。
【设计意图】初读古诗,除了读准字音以外,还应该关注古诗的节奏。用多种形式诵读出古诗的节奏,如男生读、女生读、个读、齐读等。
第三板块:体会楼高,感受情感
先让学生看课文插图说出自己感受到山之高,然后在诗中找相应的句子“危楼高百尺”,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问题:本首诗是如何写楼高的?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我将从以下几点做突破:
1.分析“危”字体会楼之高。危楼即高楼;
2.借数字“百尺”体会楼之高。顺带补充李白善用数字百、千、万表示事物之高、深的创作习惯;
3.让学生做摘星辰的动作,进一步体会楼之高,感受诗人轻松、愉悦的情感;
4.闭眼想象“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的画面,体会楼之高,感受诗人豪放的情感。
5.分析“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的心理,体会楼之高,感受诗人可爱、率真的情感。
通过逐字逐句的分析,明确:古诗是运用夸张和想象来写楼高的,表达了诗人愉悦、豪放、可爱与率直的情感。
这一环节在讲解时,要将朗读的指导与字词的学习渗入进去。如字理识字“危”字,比较“辰”与“晨”的区别学习“辰”……
在主问题解决后,我将通过配乐范读,引导学生边想象着诗歌所描绘的画面,边朗诵这首古诗,从而达到熟读成诵的教学目标。再用配乐背,配乐唱进一步加深印象。
【设计意图】识字写字是低段语文教学的重点,多种方式随文识字、写字符合低段孩子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而识字又与诗意的理解紧密结合。读诗的最高境界是读出诗歌的韵味,而诗歌的韵味应建立在品读和感悟的基础上。加动作、看图、想象……多种方式带领学生品读古诗,古诗的韵味自然溢于言表。
第四板块:课内总结,课外延伸
先回扣教学目标,今天我们跟着大诗人李白学古诗、读古诗,并通过想象画面,感受了山寺之高,初步感受到诗人愉悦、豪放、可爱与率直的情感。然后布置课下选择作业(四者选其一)
1.自选乐曲配乐背诵全诗。
2.给诗配画。
3.创作《新宿山寺》。格式:危楼高百尺,_____。不敢高声语,_____。
4.李白还写过哪些诗,找一找,读一读。
七、说板书设计
良好的板书是一门教学艺术,为了使教学内容更形象精炼的展现给学生,强化知识,促进思维。因此我的板书设计如下:
夜宿山寺
危 楼
百 尺 夸张
摘星辰
不敢
恐惊
八、说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诗歌教学对我而言有一定的难度,其难点在于如何引导学生感受诗人大胆的想象以及诗人对山、楼之高的感叹赞美之情。在教学中,我把教学重点放在诗歌的朗诵上,在揭示课题理解课题意思后,让学生自由读诗歌,然后通过指名学生读,男女生合作读,分小组读等方式,让学生熟读成诵,初步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在理解诗歌意思时,我先让学生试着自己说说诗句的意思,然后再逐步理解诗歌词语意思,让学生对诗句意思有一定的理解。
 不足之处:
 在这一环节中,我觉得自己有点操之过急了,没有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理解,而是过于迅速地将诗句中字词的意思告诉了学生,在以后的教学环节中需要去改进。同时在引导学生理解诗人夸张手法的运用时,做的不是很到位,在教学”恐惊天上人“时,学生质疑:天上没有神仙,诗人为什么这样写呢?我直接告诉学生这里诗人运用了夸张的写法,但是显然,孩子们对夸张这一修辞手法并不是很理解,这一环节的教学需要我去思考。
 改进措施:
 在今后的的教学中放慢速度放低要求,以孩童的视角去思考问题、设计问题;同时在今后的教学中充分地备自己,重视课堂的生成,打开陈旧的模式,放开想象的翅膀,让语文课大语文化。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各位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