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9张PPT)
13.1 从闪电谈起
观看下列图片中这位女孩
在接触带电金属球后的头发
未接触
刚接触
接触后
她的头发为什么会竖起?
活动1: 观察摩擦起电现象
用塑料直尺(塑料外壳笔、塑料梳子)在头发或尼龙衣服上摩擦几下,然后靠近小纸屑。有什么现象?
现象:吸引小纸屑。
一、电是什么
做一做
1、带电体:
物体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就说明物体带了电,或者说带了电荷。
带电的物体也叫做“ ”
你在生活中见过类似的摩擦起电现象吗?
带电体
摩擦过的塑料直尺、塑料外壳笔能够吸引纸屑等轻小物体,我们就说它带了电或者说有了电荷。
归纳和结论:
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做摩擦起电。
电视机的荧光屏上经常粘有灰层,这是因为电视机工作时,屏幕上 ,而具有了___ 的性质。
带了电
吸引轻小物体
由于空气与扇叶摩擦,使得
风扇带电,带电体能吸引
轻小物体~灰尘。
经常使用的电扇扇叶上总是积灰的原因是?
二、两种电荷
摩擦为什么能使物体带电呢?
定义:
经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 电荷;
经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 电荷。
正
负
1.常见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
原子
核外电子
原子核
质子
中子
电中性
带正电
带负电
不带电
带正电
2.原子结构
核外电子
原子核
+
+
+
–
–
–
原子结构图:如右图
8
想一想:这个氧原子带电吗?
想一想:这个氧离子带电吗?
3、在通常情况下,整个原子呈中性,也就是原子对外不显带电的性质。
原子核所带正电荷数与核外所有电子总共带的负电荷数相等,整个物体显中性
正负电荷相等,整个物体显中性
如果电荷数不相等呢?
带电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开始
①得到电子的物体带负电。
②失去电子的物体带正电。
A
B
注意:转移的电荷是负电荷,而不是正电荷。
摩擦起电的实质:
摩擦起电的原因:
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
摩擦起电并不是创造了电荷,只是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使正负电荷分开。
摩擦起电
的条件
摩擦起电的结果:
1.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不同的两种物质摩擦)
2.摩擦的物体与外界绝缘。
摩擦起电总是使两个物体带上异种等量电荷
摩擦起电: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摩擦的两物体带等量的异种电荷。
接触起电:用带电体接触不带电的物体,使不带电的物体带电。两物体带同种电荷。
感应起电:用带电物体靠近不带电的物体,使不带电的物体带电。两物体带异种电荷。
物体带电的方法:
三、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活动2
研究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用图11-4(a)(b)(c)所示的实验来研究这个问题。
发生怎样的现象写在课本上。
两根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相互靠近时的现象。
相互排斥
两根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互靠近时的现象。
相互排斥
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和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互靠近时的现象。
相互吸引
带电体之间的吸引或排斥,是通过电场来实现的。
知识拓展: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小结1:
活动3(P44)
用起电模拟闪电现象
摇动起电机手柄,当转速逐渐增大时,你看到了什么现象?
现象:两球间发生火花放电。
尖端放电:物体带电时,它的尖端容易产生放电现象。
什么是放电现象
正电荷与负电荷相互接近并放出电的现象叫做放电现象。
云的移动,会和空气摩擦,云层间也会摩擦,都会产生且累积大量的电荷。
闪电就是电荷从云层移动到地面或者从云层移动到另一云层的结果。
闪电是怎样产生的
在干燥的秋冬季节,晚上脱毛衣时会发现一些小火花,并伴有“啪啪”的响声,这是由于脱毛衣时因 起电, 发生 的缘故。
摩擦
放电现象
实验表明,物体带电时,它的尖端容易产生放电现象。这种现象叫尖端放电。
富兰克林统一天电与地电
意义:揭开了千百年来遮盖着雷电的神秘面纱,统一了天电和地电。
讨论:试着解释一下雷电之“电”从何而来?
雷雨天气时,云层运动激烈,相互靠近的云层由于摩擦而带电。
带电物体失去电荷的现象。
小结2:
放电现象:
尖端放电:
带电物体的尖端容易产生放电现象。
金属球
金属杆
金属指针
带电体所带的电越多,验电器的金属指针张开的角度就越大。
验电器是检测物体是否带电的仪器
验电器的结构:如右图
工作原理:利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的原理来工作的。
四、验电器
电中和现象---电荷先中和后平分的现象
五、静电应用与防护
静电喷涂
静电植绒
静电复印
避雷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