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历年生物学中考真题分类汇编07 生物圈中的生命的延续和发展(2)
一、单选题
1.(2021·黔江)下图是染色体、DNA的关系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的数目与基因的数目相同
B.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是由②构成的
C.①在人的肝脏细胞中存单存在
D.人的神经细胞中46条①包含46个②
【答案】D
【知识点】人的染色体组成和性别遗传;基因、DNA和染色体的关系
【解析】【解答】A.①是染色体,一条染色体有一个DNA分子组成,一个DNA分子上有许多个基因,A不符合题意。
B.DNA上决定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叫基因,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B不符合题意。
C.染色体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在生殖细胞中成单存在,人的肝脏细胞是体细胞,因此染色体在肝脏细胞中是成对存在的,C不符合题意。
D.人的体细胞中的染色体为23对,一条染色体有一个DNA分子组成,人的神经细胞中46条①包含46个②,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染色体是细胞核中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DNA分子为双螺旋结构,像螺旋形的梯子;DNA上决定生物性状的小单位叫基因。基因决定生物的性状。
2.(2019·黔江)下列关于人的生殖和发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青春期生殖器官开始形成
B.精子和卵细胞结合的场所是子宫
C.婴儿出生标志着人体生长发育的开始
D.胎盘是胎儿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
【答案】D
【知识点】受精过程;青春期的生理变化及其卫生;胚胎发育和营养;人的发育时期
【解析】【解答】解:A.进入青春期,生殖器官迅速发育,A不符合题意;
B.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是在输卵管中完成的,B不符合题意;
C.婴儿的出生不能标志着人体生长发育的开始,只是体外发育的开始,C不符合题意;
D.胎儿生活在子宫内半透明的羊水中,通过胎盘、脐带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胎盘是胎儿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D符合题意 。
故答案为:D
【分析】1、人体的发育可分为两个阶段:一是从受精卵到胎儿发育成熟(胚胎发育);二是从婴儿出生到个体发育成熟(胚后发育),我们通常说的发育指的就是第二阶段。
2、输卵管输送卵细胞,也是受精的场所,精子与卵细胞是在输卵管相遇结合成受精卵的;胚胎发育的场所是子宫。
3、青春期发育的最明显特点是身高和体重的迅速增长。青春期发育最突出的特征是性器官的发育和性功能的成熟。男孩和女孩的性器官都能够产生生殖细胞和分泌性激素,性激素能促进第二性征的出现,女孩出现月经,男孩出现遗精等现象,即出现了第二性征。
3.(2019·黔江)家鸡的祖先是原鸡,原鸡每年产卵只有8~10枚,而现在鸡场的产蛋鸡每年产卵可达200~300枚。产生这种进化的原因是( )
A.自然选择的结果 B.食物不同
C.人工选择的结果 D.生活环境不同
【答案】C
【知识点】人工选择
【解析】【解答】解:经过若干年的选择,使选择的性状积累加强,最后形成不同的新品种;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原鸡每年产卵只有8—10枚,现在鸡场的产蛋鸡每年产卵200—300枚,产卵数量大增,这不是生存环境不同和食物不同的结果,这是人工选择的结果。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自然选择与人工选择的比较如下:
选择方式 选择过程 选择因素 选择结果 选择进度
人工选择 通过人类的不断选择而形成生物新类型的过程 人类 满足人类的各种需要 较快
自然选择 在生存斗争中,适应者生存,不适应者被淘汰的过程 不同的自然环境条件 适应环境,不断进化 缓慢
4.(2019·黔江)图示细胞核、染色体、DNA之间的关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①表示DNA,是遗传物质
B.②容易被酸性染料染成深色
C.③表示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
D.②表示染色体,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
【答案】B
【知识点】基因、DNA和染色体的关系
【解析】【解答】解:A.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①表示DNA,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A不符合题意;
B.染色体是细胞核内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由DNA和蛋白质组成,B符合题意;
C.③表示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染色体是细胞核内具有遗传作用的物体,C不符合题意。
D.②是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在细胞核中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是染色体。染色体由蛋白质和DNA组成,起遗传作用的是DNA分子。一条染色体上一般只有一条DNA分子,DNA分子上有许多的基因,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具有遗传效的DNA片段是基因。
5.(2019·巴南)如图为雌果蝇体细胞中的染色体,其卵细胞染色体的组成( )
A.a、b、c B.a、b、c、x
C.a、b、c、c D.a、a、b、c、c、x、x
【答案】B
【知识点】人的染色体组成和性别遗传
【解析】【解答】解:生物体内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在形成生殖细胞的细胞分裂过程中,成对染色体(基因)要分开,分别进入不同的生殖细胞。故在形成卵细胞的细胞分裂过程中,成对染色体(基因)要分开,则它产生的卵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是4条。即a、b、c、x。
故答案为:B
【分析】在体细胞中染色体、基因成对存在。在亲代的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经过减数分裂,成对的染色体彼此彻底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生殖细胞,位于成对染色体上的基因也随着分开,因此在生殖细胞中染色体、基因成单,数目减半。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因此受精卵内的染色体又恢复到和亲代体细胞相同的水平。体细胞中的每一对染色体都是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
6.(2019·巴南)人的皮肤颜色由基因A和a控制,正常肤色由显性基因A控制,白化肤色由隐性基因a 控制。一对色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肤色白化的男孩,则其父亲基因组成是( )
A.AA B.Aa C.aa D.AA 或 Aa
【答案】B
【知识点】基因的显隐性及其性状遗传
【解析】【解答】解:白化病属于家族遗传性疾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常发生于近亲结婚的人群中。肤色正常的夫妇生出了患白化病的孩子,说明夫妇双方除含有一个控制正常肤色的基因A外,都含有一个控制白化病的隐性基因a,这对基因的遗传图解如图所示:
由遗传图解可知:父母亲的基因组成都是Aa,白化病患者的基因组成是aa。
故答案为:B
【分析】1、控制生物性状的一对基因有显性和隐性之分,这对基因分别位于成对的两条染色体上。
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能表现出来。
2、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的。
7.(2019·巴南)下列关于动物生殖和发育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兔的生殖发育特点是胎生、哺乳
B.青蛙的有性生殖在水中完成
C.鸟类生殖和发育过程一般包括求偶、交配、筑巢、产卵、孵卵和育雏几个阶段
D.扬子鳄的生殖和发育不能摆脱对水环境的依赖
【答案】D
【知识点】生物的生殖和发育(综合)
【解析】【解答】解:A、兔属于哺乳动物,繁殖特征是胎生、哺乳,A不符合题意。
B、青蛙的生殖发育过程为:雄蛙先鸣叫吸引雌蛙,雌蛙来后雌雄蛙抱对,促进两性生殖细胞排出,两性生殖细胞在水中结合形成受精卵,许多受精卵在一起形成卵块,受精卵孵化出小蝌蚪,小蝌蚪先长后肢,再长前肢,最后尾逐渐消失,变成小幼蛙,幼蛙逐渐长成成蛙,B不符合题意。
C、鸟类的生殖和发育过程一般包括求偶、交配、筑巢、产卵孵卵和育雏几个阶段。C不符合题意。
D、扬子鳄属于爬行类,其生殖和发育能摆脱对水环境的依赖,属于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两栖动物、爬行类、鸟类、哺乳类的生殖发育特点异同的比较如下:
生物种类 生殖方式 发育方式
两栖动物 有性生殖、体外受精、卵生 多为变态发育、在变态发育中,幼体离不开水
爬行动物 有性生殖、体内受精、卵生 在陆地产卵,卵表面有坚韧的卵壳
鸟类 有性生殖、体内受精、卵生 受精卵经过孵化发育成雏鸟,雏鸟发育为成鸟,没有变态发育
哺乳类 有性生殖、体内受精、胎生 胎儿在母体子宫内发育,出生后,母亲用乳汁哺育后代
8.(2019·巴南)下列各种生物的生殖方式中,属于无性生殖的是( )
A.竹用地下茎生殖 B.豌豆的种子繁殖
C.家兔胎生 D.家鸽体内受精后产卵
【答案】A
【知识点】生物的生殖和发育(综合)
【解析】【解答】解:A、竹用地下茎生殖,没有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属于无性生殖,A符合题意。
BCD、豌豆的种子繁殖、家兔胎生以及家鸽体内受精后产卵,都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属于有性生殖,B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的根本区别是:无性生殖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有性生殖要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成为合子,由合子发育成新个体。无性生殖的方式有:分裂生殖、出芽生殖、孢子生殖、营养生殖等。
9.(2019·江津)下列有关人的生殖发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女性的月经与卵巢和子宫的周期性变化有关
B.受精卵分裂形成胚胎,再分裂分化发育成胚泡,在第二个月未呈人形,被称为胎儿
C.胎儿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通过子宫由母体排出
D.试管婴儿这种辅助生殖手段,从生殖方式来看属于无性生殖
【答案】A
【知识点】女性生殖系统;胚胎发育和营养
【解析】【解答】解:A.月经是女孩进入青春期后,子宫内膜每月一次的周期性出血的生理现象。其实不光女性人类,其它灵长类雌性动物进入生育期后,每隔一个月左右,卵巢会周期性的排出成熟的卵细胞,子宫内膜都会发生自主增厚,血管增生、腺体生长分泌以及子宫内膜崩溃脱落并伴随出血的周期性变化。可见月经的来潮与卵巢和子宫内膜的周期变化有关,A符合题意;
B.含精子的精液进入阴道后,精子缓慢地通过子宫,在输卵管内与卵细胞相遇,有一个精子进入卵细胞,与卵细胞相融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卵不断进行分裂,逐渐发育成胚泡;胚泡缓慢地移动到子宫中,最终植入子宫内膜,胚胎在子宫发育到八周末,形状像人,称为胎儿,B不符合题意;
C.胎儿生活在子宫半透明的羊水中,胎儿通过脐带、胎盘从母体获得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氧气,同时胎儿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也是通过脐带、胎盘经母体排出体外,C不符合题意;
D.试管婴儿是指精子和卵细胞在试管中受精,发育成胚胎,然后植入子宫内继续发育成熟,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属于有性生殖,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 月经是生理上的循环周期,发生在一些具有生育能力的女性人类和黑猩猩与别的动物之间。
育龄妇女和灵长类雌性动物,每隔一个月左右,子宫内膜发生一次自主增厚、血管增生、腺体生长分泌以及崩溃子宫内膜脱落并伴随出血的周期性变化,这种周期性阴道排血或子宫出血现象称月经。
月经周期是由下丘脑、垂体和卵巢三者生殖激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来调节的 。
10.(2019·江津)下列人的性状中,不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
A.A型、B型、0型、AB型血 B.惯用左手和惯用右手
C.卷发和黑发 D.黄皮肤和黑皮肤
【答案】C
【知识点】性状和相对性状
【解析】【解答】ABD、A型、B型、O型、AB型血,惯用左手和惯用右手,黄皮肤和黑皮肤,都是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因此都是相对性状;ABD不符合题意。
C、卷发和黑发是两种性状,因此不是相对性状。 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如人的双眼皮和单眼皮 )。
11.(2019·江津)下列有关变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对生物来说,其产生的对人类有益的变异就是有利变异
B.生物体的染色体和基因的改变可引起可遗传的变异
C.同一株水毛苠裸露在空中的叶呈扁平状,沒在水中的叶呈丝状,说明环境会影响性状
D.无籽西瓜是利用染色体数目改变培育出的新品种
【答案】A
【知识点】基因、环境与性状的关系;变异的类型、原因和意义
【解析】【解答】解:A.生物在繁衍过程中,可能产生有利的变异,也可能产生不利的变异,有利变异对生物生存是有利的,并不是对人类有益的变异就是有利变异,A符合题意。
B.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变异属于可遗传的变异,染色体和基因的改变可引起可遗传的变异,B不符合题意;
C.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但是性状也受到环境的影响,同一株水毛苠裸露在空中的叶呈扁平状,沒在水中的叶呈丝状,说明环境会影响性状,C不符合题意;
D.人们通过人工方法对西瓜进行处理,得到的无籽西瓜是利用染色体数目改变培育出的新品种,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可以遗传给后代,属于可遗传的变异,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1、变异: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叫生物的变异。
2、按照变异的原因变异分为可遗传的变异与不可遗传的变异。可遗传的变异是由遗传物质的变化引起的变异;不可遗传的变异是由环境引起的,遗传物质没有发生变化。可遗传的变异的来源主要有3个:基因重组、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
根据变异是否有利于生物生存,变异分为有利变异和不利变异。有利变异:有利于生物的生存,如,高杆小麦变异为矮杆小麦;不利变异:不利于生物的生存,如玉米的白化苗。
3、生物的性状不能直接遗传,遗传的是遗传物质,遗传物质通过生殖过程传给后代的。性状的表现是基因和外界环境的共同作用,以基因为主,外界环境为辅。
12.(2019·江津)有关遗传病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肺癌、糖尿病、血友病、白化病都是遗传病
B.唐氏综合征和猫叫综合征都属于染色体系上面
C.近亲结婚所生孩子一定会有病
D.兄弟姊妹属于直系血亲
【答案】B
【知识点】人类优生优育;常见的人类遗传病
【解析】【解答】解:A.血友病和白化病都属于遗传病,肺癌是正常细胞癌变形成的癌症,糖尿病是由于体内胰岛素缺乏引起的疾病,两者均不是遗传病,A不符合题意;
B.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包括染色体结构异常遗传病(如猫叫综合征)和染色体数目异常遗传病(如21三体综合征即唐氏综合征),B符合题意;
C.我国婚姻法已明确规定,禁止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结婚,原因是近亲带有相同隐性遗传致病基因的可能性较大,近亲结婚所生的孩子患有遗传病的几率大,C不符合题意;
D.兄弟姊妹属于旁系血亲,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1、遗传病: 是指由遗传物质发生改变而引起的或者是由致病基因所控制的疾病。遗传病是指完全或部分由遗传因素决定的疾病,常为先天性的,也可后天发病。如先天愚型、多指(趾)、血友病等,这些遗传病完全由遗传因素决定发病,并且出生一定时间后才发病,有时要经过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后才能出现明显症状。
2、直系血亲: 是指和自己有直接血缘关系的亲属,具有生与被生关系。 包括生出自己的长辈(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以及更上的长辈)和自己生出来的晚辈( 子女、孙子女、外孙子女以及更下的直接晚辈)。
13.(2019·江津)生物进化的历程很漫长,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科学家凭着对始袓鸟化石的分折这一点,足以证明鸟类起源于古爬行类
B.哺乳动物是由古代鸟类进化而来的
C.生物进化的趋势之一是由不能运动向能自由运动进化
D.在研究生物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非常直接而重要的证据
【答案】D
【知识点】生物进化的研究方法及证据;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
【解析】【解答】解:A.根据对始袓鸟化石分析,始祖鸟身体结构既和爬行动物有相似之处,又和鸟类有相同之处,根据以上特征,科学家推测鸟类可能起源于古代的爬行类生物,A不符合题意;
B.哺乳动物是由古代爬行类进化而来的,B不符合题意;
C.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生活环境由水生到陆生,结构由简单到复杂,分类地位由低等到高等的规律,不断进化和发展的,C不符合题意;
D.在研究生物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非常直接而重要的证据,但不是唯一的证据,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1、1860年,在德国巴伐利亚省的石灰岩层中,发现了第一个始祖鸟化石。始祖鸟的身体大小如乌鸦,它保留了爬行类的许多特征,例如口腔里有牙齿,而不是像现代鸟类那样的角质喙;指端有爪等;但始祖鸟又具有鸟类的一些特征,如已经具有羽毛,在一些骨骼形态上也表现出一些鸟类特征或过渡特征,如它的第三掌骨已经与腕骨愈合,总之,它的身体结构既有与爬行动物有相似之处,又有与鸟类相同之处,根据以上特征,科学家认为始祖鸟是由爬行类进化到鸟类的一个过渡类型 。
2、比较生物的化石及生物化石在地层中存在的情况,是运用古生物学上的证据对生物进化研究的方法,化石是生物进化最直接和最有力的证据。科学家比较各个地层的化石后发现,在越古老的地层里,成为化石的生物结构越简单、越低等;在越新的地层里,成为化石的生物结构越复杂、高等。
14.(2019·江津)有关遗传的物质基础,叙述错误的是( )
A.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表明,DNA是遗传物质
B.在DNA上有许多片段,这些片段就是基因
C.生物的性状常有一对基因控制
D.世界上除了同卵双胞胎之外,几乎不存在DNA完全相同的两个人
【答案】B
【知识点】基因、DNA和染色体的关系
【解析】【解答】解:A.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表明DNA是遗传物质,DNA在亲子代噬菌体之间起桥梁作用,A不符合题意;
B.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DNA上有遗传信息,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基因是位于染色体上,是能够控制生物性状的具有特定遗传信息的DNA片段,控制着不同生物的性状,B符合题意。
C.位于一对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控制着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就是等位基因。生物的性状是由成对的基因控制的,成对的基因往往有显性和隐性之分。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只有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表现出隐性性状时控制的基因只有一种:如aa;表现出显性性状时控制的基因有两种:如AA或Aa。因此生物的性状通常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C不符合题意;
D.世界上除了同卵双胞胎之外,几乎不存在DNA完全相同的两个人,因此,人们将DNA序列图谱称为DNA指纹或基因指纹,目前,DNA指纹鉴定、亲子鉴定、疾病检查等诸多领域都有应用,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DNA (脱氧核糖核酸)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它主要存在于细胞核的染色体上。在每种生物的体细胞核中,都含有一定数量的成对存在的染色体(如人的体细胞核中有23对,即46条染色体),染色体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在每条染色体上一般只有一个DNA分子,在每个DNA上有许多个基因。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是具有遗传效的DNA片段。基因是通过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来表达自己所携带的遗传信息,从而控制生物个体的性状表现的。
15.(2019·江津)下列有关人的性别决定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的性别决定只与性染色体有关,与DNA和基因均无关
B.生男生女取决于男性,与女性无关
C.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出生人口男女比例为118.06:100,说明是男孩比生女孩的几率高
D.正常情况下,人的体细胞内染色体数目比生殖细胞的多一倍
【答案】D
【知识点】人的染色体组成和性别遗传
【解析】【解答】解:AB.人的性别决定于性染色体;但近几年的研究发现在Y染色体上有一段基因与男性性别的决定有关,X染色体上也有与女性性别有关的基因,AB不符合题意;
C.在生殖过程中,男性产生的精子有两种,一种是含有X染色体的,另一种是含Y染色体的,女性产生的卵细胞只有一种,是含有X染色体的;含X的精子和含Y的精子,哪种精子与卵细胞结合是随机的,一个母亲如果生一个孩子,生男生女的机会各占50%,C不符合题意;
D.每种生物的体细胞内都含有一定数量的结构不同的染色体,这些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在形成生殖细胞的过程中,成对的染色体分开,每对染色体中的一条进入精子或卵细胞中,正常情况下,人的体细胞内染色体数目比生殖细胞的多一倍,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人类的性别决定图示如下:
16.(2018·云阳)白化病是由基因异常导致的先天性遗传病,下图是白化病(基因用A,a表示)的家系图谱。据图回答下列问题: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图中,Ⅱ-6的直系血亲是Ⅰ-1、Ⅰ-2
B.由上图可知,白化病是显性遗传病
C.Ⅰ-3的基因组成为Aa
D.Ⅱ-7的基因组成可能为AA或Aa,其中不携带致病基因的基因组成出现的可能性为1/4
【答案】B
【知识点】基因的显隐性及其性状遗传
【解析】【解答】解:A、直系血亲是直接血缘关系,是指出生关系。包括生出自己的长辈(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以及更上的长辈)和自己生出来的晚辈(子女,孙子女,外孙子女以及更下的直接晚辈),如爷爷与孙子是直系血亲。可见图中,Ⅱ-6的直系血亲是Ⅰ-1、Ⅰ-2、Ⅲ-9。A不符合题意。
B、由白化病的家系图谱可知,第一代1、2双亲和3、4双亲都无白化病,第二代子女中5和8都是白化病,可推出此病为隐性遗传病,这两对双亲都是携带者。符合题意。
CD、“白化病是由隐性基因a控制的一种遗传病”,因此白化病的基因组成是aa,因此图中第一代3、4个体遗传给白化病7号的基因一定是a,所以第一代3、4个体的基因组成为Aa。遗传图解如图:
。
从图中可看出,7号个体的基因组成为AA或Aa。其中不携带致病基因(即纯合体AA)的基因组成出现的可能性为1/4。CD都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1、控制生物性状的一对基因有显性和隐性之分,这对基因分别位于成对的两条染色体上。
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能表现出来。
2、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的。
二、填空题
17.(2019·江津)青春期的两个突出特征是 和 。
【答案】性发育;性成熟
【知识点】青春期的生理变化及其卫生
【解析】【解答】解:青春期是一个生长和发育发生重要变化的时期,其中身高突增是青春期的一个显著特点,其次是体重增加,另外神经系统和心、肺等器官的功能也显著增强,青春期是人一生中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其次性发育和性成熟也是青春期的突出特征,进入青春期以后,男孩和女孩的性器官都迅速发育至成熟,男性的睾丸和女性的卵巢都重量增加,并能够产生生殖细胞和分泌性激素,性激素能促进第二性征的出现。
【分析】青春期:以生殖器官发育成熟、第二性征发育为标志的初次有繁殖能力的时期,在人类及高等灵长类以雌性第一次月经出现为标志;青春期的年龄、男孩一般是13到16岁、女孩11到14岁。
18.(2019·江津)原始生命起源于 ,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 。
【答案】原始海洋;森林古猿
【知识点】地球上生命的起源;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
【解析】【解答】解:化学起源学说认为:原始地球的温度很高,地面环境与现在完全不同:天空中赤日炎炎、电闪雷鸣,地面上火山喷发、熔岩横流;从火山中喷出的气体,如水蒸气、氨、甲烷等构成了原始的大气层,与现在的大气成分明显不同的是原始大气中没有游离的氧;原始大气在高温、紫外线以及雷电等自然条件的长期作用下,形成了许多简单的有机物,随着地球温度的逐渐降低,原始大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雨降落到地面上,这些有机物随着雨水进入湖泊和河流,最终汇集到原始的海洋中,原始的海洋就像一盆稀薄的热汤,其中所含的有机物,不断的相互作用,形成复杂的有机物,经过及其漫长的岁月,逐渐形成了原始生命。可见原始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在距今1200多万年前,森林古猿广泛分布于非、亚、欧地区,尤其是非洲的热带丛林,后来由于环境的变化,森林古猿朝两个方面进化,一部分森林古猿仍然以树栖生活为主,慢慢进化成了现代类人猿,如黑猩猩、猩猩、大猩猩、长臂猿等。另一支却由于环境的改变被迫下到地面上来生活,慢慢的进化成了人类,可见人类和类人猿的关系最近,是近亲,它们有共同的原始祖先是森林古猿。
【分析】1、目前,化学起源说是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说,推测化学进化过程: 无机物形成简单有机物(在原始大气中)、简单有机物形成复杂有机物(在原始海洋中)、复杂有机物形成多分子体系(在原始海洋中)、多分子体系进化为原始细胞(在原始海洋中)。
2、人类和类人猿都起源于森林古猿。
三、综合题
19.(2019·黔江)某兴趣小组随机调查了180对父母都是惯用右手的家庭(显性基因A、隐性基因用a表示)的遗传情况。统计结果如下表:
婚配方式 家庭(个) 儿子 女儿
母 父 惯用左手 惯用右手 惯用左手 惯用右手
惯用右手 惯用右手 180 3 84 4 85
据表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这对相对性状中隐性性状是 ,其基因a是具有 的DNA片段。
(2)母亲们的基因型可能是 ,一个惯用左手的儿子从其父亲遗传得到的相关基因和性染色体分别是 。
(3)在调查的家庭中,有一个惯用左手的小孩在父母的训练下,变成了惯用右手,这一变异是否能够遗传: 。
【答案】(1)惯用左手;遗传效应
(2)AA或Aa;a和Y
(3)不能遗传
【知识点】基因的显隐性及其性状遗传;变异的类型、原因和意义
【解析】【解答】解:(1)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亲代的性状是显性性状,父母都是惯用右手,后代子女出现了惯用左手,则这对相对性状中隐性性状是惯用左手,显性性状是惯用右手,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基因a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2)180对父母中(显性基因用A、隐性基因用a表示)母亲们均是惯用右手,其控制惯用右手的基因可能是Aa或AA,原因是后代孩子出现惯用右手的几率远远大于惯用左手,表明父、母的基因组成可能是Aa×Aa、AA×Aa、AA×AA、Aa×AA。子代体细胞核中的每一对基因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在生殖过程中,男性产生的两种类型的精子,含有X性染色体的和含Y性染色体的,女性只产生一种类型的卵细胞,是含有X性染色体的;一个惯用左手的儿子控制基因一定是aa,从其父亲遗传的相关基因一定是a,既然是儿子,性染色体组成为XY,Y性染色体来自父方,X性染色体来自母方。 (3)由环境改变引起的变异是不遗传的变异,由遗传物质引起的变异是可遗传变异。所调查的家庭中,有一个惯用左手的小孩在父母的训练下,变成了惯用右手,这一变异是由环境改变引起的,因此不能遗传。
【分析】1、控制生物性状的一对基因有显性和隐性之分,这对基因分别位于成对的两条染色体上。
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能表现出来。
2、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的。
3、人类的性别决定图解如下:
4、按照变异的原因变异分为可遗传的变异与不可遗传的变异。可遗传的变异是由遗传物质的变化引起的变异;不可遗传的变异是由环境引起的,遗传物质没有发生变化。可遗传的变异的来源主要有3个:基因重组、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
20.(2019·巴南)如图是某家族成员的关系图谱。请据图回答:
(1)4的性染色体组成为 ,其中Y染色体来自 (填“1”或“2”)。
(2)假设控制双眼皮的基因(A)为显性,控制单眼皮的基因(a)为隐性。若5和6生来就是双眼皮,9有可能第一代表现为单眼皮吗? ;如果可能,她(9号)第三代的基因组成为 ;其(9号)父母的基因组成为 、 。
(3)若6的双眼皮是经整容获得的,这种性状 (填“能”或“不能”)遗传给9;原因是 。
【答案】(1)XY;1
(2)可能;aa;Aa;Aa
(3)不能;遗传物质没改变
【知识点】人的染色体组成和性别遗传;基因的显隐性及其性状遗传
【解析】【解答】解:(1)男性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Y,女性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X。图示中4为男性,其性染色体组成为XY,其中的Y染色体一定来自其1父亲。(2)亲本第一代的基因应该是纯合体:AA和aa。因此第二代父母都是双眼皮,且基因组成都是杂合体(Aa),其产生的后代就有可能会有单眼皮的性状出现,其遗传图解如下:
因此双眼皮的父母有可能生出单眼皮的孩子,单眼皮孩子9号的基因组成为aa;其中父母的基因组成为Aa、Aa。因此,假设控制双眼皮的基因(A)为显性,控制单眼皮的基因(a)为隐性。若5和6生来就是双眼皮,9有可能第一代表现为单眼皮吗?有可能;如果可能,她(9号)第三代的基因组成为aa;其(9号)父母的基因组成为Aa、Aa。(3)由环境改变引起的变异,是不遗传的变异,不能遗传给后代。若6的双眼皮是经整容获得的,这种性状不能遗传给9的,因为遗传物质未发生改变。
【分析】1、人类的性别性别决定的图解如下:
2、控制生物性状的一对基因有显性和隐性之分,这对基因分别位于成对的两条染色体上。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能表现出来。
3、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的。
21.(2019·巴南)人类白化病是由隐性基因(a)控制的一种遗传病。分析下面的白化病遗传图解并回答:
(1)在人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 存在的。染色体主要是由 和 物质组成的。
(2)根椐图谱写出7号和4号的基因组成 、 。
(3)据图谱写出1、2的基因组成分别是 、 。理论上推测,他们再生一个孩子患白化病的概率是 。
【答案】(1)成对;蛋白质;DNA
(2)aa;Aa
(3)Aa;Aa;1/4
【知识点】基因、DNA和染色体的关系;基因的显隐性及其性状遗传
【解析】【解答】解:(1)在人的体细胞中,染色体都是成对存在的,染色体是细胞核中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DNA分子为双螺旋结构,像螺旋形的梯子;DNA上决定生物性状的小单位叫基因,基因决定生物的性状。(2)生物体的某些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而成对的基因往往有显性和隐性之分,当控制生物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基因时,显示显性性状;当控制生物性状的基因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显示显性基因控制的显性性状;当控制生物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隐性基因,显示隐性性状。
人类白化病是由隐性基因(a)控制的一种遗传病。小写字母是隐性基因,因此a控制的性状是隐性性状。如题干图所示:7号患病,因此7号的基因组成是aa。正常的基因组成是AA或Aa.3、4传给白化病(aa)9的基因一定是a,因此3号患病的基因组成是aa,4号正常的基因组成是Aa。(3)分析遗传图解可知,①②都正常,其后代⑦患白化病,说明正常为显性性状,白化病为隐性性状。据此可知,①②的基因都是Aa,其遗传图解如下:
可见,理论上推测,他们再生一个孩子患白化病的概率是1/4。
【分析】1、在体细胞中染色体、基因成对存在。在亲代的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经过减数分裂,成对的染色体彼此彻底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生殖细胞,位于成对染色体上的基因也随着分开,因此在生殖细胞中染色体、基因成单,数目减半。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因此受精卵内的染色体又恢复到和亲代体细胞相同的水平。体细胞中的每一对染色体都是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
2、控制生物性状的一对基因有显性和隐性之分,这对基因分别位于成对的两条染色体上。
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能表现出来。
3、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的。
22.(2019·江津)番茄不仅在老百姓的餐桌上经常出现,还是科研人员进行实验的好材料。请根据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在番茄的种植过程中,菜农对植株进行摘心处理,这是利用了 原理。番茄果蒂上经常会保留有绿色的尖尖的东西,这是由番茄花的 发育而来的。
(2)番茄的紫茎和绿茎是一对相对性的(显性基因A表示,隐性基因用a表示)。下表是甲、乙、丙三组的杂交结果。
杂交组合 亲本 子一代不同植株数
紫茎 绿茎
甲 紫茎×绿茎 422 417
乙 绿茎×紫茎 404 0
丙 紫茎×紫茎 631 208
根据表中的数据,可以判断显性性状是 。丙组的两个紫茎亲本的基因组成是 。
【答案】(1)顶端优势;萼片(花萼)
(2)紫茎;Aa×Aa
【知识点】芽的类型;基因的显隐性及其性状遗传
【解析】【解答】解:(1)番茄种植过程中,菜农对植株进行摘心处理是为了打破顶端优势促进侧芽的生长,因此是利用了顶端优势原理,番茄果蒂上经常会保留有绿色的尖尖的东西,这是由番茄花的花萼发育而来的。(2)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体。丙组中,紫茎×紫茎,后代出现了绿茎,绿茎为隐性性状,紫茎为显性性状,亲代的紫茎基因都携带了隐性基因,则亲代的紫茎基因组成为Aa×Aa。
【分析】1、顶端优势: 植物的主茎顶端生长占优势,同时抑制着它下面邻近的侧芽生长,使侧芽处于休眠状态的现象。原因是茎尖产生的生长素运输到侧芽,抑制了侧芽生长。为了促使主干长得又高又直,就要维护植物的顶端优势,任它自由生长并及时除去侧芽。在农作物(如棉花)的栽培中,也常根据其原理进行摘心,来达到增产的目的。
2、控制生物性状的一对基因有显性和隐性之分,这对基因分别位于成对的两条染色体上。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能表现出来。
3、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的。
23.(2019·江津)下图是鸡卵的结构模式图,想根据图回答问题:
(1)我们在剥熟鸡蛋的时候,从钝圆的一端发现一部分是空的,很容易剥下蛋壳,你认为这部分空的是图中的[ ],此结构可以为鸡卵孵化提供 。
(2)把一个生鸡蛋打到碗里,你会发现有个小白点在卵黄上,这个小白点叫 ,里面含有 (填细胞的一种结构)。
(3)鸟类的受精方式是 。
【答案】(1)⑥;氧气
(2)胚盘;细胞核
(3)体内受精
【知识点】鸟类的生殖和发育;鸟卵的结构
【解析】【解答】解:(1)气室一般在鸡卵的钝圆的一端,气室的作用是贮存空气,为鸡卵孵化提供氧气。(2)卵黄表面中央有一个盘状的小白点,叫胚盘,里面含有细胞核,是胚胎发育的起始部位。(3)鸟类的生殖特点是雌雄异体,体内受精,卵生,且卵外有坚硬的外壳,发育特点是有早成雏和晚成雏两种。
【分析】识图:①-卵壳、②-系带、③-卵白,④-卵黄膜、⑤-胚盘、⑥-气室、⑦-卵壳膜。
熟记鸟卵的结构及各部分的主要作用,据此答题。知识点如下:
卵壳:卵壳位于最外面,坚硬,其上有气孔。它能防止卵细胞受伤害,减少水分的蒸发,有支持和保护作用。
气室:内充满空气,为胚胎发育提供氧气。
卵壳膜:包裹内部物质,具有保护作用。
卵白:透明的凝胶状物体,可以为受精卵发育提供水分和部分营养;减少震荡,具有保护受精卵和缓冲的作用。
卵黄:卵细胞的主要营养部分,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物质。
卵黄膜:起保护作用。
系带:固定卵黄(位于卵黄上,一端与卵钝端的壳膜相连,另一端与卵尖端的壳膜相连)。
胚盘:含有细胞核,内有遗传物质。未受精的卵,胚盘色浅而小,已受精的卵,胚盘色浓而略大,胚盘在受精后可发育成胚胎。其中卵黄、胚盘、卵黄膜共同构成了一个卵细胞。
24.(2018·云阳)孟德尔研究植物遗传时,常用豌豆作为实验材料。他将花色组合不同的两组亲本豌豆进行杂交,得到一批优良子代豌豆种子;再分别从两组子代种子取一定数量进行培育,观察子代植物体的花色特征并将数据制成如下统计图。请分析作答:
(1)图一中的子代豌豆开出了紫花和白花,这在遗传学上被称为 。
(2)花是豌豆特有的生殖器官,雌雄生殖细胞在[2] 内进行配对。
(3)根据图 可知,显性性状是紫花。白花所占的机率是 。
(4)如果种植的紫花豌豆因环境的改变后代出现的不是白花而是黄花或其它花色,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称为 。
(5)豌豆细胞核染色体的DNA上有控制豌豆性状的 ,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6)若显性基因用D表示,隐性基因用d表示,根据图乙的统计结果,则亲代豌豆的基因组成是 。
(7)我们吃豌豆时要剥去外层豆荚皮,豆荚皮由图三中的[4] 发育而成。
【答案】(1)变异
(2)胚珠
(3)一;1/4(25%)
(4)不可遗传的变异
(5)基因
(6)Dd、dd
(7)子房壁
【知识点】果实与种子的形成;性状和相对性状;基因的显隐性及其性状遗传
【解析】【解答】解:(1)图一中的子代豌豆开出了紫花和白花,体现了子代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性,因此这在遗传学上被称为变异。(2)花粉管中的精子和2胚珠内的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因此这些染色体在紫花结构中的【2】胚珠内进行配对。(3)图一中紫花和白花的比例接近3:1,表明紫花是显性性状,白花是隐性性状,因此根据图一可知,显性性状是紫花,白花所占的机率是1/4(25%)。(4)种植的紫花豌豆因环境的改变后代出现的不是白花而是黄花或其它花色,这种性状的差异是由环境因素引起的,遗传物质没有发生变化,属于不可遗传的变异。(5)基因是细胞核染色体的DNA上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控制生物的性状。(6)若显性基因用D表示,隐性基因用d表示,则紫花的基因组成是DD或Dd,白花的基因组成是dd。亲代遗传给子代白花(dd)的基因一定是d,因此亲代紫花的基因组成是Dd,遗传图解如图:
因此,根据图二的统计结果,则亲代豌豆的基因组成是Dd、dd。(7)我们吃豌豆时要剥去外层豆荚皮,豆荚皮是果皮,由图三中的[ 4 ]子房壁发育而成。
【分析】1、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叫生物的变异。按照变异的原因变异分为可遗传的变异与不可遗传的变异。可遗传的变异是由遗传物质的变化引起的变异;不可遗传的变异是由环境引起的,遗传物质没有发生变化。
2、基因: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是具有遗传效的的DNA片段。
3、控制生物性状的一对基因有显性和隐性之分,这对基因分别位于成对的两条染色体上。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能表现出来。
4、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的。
5、被子植物的双受精过程图示如下:
受精完成后,子房发育成果实,子房壁发育成果皮,胚珠发育成种子,珠被发育成种皮,受精卵细胞发育成胚,受精极核发育成种子的胚乳。
1 / 1重庆市历年生物学中考真题分类汇编07 生物圈中的生命的延续和发展(2)
一、单选题
1.(2021·黔江)下图是染色体、DNA的关系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的数目与基因的数目相同
B.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是由②构成的
C.①在人的肝脏细胞中存单存在
D.人的神经细胞中46条①包含46个②
2.(2019·黔江)下列关于人的生殖和发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青春期生殖器官开始形成
B.精子和卵细胞结合的场所是子宫
C.婴儿出生标志着人体生长发育的开始
D.胎盘是胎儿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
3.(2019·黔江)家鸡的祖先是原鸡,原鸡每年产卵只有8~10枚,而现在鸡场的产蛋鸡每年产卵可达200~300枚。产生这种进化的原因是( )
A.自然选择的结果 B.食物不同
C.人工选择的结果 D.生活环境不同
4.(2019·黔江)图示细胞核、染色体、DNA之间的关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①表示DNA,是遗传物质
B.②容易被酸性染料染成深色
C.③表示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
D.②表示染色体,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
5.(2019·巴南)如图为雌果蝇体细胞中的染色体,其卵细胞染色体的组成( )
A.a、b、c B.a、b、c、x
C.a、b、c、c D.a、a、b、c、c、x、x
6.(2019·巴南)人的皮肤颜色由基因A和a控制,正常肤色由显性基因A控制,白化肤色由隐性基因a 控制。一对色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肤色白化的男孩,则其父亲基因组成是( )
A.AA B.Aa C.aa D.AA 或 Aa
7.(2019·巴南)下列关于动物生殖和发育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兔的生殖发育特点是胎生、哺乳
B.青蛙的有性生殖在水中完成
C.鸟类生殖和发育过程一般包括求偶、交配、筑巢、产卵、孵卵和育雏几个阶段
D.扬子鳄的生殖和发育不能摆脱对水环境的依赖
8.(2019·巴南)下列各种生物的生殖方式中,属于无性生殖的是( )
A.竹用地下茎生殖 B.豌豆的种子繁殖
C.家兔胎生 D.家鸽体内受精后产卵
9.(2019·江津)下列有关人的生殖发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女性的月经与卵巢和子宫的周期性变化有关
B.受精卵分裂形成胚胎,再分裂分化发育成胚泡,在第二个月未呈人形,被称为胎儿
C.胎儿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通过子宫由母体排出
D.试管婴儿这种辅助生殖手段,从生殖方式来看属于无性生殖
10.(2019·江津)下列人的性状中,不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
A.A型、B型、0型、AB型血 B.惯用左手和惯用右手
C.卷发和黑发 D.黄皮肤和黑皮肤
11.(2019·江津)下列有关变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对生物来说,其产生的对人类有益的变异就是有利变异
B.生物体的染色体和基因的改变可引起可遗传的变异
C.同一株水毛苠裸露在空中的叶呈扁平状,沒在水中的叶呈丝状,说明环境会影响性状
D.无籽西瓜是利用染色体数目改变培育出的新品种
12.(2019·江津)有关遗传病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肺癌、糖尿病、血友病、白化病都是遗传病
B.唐氏综合征和猫叫综合征都属于染色体系上面
C.近亲结婚所生孩子一定会有病
D.兄弟姊妹属于直系血亲
13.(2019·江津)生物进化的历程很漫长,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科学家凭着对始袓鸟化石的分折这一点,足以证明鸟类起源于古爬行类
B.哺乳动物是由古代鸟类进化而来的
C.生物进化的趋势之一是由不能运动向能自由运动进化
D.在研究生物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非常直接而重要的证据
14.(2019·江津)有关遗传的物质基础,叙述错误的是( )
A.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表明,DNA是遗传物质
B.在DNA上有许多片段,这些片段就是基因
C.生物的性状常有一对基因控制
D.世界上除了同卵双胞胎之外,几乎不存在DNA完全相同的两个人
15.(2019·江津)下列有关人的性别决定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的性别决定只与性染色体有关,与DNA和基因均无关
B.生男生女取决于男性,与女性无关
C.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出生人口男女比例为118.06:100,说明是男孩比生女孩的几率高
D.正常情况下,人的体细胞内染色体数目比生殖细胞的多一倍
16.(2018·云阳)白化病是由基因异常导致的先天性遗传病,下图是白化病(基因用A,a表示)的家系图谱。据图回答下列问题: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图中,Ⅱ-6的直系血亲是Ⅰ-1、Ⅰ-2
B.由上图可知,白化病是显性遗传病
C.Ⅰ-3的基因组成为Aa
D.Ⅱ-7的基因组成可能为AA或Aa,其中不携带致病基因的基因组成出现的可能性为1/4
二、填空题
17.(2019·江津)青春期的两个突出特征是 和 。
18.(2019·江津)原始生命起源于 ,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 。
三、综合题
19.(2019·黔江)某兴趣小组随机调查了180对父母都是惯用右手的家庭(显性基因A、隐性基因用a表示)的遗传情况。统计结果如下表:
婚配方式 家庭(个) 儿子 女儿
母 父 惯用左手 惯用右手 惯用左手 惯用右手
惯用右手 惯用右手 180 3 84 4 85
据表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这对相对性状中隐性性状是 ,其基因a是具有 的DNA片段。
(2)母亲们的基因型可能是 ,一个惯用左手的儿子从其父亲遗传得到的相关基因和性染色体分别是 。
(3)在调查的家庭中,有一个惯用左手的小孩在父母的训练下,变成了惯用右手,这一变异是否能够遗传: 。
20.(2019·巴南)如图是某家族成员的关系图谱。请据图回答:
(1)4的性染色体组成为 ,其中Y染色体来自 (填“1”或“2”)。
(2)假设控制双眼皮的基因(A)为显性,控制单眼皮的基因(a)为隐性。若5和6生来就是双眼皮,9有可能第一代表现为单眼皮吗? ;如果可能,她(9号)第三代的基因组成为 ;其(9号)父母的基因组成为 、 。
(3)若6的双眼皮是经整容获得的,这种性状 (填“能”或“不能”)遗传给9;原因是 。
21.(2019·巴南)人类白化病是由隐性基因(a)控制的一种遗传病。分析下面的白化病遗传图解并回答:
(1)在人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 存在的。染色体主要是由 和 物质组成的。
(2)根椐图谱写出7号和4号的基因组成 、 。
(3)据图谱写出1、2的基因组成分别是 、 。理论上推测,他们再生一个孩子患白化病的概率是 。
22.(2019·江津)番茄不仅在老百姓的餐桌上经常出现,还是科研人员进行实验的好材料。请根据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在番茄的种植过程中,菜农对植株进行摘心处理,这是利用了 原理。番茄果蒂上经常会保留有绿色的尖尖的东西,这是由番茄花的 发育而来的。
(2)番茄的紫茎和绿茎是一对相对性的(显性基因A表示,隐性基因用a表示)。下表是甲、乙、丙三组的杂交结果。
杂交组合 亲本 子一代不同植株数
紫茎 绿茎
甲 紫茎×绿茎 422 417
乙 绿茎×紫茎 404 0
丙 紫茎×紫茎 631 208
根据表中的数据,可以判断显性性状是 。丙组的两个紫茎亲本的基因组成是 。
23.(2019·江津)下图是鸡卵的结构模式图,想根据图回答问题:
(1)我们在剥熟鸡蛋的时候,从钝圆的一端发现一部分是空的,很容易剥下蛋壳,你认为这部分空的是图中的[ ],此结构可以为鸡卵孵化提供 。
(2)把一个生鸡蛋打到碗里,你会发现有个小白点在卵黄上,这个小白点叫 ,里面含有 (填细胞的一种结构)。
(3)鸟类的受精方式是 。
24.(2018·云阳)孟德尔研究植物遗传时,常用豌豆作为实验材料。他将花色组合不同的两组亲本豌豆进行杂交,得到一批优良子代豌豆种子;再分别从两组子代种子取一定数量进行培育,观察子代植物体的花色特征并将数据制成如下统计图。请分析作答:
(1)图一中的子代豌豆开出了紫花和白花,这在遗传学上被称为 。
(2)花是豌豆特有的生殖器官,雌雄生殖细胞在[2] 内进行配对。
(3)根据图 可知,显性性状是紫花。白花所占的机率是 。
(4)如果种植的紫花豌豆因环境的改变后代出现的不是白花而是黄花或其它花色,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称为 。
(5)豌豆细胞核染色体的DNA上有控制豌豆性状的 ,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6)若显性基因用D表示,隐性基因用d表示,根据图乙的统计结果,则亲代豌豆的基因组成是 。
(7)我们吃豌豆时要剥去外层豆荚皮,豆荚皮由图三中的[4] 发育而成。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人的染色体组成和性别遗传;基因、DNA和染色体的关系
【解析】【解答】A.①是染色体,一条染色体有一个DNA分子组成,一个DNA分子上有许多个基因,A不符合题意。
B.DNA上决定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叫基因,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B不符合题意。
C.染色体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在生殖细胞中成单存在,人的肝脏细胞是体细胞,因此染色体在肝脏细胞中是成对存在的,C不符合题意。
D.人的体细胞中的染色体为23对,一条染色体有一个DNA分子组成,人的神经细胞中46条①包含46个②,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染色体是细胞核中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DNA分子为双螺旋结构,像螺旋形的梯子;DNA上决定生物性状的小单位叫基因。基因决定生物的性状。
2.【答案】D
【知识点】受精过程;青春期的生理变化及其卫生;胚胎发育和营养;人的发育时期
【解析】【解答】解:A.进入青春期,生殖器官迅速发育,A不符合题意;
B.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是在输卵管中完成的,B不符合题意;
C.婴儿的出生不能标志着人体生长发育的开始,只是体外发育的开始,C不符合题意;
D.胎儿生活在子宫内半透明的羊水中,通过胎盘、脐带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胎盘是胎儿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D符合题意 。
故答案为:D
【分析】1、人体的发育可分为两个阶段:一是从受精卵到胎儿发育成熟(胚胎发育);二是从婴儿出生到个体发育成熟(胚后发育),我们通常说的发育指的就是第二阶段。
2、输卵管输送卵细胞,也是受精的场所,精子与卵细胞是在输卵管相遇结合成受精卵的;胚胎发育的场所是子宫。
3、青春期发育的最明显特点是身高和体重的迅速增长。青春期发育最突出的特征是性器官的发育和性功能的成熟。男孩和女孩的性器官都能够产生生殖细胞和分泌性激素,性激素能促进第二性征的出现,女孩出现月经,男孩出现遗精等现象,即出现了第二性征。
3.【答案】C
【知识点】人工选择
【解析】【解答】解:经过若干年的选择,使选择的性状积累加强,最后形成不同的新品种;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原鸡每年产卵只有8—10枚,现在鸡场的产蛋鸡每年产卵200—300枚,产卵数量大增,这不是生存环境不同和食物不同的结果,这是人工选择的结果。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自然选择与人工选择的比较如下:
选择方式 选择过程 选择因素 选择结果 选择进度
人工选择 通过人类的不断选择而形成生物新类型的过程 人类 满足人类的各种需要 较快
自然选择 在生存斗争中,适应者生存,不适应者被淘汰的过程 不同的自然环境条件 适应环境,不断进化 缓慢
4.【答案】B
【知识点】基因、DNA和染色体的关系
【解析】【解答】解:A.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①表示DNA,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A不符合题意;
B.染色体是细胞核内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由DNA和蛋白质组成,B符合题意;
C.③表示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染色体是细胞核内具有遗传作用的物体,C不符合题意。
D.②是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在细胞核中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是染色体。染色体由蛋白质和DNA组成,起遗传作用的是DNA分子。一条染色体上一般只有一条DNA分子,DNA分子上有许多的基因,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具有遗传效的DNA片段是基因。
5.【答案】B
【知识点】人的染色体组成和性别遗传
【解析】【解答】解:生物体内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在形成生殖细胞的细胞分裂过程中,成对染色体(基因)要分开,分别进入不同的生殖细胞。故在形成卵细胞的细胞分裂过程中,成对染色体(基因)要分开,则它产生的卵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是4条。即a、b、c、x。
故答案为:B
【分析】在体细胞中染色体、基因成对存在。在亲代的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经过减数分裂,成对的染色体彼此彻底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生殖细胞,位于成对染色体上的基因也随着分开,因此在生殖细胞中染色体、基因成单,数目减半。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因此受精卵内的染色体又恢复到和亲代体细胞相同的水平。体细胞中的每一对染色体都是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
6.【答案】B
【知识点】基因的显隐性及其性状遗传
【解析】【解答】解:白化病属于家族遗传性疾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常发生于近亲结婚的人群中。肤色正常的夫妇生出了患白化病的孩子,说明夫妇双方除含有一个控制正常肤色的基因A外,都含有一个控制白化病的隐性基因a,这对基因的遗传图解如图所示:
由遗传图解可知:父母亲的基因组成都是Aa,白化病患者的基因组成是aa。
故答案为:B
【分析】1、控制生物性状的一对基因有显性和隐性之分,这对基因分别位于成对的两条染色体上。
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能表现出来。
2、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的。
7.【答案】D
【知识点】生物的生殖和发育(综合)
【解析】【解答】解:A、兔属于哺乳动物,繁殖特征是胎生、哺乳,A不符合题意。
B、青蛙的生殖发育过程为:雄蛙先鸣叫吸引雌蛙,雌蛙来后雌雄蛙抱对,促进两性生殖细胞排出,两性生殖细胞在水中结合形成受精卵,许多受精卵在一起形成卵块,受精卵孵化出小蝌蚪,小蝌蚪先长后肢,再长前肢,最后尾逐渐消失,变成小幼蛙,幼蛙逐渐长成成蛙,B不符合题意。
C、鸟类的生殖和发育过程一般包括求偶、交配、筑巢、产卵孵卵和育雏几个阶段。C不符合题意。
D、扬子鳄属于爬行类,其生殖和发育能摆脱对水环境的依赖,属于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两栖动物、爬行类、鸟类、哺乳类的生殖发育特点异同的比较如下:
生物种类 生殖方式 发育方式
两栖动物 有性生殖、体外受精、卵生 多为变态发育、在变态发育中,幼体离不开水
爬行动物 有性生殖、体内受精、卵生 在陆地产卵,卵表面有坚韧的卵壳
鸟类 有性生殖、体内受精、卵生 受精卵经过孵化发育成雏鸟,雏鸟发育为成鸟,没有变态发育
哺乳类 有性生殖、体内受精、胎生 胎儿在母体子宫内发育,出生后,母亲用乳汁哺育后代
8.【答案】A
【知识点】生物的生殖和发育(综合)
【解析】【解答】解:A、竹用地下茎生殖,没有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属于无性生殖,A符合题意。
BCD、豌豆的种子繁殖、家兔胎生以及家鸽体内受精后产卵,都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属于有性生殖,B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的根本区别是:无性生殖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有性生殖要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成为合子,由合子发育成新个体。无性生殖的方式有:分裂生殖、出芽生殖、孢子生殖、营养生殖等。
9.【答案】A
【知识点】女性生殖系统;胚胎发育和营养
【解析】【解答】解:A.月经是女孩进入青春期后,子宫内膜每月一次的周期性出血的生理现象。其实不光女性人类,其它灵长类雌性动物进入生育期后,每隔一个月左右,卵巢会周期性的排出成熟的卵细胞,子宫内膜都会发生自主增厚,血管增生、腺体生长分泌以及子宫内膜崩溃脱落并伴随出血的周期性变化。可见月经的来潮与卵巢和子宫内膜的周期变化有关,A符合题意;
B.含精子的精液进入阴道后,精子缓慢地通过子宫,在输卵管内与卵细胞相遇,有一个精子进入卵细胞,与卵细胞相融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卵不断进行分裂,逐渐发育成胚泡;胚泡缓慢地移动到子宫中,最终植入子宫内膜,胚胎在子宫发育到八周末,形状像人,称为胎儿,B不符合题意;
C.胎儿生活在子宫半透明的羊水中,胎儿通过脐带、胎盘从母体获得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氧气,同时胎儿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也是通过脐带、胎盘经母体排出体外,C不符合题意;
D.试管婴儿是指精子和卵细胞在试管中受精,发育成胚胎,然后植入子宫内继续发育成熟,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属于有性生殖,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 月经是生理上的循环周期,发生在一些具有生育能力的女性人类和黑猩猩与别的动物之间。
育龄妇女和灵长类雌性动物,每隔一个月左右,子宫内膜发生一次自主增厚、血管增生、腺体生长分泌以及崩溃子宫内膜脱落并伴随出血的周期性变化,这种周期性阴道排血或子宫出血现象称月经。
月经周期是由下丘脑、垂体和卵巢三者生殖激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来调节的 。
10.【答案】C
【知识点】性状和相对性状
【解析】【解答】ABD、A型、B型、O型、AB型血,惯用左手和惯用右手,黄皮肤和黑皮肤,都是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因此都是相对性状;ABD不符合题意。
C、卷发和黑发是两种性状,因此不是相对性状。 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如人的双眼皮和单眼皮 )。
11.【答案】A
【知识点】基因、环境与性状的关系;变异的类型、原因和意义
【解析】【解答】解:A.生物在繁衍过程中,可能产生有利的变异,也可能产生不利的变异,有利变异对生物生存是有利的,并不是对人类有益的变异就是有利变异,A符合题意。
B.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变异属于可遗传的变异,染色体和基因的改变可引起可遗传的变异,B不符合题意;
C.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但是性状也受到环境的影响,同一株水毛苠裸露在空中的叶呈扁平状,沒在水中的叶呈丝状,说明环境会影响性状,C不符合题意;
D.人们通过人工方法对西瓜进行处理,得到的无籽西瓜是利用染色体数目改变培育出的新品种,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可以遗传给后代,属于可遗传的变异,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1、变异: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叫生物的变异。
2、按照变异的原因变异分为可遗传的变异与不可遗传的变异。可遗传的变异是由遗传物质的变化引起的变异;不可遗传的变异是由环境引起的,遗传物质没有发生变化。可遗传的变异的来源主要有3个:基因重组、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
根据变异是否有利于生物生存,变异分为有利变异和不利变异。有利变异:有利于生物的生存,如,高杆小麦变异为矮杆小麦;不利变异:不利于生物的生存,如玉米的白化苗。
3、生物的性状不能直接遗传,遗传的是遗传物质,遗传物质通过生殖过程传给后代的。性状的表现是基因和外界环境的共同作用,以基因为主,外界环境为辅。
12.【答案】B
【知识点】人类优生优育;常见的人类遗传病
【解析】【解答】解:A.血友病和白化病都属于遗传病,肺癌是正常细胞癌变形成的癌症,糖尿病是由于体内胰岛素缺乏引起的疾病,两者均不是遗传病,A不符合题意;
B.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包括染色体结构异常遗传病(如猫叫综合征)和染色体数目异常遗传病(如21三体综合征即唐氏综合征),B符合题意;
C.我国婚姻法已明确规定,禁止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结婚,原因是近亲带有相同隐性遗传致病基因的可能性较大,近亲结婚所生的孩子患有遗传病的几率大,C不符合题意;
D.兄弟姊妹属于旁系血亲,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1、遗传病: 是指由遗传物质发生改变而引起的或者是由致病基因所控制的疾病。遗传病是指完全或部分由遗传因素决定的疾病,常为先天性的,也可后天发病。如先天愚型、多指(趾)、血友病等,这些遗传病完全由遗传因素决定发病,并且出生一定时间后才发病,有时要经过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后才能出现明显症状。
2、直系血亲: 是指和自己有直接血缘关系的亲属,具有生与被生关系。 包括生出自己的长辈(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以及更上的长辈)和自己生出来的晚辈( 子女、孙子女、外孙子女以及更下的直接晚辈)。
13.【答案】D
【知识点】生物进化的研究方法及证据;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
【解析】【解答】解:A.根据对始袓鸟化石分析,始祖鸟身体结构既和爬行动物有相似之处,又和鸟类有相同之处,根据以上特征,科学家推测鸟类可能起源于古代的爬行类生物,A不符合题意;
B.哺乳动物是由古代爬行类进化而来的,B不符合题意;
C.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生活环境由水生到陆生,结构由简单到复杂,分类地位由低等到高等的规律,不断进化和发展的,C不符合题意;
D.在研究生物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非常直接而重要的证据,但不是唯一的证据,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1、1860年,在德国巴伐利亚省的石灰岩层中,发现了第一个始祖鸟化石。始祖鸟的身体大小如乌鸦,它保留了爬行类的许多特征,例如口腔里有牙齿,而不是像现代鸟类那样的角质喙;指端有爪等;但始祖鸟又具有鸟类的一些特征,如已经具有羽毛,在一些骨骼形态上也表现出一些鸟类特征或过渡特征,如它的第三掌骨已经与腕骨愈合,总之,它的身体结构既有与爬行动物有相似之处,又有与鸟类相同之处,根据以上特征,科学家认为始祖鸟是由爬行类进化到鸟类的一个过渡类型 。
2、比较生物的化石及生物化石在地层中存在的情况,是运用古生物学上的证据对生物进化研究的方法,化石是生物进化最直接和最有力的证据。科学家比较各个地层的化石后发现,在越古老的地层里,成为化石的生物结构越简单、越低等;在越新的地层里,成为化石的生物结构越复杂、高等。
14.【答案】B
【知识点】基因、DNA和染色体的关系
【解析】【解答】解:A.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表明DNA是遗传物质,DNA在亲子代噬菌体之间起桥梁作用,A不符合题意;
B.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DNA上有遗传信息,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基因是位于染色体上,是能够控制生物性状的具有特定遗传信息的DNA片段,控制着不同生物的性状,B符合题意。
C.位于一对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控制着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就是等位基因。生物的性状是由成对的基因控制的,成对的基因往往有显性和隐性之分。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只有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表现出隐性性状时控制的基因只有一种:如aa;表现出显性性状时控制的基因有两种:如AA或Aa。因此生物的性状通常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C不符合题意;
D.世界上除了同卵双胞胎之外,几乎不存在DNA完全相同的两个人,因此,人们将DNA序列图谱称为DNA指纹或基因指纹,目前,DNA指纹鉴定、亲子鉴定、疾病检查等诸多领域都有应用,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DNA (脱氧核糖核酸)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它主要存在于细胞核的染色体上。在每种生物的体细胞核中,都含有一定数量的成对存在的染色体(如人的体细胞核中有23对,即46条染色体),染色体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在每条染色体上一般只有一个DNA分子,在每个DNA上有许多个基因。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是具有遗传效的DNA片段。基因是通过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来表达自己所携带的遗传信息,从而控制生物个体的性状表现的。
15.【答案】D
【知识点】人的染色体组成和性别遗传
【解析】【解答】解:AB.人的性别决定于性染色体;但近几年的研究发现在Y染色体上有一段基因与男性性别的决定有关,X染色体上也有与女性性别有关的基因,AB不符合题意;
C.在生殖过程中,男性产生的精子有两种,一种是含有X染色体的,另一种是含Y染色体的,女性产生的卵细胞只有一种,是含有X染色体的;含X的精子和含Y的精子,哪种精子与卵细胞结合是随机的,一个母亲如果生一个孩子,生男生女的机会各占50%,C不符合题意;
D.每种生物的体细胞内都含有一定数量的结构不同的染色体,这些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在形成生殖细胞的过程中,成对的染色体分开,每对染色体中的一条进入精子或卵细胞中,正常情况下,人的体细胞内染色体数目比生殖细胞的多一倍,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人类的性别决定图示如下:
16.【答案】B
【知识点】基因的显隐性及其性状遗传
【解析】【解答】解:A、直系血亲是直接血缘关系,是指出生关系。包括生出自己的长辈(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以及更上的长辈)和自己生出来的晚辈(子女,孙子女,外孙子女以及更下的直接晚辈),如爷爷与孙子是直系血亲。可见图中,Ⅱ-6的直系血亲是Ⅰ-1、Ⅰ-2、Ⅲ-9。A不符合题意。
B、由白化病的家系图谱可知,第一代1、2双亲和3、4双亲都无白化病,第二代子女中5和8都是白化病,可推出此病为隐性遗传病,这两对双亲都是携带者。符合题意。
CD、“白化病是由隐性基因a控制的一种遗传病”,因此白化病的基因组成是aa,因此图中第一代3、4个体遗传给白化病7号的基因一定是a,所以第一代3、4个体的基因组成为Aa。遗传图解如图:
。
从图中可看出,7号个体的基因组成为AA或Aa。其中不携带致病基因(即纯合体AA)的基因组成出现的可能性为1/4。CD都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1、控制生物性状的一对基因有显性和隐性之分,这对基因分别位于成对的两条染色体上。
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能表现出来。
2、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的。
17.【答案】性发育;性成熟
【知识点】青春期的生理变化及其卫生
【解析】【解答】解:青春期是一个生长和发育发生重要变化的时期,其中身高突增是青春期的一个显著特点,其次是体重增加,另外神经系统和心、肺等器官的功能也显著增强,青春期是人一生中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其次性发育和性成熟也是青春期的突出特征,进入青春期以后,男孩和女孩的性器官都迅速发育至成熟,男性的睾丸和女性的卵巢都重量增加,并能够产生生殖细胞和分泌性激素,性激素能促进第二性征的出现。
【分析】青春期:以生殖器官发育成熟、第二性征发育为标志的初次有繁殖能力的时期,在人类及高等灵长类以雌性第一次月经出现为标志;青春期的年龄、男孩一般是13到16岁、女孩11到14岁。
18.【答案】原始海洋;森林古猿
【知识点】地球上生命的起源;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
【解析】【解答】解:化学起源学说认为:原始地球的温度很高,地面环境与现在完全不同:天空中赤日炎炎、电闪雷鸣,地面上火山喷发、熔岩横流;从火山中喷出的气体,如水蒸气、氨、甲烷等构成了原始的大气层,与现在的大气成分明显不同的是原始大气中没有游离的氧;原始大气在高温、紫外线以及雷电等自然条件的长期作用下,形成了许多简单的有机物,随着地球温度的逐渐降低,原始大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雨降落到地面上,这些有机物随着雨水进入湖泊和河流,最终汇集到原始的海洋中,原始的海洋就像一盆稀薄的热汤,其中所含的有机物,不断的相互作用,形成复杂的有机物,经过及其漫长的岁月,逐渐形成了原始生命。可见原始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在距今1200多万年前,森林古猿广泛分布于非、亚、欧地区,尤其是非洲的热带丛林,后来由于环境的变化,森林古猿朝两个方面进化,一部分森林古猿仍然以树栖生活为主,慢慢进化成了现代类人猿,如黑猩猩、猩猩、大猩猩、长臂猿等。另一支却由于环境的改变被迫下到地面上来生活,慢慢的进化成了人类,可见人类和类人猿的关系最近,是近亲,它们有共同的原始祖先是森林古猿。
【分析】1、目前,化学起源说是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说,推测化学进化过程: 无机物形成简单有机物(在原始大气中)、简单有机物形成复杂有机物(在原始海洋中)、复杂有机物形成多分子体系(在原始海洋中)、多分子体系进化为原始细胞(在原始海洋中)。
2、人类和类人猿都起源于森林古猿。
19.【答案】(1)惯用左手;遗传效应
(2)AA或Aa;a和Y
(3)不能遗传
【知识点】基因的显隐性及其性状遗传;变异的类型、原因和意义
【解析】【解答】解:(1)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亲代的性状是显性性状,父母都是惯用右手,后代子女出现了惯用左手,则这对相对性状中隐性性状是惯用左手,显性性状是惯用右手,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基因a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2)180对父母中(显性基因用A、隐性基因用a表示)母亲们均是惯用右手,其控制惯用右手的基因可能是Aa或AA,原因是后代孩子出现惯用右手的几率远远大于惯用左手,表明父、母的基因组成可能是Aa×Aa、AA×Aa、AA×AA、Aa×AA。子代体细胞核中的每一对基因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在生殖过程中,男性产生的两种类型的精子,含有X性染色体的和含Y性染色体的,女性只产生一种类型的卵细胞,是含有X性染色体的;一个惯用左手的儿子控制基因一定是aa,从其父亲遗传的相关基因一定是a,既然是儿子,性染色体组成为XY,Y性染色体来自父方,X性染色体来自母方。 (3)由环境改变引起的变异是不遗传的变异,由遗传物质引起的变异是可遗传变异。所调查的家庭中,有一个惯用左手的小孩在父母的训练下,变成了惯用右手,这一变异是由环境改变引起的,因此不能遗传。
【分析】1、控制生物性状的一对基因有显性和隐性之分,这对基因分别位于成对的两条染色体上。
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能表现出来。
2、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的。
3、人类的性别决定图解如下:
4、按照变异的原因变异分为可遗传的变异与不可遗传的变异。可遗传的变异是由遗传物质的变化引起的变异;不可遗传的变异是由环境引起的,遗传物质没有发生变化。可遗传的变异的来源主要有3个:基因重组、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
20.【答案】(1)XY;1
(2)可能;aa;Aa;Aa
(3)不能;遗传物质没改变
【知识点】人的染色体组成和性别遗传;基因的显隐性及其性状遗传
【解析】【解答】解:(1)男性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Y,女性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X。图示中4为男性,其性染色体组成为XY,其中的Y染色体一定来自其1父亲。(2)亲本第一代的基因应该是纯合体:AA和aa。因此第二代父母都是双眼皮,且基因组成都是杂合体(Aa),其产生的后代就有可能会有单眼皮的性状出现,其遗传图解如下:
因此双眼皮的父母有可能生出单眼皮的孩子,单眼皮孩子9号的基因组成为aa;其中父母的基因组成为Aa、Aa。因此,假设控制双眼皮的基因(A)为显性,控制单眼皮的基因(a)为隐性。若5和6生来就是双眼皮,9有可能第一代表现为单眼皮吗?有可能;如果可能,她(9号)第三代的基因组成为aa;其(9号)父母的基因组成为Aa、Aa。(3)由环境改变引起的变异,是不遗传的变异,不能遗传给后代。若6的双眼皮是经整容获得的,这种性状不能遗传给9的,因为遗传物质未发生改变。
【分析】1、人类的性别性别决定的图解如下:
2、控制生物性状的一对基因有显性和隐性之分,这对基因分别位于成对的两条染色体上。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能表现出来。
3、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的。
21.【答案】(1)成对;蛋白质;DNA
(2)aa;Aa
(3)Aa;Aa;1/4
【知识点】基因、DNA和染色体的关系;基因的显隐性及其性状遗传
【解析】【解答】解:(1)在人的体细胞中,染色体都是成对存在的,染色体是细胞核中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DNA分子为双螺旋结构,像螺旋形的梯子;DNA上决定生物性状的小单位叫基因,基因决定生物的性状。(2)生物体的某些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而成对的基因往往有显性和隐性之分,当控制生物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基因时,显示显性性状;当控制生物性状的基因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显示显性基因控制的显性性状;当控制生物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隐性基因,显示隐性性状。
人类白化病是由隐性基因(a)控制的一种遗传病。小写字母是隐性基因,因此a控制的性状是隐性性状。如题干图所示:7号患病,因此7号的基因组成是aa。正常的基因组成是AA或Aa.3、4传给白化病(aa)9的基因一定是a,因此3号患病的基因组成是aa,4号正常的基因组成是Aa。(3)分析遗传图解可知,①②都正常,其后代⑦患白化病,说明正常为显性性状,白化病为隐性性状。据此可知,①②的基因都是Aa,其遗传图解如下:
可见,理论上推测,他们再生一个孩子患白化病的概率是1/4。
【分析】1、在体细胞中染色体、基因成对存在。在亲代的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经过减数分裂,成对的染色体彼此彻底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生殖细胞,位于成对染色体上的基因也随着分开,因此在生殖细胞中染色体、基因成单,数目减半。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因此受精卵内的染色体又恢复到和亲代体细胞相同的水平。体细胞中的每一对染色体都是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
2、控制生物性状的一对基因有显性和隐性之分,这对基因分别位于成对的两条染色体上。
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能表现出来。
3、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的。
22.【答案】(1)顶端优势;萼片(花萼)
(2)紫茎;Aa×Aa
【知识点】芽的类型;基因的显隐性及其性状遗传
【解析】【解答】解:(1)番茄种植过程中,菜农对植株进行摘心处理是为了打破顶端优势促进侧芽的生长,因此是利用了顶端优势原理,番茄果蒂上经常会保留有绿色的尖尖的东西,这是由番茄花的花萼发育而来的。(2)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体。丙组中,紫茎×紫茎,后代出现了绿茎,绿茎为隐性性状,紫茎为显性性状,亲代的紫茎基因都携带了隐性基因,则亲代的紫茎基因组成为Aa×Aa。
【分析】1、顶端优势: 植物的主茎顶端生长占优势,同时抑制着它下面邻近的侧芽生长,使侧芽处于休眠状态的现象。原因是茎尖产生的生长素运输到侧芽,抑制了侧芽生长。为了促使主干长得又高又直,就要维护植物的顶端优势,任它自由生长并及时除去侧芽。在农作物(如棉花)的栽培中,也常根据其原理进行摘心,来达到增产的目的。
2、控制生物性状的一对基因有显性和隐性之分,这对基因分别位于成对的两条染色体上。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能表现出来。
3、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的。
23.【答案】(1)⑥;氧气
(2)胚盘;细胞核
(3)体内受精
【知识点】鸟类的生殖和发育;鸟卵的结构
【解析】【解答】解:(1)气室一般在鸡卵的钝圆的一端,气室的作用是贮存空气,为鸡卵孵化提供氧气。(2)卵黄表面中央有一个盘状的小白点,叫胚盘,里面含有细胞核,是胚胎发育的起始部位。(3)鸟类的生殖特点是雌雄异体,体内受精,卵生,且卵外有坚硬的外壳,发育特点是有早成雏和晚成雏两种。
【分析】识图:①-卵壳、②-系带、③-卵白,④-卵黄膜、⑤-胚盘、⑥-气室、⑦-卵壳膜。
熟记鸟卵的结构及各部分的主要作用,据此答题。知识点如下:
卵壳:卵壳位于最外面,坚硬,其上有气孔。它能防止卵细胞受伤害,减少水分的蒸发,有支持和保护作用。
气室:内充满空气,为胚胎发育提供氧气。
卵壳膜:包裹内部物质,具有保护作用。
卵白:透明的凝胶状物体,可以为受精卵发育提供水分和部分营养;减少震荡,具有保护受精卵和缓冲的作用。
卵黄:卵细胞的主要营养部分,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物质。
卵黄膜:起保护作用。
系带:固定卵黄(位于卵黄上,一端与卵钝端的壳膜相连,另一端与卵尖端的壳膜相连)。
胚盘:含有细胞核,内有遗传物质。未受精的卵,胚盘色浅而小,已受精的卵,胚盘色浓而略大,胚盘在受精后可发育成胚胎。其中卵黄、胚盘、卵黄膜共同构成了一个卵细胞。
24.【答案】(1)变异
(2)胚珠
(3)一;1/4(25%)
(4)不可遗传的变异
(5)基因
(6)Dd、dd
(7)子房壁
【知识点】果实与种子的形成;性状和相对性状;基因的显隐性及其性状遗传
【解析】【解答】解:(1)图一中的子代豌豆开出了紫花和白花,体现了子代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性,因此这在遗传学上被称为变异。(2)花粉管中的精子和2胚珠内的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因此这些染色体在紫花结构中的【2】胚珠内进行配对。(3)图一中紫花和白花的比例接近3:1,表明紫花是显性性状,白花是隐性性状,因此根据图一可知,显性性状是紫花,白花所占的机率是1/4(25%)。(4)种植的紫花豌豆因环境的改变后代出现的不是白花而是黄花或其它花色,这种性状的差异是由环境因素引起的,遗传物质没有发生变化,属于不可遗传的变异。(5)基因是细胞核染色体的DNA上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控制生物的性状。(6)若显性基因用D表示,隐性基因用d表示,则紫花的基因组成是DD或Dd,白花的基因组成是dd。亲代遗传给子代白花(dd)的基因一定是d,因此亲代紫花的基因组成是Dd,遗传图解如图:
因此,根据图二的统计结果,则亲代豌豆的基因组成是Dd、dd。(7)我们吃豌豆时要剥去外层豆荚皮,豆荚皮是果皮,由图三中的[ 4 ]子房壁发育而成。
【分析】1、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叫生物的变异。按照变异的原因变异分为可遗传的变异与不可遗传的变异。可遗传的变异是由遗传物质的变化引起的变异;不可遗传的变异是由环境引起的,遗传物质没有发生变化。
2、基因: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是具有遗传效的的DNA片段。
3、控制生物性状的一对基因有显性和隐性之分,这对基因分别位于成对的两条染色体上。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能表现出来。
4、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的。
5、被子植物的双受精过程图示如下:
受精完成后,子房发育成果实,子房壁发育成果皮,胚珠发育成种子,珠被发育成种皮,受精卵细胞发育成胚,受精极核发育成种子的胚乳。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