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1.1 地球的自转 同步练习(A卷)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1.1 地球的自转 同步练习(A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48.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08-04 21:57:10

文档简介

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1.1 地球的自转 同步练习(A卷)
一、单选题
(2020高一上·永昌期末)下图为某一平直河段的剖面,面朝河流下游,左手方视为左岸,右手方视为右岸。读图回完成下面小题。
1.此河流位于(  )
A.南半球 B.北半球 C.赤道上 D.回归线上
2.若此河流是一条自东向西流动的河流,受侵蚀的是(  )
A.南岸 B.北岸 C.东岸 D.西岸
3.(2019高一上·青阳期中)读下面地球自转速度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A,B,C,D,E,F六点中,地球自转线速度相等的点是(  )
A.点A,F B.点B,A C.点C,D D.点E,B
(2)图中A,C,D,E,F五点中,地球自转角速度与北极点相同的个数是(  )
A.0个 B.5个 C.3个 D.4个
(3)A地某人连续两次看到太阳最高的时间间隔为(  )
A.23时56分4秒 B.24时 C.23时3分56秒 D.一个恒星年
4.(2019高一上·双流期中)地球绕其自加油的旋转运动,叫做地球自转。地球的自转方的是自西向东,由于地殊的自转,产生了一些地理现象。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下列四幅图中,能正确表示地球自转方向的是(  )
A. B.
C. D.
(2)以下地理现象中,不是由于地球自转产生的是(  )
A.昼夜现象
B.昼夜交替现象
C.时差的产生
D.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方向发生偏转
(3)“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句话描述的地理现象在下列哪个地方可以实现
A.北回归线 B.南回归线 C.赤道附近 D.两极
5.(2018高一上·中山月考)图是“地球自转等线速度示意图”,R、T在同一纬线上。据此回答以下小题。
(1)该区域所在的半球位置和纬度位置是(  )
A.南半球低纬度 B.北半球中纬度
C.南半球中纬度 D.北半球高纬度
(2)R点地形最有可能是(  )
A.丘陵 B.高原 C.山地 D.盆地
6.(2020高一上·回民期中)位于地球上空的同步人造卫星,其运动的速度与地面上对应点的自转速度相比较,两者的(  )
A.角速度和线速度都相同 B.角速度和线速度都不同
C.角速度相同,线速度不同 D.角速度不同,线速度相同
7.(2020高一上·新津月考)下面四幅图中所表示的自转方向正确,且NM为晨线的是(  )
A. B.
C. D.
8.(2020高一上·咸阳月考)下列有关地球自转周期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是指地球自转一周所用的时间
②如果以太阳为参照点,自转周期是24小时
③如果以距离地球遥远的同一恒星为参照点,自转周期小于24小时
④如果以距离地球遥远的同一恒星为参照点,自转周期大于24小时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9.(2020高一上·上海期末)织女星某日出现在西边地平线的时间为当地时间的6:00,请问次日再次出现在西边地平线的时间可能是当地时间的(  )
A.6:00 B.6:04 C.5:56 D.不固定
10.(2019高一上·江西竞赛)在下列地区中,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  )
A.20°S、30°E B.40°N、160°E
C.23°26′N、20°W D.66.5°N、120°W
二、综合题
11.(2017高一上·遵义月考)读下图,并根据要求完成以下问题:
(1)在图中用箭头标出自转方向。
(2)比较图中A、B、N三点的自转角速度A   B   N和线速度A   B   N。(请填入=、<、>)
12.(2017高一上·河北月考)读某日地球光照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示时刻日期为    ,节气为   日。
(2)此日,北京的太阳高度为一年中   (最大/最小)值。
(3)BC所在的线为   线(晨、昏),这一天B点日落时间为   。
(4)D点此时为   点,该日夜长为   小时。
13.(2017高一上·阳高月考)读极点俯视图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晨线是   ,昏线是   ;
(2)D点的地方时为   时,F点的地方时为   时。
14.(2017高一上·桂林月考)读地球光照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回答下列问题。
(1)该图是以   极点为中心的示意图,P点地方时为   时。
(2)弧MPN为   线 ,其中弧NP是   ,弧MP是   线。
(3)此时,北京时间是   时。
(4)此时,一艘轮船在E点附近向东航行,10分钟后,越过EF一线,这时轮船所在地的区时应为   月   日   时   分。
15.(2017高一上·桂林月考)读光照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回答下列问题。
(1)此图所示的节气是   ,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是   。
(2)此时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是   。此时北半球的昼夜状况是   。
(3)图中A点的地方时为   ,C点日出时刻为   ,D点的昼长为   小时。
(4)若图示半球为东半球,则北京时间是   。
(5)图中A、B、C、D四点,此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大到小的排序是   ,昼长由长到短的排序是   。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B
2.B
【知识点】地表物体水平运动的偏转
【解析】【点评】地球自转使得地球表面水平运动的物体产生偏向,在北半球向右偏,在南半球向左偏,在赤道不偏向。地转偏向力与纬度、速度呈正相关。
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水平运动物体在北半球向右偏,在南半球向左偏,在赤道不偏向。题意表明,该河段为平直河段,则河道形态主要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读图可知,该河段顺着河水流向的右岸附近河道较深,受侵蚀作用较强,左岸附近河道较浅,沉积作用较强,表明河水向右偏,根据水平运动物体偏向规律判断,此段河流可能位于北半球,B符合题意,排除AC;图中没有信息可判断此河流位于回归线上,排除D。故答案为:B。
2.若该河流流向为自东向西,则南岸为左岸,北岸为右岸,结合上题分析可知,该河流位于北半球,受地转偏向力影响,河水向右岸(北岸)偏转,右岸(北岸)水流速度快,侵蚀作用明显,B符合题意;左岸(南岸)河流流速慢,以沉积为主,侵蚀作用不明显,排除A;河流自东向西流动,没有东西岸,排除CD。故答案为:B。
3.【答案】(1)A
(2)A
(3)B
【知识点】地球自转及其特征
【解析】【分析】(1)地球自转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纬度相同自转线速度相同。图中A、F位于同一条纬线上,纬度相同,自转线速度相同,选项A符合题意。图中B点的纬度比和A点大,自转线速度B点比A点小,排除B选项。图中C点的纬度比和D点小,自转线速度C点比D点大,排除C选项。图中E点的纬度比和B点大,自转线速度E点比B点小,排除D选项。(2)北极点的地球自转角速度为0,而图中A、C、D、E、F五点自转角速度为每小时15度,因此,图中A、C、D、E、F五点中地球自转角速度与北极点相同的个数是0,选项A符合题意。(3)A地某人连续两次看到太阳最高的时间间隔,就是以太阳作参照物,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应为一个太阳日,时间为24小时,选项B符合题意。如果以恒星作参照物,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为一个恒星日,时间为23小时56分4秒,因此A、D不符合题意。地球自转没有一个时间为23时3分56秒的周期,因此C不符合题意。
【点评】地球自转线速度是指围绕地轴旋转的地球表面上的点的速度。赤道处的线速度最快,且向两极减小,极点为零。
4.【答案】(1)C
(2)A
(3)C
【知识点】地球自转及其特征
【解析】【分析】(1).地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在北极上空是以逆时针方向运转,A错误;地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在南极上空是以顺时针方向运转,B错误;C.地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在北极上空是以逆时针方向运转,C正确;D.地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在北极上空是以逆时针方向运转,D错误。故答案为:C。(2)昼夜现象是因为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太阳只能同时照亮地球的一半,而形成的,A错误;昼夜交替现象是因为地球自转运动产生的,B正确;地球上时差的产生,是因为地球自转运动,太阳东升西落产生的,C正确;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方向发生偏转,是因为地球自转运动,产生地转偏向力产生的,D正确;根据题意要求选择错误选项,故答案为:A。(3)“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的诗句反映的是地球自转,意思是说坐于赤道上随地球自转一天中也运动了八万里,本质是考查赤道的周长。所以这句话描述的地理现象在赤道附近才可以实现。C正确,ABD错误。故答案为:C。
【点评】地球自转:地球绕自转轴自西向东的转动,从北极点上空看呈逆时针旋转,从南极点上空看呈顺时针旋转。地球自转轴与黄道面成66.34度夹角,与赤道面垂直。地球自转是地球的一种重要运动形式,由于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地方时和沿水平方向运动的物体向一侧发生偏转。
5.【答案】(1)A
(2)B
【知识点】地球自转及其特征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地球自转的线速度。该地线速度向南减小,所以为南半球。根据该地线速度较大,所以纬度较低。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2)R地自转线速度较同纬度地区小,可能由于地势较低形成的。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点评】地球自转线速度大小主要有两个影响因素:纬度和地势。地球自转线速度随纬度升高而减小,处于同纬度的两地,地势越高线速度越大。
6.【答案】C
【知识点】地球自转及其特征
【解析】【分析】地球同步的人造卫星是定点于地球某处的上空,则同步卫星与地球自转角速度必须相同,由于同步卫星与地轴的距离大于地面对应点到地轴的距离,一天之中,同步卫星随地球自转转动的路径大于地面对应点,故其自转线速度大于地面对应点的线速度。由此判断,C正确,ABD错误。故答案为:C。
【点评】地球同步卫星即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又称对地静止卫星,是运行在地球同步轨道上的人造卫星,卫星距离地球的高度约为36000 km,卫星的运行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同、运行轨道为位于地球赤道平面上圆形轨道、运行周期与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相等,即23时56分4秒,卫星在轨道上的绕行速度约为3.1公里/秒,其运行角速度等于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在地球同步轨道上布设3颗通讯卫星,即可实现除两极外的全球通讯。
7.【答案】C
【知识点】地球自转及其特征
【解析】【分析】A图中顺地球自转,MN线是白昼进入黑夜的分界线,MN线是昏线,且地球自转方向错误,A错误;B图是北极俯视图,地球自转方向应为逆时针,但此图是顺时针,B错误;C图中顺地球自转,MN线是黑夜进入白昼的分界线,因此MN线是晨线,C正确;D图中地球自转方向错误,D错误。故答案为:C。
【点评】地球自转是地球的一种重要运动形式,自转的平均角速度为 4.167×10^(-3)度/秒,在地球赤道上的自转线速度为465米/秒。地球自转一周耗时23小时56分,约每隔10年自转周期会增加或者减少千分之三至千分之四秒.
8.【答案】A
【知识点】地球自转及其特征
【解析】【分析】地球自转周期是指地球自转一周所用的时间,①正确;如果以太阳为参照物,自转一周旋转约360°59',为一个太阳日,自转周期是24小时,②正确;如果以恒星为参照物,地球自转一周,旋转360°,自转周期为23小时56分4秒,小于24小时,③正确、④错误。故A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自转周期,天文学名词,在天文学上是指一个天体沿自转轴自转一周所需的时间。例如,昼夜平分、昼夜更替、昼夜长短三者都是地球上所固有的自然现象,虽然都涉及到昼夜状况,但成因却各不相同。昼夜平分是一个静止的概念,它不涉及地球的运动,而是由“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这一地球特性所决定的。昼夜更替是一个动态的概念,主要是由地球自转这一运动而产生的,因光源来自太阳,所以昼夜更替的周期就是一个太阳日,即24小时。
9.【答案】C
【知识点】地球自转及其特征
【解析】【分析】织女星次日再次出现在西边地平线时需经历一个恒星日,长23小时56分;昼夜更替周期为一个太阳日,长24小时。因此在同一个位置观测同一颗恒星,应逐日提前4分钟。故C正确,A、B、D错误。
【点评】恒星日也叫地球日,恒星日以恒星为参照物,太阳日以太阳为参照物。一个恒星日,地球自转了360度,用时23时56分4秒。一个太阳日,地球自转了360度56分,用时24小时。
10.【答案】A
【知识点】地球自转及其特征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地球线速度的变化规律,地球自转线速度与纬度高低有关,纬度越低,自转线速度越大,纬度越高,自转线速度越小,两极为0,结合四个选项,A选项中纬度最低,自转线速度最大,A正确。
【点评】地球自转线速度的结论为:赤道处的线速度最快,且向两极减小,极点为零。
11.【答案】(1)
(2)=;=;>;>
【知识点】地球自转及其特征
【解析】【分析】⑴北半球上空看呈逆时针自转。
⑵除两极外自转角速度相等,线速度赤道最大,向两极递减。
故答案为:(1)逆时针(2)=;=>;>
【点评】考查地球运动的基本特点。南顺北逆,线速度与纬度负相关,角速度除了极点以外都一样。难度小。
12.【答案】(1)12月22日;冬至
(2)最小
(3)昏;16
(4)22;12
【知识点】光照图的判读
【解析】【分析】⑴读图分析可知,此时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夜,南极圈及其以南出现极昼,说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为冬至日,时间为12月22日。
⑵此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京距离太阳直射点的距离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
⑶顺着地球自转方向,越过BC先,由白天过渡到晚上,说明该线为昏线。B点与昏线交点所在经线的时间为日落时间,昏线与赤道相交的点所在的时间为18:00,由此推出B点所在经在18:00经线以西30°,因此时间为16:00。
⑷读图分析可知,D点所在的经度与18:00所在的经度相差60,时间相差4小时,根据东加西减的原则可知,D地时间为22时。D点在赤道上,赤道上终年昼夜等长,夜长为12小时。
故答案为:(1)12月22日 冬至 (2)最小(3)昏;16(4)22;12
【点评】考查光照图的综合判读。这是最基本的侧视图的考查,要注意图中晨昏线是昏线,该图中两根相邻经线直接隔了30°,时差为两个小时。北极圈处于极夜,说明直射点在南回归线。再则晨昏先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时间为18点。难度很小,考查基础知识。
13.【答案】(1)BA;BC
(2)9;15
【知识点】光照图的判读
【解析】【分析】(1)读图分析可知,顺着地球自转方向,越过AB由夜进入昼,因此AB为晨线;越过CB由昼进入夜,因此CB为昏线。
(2)图示半球被经线划分成8等分,每份跨越经度为 360°÷8=45°,昼半球的中央经线为12时,因此E点所在经线为12时,D点所在经线,处于 E点经线的西侧45°经线位置,则 E点的时间为 12-3=9h;F点所在经线,处于 E点经线的东侧45°经线位置,则 E点的时间为 12+3=15h。
故答案为:(1)BA;BC (2)9;15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光照图的判读。晨昏线的判断,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夜进入昼即为时晨线,由昼进入夜即为昏线。光照图的时间的确定,晨线与赤道的交点为6点,昏线与赤道的交点为18点
14.【答案】(1)南;0
(2)晨昏;昏;晨
(3)17
(4)12;21;21;10
【知识点】光照图的判读
【解析】【分析】⑴读图根据地球自转方向为顺时针,所以该图是以南极点为中心的示意图,P点位于夜半球中央经线上,此时为地方时0点。
⑵读图可知,弧MPN为昼夜半球的界线,为晨昏线,顺着地球自转方向,PN线将由昼半球进入夜半球,为昏线,MP将由夜半球进入昼半球,为晨线。
⑶读图可知,此时0°经线为地方时9点,北京时间比0°经线早8小时,为17点。
⑷读图可知,EF线为180°经线,自西向东航行将由东12区进入西12区,日期晚一天,应当为12月21日,而此时EF线区时为21点,10分钟以后应当为12月21日21点10分。
故答案为:(1)南,0(2)晨昏;昏;晨(3)17(4)12;21;21;10
【点评】考查光照图的判读。光照图中要特别注意晨昏线的判读和晨昏线所隐含的时间信息。如:①晨赤点:晨线与赤道的交点,地方时为6∶00。②昏赤点:昏线与赤道的交点,地方时为18∶00。③晨昏北点或南点:也就是晨昏线的最高点和最低点,一般是12点或者0点。④太阳直射点:地方时为12∶00。
15.【答案】(1)冬至;南回归线
(2)自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昼短夜长
(3)12时;10点;12
(4)9点20分
(5)ADBC;BADC
【知识点】光照图的判读
【解析】【分析】⑴读图可知,此时北极圈以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为冬至日太阳光照图,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上。
⑵读图结合上题分析可知,此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自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北半球昼短夜长,纬度越高昼越短夜越长。
⑶读图可知,此时A点位于昼半球中央经线上,为地方时12时,C点该日昼长为4小时,地方时10点日出,D点位于赤道上,昼长全年等长为12小时。
⑷若图示半球为东半球,则A点为160°E经线,此时为12点,北京时间为9点20分。
⑸此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根据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公式,所以此时正午太阳高度由大到小顺序为ADBC,此时南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北半球昼短夜长,纬度越高昼越短夜越长,所以昼长由长到短为BADC。
故答案为:(1)冬至;南回归线(2) 自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昼短夜长(3)12;10;12(4)9点20分(5)ADBC;BADC
【点评】考查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和光照图的基本判读。难度较小,要求学生熟悉光照图中时间计算,昼夜长短计算和正午太阳高度叫的计算等知识。属于基础知识考查。
1 / 1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1.1 地球的自转 同步练习(A卷)
一、单选题
(2020高一上·永昌期末)下图为某一平直河段的剖面,面朝河流下游,左手方视为左岸,右手方视为右岸。读图回完成下面小题。
1.此河流位于(  )
A.南半球 B.北半球 C.赤道上 D.回归线上
2.若此河流是一条自东向西流动的河流,受侵蚀的是(  )
A.南岸 B.北岸 C.东岸 D.西岸
【答案】1.B
2.B
【知识点】地表物体水平运动的偏转
【解析】【点评】地球自转使得地球表面水平运动的物体产生偏向,在北半球向右偏,在南半球向左偏,在赤道不偏向。地转偏向力与纬度、速度呈正相关。
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水平运动物体在北半球向右偏,在南半球向左偏,在赤道不偏向。题意表明,该河段为平直河段,则河道形态主要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读图可知,该河段顺着河水流向的右岸附近河道较深,受侵蚀作用较强,左岸附近河道较浅,沉积作用较强,表明河水向右偏,根据水平运动物体偏向规律判断,此段河流可能位于北半球,B符合题意,排除AC;图中没有信息可判断此河流位于回归线上,排除D。故答案为:B。
2.若该河流流向为自东向西,则南岸为左岸,北岸为右岸,结合上题分析可知,该河流位于北半球,受地转偏向力影响,河水向右岸(北岸)偏转,右岸(北岸)水流速度快,侵蚀作用明显,B符合题意;左岸(南岸)河流流速慢,以沉积为主,侵蚀作用不明显,排除A;河流自东向西流动,没有东西岸,排除CD。故答案为:B。
3.(2019高一上·青阳期中)读下面地球自转速度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A,B,C,D,E,F六点中,地球自转线速度相等的点是(  )
A.点A,F B.点B,A C.点C,D D.点E,B
(2)图中A,C,D,E,F五点中,地球自转角速度与北极点相同的个数是(  )
A.0个 B.5个 C.3个 D.4个
(3)A地某人连续两次看到太阳最高的时间间隔为(  )
A.23时56分4秒 B.24时 C.23时3分56秒 D.一个恒星年
【答案】(1)A
(2)A
(3)B
【知识点】地球自转及其特征
【解析】【分析】(1)地球自转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纬度相同自转线速度相同。图中A、F位于同一条纬线上,纬度相同,自转线速度相同,选项A符合题意。图中B点的纬度比和A点大,自转线速度B点比A点小,排除B选项。图中C点的纬度比和D点小,自转线速度C点比D点大,排除C选项。图中E点的纬度比和B点大,自转线速度E点比B点小,排除D选项。(2)北极点的地球自转角速度为0,而图中A、C、D、E、F五点自转角速度为每小时15度,因此,图中A、C、D、E、F五点中地球自转角速度与北极点相同的个数是0,选项A符合题意。(3)A地某人连续两次看到太阳最高的时间间隔,就是以太阳作参照物,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应为一个太阳日,时间为24小时,选项B符合题意。如果以恒星作参照物,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为一个恒星日,时间为23小时56分4秒,因此A、D不符合题意。地球自转没有一个时间为23时3分56秒的周期,因此C不符合题意。
【点评】地球自转线速度是指围绕地轴旋转的地球表面上的点的速度。赤道处的线速度最快,且向两极减小,极点为零。
4.(2019高一上·双流期中)地球绕其自加油的旋转运动,叫做地球自转。地球的自转方的是自西向东,由于地殊的自转,产生了一些地理现象。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下列四幅图中,能正确表示地球自转方向的是(  )
A. B.
C. D.
(2)以下地理现象中,不是由于地球自转产生的是(  )
A.昼夜现象
B.昼夜交替现象
C.时差的产生
D.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方向发生偏转
(3)“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句话描述的地理现象在下列哪个地方可以实现
A.北回归线 B.南回归线 C.赤道附近 D.两极
【答案】(1)C
(2)A
(3)C
【知识点】地球自转及其特征
【解析】【分析】(1).地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在北极上空是以逆时针方向运转,A错误;地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在南极上空是以顺时针方向运转,B错误;C.地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在北极上空是以逆时针方向运转,C正确;D.地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在北极上空是以逆时针方向运转,D错误。故答案为:C。(2)昼夜现象是因为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太阳只能同时照亮地球的一半,而形成的,A错误;昼夜交替现象是因为地球自转运动产生的,B正确;地球上时差的产生,是因为地球自转运动,太阳东升西落产生的,C正确;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方向发生偏转,是因为地球自转运动,产生地转偏向力产生的,D正确;根据题意要求选择错误选项,故答案为:A。(3)“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的诗句反映的是地球自转,意思是说坐于赤道上随地球自转一天中也运动了八万里,本质是考查赤道的周长。所以这句话描述的地理现象在赤道附近才可以实现。C正确,ABD错误。故答案为:C。
【点评】地球自转:地球绕自转轴自西向东的转动,从北极点上空看呈逆时针旋转,从南极点上空看呈顺时针旋转。地球自转轴与黄道面成66.34度夹角,与赤道面垂直。地球自转是地球的一种重要运动形式,由于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地方时和沿水平方向运动的物体向一侧发生偏转。
5.(2018高一上·中山月考)图是“地球自转等线速度示意图”,R、T在同一纬线上。据此回答以下小题。
(1)该区域所在的半球位置和纬度位置是(  )
A.南半球低纬度 B.北半球中纬度
C.南半球中纬度 D.北半球高纬度
(2)R点地形最有可能是(  )
A.丘陵 B.高原 C.山地 D.盆地
【答案】(1)A
(2)B
【知识点】地球自转及其特征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地球自转的线速度。该地线速度向南减小,所以为南半球。根据该地线速度较大,所以纬度较低。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2)R地自转线速度较同纬度地区小,可能由于地势较低形成的。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点评】地球自转线速度大小主要有两个影响因素:纬度和地势。地球自转线速度随纬度升高而减小,处于同纬度的两地,地势越高线速度越大。
6.(2020高一上·回民期中)位于地球上空的同步人造卫星,其运动的速度与地面上对应点的自转速度相比较,两者的(  )
A.角速度和线速度都相同 B.角速度和线速度都不同
C.角速度相同,线速度不同 D.角速度不同,线速度相同
【答案】C
【知识点】地球自转及其特征
【解析】【分析】地球同步的人造卫星是定点于地球某处的上空,则同步卫星与地球自转角速度必须相同,由于同步卫星与地轴的距离大于地面对应点到地轴的距离,一天之中,同步卫星随地球自转转动的路径大于地面对应点,故其自转线速度大于地面对应点的线速度。由此判断,C正确,ABD错误。故答案为:C。
【点评】地球同步卫星即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又称对地静止卫星,是运行在地球同步轨道上的人造卫星,卫星距离地球的高度约为36000 km,卫星的运行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同、运行轨道为位于地球赤道平面上圆形轨道、运行周期与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相等,即23时56分4秒,卫星在轨道上的绕行速度约为3.1公里/秒,其运行角速度等于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在地球同步轨道上布设3颗通讯卫星,即可实现除两极外的全球通讯。
7.(2020高一上·新津月考)下面四幅图中所表示的自转方向正确,且NM为晨线的是(  )
A. B.
C. D.
【答案】C
【知识点】地球自转及其特征
【解析】【分析】A图中顺地球自转,MN线是白昼进入黑夜的分界线,MN线是昏线,且地球自转方向错误,A错误;B图是北极俯视图,地球自转方向应为逆时针,但此图是顺时针,B错误;C图中顺地球自转,MN线是黑夜进入白昼的分界线,因此MN线是晨线,C正确;D图中地球自转方向错误,D错误。故答案为:C。
【点评】地球自转是地球的一种重要运动形式,自转的平均角速度为 4.167×10^(-3)度/秒,在地球赤道上的自转线速度为465米/秒。地球自转一周耗时23小时56分,约每隔10年自转周期会增加或者减少千分之三至千分之四秒.
8.(2020高一上·咸阳月考)下列有关地球自转周期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是指地球自转一周所用的时间
②如果以太阳为参照点,自转周期是24小时
③如果以距离地球遥远的同一恒星为参照点,自转周期小于24小时
④如果以距离地球遥远的同一恒星为参照点,自转周期大于24小时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A
【知识点】地球自转及其特征
【解析】【分析】地球自转周期是指地球自转一周所用的时间,①正确;如果以太阳为参照物,自转一周旋转约360°59',为一个太阳日,自转周期是24小时,②正确;如果以恒星为参照物,地球自转一周,旋转360°,自转周期为23小时56分4秒,小于24小时,③正确、④错误。故A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自转周期,天文学名词,在天文学上是指一个天体沿自转轴自转一周所需的时间。例如,昼夜平分、昼夜更替、昼夜长短三者都是地球上所固有的自然现象,虽然都涉及到昼夜状况,但成因却各不相同。昼夜平分是一个静止的概念,它不涉及地球的运动,而是由“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这一地球特性所决定的。昼夜更替是一个动态的概念,主要是由地球自转这一运动而产生的,因光源来自太阳,所以昼夜更替的周期就是一个太阳日,即24小时。
9.(2020高一上·上海期末)织女星某日出现在西边地平线的时间为当地时间的6:00,请问次日再次出现在西边地平线的时间可能是当地时间的(  )
A.6:00 B.6:04 C.5:56 D.不固定
【答案】C
【知识点】地球自转及其特征
【解析】【分析】织女星次日再次出现在西边地平线时需经历一个恒星日,长23小时56分;昼夜更替周期为一个太阳日,长24小时。因此在同一个位置观测同一颗恒星,应逐日提前4分钟。故C正确,A、B、D错误。
【点评】恒星日也叫地球日,恒星日以恒星为参照物,太阳日以太阳为参照物。一个恒星日,地球自转了360度,用时23时56分4秒。一个太阳日,地球自转了360度56分,用时24小时。
10.(2019高一上·江西竞赛)在下列地区中,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  )
A.20°S、30°E B.40°N、160°E
C.23°26′N、20°W D.66.5°N、120°W
【答案】A
【知识点】地球自转及其特征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地球线速度的变化规律,地球自转线速度与纬度高低有关,纬度越低,自转线速度越大,纬度越高,自转线速度越小,两极为0,结合四个选项,A选项中纬度最低,自转线速度最大,A正确。
【点评】地球自转线速度的结论为:赤道处的线速度最快,且向两极减小,极点为零。
二、综合题
11.(2017高一上·遵义月考)读下图,并根据要求完成以下问题:
(1)在图中用箭头标出自转方向。
(2)比较图中A、B、N三点的自转角速度A   B   N和线速度A   B   N。(请填入=、<、>)
【答案】(1)
(2)=;=;>;>
【知识点】地球自转及其特征
【解析】【分析】⑴北半球上空看呈逆时针自转。
⑵除两极外自转角速度相等,线速度赤道最大,向两极递减。
故答案为:(1)逆时针(2)=;=>;>
【点评】考查地球运动的基本特点。南顺北逆,线速度与纬度负相关,角速度除了极点以外都一样。难度小。
12.(2017高一上·河北月考)读某日地球光照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示时刻日期为    ,节气为   日。
(2)此日,北京的太阳高度为一年中   (最大/最小)值。
(3)BC所在的线为   线(晨、昏),这一天B点日落时间为   。
(4)D点此时为   点,该日夜长为   小时。
【答案】(1)12月22日;冬至
(2)最小
(3)昏;16
(4)22;12
【知识点】光照图的判读
【解析】【分析】⑴读图分析可知,此时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夜,南极圈及其以南出现极昼,说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为冬至日,时间为12月22日。
⑵此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京距离太阳直射点的距离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
⑶顺着地球自转方向,越过BC先,由白天过渡到晚上,说明该线为昏线。B点与昏线交点所在经线的时间为日落时间,昏线与赤道相交的点所在的时间为18:00,由此推出B点所在经在18:00经线以西30°,因此时间为16:00。
⑷读图分析可知,D点所在的经度与18:00所在的经度相差60,时间相差4小时,根据东加西减的原则可知,D地时间为22时。D点在赤道上,赤道上终年昼夜等长,夜长为12小时。
故答案为:(1)12月22日 冬至 (2)最小(3)昏;16(4)22;12
【点评】考查光照图的综合判读。这是最基本的侧视图的考查,要注意图中晨昏线是昏线,该图中两根相邻经线直接隔了30°,时差为两个小时。北极圈处于极夜,说明直射点在南回归线。再则晨昏先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时间为18点。难度很小,考查基础知识。
13.(2017高一上·阳高月考)读极点俯视图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晨线是   ,昏线是   ;
(2)D点的地方时为   时,F点的地方时为   时。
【答案】(1)BA;BC
(2)9;15
【知识点】光照图的判读
【解析】【分析】(1)读图分析可知,顺着地球自转方向,越过AB由夜进入昼,因此AB为晨线;越过CB由昼进入夜,因此CB为昏线。
(2)图示半球被经线划分成8等分,每份跨越经度为 360°÷8=45°,昼半球的中央经线为12时,因此E点所在经线为12时,D点所在经线,处于 E点经线的西侧45°经线位置,则 E点的时间为 12-3=9h;F点所在经线,处于 E点经线的东侧45°经线位置,则 E点的时间为 12+3=15h。
故答案为:(1)BA;BC (2)9;15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光照图的判读。晨昏线的判断,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夜进入昼即为时晨线,由昼进入夜即为昏线。光照图的时间的确定,晨线与赤道的交点为6点,昏线与赤道的交点为18点
14.(2017高一上·桂林月考)读地球光照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回答下列问题。
(1)该图是以   极点为中心的示意图,P点地方时为   时。
(2)弧MPN为   线 ,其中弧NP是   ,弧MP是   线。
(3)此时,北京时间是   时。
(4)此时,一艘轮船在E点附近向东航行,10分钟后,越过EF一线,这时轮船所在地的区时应为   月   日   时   分。
【答案】(1)南;0
(2)晨昏;昏;晨
(3)17
(4)12;21;21;10
【知识点】光照图的判读
【解析】【分析】⑴读图根据地球自转方向为顺时针,所以该图是以南极点为中心的示意图,P点位于夜半球中央经线上,此时为地方时0点。
⑵读图可知,弧MPN为昼夜半球的界线,为晨昏线,顺着地球自转方向,PN线将由昼半球进入夜半球,为昏线,MP将由夜半球进入昼半球,为晨线。
⑶读图可知,此时0°经线为地方时9点,北京时间比0°经线早8小时,为17点。
⑷读图可知,EF线为180°经线,自西向东航行将由东12区进入西12区,日期晚一天,应当为12月21日,而此时EF线区时为21点,10分钟以后应当为12月21日21点10分。
故答案为:(1)南,0(2)晨昏;昏;晨(3)17(4)12;21;21;10
【点评】考查光照图的判读。光照图中要特别注意晨昏线的判读和晨昏线所隐含的时间信息。如:①晨赤点:晨线与赤道的交点,地方时为6∶00。②昏赤点:昏线与赤道的交点,地方时为18∶00。③晨昏北点或南点:也就是晨昏线的最高点和最低点,一般是12点或者0点。④太阳直射点:地方时为12∶00。
15.(2017高一上·桂林月考)读光照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回答下列问题。
(1)此图所示的节气是   ,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是   。
(2)此时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是   。此时北半球的昼夜状况是   。
(3)图中A点的地方时为   ,C点日出时刻为   ,D点的昼长为   小时。
(4)若图示半球为东半球,则北京时间是   。
(5)图中A、B、C、D四点,此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大到小的排序是   ,昼长由长到短的排序是   。
【答案】(1)冬至;南回归线
(2)自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昼短夜长
(3)12时;10点;12
(4)9点20分
(5)ADBC;BADC
【知识点】光照图的判读
【解析】【分析】⑴读图可知,此时北极圈以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为冬至日太阳光照图,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上。
⑵读图结合上题分析可知,此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自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北半球昼短夜长,纬度越高昼越短夜越长。
⑶读图可知,此时A点位于昼半球中央经线上,为地方时12时,C点该日昼长为4小时,地方时10点日出,D点位于赤道上,昼长全年等长为12小时。
⑷若图示半球为东半球,则A点为160°E经线,此时为12点,北京时间为9点20分。
⑸此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根据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公式,所以此时正午太阳高度由大到小顺序为ADBC,此时南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北半球昼短夜长,纬度越高昼越短夜越长,所以昼长由长到短为BADC。
故答案为:(1)冬至;南回归线(2) 自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昼短夜长(3)12;10;12(4)9点20分(5)ADBC;BADC
【点评】考查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和光照图的基本判读。难度较小,要求学生熟悉光照图中时间计算,昼夜长短计算和正午太阳高度叫的计算等知识。属于基础知识考查。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