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1张PPT)
天
净
沙
·
秋
思
马
致
远
重点
《次北固山下》、《天净沙 秋思》诗文理解、默写 。
难点
句子赏析(画面、炼字、情感等)。
考点
重点诗句默写、赏析。
目标
1.背诵并会默写两首诗歌。
2.找出诗文中的名句与重点语句,注意对相关诗句的画面、
炼字、情感等赏析的把握与背诵。
3.感悟诗歌中寄寓思乡之情。
自学方法
1.读诗歌:先做到熟读诗歌,读准字音,再有感情地进行朗读,注意节奏和语调,读出诗意和情境感。
2.根据课下注释,口头翻译诗歌大意,翻译时,可以先尝试找出诗歌意象,根据注释运用语言,添加想象,将诗歌大意描述出来,越丰富形象越好。
3.读《次北固山下》,说出颔联中“阔、正”的解释,并体会作者炼字的妙处;说出颈联中表达的哲理;找出自己喜欢的诗句,反复朗读,结合诗歌大意从诗句中的景物,诗句的画面、写法进行赏析。
4.读《天净沙·秋思》,圈划出所描绘的景物,描绘一下这是一幅怎样的图画,找出你认为出彩的诗句进行鉴赏,可以从画面、写法、炼字、情感等进行赏析。
(画面赏析:诗人描写了哪些景物?写出了这些景物的什么特点?描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写法赏析:可以从白描、动静、炼字、修辞、以小见大等方面进行赏析。
情感赏析:可以从抒情方法(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等)进行赏析)
次北固山下
(唐) 王 湾
唐诗
律诗
绝句
五言
七言
律诗的特征
1.共有八句
2.二、四、六句押韵
3.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4.颔联对偶句,颈联对偶句
(首联)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颔联)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颈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尾联)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写作背景:
次北固山下,意思是停留于北固山下。北固山三面临江,形势险要,号称“天下第一江山”。
作者家住洛阳,旅于江南,在这座山下停泊,被这里开阔秀丽的景色所吸引,写下了这首诗。
古时交通不发达,流落外乡或在外任职的人久不得归,自然会产生故园之思,因此乡愁成了诗歌中的一个重要主题。
次北固山下 王湾
(首联)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颔联)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颈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尾联)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弯曲的小路伸展到青山之外,小船在山前绿波上行驶。
潮水上涨,两岸江面无比宽阔,顺风前进的白帆高高悬挂。
海上的太阳在残夜里升起,江上的新春在旧年未尽时已至。
我的家信该怎样寄回乡?北飞的鸿雁啊给我带回洛阳。
整体把握诗歌
景物:
早春时节
开阔、秀丽
青山、绿水、江潮、船帆、海日、江春
景物特点:
诗人心情: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时节:
次北固山下
王 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淡淡的乡思愁绪
具体诗句:
既然本诗是写旅途中的乡愁,那首联中有没有体现?
“客路”:即驿道,表明自己客游在外。
“青山”:点题,暗含旅途奔波之意。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画面:
春潮上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江岸齐平,整个江面十分开阔,和风顺江吹来,船帆高高挂起。
炼字:
①“阔”,是“潮平”的结果,写景视野开阔。
②“正”,指风顺而不猛,帆才有悬空的态势。
写法:
以小景衬大景。通过“风正一帆悬”这一小景,写出了平野开阔,大江直流的壮观大景。
颔联: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画面:
夜还未消尽,红日已从海上升起;江上春早,旧年未过,新春已来。
你如何理解本联蕴含的哲理?
红日
驱走黑暗
乐观 积极 向上
春意
驱走寒冷
颈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蕴含时序交替的自然理趣,揭示了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的哲理。
修辞、炼字:
拟人,“生”和“入”把海日和江春拟人化,
表现了诗人积极乐观的思想感情。
颈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修辞:
用典,设问。借“雁足传书”的典故,
抒发了浓浓的思乡之情。
尾联: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主旨:
本诗描写了冬末春初时诗人在北固山下停泊时所见到的青山绿水,潮平岸阔的壮丽景象,抒发了诗人漂泊在外的思乡之情。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关于元曲:
“曲”是一种合乐歌唱的诗歌形式。元曲继唐诗宋词后兴起,是元代的新诗体。
曲
散曲
杂剧
套数:
小令:
由多支曲子组成,要求始终用一个韵。
又名“叶儿”,体制短小,通常只有一个曲子,相当于一首诗或一阙词。由于它是能唱的文字,故就有不同的曲调。每个曲调有一个名称,叫曲牌。
春风图
天净沙 秋思
解题
曲牌名
题目
小令
春风图
马致远,字千里,号东篱,元代人,著名的杂剧和散曲作家,与关汉卿、白朴、郑光祖合称为“元曲四大家”,有文场“曲状元”之称。杂剧有《汉宫秋》、《荐福碑》、《青衫泪》等十五种,散曲有辑本《东篱乐府》一卷。因为这首小令,他还被称为“秋思之祖”。
关于作者
春风图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黄昏时,归巢的乌鸦落在绕满枯藤的老树上。
小桥下流动着溪水,旁边有几户人家。
古旧的道路上,萧瑟的西风中,走着一匹瘦马。
太阳就要从西方落下,我这个伤心断肠的思乡人还漂泊在天涯。
春风图
合作交流
1.诗人描写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古道西风瘦马”中的“瘦”字内涵丰富,请做简要赏析 。
3.“断肠人在天涯”运用了什么抒情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春风图
小令塑造了哪些意象?找出来并用优美的语言描绘这些意象构成的深秋晚景图画面。
枯藤 老树 昏鸦 小桥 流水 人家 古道 西风 瘦马 夕阳
一个秋日的黄昏,荒凉的古道上,西风劲吹,落叶纷飞;道旁,缠着枯藤的老树上,鸦雀已经回巢,不时地啼叫几声;不远处,在小桥流水近旁的稀疏村舍里,人们正在准备着晚餐,炊烟缕缕。这时,一个天涯游子骑着一匹因长期漂泊而羸弱不堪的瘦马,独自缓缓行进在荒凉的古道上会感到孤独,凄凉以及思乡之情。
春风图
赏析“枯藤老树昏鸦”
白描手法(名词叠加)
运用“枯藤、老树”等一系列
名词,组成了一幅苍凉的深秋
晚景图,表达了游子孤寂愁苦
和思乡之情。
(白描:指用最简练的笔墨,描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
春风图
从写作手法的角度赏析“小桥流水人家”
动静结合,反衬(以乐景衬哀情)
动态的“流水”与静态的“小桥”“人家”相映衬;“人家”的温馨画面,以乐景衬哀情,反衬游子的孤寂以及思乡之情。
春风图
“古道西风瘦马”中的“瘦”字内涵丰富,请做简要赏析 。
“瘦”:
表面写马困顿,
实际写人因长途跋涉而累瘦,表现出游子的孤寂愁苦和思乡之情。
春风图
“夕阳西下”这句诗在文中有何作用?
①点明了游子思乡的特定时间;
②渲染了悲凉的气氛;
③“夕阳”照应了上文的“昏”字
全曲之眼:
抒情方式:
思想情感:
春风图
“断肠人在天涯”
“断肠”
直抒胸臆,
抒发了游子的孤独愁苦和思乡之情
春风图
主旨情感:
抒发了游子的孤独愁苦和思乡之情
基础题
1.《次北固山下》一诗中,表现时序变迁,新旧交替这一自然规律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天净沙·秋思》中写农村晚景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3.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写游子孤寂愁苦之情的名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题:
1.对《次北固山下》语句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题目中的“次”本是“停驻”之意,这里指“停
宿”在北固山下的旅馆之内。
B.首联中的“客路”指的是诗人要去的路,“青山”
指的是题目中的北固山。
C.颔联中“两岸阔”的“阔”是表现潮平之后的景
象,随着春潮的起涨,放眼望去,江面似与岸平,舟
中人的视野也因此而开阔。
D.颈联透露出诗人是于岁暮腊残,连夜行舟的。此联
表现了江上行舟即将天亮的情景。
链接题
对《天净沙·秋思》这首小令分析不当的一项( )
A. 这首元曲的题目叫“秋思”,“秋思”的意思是“秋天
的思绪”
B. 这首小令,写景由近到远,感情抒发由浅入深,开头一
句“枯藤老树昏鸦”是诗眼。
C. “小桥”一句度来令人亲切,可仔细想想,却增添了
“断肠人”的愁绪。
D. “枯藤”句中的“枯藤”“老树”是最具有特征性的秋
景,给人以萧条、寂寥、悲凉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