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古代的商业贸易
基础巩固
一、选择题
1.古代世界某一个地区的商人曾在亚、非、欧三洲之间从事中介贸易,活动范围遍及世界各主要文明区域。上述材料指的是( )
A.古希腊商人
B.古代中国商人
C.阿拉伯商人
D.古罗马商人
2.“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材料中的“市”( )
A.体现了草市的特点
B.是全国范围的商业贸易网络的组成部分
C.与坊的界限被打破
D.受时间、地点的限制
3.一些商人以地域为中心、以血缘乡谊为纽带,自发组成了既“亲密”又松散的商人群体——商帮。商帮主要活跃于( )
A.春秋战国时期
B.秦汉时期
C.唐宋时期
D.明清时期
4.某历史研究小组研究的课题中出现“厚往薄来”“市舶司”“十三行”等词,其研究对象应该是( )
A.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
B.古代繁荣的大城市
C.古代频繁的中外交流
D.古代发达的造船业
5.鲁褒在《钱神论》中写道:“钱之为体,有乾坤之象,内则其方,外则其圆。其积如山,其流如川。动静有时,行藏有节。市井便易,不患耗折。”下列与之相符的是( )
6.宋朝出现了纸币交子。交子的“交”,是交合的意思,指两张券合得起来就交钱。据此可知交子( )
A.具有一定的“防伪”功能
B.满足了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
C.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D.源于唐朝类似汇票的“飞钱”
7.公元前22—前21世纪,两河流域出现了信贷业务。下列对其表述正确的是( )
A.只有商人可以从事放贷业务
B.不同形式的借贷有相同的利息规定
C.具有社会救济性质的免息借贷出现
D.商人们通过银行办理信贷业务
8.公元前16—前11世纪,古埃及出现了借贷合约。下列对其表述正确的是( )
A.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
B.借贷行为无须有证人
C.借贷行为无须担保
D.程序完备的借贷行为受到法律保护
二、非选择题
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公元前2世纪末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其政治拓展当然也会增加贸易规模,并进一步密切贸易、战争和外交联系起来的关系。西汉通过控制西域和西南地区的通商大道……扩大了对外关系;汉朝为了扩大在近邻的影响……采取了朝贡贸易政策,这种政策吸引着近邻纷纷派出使者和商队向长安奉献礼品,以期得到丰厚的赏赐。
——摘编自[法]谢和耐《中国社会史》
材料二 丝绸之路是一条古代连接欧、亚、非三大洲的商贸之路。它沟通了旧大陆上兴起的诸种文明。在丝绸之路正式开通之后,东西方之间的交流更趋频繁。在丝路沿线相继兴起的中国古代诸王朝从秦汉到明清绵延不绝,与印度、波斯等古代诸帝国……推动了古代世界从分散逐渐走向整合的全球化进程的到来。在丝绸之路多元文明的发展中,互动始终贯穿其中,在东方与西方、中国与外国、陆地与海洋、人类与自然等领域,互动几乎无处不在。如族群的迁徙、多民族的交融、各种宗教的传播、艺术的相互影响、物种与技术的交换、风俗与社会生活的变迁等,都是经过丝绸之路多元文明的互动带来的结果。
——摘编自王永平《全球史视野下的古代丝绸之路》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丝绸之路在汉朝开通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丝绸之路多元文明发展的特征,并从全球视野的角度说明古代丝绸之路开通的意义。
能力提升
一、选择题
1.春秋中期以后,出现“百工居肆以成其事”的现象。范蠡弃官经商,“十九年之中三致千金”。这说明当时( )
A.官营工商业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B.私营工商业迅速兴起和发展
C.私营工商业已超过官营手工业的规模
D.官营工商业和私营工商业地位平等
2.希腊人“不仅可以享受阿提卡的橄榄油和葡萄酒,而且可以食用黑海的谷物和干鱼,品尝腓尼基的椰枣和西西里的干酪”。这种饮食特点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古希腊( )
A.人文主义思潮兴盛
B.商业和海外贸易发达
C.政治环境相对宽松
D.近海多山少平原
3.宋高宗说:“市舶之利颇助国用,宜循旧法,以招徕远人,阜通货贿。”下列与这种认识相一致的是( )
A.严格实行“海禁”政策
B.坚持重农抑商政策
C.保护和招徕外商
D.实行“工商皆本”
4.《宋史》记载凡大食、暹罗等诸蕃并通货物,“以金银、缗钱、铅锡、杂色帛、瓷器,市香药、犀象……”该史料反映了宋朝( )
A.商贸活动不再受到官府的监管
B.海外贸易繁荣兴盛
C.朝贡贸易体制尚未发展起来
D.陆上丝绸之路兴盛
5.据《宋史》记载:“真宗时,张咏镇蜀,患蜀人铁钱重……设质剂之法,一交一缗,以三年为一界而换之。”材料中货币的主要功能是( )
A.交易 B.汇兑
C.增值 D.储备
6.从994年起,成都的铁钱监铸钱就停止了,一直到1005年,成都的铁钱监没有再铸过钱。但是,市场上并没有出现钱荒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最可能是( )
A.白银资源丰富
B.铁钱数量充足
C.民间发行交子
D.战乱后经济萧条
7.清前期,银两和制钱(官方铸行的钱币)都是法定货币,在市场上同时流通,但白银作为货币,大小、形状、名称、纯度不一,银钱比价混乱。这种状况( )
A.便利了政府对工商业的控制
B.加剧了中国白银外流的局面
C.阻碍了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D.反映了中国市场秩序的混乱
8.隋唐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由于农业经济的发展、手工业的进步,特别是隋朝开通的贯通南北的大运河,促进了商品流通范围的扩大。在此基础上出现了邸店、柜坊、飞钱等,它们的共同作用是( )
A.为对外贸易服务
B.为远距离贸易和大宗商品交易服务
C.为存款、贷款、兑换服务
D.为储存金银财物服务
9.东汉时期桓谭指出:“今富商大贾,多放钱货,中家子弟,为之保役,趋走与臣仆等勤,收税与封君比入,是以众人慕效,不耕而食,至乃多通侈靡,以淫耳目。”材料说明( )
A.官僚队伍中腐败现象严重
B.政府严格限制高利贷的利率
C.高利贷影响小农经济的稳定性
D.民众纷纷仿效官员放高利贷
10.公元前3000年左右,古埃及规定:“凡转让重要财产,都要在地方或中央官署达成书面契约,由书记官登记、备案,以证明财产的所有权。”这表明( )
A.古埃及的商业十分发达
B.古埃及私有制经济占据主导地位
C.契约签订在古埃及较为广泛
D.古埃及一般不会违背契约
11.唐朝时借钱违约也要治罪。借款人到期不按契约偿还,或违期偿还,出借人可到官府告发,官府依法追究借款人的责任,并强制如数偿还。这表明唐朝( )
A.经商讲究诚信原则
B.经商环境十分优越
C.借贷契约得到履行
D.政治运行十分清明
二、非选择题
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白圭,周人也。……白圭乐观时变,故人弃我取,人取我与(与:出售)。……趋时若猛兽挚鸟之发。故曰:“吾治生产(经商之事),犹伊尹、吕尚之谋,孙吴用兵,商鞅行法是也。是故其智不足与权变,勇不足以决断,仁不能以取予,强不能有所守,虽欲学吾术,终不告之矣。”盖天下言治生祖白圭。
——(西汉)司马迁《史记》
材料二 (明万历年间)富室之称雄者,江南则推新安(指徽州),江北则推山右(指山西)。新安大贾,鱼盐为业,藏镪有至百万者,其他二三十万则中买耳。山右或盐,或丝,或转贩,或窖粟,其富甚于新安。新安奢而山右俭也。
——(明)谢肇淛《五杂俎》
(1)根据材料一,归纳白圭的经商理念。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战国时期和明清时期商业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比较“富室之称雄者”的不同之处。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随着交换的发达,货币流通额也增加了。除铜、铁钱外,金银也作为半流通性货币使用。租税的征收、官俸的发给和对外贸易都使用银两。北宋四川地区一向使用铁钱,一千个大钱重二十五斤,携带很不方便。真宗时,在政府许可下,由成都十六家富户共同印刻纸造的“交子”,代替铁钱在市场流通。仁宗天圣元年,北宋政府看到发行交子有利可图,遂正式创立“交子务”,改交子为官办,以二十六万贯铁钱为准备金,定期发行,限额125万余贯,流通区域仍限于四川。
——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洪武元年,明政府颁行“洪武通宝”,各行省也设有宝泉局和京师的宝源局一起铸钱。然而,由于铜钱铸造受到铜料不足的限制,且商贾习惯于元代纸钞,故铜钱流通并不通畅。洪武八年,朱元璋下诏中书省印造大明宝钞。明朝纸币没有数量限制和兑换机制,因此缺乏价值稳定机制。就在官府大力推行用钞作货币的同时,两浙、江西、闽、广等地的百姓重钱轻钞,宝钞严重贬值,钞法难以推行。正统元年,政府下令在浙江、江西、湖广、广东和广西各布政使司管辖范围内不通舟楫的地方,可将米麦折算成白银缴纳,同时也放松了民间使用白银的禁令。至万历时期,要求各种租税都折银征收,民间白银的使用范围不断扩大,原来“大数用银、小数用钱”的习惯也逐渐改变,人们在小额交易中也宁愿使用极为细碎的银子。
——摘编自何平《世界货币视野中明代
白银货币地位的确立及其意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北宋时期交子出现的原因及意义。
(2)根据材料二,指出明朝时期白银货币地位的变化。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宋、明时期货币流通的相同点。
基础巩固
1答案:C
2答案:D
解析:草市在南北朝时期形成,根据题干材料“郑人”可知是在春秋战国时期,故A项错误;元、明、清时期,全国范围的商业贸易网络形成,故B项错误;从隋唐到两宋,市与坊的界限逐步被打破,故C项错误;根据题干材料“及反,市罢”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市场受到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故D项正确。
3答案:D
解析:明清时期,出现了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商帮,故选D项。
4答案:A
解析:“厚往薄来”体现了朝贡贸易的特点;宋朝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掌管对外贸易;1757年,清政府将通商口岸限定在广州一处,对外贸易皆由官府指定的“十三行”行商代理。其研究的是我国古代对外贸易的相关情况,故A项正确。
5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内则其方,外则其圆”,可知为圆形方孔钱,D项符合题意。
6答案:A
解析:题干材料“两张券合得起来就交钱”反映了交子具有一定的“防伪”功能,故选A项。
7答案:C
解析:公元前22—前21世纪,两河流域出现了经营借贷的商人,神庙、宫廷也从事放贷业务,A项错误;不同形式的借贷有不同的利息规定,甚至还包括具有社会救济性质的免息借贷,B项错误,C项正确;当时银行尚未创立,D项错误。
8答案:D
解析:公元前16—前11世纪,古埃及尚未出现资本主义,A项错误;借贷行为必须有证人,还要履行担保等程序,受到法律保护,B、C两项错误,D项正确。
9参考答案:(1)原因:推行积极的对外政策;中原与西域的联系加强;设立专门机构管理西域;西汉政府采取朝贡贸易政策(宣扬国威,厚往薄来,倍偿其价);丝绸作为传统商品的优势刺激了丝绸之路的兴起。
(2)特征:古代丝绸之路多元文明交往长久不衰;互动交流贯穿于丝绸之路多元文明发展的始终。意义:加强了中国与欧亚非等国家的往来,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推动了古代世界从分散逐渐走向整合的全球化进程的到来;扩大了人类交往的范围;促进了全球文明的发展。
能力提升
1答案:B
解析:“百工居肆”反映了私营手工业的发展。“范蠡弃官经商”反映了古代商业的发展。这反映了当时私营工商业的兴起和发展,故B项正确。
2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不仅可以享受阿提卡的橄榄油和葡萄酒,而且可以食用黑海的谷物和干鱼,品尝腓尼基的椰枣和西西里的干酪”,可知古希腊海外贸易十分活跃,因此古希腊人可以品尝到其他地区的食物,故B项正确。
3答案:C
解析:题干材料中宋高宗的主要观点是对外贸易的发展能够增加财政收入,有利于国家的发展,因此主张“招徕远人”,即保护和招徕外商,故C项正确。
4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凡大食、暹罗等诸蕃并通货物”,可知宋朝与大食(阿拉伯帝国)等国交易商品丰富,这说明宋朝海外贸易繁荣兴盛,故选B项;宋朝在东南沿海一带设置市舶司,掌管对外贸易,排除A项;宋朝时朝贡贸易已经存在,排除C项;陆上丝绸之路以长安为起点, 穿过河西走廊,经西域到中亚、西亚,再到欧洲,与题干材料不符,排除D项。
5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患蜀人铁钱重”,可知铁钱沉重不便于携带,不利于贸易的发展,张咏便采取贸易券契的方法,由此可见交子的主要功能是交易,故A项正确。
6答案:C
解析:宋朝的商业经济空前繁荣,商业环境相对宽松。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为了适应商品交换的需要,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交子携带方便,能够代行金属货币的职能,故选C项。
7答案:D
解析:题干材料反映了中国货币体系的混乱,这严重影响了社会经济生活,扰乱了国内市场,阻碍了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D项正确。
8答案:B
解析:邸店是唐朝以后供客商堆货、交易、寓居的行栈的旧称。随着商业的发展,从邸店中分离出柜坊。柜坊专为富商大贾、贵族官僚、高利贷者储存金银财物,柜坊专营货币的存放和借贷。飞钱类似于现代的汇票。它们的出现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同时促进了商业的发展,为远距离贸易和大宗商品交易服务,故选B项。
9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今富商大贾,多放钱货”“收税与封君比入,是以众人慕效,不耕而食”,可知高利贷影响小农经济的稳定性,故C项正确。
10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可知古埃及凡是转让重要财产,都要达成书面契约,这表明契约签订在古埃及较为广泛,故选C项。
11答案:C
解析:题干材料强调的是借钱违约也要治罪,其目的是保障出借人的权益,这表明借贷契约得到履行,故C项正确。题干材料没有体现经商中的诚信原则,故A项错误;对借钱违约进行治罪不能充分说明经商环境的状况,故排除B项;题干材料没有体现当时的政治情况,故D项错误。
12参考答案:(1)理念:人弃我取,人取我与(出售);掌握经商时机,当机立断;讲究经商计谋策略。特点:战国时期“工商食官”的格局被突破,出现了拥有雄厚资产的大商人;明清时期出现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商帮(或出现徽商和晋商)。
(2)不同:经营的商品有所不同;徽商奢侈之风盛行,晋商崇尚节俭。
13参考答案:(1)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北宋“钱荒”严重;铁钱等货币流通不便;飞钱、柜坊发展的影响;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展。意义:推动政府货币改革;促进商品经济发展;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影响深远。
(2)变化:从民间私用到成为合法货币,再到占据主导地位。相同:多种货币并存;具有地域性;民间货币影响较大。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