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检测化学(必修)试卷(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检测化学(必修)试卷(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4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08-11 18:22: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宝应县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检测
化学(必修) 2021.11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本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S:32 Cl:35.5 I:127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6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78分。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世界环境日主题:关爱自然,刻不容缓!(Time for Nature)。我们倡导为建设美丽中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一己之力。关爱自然、保护环境成为我们最为关注的话题之一。下列气体能导致酸雨的是
A.H2 B.CO2 C.O2 D.NO2
2.今年是元素周期表发表 152 周年,期间科学家为完善周期表做出了不懈努力。当第 117 号新元素成功合成后,周期表七个周期全部被填满,证实了“稳定岛”的存在。关于核素 Ts,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质子数为117 B. 中子数为177
C. 核外电子数为117 D. 质量数为117
3.当光束通过下列分散系时,能观察到丁达尔效应的是
A. CuSO4溶液 B. NaOH溶液
C. 氢氧化铁胶体 D. 医用酒精
4.氮气是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气体。14 g 氮气的物质的量是
A.0.5 mol B.1 mol
C.0.5 g·mol-1 D.1 g·mol-1
5.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风力发电 B.粮食酿酒
C.干冰升华 D.海水晒盐
6.5G 时代对于信息的传输、储存、处理技术提出了新的要求。某种三维存储器的半导体衬底材料是单晶硅。硅是地壳中含量仅次于氧的元素,硅的化合态是由于地球的造山运动和火山喷发而出,高温的条件使硅主要以化合态存在,其中有一种成分是Na2SiO3,它属于
A. 氧化物 B. 有机物 C. 盐 D. 酸
7.下列常见物质的俗名与化学式相对应的是
A. 烧碱——NaOH  B. 明矾——Al2(SO4)3
C. 天然气——C2H4  D. 小苏打——Na2CO3
8.下列物质属于高分子化合物的是
A. 甲醛(CH2O)  B. 乙烯(C2H4)
C. 葡萄糖(C6H12O6)  D. 淀粉 [(C6H10O5)n]
9.下列物质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
A. 与CH3CH2CH2CH3 B.甲烷与乙烷
C.16O 与 18O D.石墨与金刚石
10.下列气体不能用浓硫酸干燥的是
A.Cl2 B.CO2 C.NH3 D.SO2
11.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次氯酸具有强还原性 B.光导纤维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
C.过氧化钠可用作潜艇里氧气的来源 D.铝热反应可用于焊接铁轨
12.在含有大量的NH+ 4、SO2- 4、Cl-的溶液中,还可能大量共存的离子是
A.Ba2+ B.Mg2+ C.Ag+ D.OH-
13.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A.乙烯的结构简式:CH2CH2 B.H2O的电子式:
C.氧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D.K2SO4的电离方程式:K2SO4=2K+ + SO
14.下列制取SO2、验证其漂白性、收集并进行尾气处理的装置和原理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制取SO2 B.验证漂白性 C.收集SO2 D.尾气处理
15.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 锌与醋酸溶液反应:Zn+2H+===Zn2++H2↑
B. 碳酸钙与盐酸反应:CO + 2H+ === CO2↑ + H2O
C. Cl2与NaOH溶液反应:Cl2 + 2OH-= 2Cl-+ H2O
D. Cu与FeCl3溶液反应:Cu+2Fe3+===Cu2++2Fe2+
16.化学反应总是伴随着能量变化,下列符合右图能量变化的反应是
A.镁条与稀盐酸的反应
B.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
C.石灰石在高温下的分解反应
D.天然气在空气中燃烧
17.炼铁过程中存在反应:CaO+SiO2CaSiO3。该反应属于
A. 化合反应 B. 分解反应
C. 置换反应 D. 复分解反应
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18~21题。
新能源汽车包括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这类全部使用非石油燃料的汽车,也包括混合动力电动车、乙醇汽油汽车等部分使用非石油燃料的汽车。可以减少对石油的依赖,有利于抑制石油价格上涨,对于其他非燃料油的价格也有较好的干预,使其价格下降。从而使国家对石油的依赖程度降低,有利于国家发展。传统汽车的尾气会对大气产生严重的污染,对汽车尾气净化或开发新能源汽车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18.传统能源已经临近枯竭,发展新能源是全世界的共识,而且也不只是在汽车工业。大力 扶持新能源的开发,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下面属于新能源的是
A. 天然气  B. 氢能 C. 煤  D. 石油
19.反应2NO + 2CO N2 + 2CO2可应用于汽车尾气净化,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升高温度能加快反应速率
B.减小NO浓度能加快反应速率
C.使用恰当的催化剂不能加快反应速率
D.达到化学平衡时,CO能100%转化为产物
20.某新能源汽车电池中含有LiFePO4,放电过程中,LiFePO4转化为FePO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LiFePO4中P为+5价,则 Fe为+3价
B.该放电过程铁元素被还原
C.该放电过程得到电子
D.将FePO4溶于稀硫酸后,可以用硫氰化钾溶液检验其中所含的铁元素
21.部分新能源汽车电池应用了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早在1836年,丹尼尔发明了世界上第一个实用电池,并用于早期铁路信号灯。右图为丹尼尔电池的工作原理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装置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B.锌片为电池的负极
C.铜片质量不变
D.电子由 Cu 片经导线流向 Zn 片
22.下列关于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苯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
B. 苯密度小于水
C. 苯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D. 一定条件下,苯可与浓硝酸发生取代反应
23.下列物质属于电解质的是
A. 镁 B. 硫酸 C. 乙醇 D. 海水
24. 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目的的是
A. 用碱石灰干燥氯气
B. 用燃烧的木条检验N2和CO2
C. 用CCl4萃取碘水中的碘单质
D. 用焰色反应检验碳酸氢钠溶液中是否含有碳酸钠
25.短周期主族元素 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Y 在短周期中原子半径最大,Z 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由小到大的顺序:r(X)<r(Y)<r(Z)
B.Y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比Z强
C.X与Y形成的化合物只有一种
D.X与Z形成的化合物属于共价化合物
26.下列依据相关实验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A.向某溶液中加入稀盐酸,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该溶液一定是碳酸盐溶液
B.将某气体通入KMnO4溶液中,溶液颜色褪去,说明该气体一定是SO2
C.用毛笔蘸取少量30%的FeCl3溶液,在铜片上画“+”,片刻后洗净,铜片上出现凹痕,说明Fe3+的氧化性强于Cu2+
D.将经冷的浓硝酸处理过的铝片洗净后,放入硫酸铜溶液中,铝片表面无红色的铜析出,说明铝的活泼性不如铜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题,共计22分)。
27.(6分)丹参素能明显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其结构如图所示
(1)丹参素属于 ▲ (填“无机化合物”或“有机化合物”)。
(2)丹参素一定条件下能与CH3CH2OH反应生成酯,该反应的类型属于 ▲ 反应(填“取代”或“加成”)。
(3)丹参素中含氧官能团有羧基和 ▲ (填名称)。
(4)向丹参素溶液中滴入2~3滴紫色石蕊试液,溶液颜色变红,说明丹参素溶液具有
▲ 性。
(5)丹参素具有很强的还原性。向稀的酸性KMnO4溶液中滴入几滴丹参素溶液,观察
到的现象为 ▲ 。
28.(6分)实验室用沾有油污的废铁屑制备硫酸铁铵[NH4Fe(SO4)2·xH2O],具体流程如下:
废铁屑需用热的纯碱溶液洗涤,其目的是 ▲ 。
(2)“酸浸”是温度需保持为80~95 ℃,采用的合适加热方式是 ▲ 。
(3)“氧化”过程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
(4)“转化”后制取硫酸铁铵晶体的操作主要包括加热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实验室过滤操作必须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 ▲ 和 ▲ 。
29.(10分)ClO2是一种易溶于水的、具有氧化性的黄绿色气体,可用作安全高效的水处理剂。一种实验室制备并吸收ClO2的原理及装置如下:
已知装置A中发生的反应:
2NaClO3+4HCl ===2ClO2↑+Cl2↑+2H2O+2NaCl(主反应)
NaClO3+6HCl=== NaCl+3Cl2↑+3H2O(副反应)
证明装置A中产生Cl2,是否可用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 ▲ (填“是”或“否”)。
Cl2在装置B的反应中主要体现氧化性,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
实验过程中不断缓慢通入N2的目的是 ▲ 。
(4) 单位体积ClO2吸收液中含有ClO2的质量的实验测定步骤如下:
步骤1. 准确移取1.00 mL装置C中的吸收液加入锥形瓶中,加入丙二酸静置后,再加入适量硫酸及稍过量的KI溶液(2ClO2+10I-+8H+===5I2+2Cl-+4H2O),在暗处放置5 min。
步骤2. 向锥形瓶的反应液中加入1 mL ▲ 溶液(填试剂名称),溶液呈蓝色,再向其中滴加0.08 mol·L-1 Na2S2O3溶液(发生反应I2+2Na2S2O3===2NaI+Na2S4O6),至恰好完全反应时(蓝色褪去)消耗Na2S2O3溶液20.00 mL。
①步骤2中所加试剂名称是 ▲
②计算装置C中,每1.00 mL ClO2吸收液中含有ClO2的质量(单位mg)(写出计算过程)。

宝应县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检测化学(必修)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78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D D C A B C A D A C A B D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答案 B D C A B A D B A B C B C
二、非选择题(共22分)
27.(6分)
(1)有机化合物 (1分)
(2)取代 (1分)
(3)羟基 (1分)
(4)酸 (1分)
(5)滴入的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变为无色 (2分)
28. (6分)
(1)除去废铁屑上的油污 (1分)
(2)水浴加热 (1分)
(3)2Fe2+ +H2O2 +2H+ = 2Fe3+ + 2H2O (2分)
(4)玻璃棒(1分),漏斗(1分) (无先后顺序)
29.(10分)
(1)否(1分)
(2)2NaClO2+Cl2 =2ClO2+2NaCl (2分)
(3)将A中产生的ClO2和Cl2以及B中的ClO2吹出 (2分)
(4) ①淀粉 (1分)
② 由 ClO2 ~2.5I2~5Na2S2O3
n(ClO2)= ×0.0800mol·L-1×20.00mL×10-3L·mL-1
=3.200×10-4mol (2分)
每1.00mLClO2吸收液中:
m(ClO2) =3.200×10-4mol×67.5g·mol-1×1000mg·g-1=21.6mg (2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