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江汉油田、潜江、天门、仙桃市2022年中考历史真题试卷
一、选择题(共13小题,每小题2分,共26分。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1.(2022·仙桃)他武艺高强,英勇善战,第一次出征河西,率轻骑深入大漠,转战六日,消灭匈奴兵数千人。由于战功赫赫,在他24岁英年早逝后,汉武帝下令将他的坟墓修成祁连山形,以示纪念。他是( )
A.蒙恬 B.王翦 C.霍去病 D.张骞
【答案】C
【知识点】汉武帝的大一统
【解析】【分析】据题干及所学知识可知,卫青和霍去病是西汉的两员名将。霍去病武艺高强,英勇善战,第一次出征河西,率轻骑深入大漠,转战六日,消灭匈奴兵数千人。由于战功赫赫,在他24岁英年早逝后,汉武帝下令将他的坟墓修成祁连山形,以示纪念。故题干中的“他”是霍去病,选项C符合题意;
选项ABD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理解并识记霍去病的相关史实。
2.(2022·仙桃)“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等类似的诗句,被当朝统治者认为是“大逆不道”的。这表明当时的统治者在思想领域实行( )
A.“焚书坑儒”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八股取士” D.“文字狱”
【答案】D
【知识点】文字狱与文化专制政策
【解析】【分析】“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等类似的诗句,被当朝统治者认为是“大逆不道”,这表明当时的清朝统治者在思想领域大兴文字狱,故意挑剔文字的过错,罗织罪名,制造冤狱,从而压制汉人的反抗意识,D项正确;
焚书坑儒是秦始皇在思想领域实行的措施,焚烧书籍,坑杀儒生,与题干不符,排除A项;
汉武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思想立为正统思想,与题干不符,排除B项;
明朝时期科举考试实行八股取士,考试文体采用八股文,考试命题范围局限于四书五经,不允许考生有独到见解,与题干不符,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清朝加强思想控制的措施,重点掌握文字狱的基础知识。
3.(2022·仙桃)这部著作是阿拉伯民间故事集,反映了阿拉伯帝国的社会生活。相传山鲁佐德为拯救无辜的少女,自愿嫁给生性残暴的国王山鲁亚尔。她每天晚上讲一个故事,每每讲到最精彩的地方刚好天亮。国王想听完故事,不忍惩罚她。就这样过了一千零一夜,国王终于被感动,与她白头偕老。因此它又名《一千零一夜》。据此判断,这部著作是( )
A.《格林童话》 B.《天方夜谭》
C.《源氏物语》 D.《哈姆雷特》
【答案】B
【知识点】阿拉伯文化
【解析】【分析】《天方夜谭》又名《一千零一夜》是阿拉伯的一部民间故事集,书中所讲的辛巴达航海、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阿拉丁神灯等故事在世界各国广为流传,真实反映了阿拉伯帝国丰富的社会生活,反映了阿拉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阿拉伯文学的瑰宝。据题干及所学知识可知,题干这部著作是《天方夜谭》,选项B符合题意;
选项ACD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理解并识记《天方夜谭》的相关史实。
4.(2022·仙桃)“……维新改良的潮流急速地涨涌于民族觉醒的曙光中,成为那个时代的主流。它吸引着一切爱国的中国人从改革中寻求民族的出路……惊醒他们的是_______________的炮声。”材料中“_______________”处是指(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答案】C
【知识点】戊戌变法
【解析】【分析】根据“维新改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维新变法运动,惊醒他们的是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后,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向西方学习先进政治制度的维新变法运动,C项正确;
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材料没有涉及,排除A项;
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材料没有涉及,排除B项;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签订《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材料没有涉及,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重点掌握维新变法运动的背景以及历史影响等知识,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5.(2022·仙桃)“它以辛亥革命后的中国社会现实为认识起点,进而追溯到几千年历史凝结而成的文化传统,并对这种传统进行了总体性的理性批判。”下列选项中,全部属于领导这场理性批判运动代表人物的是( )
A.陈独秀 李大钊 鲁迅 胡适
B.陈独秀 李大钊 鲁迅 康有为
C.陈独秀 李大钊 邹容 胡适
D.陈独秀 李大钊 鲁迅 陈天华
【答案】A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
【解析】【分析】中华民国建立后,从西方传入的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观念,受到知识阶层,尤其是青年学生的欢迎。窃取辛亥革命果实的袁世凯,为实现独裁和专制,颁布《中华民国约法》。新旧思潮发生了激烈冲突。1915年,陈独秀、李大钊、胡适和鲁迅等,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高举“民主”“科学”两面大旗,掀起新文化运动,向尊孔复古的封建逆流展开猛烈的进攻,从而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生气勃勃的思想解放潮流。据“它以辛亥革命后的中国社会现实为认识起点,进而追溯到几千年历史凝结而成的文化传统,并对这种传统进行了总体性的理性批判。”及所学知识可知,这场理性批判运动是指新文化运动,其代表人物有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邹容、陈天华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代表人物;康有为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代表人物。选项A符合题意;
选项BCD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理解并识记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的相关史实。
6.(2022·仙桃)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中国军民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抵抗。请仔细观察下图,判断它是哪场会战的示意图( )
A.淞沪会战 B.武汉会战 C.广州会战 D.长沙会战
【答案】A
【知识点】淞沪会战
【解析】【分析】1937年8月13日,日军借口一名军官在上海虹桥机场被中国守军击毙,在上海挑起事端。中国军队奋起反击,淞沪会战爆发。日军先后调集30多万兵力,在飞机、坦克、火炮的掩护下,轮番向上海发动进攻。1937年11月,上海失陷,淞沪会战结束。淞沪会战持续3个月,打死打伤日军4万多人,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观察题干示意图可知,此次会战发生在上海,选项A符合题意;
选项B发生在武汉,选项C发生在广州,选项D发生在长沙,选项BCD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理解并识记淞沪会战的相关史实。
7.(2022·仙桃)准确掌握历史史实与历史结论,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能力。下列历史史实与历史结论对应完全正确的是( )
序号 历史史实 历史结论
A 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
B 完成一五计划 我国彻底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C 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D 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 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
A.A B.B C.C D.D
【答案】D
【知识点】西安事变;第一个五年计划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1992年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是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实践的深刻总结,是对长期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的科学回答,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D项正确;
1936年底,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排除A项;
1957年,一五计划完成,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排除B项;
1953年,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西安事变、一五计划、万隆会议与“求同存异”方针、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等知识。
8.(2022·仙桃)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产生了系列重要理论成果。请根据下方所示的年代尺,选出对应正确的一项( )
A.科学发展观
B.毛泽东思想
C.邓小平理论
D.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答案】D
【知识点】邓小平理论;科学发展观;中共十九大
【解析】【分析】观察题干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5年召开的中共七大把毛泽东思想确定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1997年召开的中共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2007年召开的中共十七大把科学发展观被写进党章;2017年召开的中共十九大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D项对应正确,符合题意;
选项ABC对应不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理解并识记科学发展观、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相关史实。
9.(2022·仙桃)书签中的句子写于文艺复兴时期。该诗体现的思想潮流与下列哪一句最接近( )
“大多数时候,落在人们头上的幸福或不幸取决于他们自己”。
A.人们只要想做,没有什么做不到
B.来世的得救高于现世生活
C.忠实的报答是上天堂,邪恶的惩罚是下地狱
D.顺从上帝的意志,就可以升入天堂,获得永恒的幸福
【答案】A
【知识点】文艺复兴
【解析】【分析】文艺复兴运动时期,资产阶级提出了人文主义的思想,它强调以人为中心,提倡发扬人的个性,追求人在现实生活中的幸福。故题干“大多数时候,落在人们头上的幸福或不幸取决于他们自己”主张肯定了人自身的努力与价值。“人们只要想做,没有什么做不到”也体现了肯定了人自身的努力与价值,A项正确;
BCD项都与宗教相关,没有体现肯定了人自身的努力与价值,追求人在现实生活中的幸福,排除BC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文艺复兴运动相关知识,重点掌握文艺复兴运动的人文主义这一核心思想。
10.(2022·仙桃)代表们既想建立一个有足够权威的中央政府,又要竭力保护各州已经拥有的重要权力;他们既希望联邦政府的权威得到有效的施展,但又要防止不同利益集团对政府权力的垄断……正因为有这些忧虑,这部法律格外注重权力的分割与制约。材料中的“这部法律”是指( )
A.《人权宣言》 B.1787年宪法
C.《权利法案》 D.《拿破仑法典》
【答案】B
【知识点】华盛顿与美国独立战争;《独立宣言》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正因为有这些忧虑,这部法律格外注重权力的分割与制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787年宪法实行三权分立,注重权力的分权与制约,B项正确;
《人权宣言》强调自由、民主平等,排除A项;.
《权利法案》主张限制国王权力,排除C项;
《拿破仑法典》是欧洲其他国家制定民法的参照蓝本。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美国1787年宪法等知识,重点掌握美国宪法的三权分置、分权制衡的特点。
11.(2022·仙桃)下面是英国某时期交通发展简表,导致这种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
类别 大事记
内河航运 1761年,开凿第一条内陆运河
18世纪90年代,开凿42条新运河,耗资650万英镑
铁路 至1835年,议会批准了54条铁路修筑计划
1845~1847年,又有576家铁路公司被批准成立,筑路8731英里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B.第一次工业革命
C.三角贸易日益繁荣 D.第二次工业革命
【答案】B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英国某时期交通发展简表”可知,出现简表中变化的原因是,第一次工业革命蒸汽机的广泛应用。汽船、蒸汽机车的出现而导致的,B项正确;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发生在1649年到1688年,排除A项;
三角贸易是以贩卖黑奴为中心的贸易,与题干表述无关,排除C项;
第二次工业革命是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的,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等相关知识,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12.(2022·仙桃)下表中一系列事件的发生标志着( )
时间 事件
1941年12月7日 日本对美国和英国同时宣战
1941年12月8日 美国和英国向日本宣战
1941年12月9日 中国对日本、德国、意大利同时宣战
1941年12月11日 德国和意大利对美国宣战
美国同时对德国和意大利宣战
A.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B.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
C.第二次世界大战出现转折 D.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已正式形成
【答案】B
【知识点】二战的爆发与主要战场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1941年12月8日,美国和英国对日本宣战。”可知,这一事件是珍珠港事件。1941年12月7日凌晨,日本军队偷袭太平洋美军基地珍珠港,重创美军太平洋舰队;12月8日,美国对日宣战,紧随其后,对日宣战的有中国、英国、澳大利亚等20多个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B项正确;
1939年德国突袭波兰,英法被迫对德宣战,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排除A项;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斯大林格勒战役,排除C项;
1942年,苏中美英等26国在华盛顿发表了共同宣言《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形成,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重点掌握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历程以及影响,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13.(2022·仙桃)据中国常驻联合国机构官网消息,2021年12月,中国在联合国安理会一票否决了由美国提出的“人道豁免”决议草案。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张军大使表示,任何对人道主义援助行动设定的人为限制,均是无法接受的。中国动用一票否决权,致使美国向安理会提交的这份决议未获通过,充分体现了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担当。在联合国安理会中,同中国一样拥有否决权的常任理事国还有( )
A.美国、俄国、英国、日本 B.美国、俄国、英国、德国
C.美国、俄国、法国、德国 D.美国、俄国、英国、法国
【答案】D
【知识点】联合国与“安理会”
【解析】【分析】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简称“安理会”,担负着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主要责任。安理会由中国、法国、俄罗斯、英国、美国5个常任理事国和10个非常任理事国组成,常任理事国拥有否决权。在联合国安理会中,同中国一样拥有否决权的常任理事国还有美国、俄国、英国、法国,选项D符合题意;
日本、德国不是拥有否决权的安理会常任理事国,选项ABC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联合国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的相关史实。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其中14小题8分,15小题8分,16小题10分,17小题8分,共34分)
14.(2022·仙桃)【学有所悟】
世界历史发展进程中,曾出现一些以“新”命名的事件,下列材料涉及到其中的两例:
材料一:注重实际的列宁认识到让步是不可避免的,因而于1921年采取了“新经济政策”(NEP),这一政策允许局部地恢复资本主义。农民们被准许在公开市场上出售他们的农产品。私人可以经营小商店和小工厂。农民和新商人都能雇佣劳动力,并能保留他们在经营中获得的利润……对列宁来说,新经济政策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在俄国的结束,而是暂时的退却,“后退一步,为的是前进两步”。
——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20世纪80年代以前,中国史学界一直对罗斯福新政持批评态度,认为罗斯福并没有放弃他的阶级属性,罗斯福新政的目的仍是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巩固资本主义制度。
——摘自部编版九年级下册《世界历史教师教学用书》
(1)根据材料一指出,“新经济政策”到底“新”在哪里你认为列宁所说的“后退一步,为的是前进两步”的含义是什么?
(2)“罗斯福新政”之“新”指什么?二所述观点,你是否费同?请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
(3)了解“新经济政策”和“罗斯福新政”相关内容后,你有什么感悟?
【答案】(1)允许局部地恢复资本主义;局部恢复资本主义,不是要在苏俄发展资本主义,而是为了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
(2)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答案示例一:赞同,因为罗斯福新政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资产阶级利益,巩固资本主义制度,具有一定的阶级局限性;示例二:不赞同,因为罗斯福新政后,美国经济缓慢复苏,人民生活得到改善,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阶级矛盾;示例三:部分赞同,因为新政虽然使美国经济缓慢复苏,人民生活得到改善,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阶级矛盾,但新政是美国政府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作出的政策调整,它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本质,无法解决美国社会的根本矛盾。
(3)任何政策的出台都应符合本国国情
【知识点】苏维埃政府的新经济政策;罗斯福新政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可知,“新经济政策”到底“新”在允许局部地恢复资本主义。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我认为列宁所说的“后退一步,为的是前进两步”的含义是只是局部恢复资本主义,不是要在苏俄发展资本主义,而是为了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罗斯福新政”之“新”指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材料二所述观点,赞同与反对都可以,言之成理即可。如赞同,因为罗斯福新政的根本目的是维护资产阶级利益,巩固资本主义制度,具有一定的阶级局限性。不赞同,因为罗斯福新政后,美国经济缓慢复苏,人民生活得到改善,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阶级矛盾。部分赞同,因为新政虽然使美国经济缓慢复苏,人民生活得到改善,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阶级矛盾,但新政是美国政府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作出的政策调整,它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本质,无法解决美国社会的根本矛盾。
(3)了解“新经济政策”和“罗斯福新政”相关内容后,我的启示有任何政策的出台都应符合本国国情;改革要符合人民的利益等。
故答案为:
(1)允许局部地恢复资本主义;局部恢复资本主义,不是要在苏俄发展资本主义,而是为了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意对即可)
(2)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答案示例一:赞同,因为罗斯福新政的根本目的是维护资产阶级利益,巩固资本主义制度,具有一定的阶级局限性;示例二:不赞同,因为罗斯福新政后,美国经济缓慢复苏,人民生活得到改善,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阶级矛盾;示例三:部分赞同,因为新政虽然使美国经济缓慢复苏,人民生活得到改善,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阶级矛盾,但新政是美国政府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作出的政策调整,它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本质,无法解决美国社会的根本矛盾。(答出任意一种,意近即可)
(3)任何政策的出台都应符合本国国情(或符合人民的利益)。(意近即可)
【点评】本题以二则文字材料为背景依托,主要考查了国外的著名改革,重点掌握苏俄的新经济政策、美国的罗斯福新政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15.(2022·仙桃) 学有所行】
光辉奋斗路,青春正当时。青年的命运,从来都同时代紧密相连、青春的力量。青春的涌动,青春的创造,始终是推动中华民族勇毅前行、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磅礴力量!
材料一: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蒙辱、人民荣难、文明蒙尘,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一批又一批仁人志士为救国救民而苦苦追寻,一大批先进青年在“觉醒年代”纷纷觉醒。伟大的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拉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摘自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一大的十二个代表,年龄最长的四十五岁,最轻的十九岁,平均二十八岁,作为湖南代表之一的毛泽东还没有满二十八岁……参加会议的这些代表都是社会上还不知名的“小人物”。这些年轻人以改天换地的豪迈气概,一心要在中国这块古老的国土上创立一个崭新的合理的社会。二十八年后,革命在全国范围内取得胜利,并开始建设新社会的实际探索。这个事实有力地表明:凡是符合历史潮流发展的新事物,尽管最初力量很小,尽管在成长进程中,难以避免种种困难和挫折,会经历一些迂回曲折的道路,但它终究是任何陈腐力量阻挡不住的。
——摘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时期青年英雄简表(部分)
时期 青年英雄
抗日战争时期 左权、赵尚志、彭雪枫、“狼牙山五壮士”
解放战争时期 董存瑞、刘胡兰、江竹筠(江姐)
抗美援朝战争时期 黄继光、邱少云、毛库英、杨根思、罗盛教
——改编自《中国共产党简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这一大批觉醒的先进青年参与的五四运动,对当时的中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你如何理解材料二中“一个崭新的合理的社会”?
(3)材料三中所列举的青年英雄身上体现了怎样的精神力量?
(4)青春正当时的我们,可以用哪些实际行动来传承青年英雄们的伟大精神?(写出两项即可)
【答案】(1)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拉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2)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行共产主义(或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将中国统一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或建立一个独立、民主、自由、富强的新中国)
(3)勇于担当、不怕牺牲的爱国主义精神
(4)宣传青年英雄的光辉事迹,让正能量传播得更广;将他们的精神化为学习动力,迎难而上,为报效祖国而努力奋斗;学习他们的伟大精神,为实现中国梦而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等
【知识点】五四运动;抗美援朝;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抗日战争的胜利;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可知,这一大批觉醒的先进青年参与的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拉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中“一个崭新的合理的社会”指的是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将中国统一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或建立一个独立、民主、自由、富强的新中国。
(3)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三中所列举的青年英雄身上体现了勇于担当、不怕牺牲的爱国主义精神。
(4)青春正当时的我们,可以用来传承青年英雄们的伟大精神的实际行动有宣传青年英雄的光辉事迹,让正能量传播得更广;将他们的精神化为学习动力,迎难而上,为报效祖国而努力奋斗;学习他们的伟大精神,为实现中国梦而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等。
故答案为:
(1)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拉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2)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行共产主义(或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将中国统一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或建立一个独立、民主、自由、富强的新中国)。(意近即可)
(3)勇于担当、不怕牺牲的爱国主义精神。(意对即可)
(4)宣传青年英雄的光辉事迹,让正能量传播得更广;将他们的精神化为学习动力,迎难而上,为报效祖国而努力奋斗;学习他们的伟大精神,为实现中国梦而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等。(符合题意即可)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五四运动的影响、中共成立以及“一个崭新的合理的社会”的设想、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时期青年英雄的精神品质等知识。
16.(2022·仙桃)【学有所获】
九(1)班历史兴趣小组近期开展了一次研究性学习,搜集并整理了如下四种类型的资料:
(一)图表类 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同时期粮食产量变化(单位;亿吨)
图表一 图表二 图表三
(二)图片类
图片一 图片二 图片三
农民申请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受到广大农民热烈拥护 农民领取联产承包责任制合同书
(三)文献类
文献一 “随着新的经营体制在广大农村的推行,农民群众有了更大的生产和经营自主权,可以利用剩余劳力和资金发展多种经营……这是我国农村向着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生产方向转变的开始。” ——摘自《中国共产党简史》 文献二 “这是一个伟大的历史性胜利。它从根本上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激发了广大农民的政治热情和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的迅速恢复和发展,以及农村文化教育的发展,为中国的工业化开辟了道路。” ——摘自《中国共产党简史》 文献三 当时的统计材料表明,合作社80%以上都增产增收,并且一般都是互助组优于单干,合作社又优于互助组、因此,互助合作运动得到了广大贫苦农民的欢迎,新参加合作社成为一种群众性的行动。 ——摘自《中国共产党简史》
(四)评述类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小岗人继续发扬‘敢闯、敢试、敢为天下先’的精神,推动农村改革,闯出新路子、产业发展迈出新步伐、乡村治理取得新成效……农村改革之所以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内核就在于实事求是,走群众路线,尊重群众实践,不断解放思想。”
——摘编自姜刚《这个村庄,引爆改革伟力》
现邀请你一起参加兴趣小组的成果汇报:
(1)请你根据搜集的资料,拟写一个汇报标题。
(2)请根据下列信息,将图表类、图片类、文献类资料进行归类。
事件 图表类 图片类 文献类
土地改革 图表一
农业合作化 文献三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图片三
(3)通过本次研究性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答案】(1)建国以来党在农村的改革
(2)图片二;文献二;图表三;图片一;图表二;文献一
(3)知道了如何搜集并整理资料来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方法,或了解了建国以来党在农村实行系列改革的史实,或认识到农村改革之所以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内核就在于实事求是,走群众路线,尊重群众实践,不断解放思想
【知识点】土地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解析】【分析】(1)根据搜集的资料“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同时期粮食产量变化(单位;亿吨)”“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运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建国以来我国农村进行生产关系调整的一系列史实。
(2)根据图片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受到广大农民热烈拥护”可知,图片反映的是建国后的土地改革;文献二反映的是建国后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根据图表三可知,从1953年﹣1956年,我国农村进行农业合作化运动,图片一“农民申请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正是反映了这一盛况。由于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1953年﹣1956年,农村进行农业合作化运动,改造方式是引导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1956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从1978年开始,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图表二反映的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文献一反映的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行的意义。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了;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迅速发展。农村乡镇企业发展起来,为农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3)通过本次研究性学习,我知道了如何搜集并整理资料来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方法,或了解了建国以来党在农村实行系列改革的史实,或认识到农村改革之所以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内核就在于实事求是,走群众路线,尊重群众实践,不断解放思想。(意近即可)
故答案为:
(1)答案示例:建国以来党在农村的改革。(突出“建国以来”“农村”两个点即可)
(2) 图片二;文献二;图表三;图片一;图表二;文献一
(3)知道了如何搜集并整理资料来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方法,或了解了建国以来党在农村实行系列改革的史实,或认识到农村改革之所以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内核就在于实事求是,走群众路线,尊重群众实践,不断解放思想。(意近即可)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建国后我国农村生产关系调整的相关史实以及历史意义 ,题目设计注重基础性,要在掌握课本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作答。
17.(2022·仙桃)【学有所思】
中美关系是中国对外关系中的重要关系之一,事关中国的外交大局。在中美关系中,台湾问题显得尤为复杂和敏感。
材料一: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重大的对外战争、政治斗争和军事斗争。它的发生,并不是完全没有精神准备,因为世界范围内的冷战对峙局面已经形成并日趋紧张,因为美国政府当时实行着敌视新中国的政策……(六月)二十七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声称:“在这种情况下,共产党部队的占领福摩萨,将直接威胁太平洋地区的安全,及在该地区执行合法与必要职务的美国部队。据此,我已命令第七舰队阻止对福摩萨的任何攻击。作为这一行动的应有结果,我还要求福摩萨的中国政府停止对大陆的一切海空行动。第七舰队将监督此事的实行。”
——摘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二:在为期一周的访问中,尼克松和周恩来进行了五次会谈。“在台湾问题上,尼克松重申了美国的承诺,即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不再说‘台湾地位未定’,也不支持‘台湾独立’;美国将谋求实现与中国关系正常化,并在四年内逐步从台湾撤军。”
——摘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三:对于美方近期不断在“一个中国原则”以及所谓“一个中国政策”上玩文字游戏,声称“美方不认同中方的一个中国原则”,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23日(2022年5月)表示,美方有关说法歪曲历史、扭曲事实。汪文斌指出,不论是一个中国原则还是一个中国政策,其核心都是一个中国,这是中美双方达成的政治共识。没有这个共识,中美两国不可能接触、不可能建交,中美关系也不可能发展。汪文斌同时指出,台湾问题纯属中国内政,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中方捍卫自身主权安全利益的决心坚定不移,在台湾问题上没有任何妥协退让空间。
——摘自环球网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分析“福摩萨”指的是什么地方?材料中提到的“冷战”开始的标志和全面冷战对峙局面形成的标志分别是什么?
(2)材料二中尼克松的此次访华在中美关系史上有何重要意义?你认为尼克松此番表态中,最核心的内容是什么?
(3)根据材料二、三,结合当前美国政府在涉台问题上的一系列“小动作”,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1)台湾;杜鲁门主义的出台,“华约”的建立
(2)标志着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3)台湾问题纯属中国内政,实现中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中方捍卫自身主权安全利益的决心坚定不移,在台湾问题上没有任何妥协退让空间。美方应遵循中美双方达成的“一个中国”的政治共识,恪守承诺,不干涉中国内政。
【知识点】美国的冷战政策;“北约”与“华约”的对峙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在这种情况下,共产党部队的占领福摩萨,将直接威胁太平洋地区的安全,及在该地区执行合法与必要职务的美国部队。据此,我已命令第七舰队阻止对福摩萨的任何攻击。作为这一行动的应有结果,我还要求福摩萨的中国政府停止对大陆的一切海空行动。第七舰队将监督此事的实行。”可知,“福摩萨”指的是台湾。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提到的“冷战”开始的标志是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出台。全面冷战对峙局面形成的标志是华约的建立。1949年,美、英、法等12个国家在华盛顿集会,签订《北大西洋公约》,建立了以美国为首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形成了西方集体防御体系,以达到对抗苏联、称霸世界的目的。1955年,苏联、捷克斯洛伐克等8国在华沙缔结《华沙条约》,成立了以苏联为首的华沙条约组织。从此欧洲出现了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的局面,以苏联和美国为首的东西方两大集团对峙的两极格局最终形成。
(2)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中尼克松的此次访华标志着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据材料二“在台湾问题上,尼克松重申了美国的承诺,即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不再说‘台湾地位未定’,也不支持‘台湾独立’;美国将谋求实现与中国关系正常化,并在四年内逐步从台湾撤军。”可知,尼克松此番表态中,最核心的内容是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3)本题是开放型题目,考查的是学生开放性思维的能力。只要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如:根据材料二、三可知,台湾问题纯属中国内政,实现中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中方捍卫自身主权安全利益的决心坚定不移,在台湾问题上没有任何妥协退让空间。美方应遵循中美双方达成的“一个中国”的政治共识,恪守承诺,不干涉中国内政。
故答案为:
(1)台湾。杜鲁门主义的出台;华约的建立。
(2)标志着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3)台湾问题纯属中国内政,实现中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中方捍卫自身主权安全利益的决心坚定不移,在台湾问题上没有任何妥协退让空间。美方应遵循中美双方达成的“一个中国”的政治共识,恪守承诺,不干涉中国内政。(意思相近即可)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冷战”、尼克松访华、当前美国政府的涉台问题的相关史实, 首先读懂材料,然后结合问题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最后根据所学和材料有效信息组织答案,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
1 / 1湖北省江汉油田、潜江、天门、仙桃市2022年中考历史真题试卷
一、选择题(共13小题,每小题2分,共26分。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1.(2022·仙桃)他武艺高强,英勇善战,第一次出征河西,率轻骑深入大漠,转战六日,消灭匈奴兵数千人。由于战功赫赫,在他24岁英年早逝后,汉武帝下令将他的坟墓修成祁连山形,以示纪念。他是( )
A.蒙恬 B.王翦 C.霍去病 D.张骞
2.(2022·仙桃)“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等类似的诗句,被当朝统治者认为是“大逆不道”的。这表明当时的统治者在思想领域实行( )
A.“焚书坑儒”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八股取士” D.“文字狱”
3.(2022·仙桃)这部著作是阿拉伯民间故事集,反映了阿拉伯帝国的社会生活。相传山鲁佐德为拯救无辜的少女,自愿嫁给生性残暴的国王山鲁亚尔。她每天晚上讲一个故事,每每讲到最精彩的地方刚好天亮。国王想听完故事,不忍惩罚她。就这样过了一千零一夜,国王终于被感动,与她白头偕老。因此它又名《一千零一夜》。据此判断,这部著作是( )
A.《格林童话》 B.《天方夜谭》
C.《源氏物语》 D.《哈姆雷特》
4.(2022·仙桃)“……维新改良的潮流急速地涨涌于民族觉醒的曙光中,成为那个时代的主流。它吸引着一切爱国的中国人从改革中寻求民族的出路……惊醒他们的是_______________的炮声。”材料中“_______________”处是指(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5.(2022·仙桃)“它以辛亥革命后的中国社会现实为认识起点,进而追溯到几千年历史凝结而成的文化传统,并对这种传统进行了总体性的理性批判。”下列选项中,全部属于领导这场理性批判运动代表人物的是( )
A.陈独秀 李大钊 鲁迅 胡适
B.陈独秀 李大钊 鲁迅 康有为
C.陈独秀 李大钊 邹容 胡适
D.陈独秀 李大钊 鲁迅 陈天华
6.(2022·仙桃)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中国军民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抵抗。请仔细观察下图,判断它是哪场会战的示意图( )
A.淞沪会战 B.武汉会战 C.广州会战 D.长沙会战
7.(2022·仙桃)准确掌握历史史实与历史结论,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能力。下列历史史实与历史结论对应完全正确的是( )
序号 历史史实 历史结论
A 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
B 完成一五计划 我国彻底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C 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D 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 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
A.A B.B C.C D.D
8.(2022·仙桃)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产生了系列重要理论成果。请根据下方所示的年代尺,选出对应正确的一项( )
A.科学发展观
B.毛泽东思想
C.邓小平理论
D.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9.(2022·仙桃)书签中的句子写于文艺复兴时期。该诗体现的思想潮流与下列哪一句最接近( )
“大多数时候,落在人们头上的幸福或不幸取决于他们自己”。
A.人们只要想做,没有什么做不到
B.来世的得救高于现世生活
C.忠实的报答是上天堂,邪恶的惩罚是下地狱
D.顺从上帝的意志,就可以升入天堂,获得永恒的幸福
10.(2022·仙桃)代表们既想建立一个有足够权威的中央政府,又要竭力保护各州已经拥有的重要权力;他们既希望联邦政府的权威得到有效的施展,但又要防止不同利益集团对政府权力的垄断……正因为有这些忧虑,这部法律格外注重权力的分割与制约。材料中的“这部法律”是指( )
A.《人权宣言》 B.1787年宪法
C.《权利法案》 D.《拿破仑法典》
11.(2022·仙桃)下面是英国某时期交通发展简表,导致这种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
类别 大事记
内河航运 1761年,开凿第一条内陆运河
18世纪90年代,开凿42条新运河,耗资650万英镑
铁路 至1835年,议会批准了54条铁路修筑计划
1845~1847年,又有576家铁路公司被批准成立,筑路8731英里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B.第一次工业革命
C.三角贸易日益繁荣 D.第二次工业革命
12.(2022·仙桃)下表中一系列事件的发生标志着( )
时间 事件
1941年12月7日 日本对美国和英国同时宣战
1941年12月8日 美国和英国向日本宣战
1941年12月9日 中国对日本、德国、意大利同时宣战
1941年12月11日 德国和意大利对美国宣战
美国同时对德国和意大利宣战
A.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B.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
C.第二次世界大战出现转折 D.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已正式形成
13.(2022·仙桃)据中国常驻联合国机构官网消息,2021年12月,中国在联合国安理会一票否决了由美国提出的“人道豁免”决议草案。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张军大使表示,任何对人道主义援助行动设定的人为限制,均是无法接受的。中国动用一票否决权,致使美国向安理会提交的这份决议未获通过,充分体现了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担当。在联合国安理会中,同中国一样拥有否决权的常任理事国还有( )
A.美国、俄国、英国、日本 B.美国、俄国、英国、德国
C.美国、俄国、法国、德国 D.美国、俄国、英国、法国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其中14小题8分,15小题8分,16小题10分,17小题8分,共34分)
14.(2022·仙桃)【学有所悟】
世界历史发展进程中,曾出现一些以“新”命名的事件,下列材料涉及到其中的两例:
材料一:注重实际的列宁认识到让步是不可避免的,因而于1921年采取了“新经济政策”(NEP),这一政策允许局部地恢复资本主义。农民们被准许在公开市场上出售他们的农产品。私人可以经营小商店和小工厂。农民和新商人都能雇佣劳动力,并能保留他们在经营中获得的利润……对列宁来说,新经济政策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在俄国的结束,而是暂时的退却,“后退一步,为的是前进两步”。
——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20世纪80年代以前,中国史学界一直对罗斯福新政持批评态度,认为罗斯福并没有放弃他的阶级属性,罗斯福新政的目的仍是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巩固资本主义制度。
——摘自部编版九年级下册《世界历史教师教学用书》
(1)根据材料一指出,“新经济政策”到底“新”在哪里你认为列宁所说的“后退一步,为的是前进两步”的含义是什么?
(2)“罗斯福新政”之“新”指什么?二所述观点,你是否费同?请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
(3)了解“新经济政策”和“罗斯福新政”相关内容后,你有什么感悟?
15.(2022·仙桃) 学有所行】
光辉奋斗路,青春正当时。青年的命运,从来都同时代紧密相连、青春的力量。青春的涌动,青春的创造,始终是推动中华民族勇毅前行、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磅礴力量!
材料一: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蒙辱、人民荣难、文明蒙尘,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一批又一批仁人志士为救国救民而苦苦追寻,一大批先进青年在“觉醒年代”纷纷觉醒。伟大的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拉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摘自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一大的十二个代表,年龄最长的四十五岁,最轻的十九岁,平均二十八岁,作为湖南代表之一的毛泽东还没有满二十八岁……参加会议的这些代表都是社会上还不知名的“小人物”。这些年轻人以改天换地的豪迈气概,一心要在中国这块古老的国土上创立一个崭新的合理的社会。二十八年后,革命在全国范围内取得胜利,并开始建设新社会的实际探索。这个事实有力地表明:凡是符合历史潮流发展的新事物,尽管最初力量很小,尽管在成长进程中,难以避免种种困难和挫折,会经历一些迂回曲折的道路,但它终究是任何陈腐力量阻挡不住的。
——摘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时期青年英雄简表(部分)
时期 青年英雄
抗日战争时期 左权、赵尚志、彭雪枫、“狼牙山五壮士”
解放战争时期 董存瑞、刘胡兰、江竹筠(江姐)
抗美援朝战争时期 黄继光、邱少云、毛库英、杨根思、罗盛教
——改编自《中国共产党简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这一大批觉醒的先进青年参与的五四运动,对当时的中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你如何理解材料二中“一个崭新的合理的社会”?
(3)材料三中所列举的青年英雄身上体现了怎样的精神力量?
(4)青春正当时的我们,可以用哪些实际行动来传承青年英雄们的伟大精神?(写出两项即可)
16.(2022·仙桃)【学有所获】
九(1)班历史兴趣小组近期开展了一次研究性学习,搜集并整理了如下四种类型的资料:
(一)图表类 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同时期粮食产量变化(单位;亿吨)
图表一 图表二 图表三
(二)图片类
图片一 图片二 图片三
农民申请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受到广大农民热烈拥护 农民领取联产承包责任制合同书
(三)文献类
文献一 “随着新的经营体制在广大农村的推行,农民群众有了更大的生产和经营自主权,可以利用剩余劳力和资金发展多种经营……这是我国农村向着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生产方向转变的开始。” ——摘自《中国共产党简史》 文献二 “这是一个伟大的历史性胜利。它从根本上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激发了广大农民的政治热情和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的迅速恢复和发展,以及农村文化教育的发展,为中国的工业化开辟了道路。” ——摘自《中国共产党简史》 文献三 当时的统计材料表明,合作社80%以上都增产增收,并且一般都是互助组优于单干,合作社又优于互助组、因此,互助合作运动得到了广大贫苦农民的欢迎,新参加合作社成为一种群众性的行动。 ——摘自《中国共产党简史》
(四)评述类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小岗人继续发扬‘敢闯、敢试、敢为天下先’的精神,推动农村改革,闯出新路子、产业发展迈出新步伐、乡村治理取得新成效……农村改革之所以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内核就在于实事求是,走群众路线,尊重群众实践,不断解放思想。”
——摘编自姜刚《这个村庄,引爆改革伟力》
现邀请你一起参加兴趣小组的成果汇报:
(1)请你根据搜集的资料,拟写一个汇报标题。
(2)请根据下列信息,将图表类、图片类、文献类资料进行归类。
事件 图表类 图片类 文献类
土地改革 图表一
农业合作化 文献三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图片三
(3)通过本次研究性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17.(2022·仙桃)【学有所思】
中美关系是中国对外关系中的重要关系之一,事关中国的外交大局。在中美关系中,台湾问题显得尤为复杂和敏感。
材料一: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重大的对外战争、政治斗争和军事斗争。它的发生,并不是完全没有精神准备,因为世界范围内的冷战对峙局面已经形成并日趋紧张,因为美国政府当时实行着敌视新中国的政策……(六月)二十七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声称:“在这种情况下,共产党部队的占领福摩萨,将直接威胁太平洋地区的安全,及在该地区执行合法与必要职务的美国部队。据此,我已命令第七舰队阻止对福摩萨的任何攻击。作为这一行动的应有结果,我还要求福摩萨的中国政府停止对大陆的一切海空行动。第七舰队将监督此事的实行。”
——摘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二:在为期一周的访问中,尼克松和周恩来进行了五次会谈。“在台湾问题上,尼克松重申了美国的承诺,即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不再说‘台湾地位未定’,也不支持‘台湾独立’;美国将谋求实现与中国关系正常化,并在四年内逐步从台湾撤军。”
——摘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三:对于美方近期不断在“一个中国原则”以及所谓“一个中国政策”上玩文字游戏,声称“美方不认同中方的一个中国原则”,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23日(2022年5月)表示,美方有关说法歪曲历史、扭曲事实。汪文斌指出,不论是一个中国原则还是一个中国政策,其核心都是一个中国,这是中美双方达成的政治共识。没有这个共识,中美两国不可能接触、不可能建交,中美关系也不可能发展。汪文斌同时指出,台湾问题纯属中国内政,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中方捍卫自身主权安全利益的决心坚定不移,在台湾问题上没有任何妥协退让空间。
——摘自环球网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分析“福摩萨”指的是什么地方?材料中提到的“冷战”开始的标志和全面冷战对峙局面形成的标志分别是什么?
(2)材料二中尼克松的此次访华在中美关系史上有何重要意义?你认为尼克松此番表态中,最核心的内容是什么?
(3)根据材料二、三,结合当前美国政府在涉台问题上的一系列“小动作”,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汉武帝的大一统
【解析】【分析】据题干及所学知识可知,卫青和霍去病是西汉的两员名将。霍去病武艺高强,英勇善战,第一次出征河西,率轻骑深入大漠,转战六日,消灭匈奴兵数千人。由于战功赫赫,在他24岁英年早逝后,汉武帝下令将他的坟墓修成祁连山形,以示纪念。故题干中的“他”是霍去病,选项C符合题意;
选项ABD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理解并识记霍去病的相关史实。
2.【答案】D
【知识点】文字狱与文化专制政策
【解析】【分析】“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等类似的诗句,被当朝统治者认为是“大逆不道”,这表明当时的清朝统治者在思想领域大兴文字狱,故意挑剔文字的过错,罗织罪名,制造冤狱,从而压制汉人的反抗意识,D项正确;
焚书坑儒是秦始皇在思想领域实行的措施,焚烧书籍,坑杀儒生,与题干不符,排除A项;
汉武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思想立为正统思想,与题干不符,排除B项;
明朝时期科举考试实行八股取士,考试文体采用八股文,考试命题范围局限于四书五经,不允许考生有独到见解,与题干不符,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清朝加强思想控制的措施,重点掌握文字狱的基础知识。
3.【答案】B
【知识点】阿拉伯文化
【解析】【分析】《天方夜谭》又名《一千零一夜》是阿拉伯的一部民间故事集,书中所讲的辛巴达航海、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阿拉丁神灯等故事在世界各国广为流传,真实反映了阿拉伯帝国丰富的社会生活,反映了阿拉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阿拉伯文学的瑰宝。据题干及所学知识可知,题干这部著作是《天方夜谭》,选项B符合题意;
选项ACD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理解并识记《天方夜谭》的相关史实。
4.【答案】C
【知识点】戊戌变法
【解析】【分析】根据“维新改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维新变法运动,惊醒他们的是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后,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向西方学习先进政治制度的维新变法运动,C项正确;
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材料没有涉及,排除A项;
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材料没有涉及,排除B项;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签订《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材料没有涉及,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重点掌握维新变法运动的背景以及历史影响等知识,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5.【答案】A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
【解析】【分析】中华民国建立后,从西方传入的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观念,受到知识阶层,尤其是青年学生的欢迎。窃取辛亥革命果实的袁世凯,为实现独裁和专制,颁布《中华民国约法》。新旧思潮发生了激烈冲突。1915年,陈独秀、李大钊、胡适和鲁迅等,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高举“民主”“科学”两面大旗,掀起新文化运动,向尊孔复古的封建逆流展开猛烈的进攻,从而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生气勃勃的思想解放潮流。据“它以辛亥革命后的中国社会现实为认识起点,进而追溯到几千年历史凝结而成的文化传统,并对这种传统进行了总体性的理性批判。”及所学知识可知,这场理性批判运动是指新文化运动,其代表人物有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邹容、陈天华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代表人物;康有为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代表人物。选项A符合题意;
选项BCD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理解并识记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的相关史实。
6.【答案】A
【知识点】淞沪会战
【解析】【分析】1937年8月13日,日军借口一名军官在上海虹桥机场被中国守军击毙,在上海挑起事端。中国军队奋起反击,淞沪会战爆发。日军先后调集30多万兵力,在飞机、坦克、火炮的掩护下,轮番向上海发动进攻。1937年11月,上海失陷,淞沪会战结束。淞沪会战持续3个月,打死打伤日军4万多人,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观察题干示意图可知,此次会战发生在上海,选项A符合题意;
选项B发生在武汉,选项C发生在广州,选项D发生在长沙,选项BCD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理解并识记淞沪会战的相关史实。
7.【答案】D
【知识点】西安事变;第一个五年计划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1992年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是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实践的深刻总结,是对长期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的科学回答,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D项正确;
1936年底,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排除A项;
1957年,一五计划完成,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排除B项;
1953年,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西安事变、一五计划、万隆会议与“求同存异”方针、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等知识。
8.【答案】D
【知识点】邓小平理论;科学发展观;中共十九大
【解析】【分析】观察题干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5年召开的中共七大把毛泽东思想确定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1997年召开的中共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2007年召开的中共十七大把科学发展观被写进党章;2017年召开的中共十九大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D项对应正确,符合题意;
选项ABC对应不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理解并识记科学发展观、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相关史实。
9.【答案】A
【知识点】文艺复兴
【解析】【分析】文艺复兴运动时期,资产阶级提出了人文主义的思想,它强调以人为中心,提倡发扬人的个性,追求人在现实生活中的幸福。故题干“大多数时候,落在人们头上的幸福或不幸取决于他们自己”主张肯定了人自身的努力与价值。“人们只要想做,没有什么做不到”也体现了肯定了人自身的努力与价值,A项正确;
BCD项都与宗教相关,没有体现肯定了人自身的努力与价值,追求人在现实生活中的幸福,排除BC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文艺复兴运动相关知识,重点掌握文艺复兴运动的人文主义这一核心思想。
10.【答案】B
【知识点】华盛顿与美国独立战争;《独立宣言》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正因为有这些忧虑,这部法律格外注重权力的分割与制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787年宪法实行三权分立,注重权力的分权与制约,B项正确;
《人权宣言》强调自由、民主平等,排除A项;.
《权利法案》主张限制国王权力,排除C项;
《拿破仑法典》是欧洲其他国家制定民法的参照蓝本。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美国1787年宪法等知识,重点掌握美国宪法的三权分置、分权制衡的特点。
11.【答案】B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英国某时期交通发展简表”可知,出现简表中变化的原因是,第一次工业革命蒸汽机的广泛应用。汽船、蒸汽机车的出现而导致的,B项正确;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发生在1649年到1688年,排除A项;
三角贸易是以贩卖黑奴为中心的贸易,与题干表述无关,排除C项;
第二次工业革命是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的,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等相关知识,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12.【答案】B
【知识点】二战的爆发与主要战场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1941年12月8日,美国和英国对日本宣战。”可知,这一事件是珍珠港事件。1941年12月7日凌晨,日本军队偷袭太平洋美军基地珍珠港,重创美军太平洋舰队;12月8日,美国对日宣战,紧随其后,对日宣战的有中国、英国、澳大利亚等20多个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B项正确;
1939年德国突袭波兰,英法被迫对德宣战,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排除A项;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斯大林格勒战役,排除C项;
1942年,苏中美英等26国在华盛顿发表了共同宣言《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形成,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重点掌握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历程以及影响,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13.【答案】D
【知识点】联合国与“安理会”
【解析】【分析】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简称“安理会”,担负着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主要责任。安理会由中国、法国、俄罗斯、英国、美国5个常任理事国和10个非常任理事国组成,常任理事国拥有否决权。在联合国安理会中,同中国一样拥有否决权的常任理事国还有美国、俄国、英国、法国,选项D符合题意;
日本、德国不是拥有否决权的安理会常任理事国,选项ABC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联合国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的相关史实。
14.【答案】(1)允许局部地恢复资本主义;局部恢复资本主义,不是要在苏俄发展资本主义,而是为了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
(2)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答案示例一:赞同,因为罗斯福新政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资产阶级利益,巩固资本主义制度,具有一定的阶级局限性;示例二:不赞同,因为罗斯福新政后,美国经济缓慢复苏,人民生活得到改善,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阶级矛盾;示例三:部分赞同,因为新政虽然使美国经济缓慢复苏,人民生活得到改善,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阶级矛盾,但新政是美国政府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作出的政策调整,它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本质,无法解决美国社会的根本矛盾。
(3)任何政策的出台都应符合本国国情
【知识点】苏维埃政府的新经济政策;罗斯福新政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可知,“新经济政策”到底“新”在允许局部地恢复资本主义。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我认为列宁所说的“后退一步,为的是前进两步”的含义是只是局部恢复资本主义,不是要在苏俄发展资本主义,而是为了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罗斯福新政”之“新”指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材料二所述观点,赞同与反对都可以,言之成理即可。如赞同,因为罗斯福新政的根本目的是维护资产阶级利益,巩固资本主义制度,具有一定的阶级局限性。不赞同,因为罗斯福新政后,美国经济缓慢复苏,人民生活得到改善,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阶级矛盾。部分赞同,因为新政虽然使美国经济缓慢复苏,人民生活得到改善,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阶级矛盾,但新政是美国政府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作出的政策调整,它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本质,无法解决美国社会的根本矛盾。
(3)了解“新经济政策”和“罗斯福新政”相关内容后,我的启示有任何政策的出台都应符合本国国情;改革要符合人民的利益等。
故答案为:
(1)允许局部地恢复资本主义;局部恢复资本主义,不是要在苏俄发展资本主义,而是为了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意对即可)
(2)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答案示例一:赞同,因为罗斯福新政的根本目的是维护资产阶级利益,巩固资本主义制度,具有一定的阶级局限性;示例二:不赞同,因为罗斯福新政后,美国经济缓慢复苏,人民生活得到改善,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阶级矛盾;示例三:部分赞同,因为新政虽然使美国经济缓慢复苏,人民生活得到改善,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阶级矛盾,但新政是美国政府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作出的政策调整,它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本质,无法解决美国社会的根本矛盾。(答出任意一种,意近即可)
(3)任何政策的出台都应符合本国国情(或符合人民的利益)。(意近即可)
【点评】本题以二则文字材料为背景依托,主要考查了国外的著名改革,重点掌握苏俄的新经济政策、美国的罗斯福新政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15.【答案】(1)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拉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2)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行共产主义(或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将中国统一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或建立一个独立、民主、自由、富强的新中国)
(3)勇于担当、不怕牺牲的爱国主义精神
(4)宣传青年英雄的光辉事迹,让正能量传播得更广;将他们的精神化为学习动力,迎难而上,为报效祖国而努力奋斗;学习他们的伟大精神,为实现中国梦而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等
【知识点】五四运动;抗美援朝;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抗日战争的胜利;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可知,这一大批觉醒的先进青年参与的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拉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中“一个崭新的合理的社会”指的是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将中国统一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或建立一个独立、民主、自由、富强的新中国。
(3)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三中所列举的青年英雄身上体现了勇于担当、不怕牺牲的爱国主义精神。
(4)青春正当时的我们,可以用来传承青年英雄们的伟大精神的实际行动有宣传青年英雄的光辉事迹,让正能量传播得更广;将他们的精神化为学习动力,迎难而上,为报效祖国而努力奋斗;学习他们的伟大精神,为实现中国梦而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等。
故答案为:
(1)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拉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2)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行共产主义(或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将中国统一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或建立一个独立、民主、自由、富强的新中国)。(意近即可)
(3)勇于担当、不怕牺牲的爱国主义精神。(意对即可)
(4)宣传青年英雄的光辉事迹,让正能量传播得更广;将他们的精神化为学习动力,迎难而上,为报效祖国而努力奋斗;学习他们的伟大精神,为实现中国梦而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等。(符合题意即可)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五四运动的影响、中共成立以及“一个崭新的合理的社会”的设想、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时期青年英雄的精神品质等知识。
16.【答案】(1)建国以来党在农村的改革
(2)图片二;文献二;图表三;图片一;图表二;文献一
(3)知道了如何搜集并整理资料来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方法,或了解了建国以来党在农村实行系列改革的史实,或认识到农村改革之所以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内核就在于实事求是,走群众路线,尊重群众实践,不断解放思想
【知识点】土地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解析】【分析】(1)根据搜集的资料“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同时期粮食产量变化(单位;亿吨)”“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运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建国以来我国农村进行生产关系调整的一系列史实。
(2)根据图片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受到广大农民热烈拥护”可知,图片反映的是建国后的土地改革;文献二反映的是建国后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根据图表三可知,从1953年﹣1956年,我国农村进行农业合作化运动,图片一“农民申请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正是反映了这一盛况。由于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1953年﹣1956年,农村进行农业合作化运动,改造方式是引导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1956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从1978年开始,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图表二反映的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文献一反映的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行的意义。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了;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迅速发展。农村乡镇企业发展起来,为农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3)通过本次研究性学习,我知道了如何搜集并整理资料来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方法,或了解了建国以来党在农村实行系列改革的史实,或认识到农村改革之所以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内核就在于实事求是,走群众路线,尊重群众实践,不断解放思想。(意近即可)
故答案为:
(1)答案示例:建国以来党在农村的改革。(突出“建国以来”“农村”两个点即可)
(2) 图片二;文献二;图表三;图片一;图表二;文献一
(3)知道了如何搜集并整理资料来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方法,或了解了建国以来党在农村实行系列改革的史实,或认识到农村改革之所以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内核就在于实事求是,走群众路线,尊重群众实践,不断解放思想。(意近即可)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建国后我国农村生产关系调整的相关史实以及历史意义 ,题目设计注重基础性,要在掌握课本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作答。
17.【答案】(1)台湾;杜鲁门主义的出台,“华约”的建立
(2)标志着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3)台湾问题纯属中国内政,实现中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中方捍卫自身主权安全利益的决心坚定不移,在台湾问题上没有任何妥协退让空间。美方应遵循中美双方达成的“一个中国”的政治共识,恪守承诺,不干涉中国内政。
【知识点】美国的冷战政策;“北约”与“华约”的对峙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在这种情况下,共产党部队的占领福摩萨,将直接威胁太平洋地区的安全,及在该地区执行合法与必要职务的美国部队。据此,我已命令第七舰队阻止对福摩萨的任何攻击。作为这一行动的应有结果,我还要求福摩萨的中国政府停止对大陆的一切海空行动。第七舰队将监督此事的实行。”可知,“福摩萨”指的是台湾。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提到的“冷战”开始的标志是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出台。全面冷战对峙局面形成的标志是华约的建立。1949年,美、英、法等12个国家在华盛顿集会,签订《北大西洋公约》,建立了以美国为首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形成了西方集体防御体系,以达到对抗苏联、称霸世界的目的。1955年,苏联、捷克斯洛伐克等8国在华沙缔结《华沙条约》,成立了以苏联为首的华沙条约组织。从此欧洲出现了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的局面,以苏联和美国为首的东西方两大集团对峙的两极格局最终形成。
(2)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中尼克松的此次访华标志着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据材料二“在台湾问题上,尼克松重申了美国的承诺,即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不再说‘台湾地位未定’,也不支持‘台湾独立’;美国将谋求实现与中国关系正常化,并在四年内逐步从台湾撤军。”可知,尼克松此番表态中,最核心的内容是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3)本题是开放型题目,考查的是学生开放性思维的能力。只要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如:根据材料二、三可知,台湾问题纯属中国内政,实现中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中方捍卫自身主权安全利益的决心坚定不移,在台湾问题上没有任何妥协退让空间。美方应遵循中美双方达成的“一个中国”的政治共识,恪守承诺,不干涉中国内政。
故答案为:
(1)台湾。杜鲁门主义的出台;华约的建立。
(2)标志着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3)台湾问题纯属中国内政,实现中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中方捍卫自身主权安全利益的决心坚定不移,在台湾问题上没有任何妥协退让空间。美方应遵循中美双方达成的“一个中国”的政治共识,恪守承诺,不干涉中国内政。(意思相近即可)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冷战”、尼克松访华、当前美国政府的涉台问题的相关史实, 首先读懂材料,然后结合问题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最后根据所学和材料有效信息组织答案,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