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历年生物学中考真题分类汇编07 生物圈中的生命的延续和发展(1)

文档属性

名称 重庆市历年生物学中考真题分类汇编07 生物圈中的生命的延续和发展(1)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62.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2-07-28 17:30:44

文档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重庆市历年生物学中考真题分类汇编07 生物圈中的生命的延续和发展(1)
一、单选题
1.(2022·重庆)下列各组性状中,不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
A.绵羊的卷毛和直毛 B.豌豆的高茎和圆粒
C.番茄的红果和黄果 D.人的能卷舌和不能卷舌
2.(2022·重庆)有耳垂性状由显性基因A控制,无耳垂性状由隐性基因a控制,则无耳垂个体的基因组成是(  )
A. B.
C. D.
3.(2022·重庆)蝗虫的个体发育属于不完全变态,据图判断其发育过程不经历的阶段是(  )
A.受精卵 B.幼虫 C.成虫 D.蛹
4.(2022·重庆)人体的胚胎在母体内发育的场所是(  )
A.输卵管 B.子宫 C.卵巢 D.胎盘
5.(2022·重庆)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出台了“三胎政策”。一对夫妇已育有两个小孩,如果再生育一个孩子,是男孩的可能性为(  )
A.0 B.25% C.50% D.100%
6.(2022·重庆)下列属于不可遗传的变异是(  )
A.无光条件下长出的蒜苗是黄白色
B.经太空育种形成的太空椒
C.用杂交技术培育的高产抗倒伏小麦
D.利用转基因技术培育的抗虫棉
7.(2021·潼南)解释生物进化的原因,目前人们普遍接受的是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以下关键词能正确概述自然选择学说内容的一组是(  )
①自然发生 ②物种不变 ③过度繁殖 ④环境污染 ⑤生存斗争 ⑥遗传、变异 ⑦适者生存
A.①②③⑦ B.④⑤⑥⑦ C.①③④⑤ D.③⑤⑥⑦
8.(2021·潼南)下列哪项不是动物保护色的含义(  )
A.使动物容易躲避敌害 B.有利于动物捕食猎物
C.能保护动物的皮肤的美丽 D.动物的体色与周围环境相似
9.(2021·潼南)下列关于女性生殖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卵巢是形成受精卵的场所 B.输卵管是输送卵细胞的通道
C.子宫是胚胎发有的场所 D.阴道是胎儿产出的通道
10.(2021·江津)下列关于人和动物生殖和发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胎儿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通过胎盘由母体排出
B.鸟的胚胎发育过程与人一样,体内受精,卵生
C.怀孕时受精卵不断分裂形成的早期胚胎植入子宫内膜继续发育
D.生殖期的青蛙雌雄抱对,在水中完成体内受精
11.(2021·江津)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嫁接成活的关键是接穗和砧木必须是同一物种
B.只有植物的茎才适于扦插
C.将植物体的部分组织或细胞置于特制的培养基内,就可以培育出完整的植物体
D.植物体的组织培养的繁殖方式属于无性生殖
12.(2021·江津)下列对人体细胞染色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不论男女,体细胞中都含有23对染色体,其中有一对性染色体
B.男性生殖细胞内的染色体组成为22条+Y
C.女性生殖细胞内的染色体组成为22条+X
D.女性体细胞内的染色体组成为22对+XX
13.(2021·江津)下列有关生命的起源和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化石为生物的进化提供了唯一的证据
B.生物的遗传、变异和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导致了生物的进化
C.生物的变异是定向的,决定着生物进化的方向
D.生物的进化遵循从水生到陆生,从小型到大型,从简单到复杂的规律
14.(2021·江津)下列生物现象中,属于拟态的是(  )
A.雷鸟的羽毛夏季为棕褐色,冬季变成白色
B.枯叶蝶双翅合拢时像枯叶
C.绿色青蛙浮在池塘浮萍中,很难被昆虫发现
D.菟丝子寄生在豆科植物上
15.(2021·江津)下列各组疾病全部属于遗传病的是(  )
A.白化症、色盲、唐氏综合征 B.佝偻病、夜盲症、坏血病
C.侏儒症、乙肝、唐氏综合征 D.色盲、甲肝、乙肝、佝偻病
16.(2021·黔江)图是某昆虫发育过程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此昆虫的发育与家蚕相似,属于完全变态
B.此昆虫的发育与青蛙相似,属于不完全变态
C.如若此虫是一种害虫,则成虫期的危害是最大的
D.此昆虫的发育与蝗虫的发育相似,都属于完全变态
17.(2021·黔江)下图表示基因、DNA,染色体、细胞核的关系,图中1、2、3、4依次表示(  )
A.基因、DNA,染色体、细胞核 B.DNA,基因、细胞核、染色体
C.细胞核、染色体、DNA,基因 D.染色体、细胞核、基因、DN
二、综合题
18.(2022·重庆)全球棉花看中国,中国棉花看新疆。对棉田生态系统的综合治理有利于当地经济发展。请结合棉花的一生及新疆某棉区部分生物组成的食物网示意图,回答问题:
(1)如图甲所示,棉花是通过产生   来繁殖后代的,这种生殖方式属于有性生殖。
(2)根系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通过导管向上运输,其运输动力主要来自棉花植株的   作用,大部分水通过叶片的   散失到大气中去,从而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3)根据图乙可判断,该棉田生态系统中有   条食物链,其中七星瓢虫和棉蚜的种间关系是   (“捕食”或“竞争”)
(4)控制棉田中棉蚜和棉长管蚜等害虫数量的方法主要有两种,请结合棉区的食物网,利用生态系统相关知识,选择一种合理的防治方法并简要说出理由。
A.生物防治:合理引入棉蚜、棉长管蚜的天敌七星瓢虫或草蛉
B.农药防治:大面积喷洒灭虫农药
你选择的防治方法是   ,理由是   (答出一点即可)。
19.(2021·江津)如图为羊的毛色遗传图解,其中子一代全是白毛羊。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羊的毛色在遗传学上称为   。子一代全是白毛羊,却在子二代中出现了黑毛羊,这种现象在遗传学上称为   。
(2)若显性基因用B表示,隐性基因用b表示,则亲代黑毛羊的基因组成是   ,子一代白毛羊的基因组成是   。
(3)子一代全是白毛羊,子二代却出现了黑毛羊,从理论上分析子二代中出现黑毛羊的概率是   。
(4)羊的生殖过程与人类似,羊的   是亲代与子一代之间联系的唯一桥梁。
三、实验探究题
20.(2021·黔江)某科学家在进行豚鼠体毛长度遗传研究时,设计了四组豚鼠交配实验。令豚鼠体毛长度由一对基因E、e控制,且豚鼠交配实验亲、子代的性状及数目如下表所示:
组次 亲代(性状) 子代(只)
雌 雄 短毛 长毛
甲 短毛 短毛 34 11
乙 长毛 长毛 0 42
丙 长毛 短毛 26 24
丁 短毛 长毛 51 0
若在不考虑基因突变的情况下,请你根据上述信息及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   组实验,可以判断   是显性性状。
(2)请根据表中数据,分别写出甲、丁两组实验中雌性个体的基因组成依次分别是   。
(3)假设丙组亲代产生了100只子代豚鼠,请从理论上推测其中短毛雄性豚鼠有   只。
(4)某同学买了一只雌性短毛豚鼠,但不知道该豚鼠的基因组成。为确定该豚鼠的基因组成是EE还是Ee,该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用该雌性短毛豚鼠与一只   豚鼠交配,若后代豚鼠的毛   ,则其基因组成为EE;若后代   ,则其基因组成为Ee。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性状和相对性状
【解析】【解答】ACD.绵羊的卷毛和直毛、番茄的红果和黄果、人的能卷舌和不能卷舌都是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属于相对性状,不符合题意。
B.豌豆的高茎和圆粒,是豌豆的不同性状的,不属于相对性状,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称为相对性状。
相对性状必须满足:同一种生物;同一性状;不同的表现形式。
2.【答案】C
【知识点】基因的显隐性及其性状遗传
【解析】【解答】通常,当生物的性状由一对显性基因(如AA)控制时,它表现为显性性状;当生物的性状由一个显性基因和一个隐性基因(如Aa)控制时,它表现为显性性状;当生物的性状由一对隐性基因(如aa)控制时,表现为隐性性状。所以,有耳垂性状由显性基因A控制,无耳垂性状由隐性基因a控制,则无耳垂个体的基因组成是aa。
故答案为:C。
【分析】生物的性状一般是由DNA上的基因控制的.控制生物性状的基因是成对存在的,在遗传时,亲代的性状有的能够在后代中表现出来,有的则不能表现出来.根据性状在亲代和后代中的表现规律,相对性状分为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把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叫做显性基因,通常用大写的英文字母(如A)表示;把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叫做隐性基因,通常用小写的英文字母表示(如a)。倘若细胞内控制某一性状的一对基因为两个大写字母或一大一小(如AA或Aa)该生物个体表现为显性基因A所控制的性状,即显性性状;细胞内控制某一性状的一对基因为两个小写字母(如aa)该生物个体表现为隐性性状。
3.【答案】D
【知识点】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解析】【解答】家蚕等昆虫的发育经过“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属于完全变态发育;蝗虫的发育过程包括“卵→幼虫→成虫”三个时期,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二者相比,蝗虫比家蚕的发育过程少了一个蛹期。
故答案为:D。
【分析】昆虫的发育分为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①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时期。完全变态发育的昆虫幼虫与成虫在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上明显不同,差异很大.如蚊子、苍蝇、家蚕、菜粉蝶等。
②不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不完全变态发育的昆虫幼体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非常相似,但各方面未发育成熟,如蟋蟀、螳螂、蝼蛄、蝗虫等。
4.【答案】B
【知识点】胚胎发育和营养
【解析】【解答】人的生殖细胞包括睾丸产生的精子和卵巢产生的卵细胞。含精子的精液进入阴道后,精子缓慢地通过子宫,在输卵管内与卵细胞相遇,有一个精子进入卵细胞,与卵细胞相融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卵不断进行分裂,逐渐发育成胚泡;胚泡缓慢地移动到子宫中,最终植入子宫内膜,这是怀孕;胚泡中的细胞继续分裂和分化,形成组织,并进一步形成器官,逐渐发育成胚胎,并于怀孕后8周左右发育成胎儿,胎儿已具备人的形态;胎儿生活在子宫内半透明的羊水中,通过胎盘、脐带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胎儿从母体获得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氧气,胎儿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也是通过胎盘经母体排出体外的;怀孕到40周左右,胎儿发育成熟,成熟的胎儿和胎盘一起从母体的阴道排出,即分娩。可见人体的胚胎在母体内发育的场所是子宫。
故答案为:B。
【分析】女性生殖系统的组成:
卵巢 产生卵细胞和分泌雌性激素(主要生殖器官)
输卵管 输送卵细胞和受精的场所
子宫 胚胎、胎儿发育的场所
阴道 精子进入,婴儿产出和流出月经的地方.
5.【答案】C
【知识点】人的染色体组成和性别遗传
【解析】【解答】在亲代的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经过减数分裂,两条性染色体彼此分离,男性产生两种类型的精子——含X染色体的精子和含Y染色体的精子。女性则只产一种含X染色体的卵细胞。受精时,如果是含X的精子与卵子结合,就产生具有XX的受精卵并发育成女性;如果是含Y的精子与卵子结合,就产生具有XY的受精卵并发育成为男性。由于男性可产生数量相等的X精子与Y精子,加之它们与卵子结合的机会相等,所以每次生男生女的概率是相等的,即生男孩的概率是50%,生女孩的概率也是50%。所以,一对夫妇已育有两个小孩,如果再生育一个孩子,是男孩的可能性为:50%。
故答案为:C。
【分析】每个正常人的体细胞中都有23对染色体,其中22对男女都一样,叫常染色体,有一对男女不一样,叫性染色体,决定着人的性别.男性的性染色体为XY,女性的性染色体为XX。女性的卵细胞只有一种类型:X;男性产生的精子有两种类型:X精子和Y精子,X精子与卵细胞结合的受精卵发育成女孩,Y精子与卵细胞结合的受精卵发育成男孩。
6.【答案】A
【知识点】变异的类型、原因和意义
【解析】【解答】A.在无光条件下的蒜苗由于缺少光照,叶片无法形成叶绿素,故叶片呈黄白色,故该变异不能遗传给下一代,A符合题意。
B.太空椒是由于普通椒经过太空射线的辐射后,遗传物质发生改变,进而性状发生改变,故属于可遗传变异,B不符合题意。
CD.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属于可遗传的变异有三大来源。杂交技术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遗传结构不同的品种杂交,利用亲本品种间优良基因重组,创造新的变异的技术;转基因技术是把一种生物的某个基因,用生物技术的方法转入到另一种生物的基因组中,培育出转基因生物,就可能表现出转基因所控制的性状,因此,高产抗倒伏小麦和抗虫棉的变异都是可遗传变异,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生物性状的变异是普遍存在的.变异首先决定于遗传物质基础的不同,其次与环境也有关系.由遗传物质的改变而引起的变异是可遗传的,叫可遗传变异;单纯由环境引起的变异,如没有影响到遗传物质基础,是不遗传的,叫不可遗传变异。
7.【答案】D
【知识点】生物进化的学说
【解析】【解答】自然选择是生物在自然界中经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者生存,不适时淘汰的过程,主要内容是过度繁殖,遗传变异,生存斗争,适者生存,只有有利变异的过个体经过生存斗争容易存活下来,并将这种有利变异遗传给下一代,不利变异的个体淘汰。自然选择的结果是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故答案为:D。
【分析】自然选择:生物通过生存斗争,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的过程.进化的过程:①过度繁殖;②生存斗争;③遗传变异;④适者生存。
①过度繁殖:地球上的各种生物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都有依照几何比率增长的倾向。
② 生存斗争:生物的繁殖能力是如此强大,但事实上,每种生物的后代能够生存下来的却很少,任何一种生物在生活过程中都必须为生存而斗争.生存斗争包括生物与 无机环境之间的斗争,生物种内的斗争,如为食物和栖息地等的斗争,以及生物种间的斗争.由于生存斗争,导致生物大量死亡,结果只有少量个体生存下来。
③④ 遗传变异、适者生存:在生存斗争中,什么样的个体能够获胜并生存下去呢?达尔文用遗传和变异来进行解释。他认为一切生物都具有产生变异的特性,引起变异的根本原因是环境条件的改变.在生物产生的各种变异中,有的可以遗传,有的不能够遗传。但哪些变异可以遗传呢?达尔文用适者生存来进行解释。他认为,在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而生存下去.反之,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在生存斗争中失败而死亡,这就是说,凡是生存下来的生物都是适应环境的,而被淘汰的生物都是对环境不适应的,这就是适者生存。
8.【答案】C
【知识点】生物进化的学说
【解析】【解答】动物适应栖息环境而具有与环境色彩相似的体色,叫做保护色。动物的体色经自然选择后与周围环境相似,有利于捕食猎物,躲避敌害;但动物的保护色不一定使其皮肤美丽。故A、B、D不符合题意, 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达尔文把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他认为,自然选择过程是一个长期的、缓慢的、连续的过程.由于生存斗争不断地进行,因而自然选择也是不断地进行,通过一代代的生存环境的选择作用,物种变异被定向地向着一个方向积累,于是性状逐渐和原来的祖先不同了,这样,新的物种就形成了.由于生物所在的环境是多种多样的,因此,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 也是多种多样的,所以,经过自然选择也就形成了生物界的多样性。
9.【答案】A
【知识点】女性生殖系统
【解析】【解答】A.女性产生生殖细胞的器官是卵巢,主要功能是产生卵细胞分泌雌性激素,A符合题意。
B.输卵管具有输送卵细胞的作用,并且是受精卵形成的场所,B不符合题意。
C.子宫是胚胎和胎儿发育的场所,C不符合题意。
D.阴道是精子进入和胎儿产出的通道,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女性生殖系统的组成:
卵巢 产生卵细胞和分泌雌性激素(主要生殖器官)
输卵管 输送卵细胞和受精的场所
子宫 胚胎、胎儿发育的场所
阴道 精子进入,婴儿产出和流出月经的地方.
10.【答案】A
【知识点】生物的生殖和发育(综合)
【解析】【解答】A.胎儿生活在子宫内半透明的羊水中,通过胎盘、脐带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胎儿从母体获得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氧气,胎儿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也是通过胎盘经母体排出体外的,A符合题意。
B.鸟的胚胎发育是体内受精,卵生;人的生殖发育过程是体内受精、胎生,B不符合题意。
C.受精卵不断进行细胞分裂,逐渐发育成胚泡。胚泡缓慢地移动到子宫中,最终附着在子宫内膜上,就好比一粒种子落到了土壤中,这才是怀孕的开始,C不符合题意。
D.由分析可知:生殖期的青蛙雌雄抱对,在水中完成体外受精,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人的生殖过程中,受精卵在输卵管中形成,受精卵在输卵管就开始进行细胞分裂,逐渐发育成胚泡,胚泡缓慢地移动到子宫中,最终附着在子宫内膜发育,胎儿通过胎盘与母体完成物质交换.。胎儿发育成熟后,从母体阴道产出,这个过程叫做分娩。
11.【答案】D
【知识点】植物的无性生殖
【解析】【解答】A.嫁接成功的关键是接穗和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以确保成活,因为形成层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能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使得接穗和砧木长在一起,易于成活,A不符合题意。
B.适于植物扦插的材料有植物的茎、叶、根、芽等(在园艺上称插穗),或插入土中、沙中,或浸泡在水中,等到生根后就可栽种,使之成为独立的新植株,B不符合题意。
C.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是将植物的器官、组织或细胞等,必须在无菌的条件下,培养在含无机盐和有机物的培养基上,使它逐渐发育成完整的植物体,C不符合题意。
D.植物体的组织培养没有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故该种的繁殖方式属于无性生殖,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无性生殖指的是不需要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过程.植物用根、茎、叶等营养器官进行繁殖的方式叫做营养繁殖,营养繁殖就是最常见的一种无性生殖的方式,常见的无性生殖的方式有扦插、嫁接、压条。而有性生殖指的是两性生殖细胞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
12.【答案】B
【知识点】人的染色体组成和性别遗传
【解析】【解答】A.不论男女,体细胞中都含有23对染色体,其中有一对性染色体(男性为XY、女性为XX),A不符合题意。
B.男性生殖细胞内的染色体组成为22条+Y或22条+X,B符合题意。
C.由分析可知:女性生殖细胞内的染色体组成为22条+X,C不符合题意。
D.由分析可知:女性体细胞内的染色体组成为22对+XX,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每个正常人的体细胞中都有23对染色体,其中22对男女都一样,叫常染色体,有一对男女不一样,叫性染色体,决定着人的性别.男性的性染色体为XY,女性的性染色体为XX。女性的卵细胞只有一种类型:X;男性产生的精子有两种类型:X精子和Y精子,X精子与卵细胞结合的受精卵发育成女孩,Y精子与卵细胞结合的受精卵发育成男孩。
13.【答案】B
【知识点】生物进化的研究方法及证据;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生物进化的学说
【解析】【解答】A.生物进化的证据有化石证据、比较解剖上的证据、胚胎学上的证据等,化石是生物进化的重要证据但不是唯一证据,A不符合题意。
B.根据自然选择理论:遗传和变异是基础,过度繁殖是前提,生存斗争是手段,适者生存是结果。故生物的遗传、变异和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导致了生物的进化,B符合题意。
C.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决定着生物进化的方向,C不符合题意。
D.生物的进化的一般规律是: 由简单到复杂,由水生到陆生,由低等到高等,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生物化石是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如卵、粪便等)或生活痕迹(如动物的脚印、爬迹等),化石证据是最直接、最重要的证据。科学家比较各个地层中的化石后发现,在越古老的地层里,成为化石的生物越简单、越低等,水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在越新的地层里,成为化石的生物越复杂、越高等,陆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这种现象说明了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
14.【答案】B
【知识点】生物进化的学说
【解析】【解答】A.雷鸟的羽毛夏季为棕褐色,冬季变成白色,是保护色,A不符合题意。
B.枯叶蝶双翅合拢时像枯叶,属于拟态,B符合题意。
C.绿色青蛙浮在池塘浮萍中,很难被昆虫发现,是保护色,C不符合题意。
D.菟丝子寄生在豆科植物上,体现了物种之间的寄生关系,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的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生物的适应性是普遍存在的。如:沙漠中的仙人掌叶变成了刺,可减少水分的蒸腾,以适应干旱的生活环境;企鹅体内有很多的脂肪,有保温作用,以适应严寒的气候;还有,动物的拟态和保护色等,都是对生活环境的一种适应。
15.【答案】A
【知识点】常见的人类遗传病
【解析】【解答】A.结合分析可知:白化症、色盲、唐氏综合征都属于遗传病,A符合题意。
B.佝偻病是缺乏钙或维生素D造成的,夜盲症是由于缺乏维生素A引起的,坏血病是缺维生素C,B不符合题意。
C.侏儒症是婴幼儿阶段缺少生长激素造成的,乙肝属于传染病,唐氏综合征属于遗传病,C不符合题意。
D.色盲属于遗传病,甲肝、乙肝属于传染病,佝偻病是缺乏钙或维生素D造成的,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遗传病是指遗传物质发生改变或者由致病基因所控制的疾病,通常具有垂直传递和终身性的特征。因此,遗传病具有由亲代向后代传递的特点。遗传病常为先天性的,也可后天发病。如先天愚型、多指(趾)、先天性聋哑、血友病等,这些遗传病完全由遗传因素决定发病,并且出生一定时间后才发病,有时要经过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后才能出现明显症状。
16.【答案】A
【知识点】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解析】【解答】A.此昆虫的发育与家蚕相似,经过了“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属于完全变态发育,A符合题意。
B.此昆虫的发育属于完全变态发育;青蛙的发育过程为: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因此,青蛙的发育过程属于变态发育,B不符合题意。
C.如若此虫是一种害虫,成虫期取食花蜜,而幼虫期取食植物叶片且食量大,故幼虫期的危害是最大的,C不符合题意。
D.由分析可知:此昆虫的发育属于完全变态发育,而蝗虫的发育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昆虫的发育分为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①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时期。完全变态发育的昆虫幼虫与成虫在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上明显不同,差异很大.如蚊子、苍蝇、家蚕、菜粉蝶等。
②不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不完全变态发育的昆虫幼体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非常相似,但各方面未发育成熟,如蟋蟀、螳螂、蝼蛄、蝗虫等。
17.【答案】A
【知识点】基因、DNA和染色体的关系
【解析】【解答】基因在DNA上,DNA在染色体上,染色体在细胞核内,染色体是细胞核内具有遗传作用的物体,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所以叫染色体,每条染色体含有一个DNA分子,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基因是DNA上决定生物性状的小片段,因此染色体存在于细胞的细胞核中。
故答案为:A。
【分析】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细胞核中有一些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是染色体,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DNA分子为双螺旋结构,像螺旋形的梯子;DNA上决定生物性状的小单位,叫基因。基因决定生物的性状.染色体数目是一定的,一条染色体有一个DNA分子组成,一个DNA分子上有许多个基因。
18.【答案】(1)种子
(2)蒸腾;气孔
(3)四或4;捕食
(4)A;生物防治生产成本低,能降低农业成本,增加农民的收入,与喷施农药(化学防治)相比,生物防治还具有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不污染环境,降低残毒的遗留量,对人、畜安全;提高生物多样性,使生态系统营养结构复杂,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有利于延缓害虫抗药性的发生和发展,在连续使用的情况下,对一些病虫具有连续而持久的抑制作用
【知识点】生物防治;蒸腾作用及其意义;植物的有性生殖
【解析】【解答】(1)由两性生殖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属于有性生殖。有性生殖的后代,具有双亲的遗传特性,如植物用种子繁殖后代。所以,如图甲所示,棉花是通过产生种子来繁殖后代的,这种生殖方式属于有性生殖。
(2)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内以水蒸气的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植物体通过根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只有约1%被植物体利用,99%以上的水都通过蒸腾作用以水蒸气的形式从叶片的气孔散发到大气中去了。蒸腾作用为植物吸收水分提供了向上的动力,同时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也跟着一起被运输。所以,根系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通过导管向上运输,其运输动力主要来自棉花植株的蒸腾作用,大部分水通过叶片的气孔散失到大气中去,从而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3)根据图乙可判断,该棉田生态系统中有4条食物链,分别是:新疆棉→棉蚜→七星瓢虫;新疆棉→棉蚜→草蛉;新疆棉→棉长管蚜→七星瓢虫;新疆棉→棉长管蚜→草蛉。种间关系是不同物种之间的关系,分互利共生、竞争、捕食和寄生。捕食是捕食者和被捕食者的关系,竞争是指由于竞争同一食物、栖息地等两物种之间的争斗关系。七星瓢虫能够捕食棉蚜,故两者的种间关系是捕食。
(4)控制棉田中棉蚜和棉长管蚜等害虫数量的方法主要有两种,应该选择的防治方法是A(生物防治),理由是:生物防治生产成本低,能降低农业成本,增加农民的收入,与喷施农药(化学防治)相比,生物防治还具有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不污染环境,降低残毒的遗留量,对人、畜安全;提高生物多样性,使生态系统营养结构复杂,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有利于延缓害虫抗药性的发生和发展,在连续使用的情况下,对一些病虫具有连续而持久的抑制作用。
【分析】(1)生物的生殖方式可分为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两种,由亲本产生有性生殖细胞,经过两性生殖细胞(例如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成为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为新的个体的生殖方式,叫做有性生殖;如向日葵、玉米和桃树等靠种子来繁殖后代的,为有性生殖.无性生殖指的是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绿色开花植物利用营养器官根、茎、叶繁殖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叫做营养生殖;营养生殖有利于保持母本的优良性状,加快繁殖的速度,营养繁殖没有出现两性生殖细胞,是无性生殖.无性生殖包括嫁接、扦插、组织培养、压条、克隆、分裂生殖、出芽生殖等等。
(2)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一个过程。
(3)有关食物链的书写要点:
①数食物链时,要从起始端(绿色植物)数起,每条食物链都要数到底,不能漏数,但也不能将一个箭头看作一条食物链;
②在食物链中,每个箭头都必须指向取食者(或捕食者);
③在食物链的组成成分中,不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成分,它只反映出生产者与消费者、消费者与消费者之间,由于捕食与被捕食而发生的联系;
④肉食动物(属于第三环节),终点是营养级最高的肉食动物。
(4)生物防治就是利用生物来防治病虫害.大致可以分为以虫治虫、以鸟治虫和以菌治虫三大类.它是降低杂草和害虫等有害生物种群密度的一种方法.它利用了生物物种间的相互关系,以一种或一类生物抑制另一种或另一类生物.它的最大优点是不污染环境,成本低,是农药等非生物防治病虫害方法所不能比的,有利于维持生态平衡。
19.【答案】(1)性状;变异
(2)bb;Bb、Bb
(3)25%
(4)生殖细胞(精子、卵细胞)
【知识点】遗传和变异现象;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性状和相对性状;基因的显隐性及其性状遗传
【解析】【解答】(1)性状是指生物体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故羊的毛色在遗传学上称为性状。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叫变异。故子一代全是白毛羊,却在子二代中出现了黑毛羊,这种现象在遗传学上称为变异。
(2)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则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亲代个体表现的性状是显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中既有显性基因,也有隐性基因,是杂合体。所以,根据羊的毛色遗传规律(子一代:白毛×白毛→子二代:黑毛、白毛),可推知白毛是显性性状(BB或Bb),黑毛是隐性性状(bb)。隐性性状一旦表现,必定是纯合子(用bb表示)。因而由隐性纯合子能推知其亲代或后代体细胞中至少含有一个隐性基因(b)。所以,亲代黑毛羊基因组成为bb,子一代白毛羊基因组成为Bb、Bb。
(3)子一代全是白毛羊,基因组成为Bb、Bb,遗传图解如下:
由上图可知,从理论上分析子二代中出现黑毛羊的概率是25%。
(4)基因控制生物体的性状,性状的遗传实质上是亲代通过生殖过程把基因传递给子代。在有性生殖过程中,精子和卵细胞就是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的“桥梁”。所以,羊的生殖过程与人类似,羊的生殖细胞(精子和卵细胞)是亲代与子一代之间联系的唯一桥梁。
【分析】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相对性状有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之分。显性基因是控制显性性状发育的基因,隐性基因,是支配隐性性状的基因;生物体的某些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只有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20.【答案】(1)甲;短毛
(2)Ee和EE
(3)25
(4)长毛雄豚鼠;全为短毛;既有短毛又有长毛(或出现了长毛)
【知识点】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性状和相对性状;基因的显隐性及其性状遗传
【解析】【解答】(1)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则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由一对隐性基因控制。亲代个体表现的性状是显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中既有显性基因,也有隐性基因,是杂合体。所以,甲组:“短毛×短毛→短毛34只和长毛11只”,表明短毛是显性性状,长毛是隐性性状。因此,通过分析甲组实验数据可知,短毛是显性性状。
(2)若豚鼠体毛长度是由一对基因控制,以E代表显性基因,e代表隐性基因,则短毛的基因型是EE或Ee,长毛的基因型是ee。甲组子代含有长毛(基因ee)的性状,因此,控制长毛性状的基因分别来自亲代短毛提供,因此亲代短毛的基因一定是杂合体Ee,遗传图解如图1所示:
所以,亲代甲组雌性个体短毛的基因型是Ee。
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在子代个体中消失了的亲代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子代显示的性状是显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是纯合体。因此,丁组中,雌性豚鼠的基因组成为EE,遗传图解如图2所示:
(3)丙组中子代“长毛×短毛→短毛26只:长毛24只≈1:1”,因此丙组中,雄性豚鼠的基因组成为Ee。遗传图解如图3所示:
由于雄鼠可产生数量相等的X精子与Y精子,加之它们与卵子(X)结合的机会相等,所以每次产生雄鼠(XY)和雌鼠(XX)概率是相等的。也就是说,生雄鼠的概率是50%,生雌鼠的概率也是50%。所以,结合遗传图解如图3可知:假设丙组亲代产生了100只子代豚鼠,从理论上推测其中短毛雄性豚鼠有:100×50%×50%═25只。
(4)某同学买了一只短毛豚鼠(雌性),不知它控制毛色的这对基因是杂合子还是纯合子,帮他想办法鉴定:让它和长毛雄豚鼠交配:①若后代全为短毛,说明该雌鼠为纯合子,基因组成是EE;②若后代既有短毛又有长毛(或出现了长毛),则该短毛雌鼠为杂合子,基因组成是Ee。
【分析】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相对性状有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之分。显性基因是控制显性性状发育的基因,隐性基因,是支配隐性性状的基因;生物体的某些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只有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重庆市历年生物学中考真题分类汇编07 生物圈中的生命的延续和发展(1)
一、单选题
1.(2022·重庆)下列各组性状中,不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
A.绵羊的卷毛和直毛 B.豌豆的高茎和圆粒
C.番茄的红果和黄果 D.人的能卷舌和不能卷舌
【答案】B
【知识点】性状和相对性状
【解析】【解答】ACD.绵羊的卷毛和直毛、番茄的红果和黄果、人的能卷舌和不能卷舌都是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属于相对性状,不符合题意。
B.豌豆的高茎和圆粒,是豌豆的不同性状的,不属于相对性状,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称为相对性状。
相对性状必须满足:同一种生物;同一性状;不同的表现形式。
2.(2022·重庆)有耳垂性状由显性基因A控制,无耳垂性状由隐性基因a控制,则无耳垂个体的基因组成是(  )
A. B.
C. D.
【答案】C
【知识点】基因的显隐性及其性状遗传
【解析】【解答】通常,当生物的性状由一对显性基因(如AA)控制时,它表现为显性性状;当生物的性状由一个显性基因和一个隐性基因(如Aa)控制时,它表现为显性性状;当生物的性状由一对隐性基因(如aa)控制时,表现为隐性性状。所以,有耳垂性状由显性基因A控制,无耳垂性状由隐性基因a控制,则无耳垂个体的基因组成是aa。
故答案为:C。
【分析】生物的性状一般是由DNA上的基因控制的.控制生物性状的基因是成对存在的,在遗传时,亲代的性状有的能够在后代中表现出来,有的则不能表现出来.根据性状在亲代和后代中的表现规律,相对性状分为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把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叫做显性基因,通常用大写的英文字母(如A)表示;把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叫做隐性基因,通常用小写的英文字母表示(如a)。倘若细胞内控制某一性状的一对基因为两个大写字母或一大一小(如AA或Aa)该生物个体表现为显性基因A所控制的性状,即显性性状;细胞内控制某一性状的一对基因为两个小写字母(如aa)该生物个体表现为隐性性状。
3.(2022·重庆)蝗虫的个体发育属于不完全变态,据图判断其发育过程不经历的阶段是(  )
A.受精卵 B.幼虫 C.成虫 D.蛹
【答案】D
【知识点】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解析】【解答】家蚕等昆虫的发育经过“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属于完全变态发育;蝗虫的发育过程包括“卵→幼虫→成虫”三个时期,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二者相比,蝗虫比家蚕的发育过程少了一个蛹期。
故答案为:D。
【分析】昆虫的发育分为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①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时期。完全变态发育的昆虫幼虫与成虫在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上明显不同,差异很大.如蚊子、苍蝇、家蚕、菜粉蝶等。
②不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不完全变态发育的昆虫幼体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非常相似,但各方面未发育成熟,如蟋蟀、螳螂、蝼蛄、蝗虫等。
4.(2022·重庆)人体的胚胎在母体内发育的场所是(  )
A.输卵管 B.子宫 C.卵巢 D.胎盘
【答案】B
【知识点】胚胎发育和营养
【解析】【解答】人的生殖细胞包括睾丸产生的精子和卵巢产生的卵细胞。含精子的精液进入阴道后,精子缓慢地通过子宫,在输卵管内与卵细胞相遇,有一个精子进入卵细胞,与卵细胞相融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卵不断进行分裂,逐渐发育成胚泡;胚泡缓慢地移动到子宫中,最终植入子宫内膜,这是怀孕;胚泡中的细胞继续分裂和分化,形成组织,并进一步形成器官,逐渐发育成胚胎,并于怀孕后8周左右发育成胎儿,胎儿已具备人的形态;胎儿生活在子宫内半透明的羊水中,通过胎盘、脐带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胎儿从母体获得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氧气,胎儿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也是通过胎盘经母体排出体外的;怀孕到40周左右,胎儿发育成熟,成熟的胎儿和胎盘一起从母体的阴道排出,即分娩。可见人体的胚胎在母体内发育的场所是子宫。
故答案为:B。
【分析】女性生殖系统的组成:
卵巢 产生卵细胞和分泌雌性激素(主要生殖器官)
输卵管 输送卵细胞和受精的场所
子宫 胚胎、胎儿发育的场所
阴道 精子进入,婴儿产出和流出月经的地方.
5.(2022·重庆)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出台了“三胎政策”。一对夫妇已育有两个小孩,如果再生育一个孩子,是男孩的可能性为(  )
A.0 B.25% C.50% D.100%
【答案】C
【知识点】人的染色体组成和性别遗传
【解析】【解答】在亲代的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经过减数分裂,两条性染色体彼此分离,男性产生两种类型的精子——含X染色体的精子和含Y染色体的精子。女性则只产一种含X染色体的卵细胞。受精时,如果是含X的精子与卵子结合,就产生具有XX的受精卵并发育成女性;如果是含Y的精子与卵子结合,就产生具有XY的受精卵并发育成为男性。由于男性可产生数量相等的X精子与Y精子,加之它们与卵子结合的机会相等,所以每次生男生女的概率是相等的,即生男孩的概率是50%,生女孩的概率也是50%。所以,一对夫妇已育有两个小孩,如果再生育一个孩子,是男孩的可能性为:50%。
故答案为:C。
【分析】每个正常人的体细胞中都有23对染色体,其中22对男女都一样,叫常染色体,有一对男女不一样,叫性染色体,决定着人的性别.男性的性染色体为XY,女性的性染色体为XX。女性的卵细胞只有一种类型:X;男性产生的精子有两种类型:X精子和Y精子,X精子与卵细胞结合的受精卵发育成女孩,Y精子与卵细胞结合的受精卵发育成男孩。
6.(2022·重庆)下列属于不可遗传的变异是(  )
A.无光条件下长出的蒜苗是黄白色
B.经太空育种形成的太空椒
C.用杂交技术培育的高产抗倒伏小麦
D.利用转基因技术培育的抗虫棉
【答案】A
【知识点】变异的类型、原因和意义
【解析】【解答】A.在无光条件下的蒜苗由于缺少光照,叶片无法形成叶绿素,故叶片呈黄白色,故该变异不能遗传给下一代,A符合题意。
B.太空椒是由于普通椒经过太空射线的辐射后,遗传物质发生改变,进而性状发生改变,故属于可遗传变异,B不符合题意。
CD.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属于可遗传的变异有三大来源。杂交技术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遗传结构不同的品种杂交,利用亲本品种间优良基因重组,创造新的变异的技术;转基因技术是把一种生物的某个基因,用生物技术的方法转入到另一种生物的基因组中,培育出转基因生物,就可能表现出转基因所控制的性状,因此,高产抗倒伏小麦和抗虫棉的变异都是可遗传变异,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生物性状的变异是普遍存在的.变异首先决定于遗传物质基础的不同,其次与环境也有关系.由遗传物质的改变而引起的变异是可遗传的,叫可遗传变异;单纯由环境引起的变异,如没有影响到遗传物质基础,是不遗传的,叫不可遗传变异。
7.(2021·潼南)解释生物进化的原因,目前人们普遍接受的是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以下关键词能正确概述自然选择学说内容的一组是(  )
①自然发生 ②物种不变 ③过度繁殖 ④环境污染 ⑤生存斗争 ⑥遗传、变异 ⑦适者生存
A.①②③⑦ B.④⑤⑥⑦ C.①③④⑤ D.③⑤⑥⑦
【答案】D
【知识点】生物进化的学说
【解析】【解答】自然选择是生物在自然界中经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者生存,不适时淘汰的过程,主要内容是过度繁殖,遗传变异,生存斗争,适者生存,只有有利变异的过个体经过生存斗争容易存活下来,并将这种有利变异遗传给下一代,不利变异的个体淘汰。自然选择的结果是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故答案为:D。
【分析】自然选择:生物通过生存斗争,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的过程.进化的过程:①过度繁殖;②生存斗争;③遗传变异;④适者生存。
①过度繁殖:地球上的各种生物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都有依照几何比率增长的倾向。
② 生存斗争:生物的繁殖能力是如此强大,但事实上,每种生物的后代能够生存下来的却很少,任何一种生物在生活过程中都必须为生存而斗争.生存斗争包括生物与 无机环境之间的斗争,生物种内的斗争,如为食物和栖息地等的斗争,以及生物种间的斗争.由于生存斗争,导致生物大量死亡,结果只有少量个体生存下来。
③④ 遗传变异、适者生存:在生存斗争中,什么样的个体能够获胜并生存下去呢?达尔文用遗传和变异来进行解释。他认为一切生物都具有产生变异的特性,引起变异的根本原因是环境条件的改变.在生物产生的各种变异中,有的可以遗传,有的不能够遗传。但哪些变异可以遗传呢?达尔文用适者生存来进行解释。他认为,在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而生存下去.反之,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在生存斗争中失败而死亡,这就是说,凡是生存下来的生物都是适应环境的,而被淘汰的生物都是对环境不适应的,这就是适者生存。
8.(2021·潼南)下列哪项不是动物保护色的含义(  )
A.使动物容易躲避敌害 B.有利于动物捕食猎物
C.能保护动物的皮肤的美丽 D.动物的体色与周围环境相似
【答案】C
【知识点】生物进化的学说
【解析】【解答】动物适应栖息环境而具有与环境色彩相似的体色,叫做保护色。动物的体色经自然选择后与周围环境相似,有利于捕食猎物,躲避敌害;但动物的保护色不一定使其皮肤美丽。故A、B、D不符合题意, 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达尔文把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他认为,自然选择过程是一个长期的、缓慢的、连续的过程.由于生存斗争不断地进行,因而自然选择也是不断地进行,通过一代代的生存环境的选择作用,物种变异被定向地向着一个方向积累,于是性状逐渐和原来的祖先不同了,这样,新的物种就形成了.由于生物所在的环境是多种多样的,因此,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 也是多种多样的,所以,经过自然选择也就形成了生物界的多样性。
9.(2021·潼南)下列关于女性生殖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卵巢是形成受精卵的场所 B.输卵管是输送卵细胞的通道
C.子宫是胚胎发有的场所 D.阴道是胎儿产出的通道
【答案】A
【知识点】女性生殖系统
【解析】【解答】A.女性产生生殖细胞的器官是卵巢,主要功能是产生卵细胞分泌雌性激素,A符合题意。
B.输卵管具有输送卵细胞的作用,并且是受精卵形成的场所,B不符合题意。
C.子宫是胚胎和胎儿发育的场所,C不符合题意。
D.阴道是精子进入和胎儿产出的通道,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女性生殖系统的组成:
卵巢 产生卵细胞和分泌雌性激素(主要生殖器官)
输卵管 输送卵细胞和受精的场所
子宫 胚胎、胎儿发育的场所
阴道 精子进入,婴儿产出和流出月经的地方.
10.(2021·江津)下列关于人和动物生殖和发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胎儿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通过胎盘由母体排出
B.鸟的胚胎发育过程与人一样,体内受精,卵生
C.怀孕时受精卵不断分裂形成的早期胚胎植入子宫内膜继续发育
D.生殖期的青蛙雌雄抱对,在水中完成体内受精
【答案】A
【知识点】生物的生殖和发育(综合)
【解析】【解答】A.胎儿生活在子宫内半透明的羊水中,通过胎盘、脐带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胎儿从母体获得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氧气,胎儿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也是通过胎盘经母体排出体外的,A符合题意。
B.鸟的胚胎发育是体内受精,卵生;人的生殖发育过程是体内受精、胎生,B不符合题意。
C.受精卵不断进行细胞分裂,逐渐发育成胚泡。胚泡缓慢地移动到子宫中,最终附着在子宫内膜上,就好比一粒种子落到了土壤中,这才是怀孕的开始,C不符合题意。
D.由分析可知:生殖期的青蛙雌雄抱对,在水中完成体外受精,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人的生殖过程中,受精卵在输卵管中形成,受精卵在输卵管就开始进行细胞分裂,逐渐发育成胚泡,胚泡缓慢地移动到子宫中,最终附着在子宫内膜发育,胎儿通过胎盘与母体完成物质交换.。胎儿发育成熟后,从母体阴道产出,这个过程叫做分娩。
11.(2021·江津)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嫁接成活的关键是接穗和砧木必须是同一物种
B.只有植物的茎才适于扦插
C.将植物体的部分组织或细胞置于特制的培养基内,就可以培育出完整的植物体
D.植物体的组织培养的繁殖方式属于无性生殖
【答案】D
【知识点】植物的无性生殖
【解析】【解答】A.嫁接成功的关键是接穗和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以确保成活,因为形成层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能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使得接穗和砧木长在一起,易于成活,A不符合题意。
B.适于植物扦插的材料有植物的茎、叶、根、芽等(在园艺上称插穗),或插入土中、沙中,或浸泡在水中,等到生根后就可栽种,使之成为独立的新植株,B不符合题意。
C.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是将植物的器官、组织或细胞等,必须在无菌的条件下,培养在含无机盐和有机物的培养基上,使它逐渐发育成完整的植物体,C不符合题意。
D.植物体的组织培养没有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故该种的繁殖方式属于无性生殖,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无性生殖指的是不需要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过程.植物用根、茎、叶等营养器官进行繁殖的方式叫做营养繁殖,营养繁殖就是最常见的一种无性生殖的方式,常见的无性生殖的方式有扦插、嫁接、压条。而有性生殖指的是两性生殖细胞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
12.(2021·江津)下列对人体细胞染色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不论男女,体细胞中都含有23对染色体,其中有一对性染色体
B.男性生殖细胞内的染色体组成为22条+Y
C.女性生殖细胞内的染色体组成为22条+X
D.女性体细胞内的染色体组成为22对+XX
【答案】B
【知识点】人的染色体组成和性别遗传
【解析】【解答】A.不论男女,体细胞中都含有23对染色体,其中有一对性染色体(男性为XY、女性为XX),A不符合题意。
B.男性生殖细胞内的染色体组成为22条+Y或22条+X,B符合题意。
C.由分析可知:女性生殖细胞内的染色体组成为22条+X,C不符合题意。
D.由分析可知:女性体细胞内的染色体组成为22对+XX,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每个正常人的体细胞中都有23对染色体,其中22对男女都一样,叫常染色体,有一对男女不一样,叫性染色体,决定着人的性别.男性的性染色体为XY,女性的性染色体为XX。女性的卵细胞只有一种类型:X;男性产生的精子有两种类型:X精子和Y精子,X精子与卵细胞结合的受精卵发育成女孩,Y精子与卵细胞结合的受精卵发育成男孩。
13.(2021·江津)下列有关生命的起源和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化石为生物的进化提供了唯一的证据
B.生物的遗传、变异和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导致了生物的进化
C.生物的变异是定向的,决定着生物进化的方向
D.生物的进化遵循从水生到陆生,从小型到大型,从简单到复杂的规律
【答案】B
【知识点】生物进化的研究方法及证据;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生物进化的学说
【解析】【解答】A.生物进化的证据有化石证据、比较解剖上的证据、胚胎学上的证据等,化石是生物进化的重要证据但不是唯一证据,A不符合题意。
B.根据自然选择理论:遗传和变异是基础,过度繁殖是前提,生存斗争是手段,适者生存是结果。故生物的遗传、变异和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导致了生物的进化,B符合题意。
C.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决定着生物进化的方向,C不符合题意。
D.生物的进化的一般规律是: 由简单到复杂,由水生到陆生,由低等到高等,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生物化石是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如卵、粪便等)或生活痕迹(如动物的脚印、爬迹等),化石证据是最直接、最重要的证据。科学家比较各个地层中的化石后发现,在越古老的地层里,成为化石的生物越简单、越低等,水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在越新的地层里,成为化石的生物越复杂、越高等,陆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这种现象说明了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
14.(2021·江津)下列生物现象中,属于拟态的是(  )
A.雷鸟的羽毛夏季为棕褐色,冬季变成白色
B.枯叶蝶双翅合拢时像枯叶
C.绿色青蛙浮在池塘浮萍中,很难被昆虫发现
D.菟丝子寄生在豆科植物上
【答案】B
【知识点】生物进化的学说
【解析】【解答】A.雷鸟的羽毛夏季为棕褐色,冬季变成白色,是保护色,A不符合题意。
B.枯叶蝶双翅合拢时像枯叶,属于拟态,B符合题意。
C.绿色青蛙浮在池塘浮萍中,很难被昆虫发现,是保护色,C不符合题意。
D.菟丝子寄生在豆科植物上,体现了物种之间的寄生关系,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的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生物的适应性是普遍存在的。如:沙漠中的仙人掌叶变成了刺,可减少水分的蒸腾,以适应干旱的生活环境;企鹅体内有很多的脂肪,有保温作用,以适应严寒的气候;还有,动物的拟态和保护色等,都是对生活环境的一种适应。
15.(2021·江津)下列各组疾病全部属于遗传病的是(  )
A.白化症、色盲、唐氏综合征 B.佝偻病、夜盲症、坏血病
C.侏儒症、乙肝、唐氏综合征 D.色盲、甲肝、乙肝、佝偻病
【答案】A
【知识点】常见的人类遗传病
【解析】【解答】A.结合分析可知:白化症、色盲、唐氏综合征都属于遗传病,A符合题意。
B.佝偻病是缺乏钙或维生素D造成的,夜盲症是由于缺乏维生素A引起的,坏血病是缺维生素C,B不符合题意。
C.侏儒症是婴幼儿阶段缺少生长激素造成的,乙肝属于传染病,唐氏综合征属于遗传病,C不符合题意。
D.色盲属于遗传病,甲肝、乙肝属于传染病,佝偻病是缺乏钙或维生素D造成的,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遗传病是指遗传物质发生改变或者由致病基因所控制的疾病,通常具有垂直传递和终身性的特征。因此,遗传病具有由亲代向后代传递的特点。遗传病常为先天性的,也可后天发病。如先天愚型、多指(趾)、先天性聋哑、血友病等,这些遗传病完全由遗传因素决定发病,并且出生一定时间后才发病,有时要经过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后才能出现明显症状。
16.(2021·黔江)图是某昆虫发育过程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此昆虫的发育与家蚕相似,属于完全变态
B.此昆虫的发育与青蛙相似,属于不完全变态
C.如若此虫是一种害虫,则成虫期的危害是最大的
D.此昆虫的发育与蝗虫的发育相似,都属于完全变态
【答案】A
【知识点】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解析】【解答】A.此昆虫的发育与家蚕相似,经过了“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属于完全变态发育,A符合题意。
B.此昆虫的发育属于完全变态发育;青蛙的发育过程为: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因此,青蛙的发育过程属于变态发育,B不符合题意。
C.如若此虫是一种害虫,成虫期取食花蜜,而幼虫期取食植物叶片且食量大,故幼虫期的危害是最大的,C不符合题意。
D.由分析可知:此昆虫的发育属于完全变态发育,而蝗虫的发育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昆虫的发育分为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①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时期。完全变态发育的昆虫幼虫与成虫在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上明显不同,差异很大.如蚊子、苍蝇、家蚕、菜粉蝶等。
②不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不完全变态发育的昆虫幼体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非常相似,但各方面未发育成熟,如蟋蟀、螳螂、蝼蛄、蝗虫等。
17.(2021·黔江)下图表示基因、DNA,染色体、细胞核的关系,图中1、2、3、4依次表示(  )
A.基因、DNA,染色体、细胞核 B.DNA,基因、细胞核、染色体
C.细胞核、染色体、DNA,基因 D.染色体、细胞核、基因、DN
【答案】A
【知识点】基因、DNA和染色体的关系
【解析】【解答】基因在DNA上,DNA在染色体上,染色体在细胞核内,染色体是细胞核内具有遗传作用的物体,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所以叫染色体,每条染色体含有一个DNA分子,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基因是DNA上决定生物性状的小片段,因此染色体存在于细胞的细胞核中。
故答案为:A。
【分析】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细胞核中有一些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是染色体,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DNA分子为双螺旋结构,像螺旋形的梯子;DNA上决定生物性状的小单位,叫基因。基因决定生物的性状.染色体数目是一定的,一条染色体有一个DNA分子组成,一个DNA分子上有许多个基因。
二、综合题
18.(2022·重庆)全球棉花看中国,中国棉花看新疆。对棉田生态系统的综合治理有利于当地经济发展。请结合棉花的一生及新疆某棉区部分生物组成的食物网示意图,回答问题:
(1)如图甲所示,棉花是通过产生   来繁殖后代的,这种生殖方式属于有性生殖。
(2)根系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通过导管向上运输,其运输动力主要来自棉花植株的   作用,大部分水通过叶片的   散失到大气中去,从而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3)根据图乙可判断,该棉田生态系统中有   条食物链,其中七星瓢虫和棉蚜的种间关系是   (“捕食”或“竞争”)
(4)控制棉田中棉蚜和棉长管蚜等害虫数量的方法主要有两种,请结合棉区的食物网,利用生态系统相关知识,选择一种合理的防治方法并简要说出理由。
A.生物防治:合理引入棉蚜、棉长管蚜的天敌七星瓢虫或草蛉
B.农药防治:大面积喷洒灭虫农药
你选择的防治方法是   ,理由是   (答出一点即可)。
【答案】(1)种子
(2)蒸腾;气孔
(3)四或4;捕食
(4)A;生物防治生产成本低,能降低农业成本,增加农民的收入,与喷施农药(化学防治)相比,生物防治还具有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不污染环境,降低残毒的遗留量,对人、畜安全;提高生物多样性,使生态系统营养结构复杂,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有利于延缓害虫抗药性的发生和发展,在连续使用的情况下,对一些病虫具有连续而持久的抑制作用
【知识点】生物防治;蒸腾作用及其意义;植物的有性生殖
【解析】【解答】(1)由两性生殖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属于有性生殖。有性生殖的后代,具有双亲的遗传特性,如植物用种子繁殖后代。所以,如图甲所示,棉花是通过产生种子来繁殖后代的,这种生殖方式属于有性生殖。
(2)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内以水蒸气的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植物体通过根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只有约1%被植物体利用,99%以上的水都通过蒸腾作用以水蒸气的形式从叶片的气孔散发到大气中去了。蒸腾作用为植物吸收水分提供了向上的动力,同时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也跟着一起被运输。所以,根系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通过导管向上运输,其运输动力主要来自棉花植株的蒸腾作用,大部分水通过叶片的气孔散失到大气中去,从而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3)根据图乙可判断,该棉田生态系统中有4条食物链,分别是:新疆棉→棉蚜→七星瓢虫;新疆棉→棉蚜→草蛉;新疆棉→棉长管蚜→七星瓢虫;新疆棉→棉长管蚜→草蛉。种间关系是不同物种之间的关系,分互利共生、竞争、捕食和寄生。捕食是捕食者和被捕食者的关系,竞争是指由于竞争同一食物、栖息地等两物种之间的争斗关系。七星瓢虫能够捕食棉蚜,故两者的种间关系是捕食。
(4)控制棉田中棉蚜和棉长管蚜等害虫数量的方法主要有两种,应该选择的防治方法是A(生物防治),理由是:生物防治生产成本低,能降低农业成本,增加农民的收入,与喷施农药(化学防治)相比,生物防治还具有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不污染环境,降低残毒的遗留量,对人、畜安全;提高生物多样性,使生态系统营养结构复杂,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有利于延缓害虫抗药性的发生和发展,在连续使用的情况下,对一些病虫具有连续而持久的抑制作用。
【分析】(1)生物的生殖方式可分为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两种,由亲本产生有性生殖细胞,经过两性生殖细胞(例如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成为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为新的个体的生殖方式,叫做有性生殖;如向日葵、玉米和桃树等靠种子来繁殖后代的,为有性生殖.无性生殖指的是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绿色开花植物利用营养器官根、茎、叶繁殖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叫做营养生殖;营养生殖有利于保持母本的优良性状,加快繁殖的速度,营养繁殖没有出现两性生殖细胞,是无性生殖.无性生殖包括嫁接、扦插、组织培养、压条、克隆、分裂生殖、出芽生殖等等。
(2)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一个过程。
(3)有关食物链的书写要点:
①数食物链时,要从起始端(绿色植物)数起,每条食物链都要数到底,不能漏数,但也不能将一个箭头看作一条食物链;
②在食物链中,每个箭头都必须指向取食者(或捕食者);
③在食物链的组成成分中,不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成分,它只反映出生产者与消费者、消费者与消费者之间,由于捕食与被捕食而发生的联系;
④肉食动物(属于第三环节),终点是营养级最高的肉食动物。
(4)生物防治就是利用生物来防治病虫害.大致可以分为以虫治虫、以鸟治虫和以菌治虫三大类.它是降低杂草和害虫等有害生物种群密度的一种方法.它利用了生物物种间的相互关系,以一种或一类生物抑制另一种或另一类生物.它的最大优点是不污染环境,成本低,是农药等非生物防治病虫害方法所不能比的,有利于维持生态平衡。
19.(2021·江津)如图为羊的毛色遗传图解,其中子一代全是白毛羊。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羊的毛色在遗传学上称为   。子一代全是白毛羊,却在子二代中出现了黑毛羊,这种现象在遗传学上称为   。
(2)若显性基因用B表示,隐性基因用b表示,则亲代黑毛羊的基因组成是   ,子一代白毛羊的基因组成是   。
(3)子一代全是白毛羊,子二代却出现了黑毛羊,从理论上分析子二代中出现黑毛羊的概率是   。
(4)羊的生殖过程与人类似,羊的   是亲代与子一代之间联系的唯一桥梁。
【答案】(1)性状;变异
(2)bb;Bb、Bb
(3)25%
(4)生殖细胞(精子、卵细胞)
【知识点】遗传和变异现象;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性状和相对性状;基因的显隐性及其性状遗传
【解析】【解答】(1)性状是指生物体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故羊的毛色在遗传学上称为性状。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叫变异。故子一代全是白毛羊,却在子二代中出现了黑毛羊,这种现象在遗传学上称为变异。
(2)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则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亲代个体表现的性状是显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中既有显性基因,也有隐性基因,是杂合体。所以,根据羊的毛色遗传规律(子一代:白毛×白毛→子二代:黑毛、白毛),可推知白毛是显性性状(BB或Bb),黑毛是隐性性状(bb)。隐性性状一旦表现,必定是纯合子(用bb表示)。因而由隐性纯合子能推知其亲代或后代体细胞中至少含有一个隐性基因(b)。所以,亲代黑毛羊基因组成为bb,子一代白毛羊基因组成为Bb、Bb。
(3)子一代全是白毛羊,基因组成为Bb、Bb,遗传图解如下:
由上图可知,从理论上分析子二代中出现黑毛羊的概率是25%。
(4)基因控制生物体的性状,性状的遗传实质上是亲代通过生殖过程把基因传递给子代。在有性生殖过程中,精子和卵细胞就是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的“桥梁”。所以,羊的生殖过程与人类似,羊的生殖细胞(精子和卵细胞)是亲代与子一代之间联系的唯一桥梁。
【分析】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相对性状有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之分。显性基因是控制显性性状发育的基因,隐性基因,是支配隐性性状的基因;生物体的某些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只有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三、实验探究题
20.(2021·黔江)某科学家在进行豚鼠体毛长度遗传研究时,设计了四组豚鼠交配实验。令豚鼠体毛长度由一对基因E、e控制,且豚鼠交配实验亲、子代的性状及数目如下表所示:
组次 亲代(性状) 子代(只)
雌 雄 短毛 长毛
甲 短毛 短毛 34 11
乙 长毛 长毛 0 42
丙 长毛 短毛 26 24
丁 短毛 长毛 51 0
若在不考虑基因突变的情况下,请你根据上述信息及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   组实验,可以判断   是显性性状。
(2)请根据表中数据,分别写出甲、丁两组实验中雌性个体的基因组成依次分别是   。
(3)假设丙组亲代产生了100只子代豚鼠,请从理论上推测其中短毛雄性豚鼠有   只。
(4)某同学买了一只雌性短毛豚鼠,但不知道该豚鼠的基因组成。为确定该豚鼠的基因组成是EE还是Ee,该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用该雌性短毛豚鼠与一只   豚鼠交配,若后代豚鼠的毛   ,则其基因组成为EE;若后代   ,则其基因组成为Ee。
【答案】(1)甲;短毛
(2)Ee和EE
(3)25
(4)长毛雄豚鼠;全为短毛;既有短毛又有长毛(或出现了长毛)
【知识点】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性状和相对性状;基因的显隐性及其性状遗传
【解析】【解答】(1)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则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由一对隐性基因控制。亲代个体表现的性状是显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中既有显性基因,也有隐性基因,是杂合体。所以,甲组:“短毛×短毛→短毛34只和长毛11只”,表明短毛是显性性状,长毛是隐性性状。因此,通过分析甲组实验数据可知,短毛是显性性状。
(2)若豚鼠体毛长度是由一对基因控制,以E代表显性基因,e代表隐性基因,则短毛的基因型是EE或Ee,长毛的基因型是ee。甲组子代含有长毛(基因ee)的性状,因此,控制长毛性状的基因分别来自亲代短毛提供,因此亲代短毛的基因一定是杂合体Ee,遗传图解如图1所示:
所以,亲代甲组雌性个体短毛的基因型是Ee。
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在子代个体中消失了的亲代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子代显示的性状是显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是纯合体。因此,丁组中,雌性豚鼠的基因组成为EE,遗传图解如图2所示:
(3)丙组中子代“长毛×短毛→短毛26只:长毛24只≈1:1”,因此丙组中,雄性豚鼠的基因组成为Ee。遗传图解如图3所示:
由于雄鼠可产生数量相等的X精子与Y精子,加之它们与卵子(X)结合的机会相等,所以每次产生雄鼠(XY)和雌鼠(XX)概率是相等的。也就是说,生雄鼠的概率是50%,生雌鼠的概率也是50%。所以,结合遗传图解如图3可知:假设丙组亲代产生了100只子代豚鼠,从理论上推测其中短毛雄性豚鼠有:100×50%×50%═25只。
(4)某同学买了一只短毛豚鼠(雌性),不知它控制毛色的这对基因是杂合子还是纯合子,帮他想办法鉴定:让它和长毛雄豚鼠交配:①若后代全为短毛,说明该雌鼠为纯合子,基因组成是EE;②若后代既有短毛又有长毛(或出现了长毛),则该短毛雌鼠为杂合子,基因组成是Ee。
【分析】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相对性状有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之分。显性基因是控制显性性状发育的基因,隐性基因,是支配隐性性状的基因;生物体的某些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只有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