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历年生物学中考真题分类汇编09 健康的生活

文档属性

名称 重庆市历年生物学中考真题分类汇编09 健康的生活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0.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2-07-28 17:36:15

文档简介

重庆市历年生物学中考真题分类汇编09 健康的生活
一、单选题
1.(2022·重庆)人工呼吸属于一种紧急的急救措施,是用人为的方法,帮助呼吸停止的患者进行被动呼吸的过程,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A.①②③ B.③①② C.③②① D.②①③
2.(2022·重庆)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利于保持健康体重,预防慢性病发生,下列行为习惯不可取的是(  )
A.食物多样,合理搭配 B.食不过量,不暴饮暴食
C.可多喝奶茶代替饮水 D.坚持锻炼,减少久坐时间
3.(2022·重庆)接种新冠疫苗是筑起群体免疫屏障的有效措施,这在传染病的预防中属于(  )
A.切断传播途径 B.控制传染源
C.保护易感人群 D.杀灭病原体
4.(2021·黔江)某实验小组将四份等量的香烟烟丝分别加入20毫升、30毫升、40毫升、50毫升的蒸馏水浸泡1天,用浸出液做“烟草浸出液对水蚤心率的影响”的探究实验,得到的实验数据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实验结果表明适量吸烟对健康有利
B.清水中不含烟草浸出液,该组没有必要设置
C.同一组水蚤可在不同浓度的烟草浸出液中重复使用
D.在一定浓度范围内烟草浸出液对水蚤心率有促进作用
5.(2021·黔江)下列有关安全用药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为了预防细菌感染,每天餐后服用抗生素
B.阅读药品使用说明,只需了解药品的主要成分
C.为缩短治疗时间,提高治疗效果,消费者可擅自加大用药剂量
D.非处方药简称OTC,适于消费者自我诊断、自我治疗的小伤小病
6.(2021·黔江)人们恐惧艾滋病,往往“谈艾色变”,下面错误的说法是(  )
A.艾滋病的病原体是HIV
B.艾滋病的易感人群是老人和孩子
C.HIV没有细胞结构
D.蚊子叮咬不会传播艾滋病
7.(2019·黔江)健康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下列关于急救和健康的说法中,你不认同的是(  )
A.经常玩手机、熬夜上网属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B.健康的内涵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良好的社会适应状态
C.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的不断出现,表明心情愉快是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核心
D.某人不慎意外受伤,暗红色的血液连续不断的从伤口流出,应立即用绷带或止血带在伤口的近心端压迫止血
8.(2019·黔江)医学研究表明,99.7%的宫颈癌是由于人体感染HPV(人乳头状瘤病毒)导致的。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HPV是不具有细胞结构的微生物
B.HPV能以自我复制的方式进行繁殖
C.机体产生抗体抵御HPV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D.接种宫颈癌疫苗可以提高人体对HPV的抵抗力
9.(2019·巴南)人之所以能在有大量病原体存在的环境中健康生活,是人体的免疫系统在发挥作用,其中呼吸道表面的黏膜和纤毛的作用属于(  )
A.第一道防线,非特异性免疫 B.第二道防线,非特异性免疫
C.第一道防线,特异性免疫 D.第二道防线,特异性免疫
二、综合题
10.(2021·潼南)由新型冠病毒引起的新冠肺炎席卷全球,人感染了此病毒后常见体征有呼吸困难、发热、咳嗽和气促等症状,较严重的病例中出现严重呼吸综合征、肾衰竭、甚至死亡。目前我国抗疫工作已经取得阶段性胜利。随着疫情的好转,各地纷纷复工复产复学。在复学中各所学校采取了多项有力应对措施。请分析并回答以下问题:
(1)新冠肺炎患者在传染病的流行环节中属于   。
(2)新冠肺炎的主要传播途径是   传播。
(3)为防控新冠肺炎,学校落实“晨午晚检”制度,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这在传染病的预防措施上属于   。
(4)提倡大家佩戴口罩、勤洗手,在传染病的预防措施上属于   。
(5)专家和医务工作者都在努力研制疫苗,因注射疫苗后,体内的淋巴细胞能产生   ,这种免疫方式属于   。
11.(2021·江津)至今,全球还有“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一千多万,是由“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病。我国的疫情防控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这是因为我们采取了许多有效措施:将确诊的患者送入医院隔离治疗,要求人们在相对密闭的公共场所佩戴口罩,倡导符合条件的人接种“新冠疫苗”等。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新型冠状病毒”是造成人感染“新冠肺炎”这种传染病的   。
(2)接种“新冠疫苗”后人体会产生抗体,属于   免疫。
(3)将确诊的患者送入医院隔离治疗在预防传染病的措施中属于   ;要求符合条件的人接种“新冠疫苗”在预防传染病的措施中属于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急救常识
【解析】【解答】人工呼吸的操作步骤是:③首先要将被救者放在空气清新的场所,让被救者仰卧;②如果口鼻内有泥土、血块等,必须先清除干净,使病人保持呼吸道的畅通。①再捏住被救者鼻孔,然后进行口对口的吹气。当人停止呼吸,同时心跳也停止时,我们应该紧急实施人工呼吸的同时实施胸外心脏挤压。
故答案为:C。
【分析】做人工呼吸时,首先使病人仰卧,头后仰,将病人的衣领解开,腰带放松.清除病人口鼻内的异物和污物,保持呼吸道通畅。救护者一只手托起病人的下顿,另一只手捏紧病人的鼻孔,然后深吸一口气,对着病人的口部用力吹入。吹气停止后,救护者的嘴离开,并且立即松开捏鼻的手,如此反复进行。
2.【答案】C
【知识点】健康的生活方式
【解析】【解答】AB.平衡膳食是合理营养的核心。健康食谱,要合理营养、均衡膳食,食物应多样化,荤素搭配要合理,营养要全面;食不过量,不暴饮暴食,AB不符合题意。
C.可乐等饮料中含有许多添加剂,有的对人体无益反而有害,所以不能用喝可乐等饮料来代替饮水,C符合题意。
D.坚持体育锻炼,减少久坐时间,接时作息,都是健康的生活方式,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健康的生活方式有:生活有规律、合理膳食、合理用药、异性同学间应建立真诚友谊、积极参加文娱活动和体育运动、不吸烟、不酗酒、拒绝毒品等。
3.【答案】C
【知识点】传染病的一般预防措施
【解析】【解答】疫苗通常是用失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接种新冠疫苗会刺激人体内的淋巴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当下次相同或类似的抗原,感染人体的时候,人体内的抗体就能与感染的抗原反应,产生抗原抗体复合物,被人体的吞噬细胞吞噬,消灭掉侵犯人体的病原体,避免病原体进一步侵犯人体。因此,从预防传染病的角度分析,接种疫苗的目的是保护易感人群。
故答案为:C。
【分析】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控制传染源:
a. 对急性传染病人要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和彻底治疗,防止病原体的扩散;
b. 患传染病的动物也要及时处理。
切断传播途径:是控制传染病的主要方法。
a. 要注意饮食卫生;
b. 加强水源和粪便的管理;
c. 进行一些必要的消毒工作;
d. 消灭传播疾病的媒介生物,减少病原体感染健康人的机会。
保护易感人群:
a. 减少或防止易感者与传染源的接触机会;
b. 易感者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c. 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
4.【答案】D
【知识点】探究酒精或烟草浸出液对水蚤心率的影响
【解析】【解答】A、烟中含有1400多种成分.吸烟时产生的烟雾里有40多种致癌物质,还有十多种会促进癌发展的物质,其中对人体危害最大的是尼古丁、一氧化碳、焦油和多种其它金属化合物,这些有害物质首先损害人的呼吸系统。因此吸烟对有害健康,不符合题意。
B、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其中这种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对照实验包括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中烧杯中盛有清水的一组起对照作用。因此清水中尽管不含烟草浸出液,但是起到对照作用,使实验更具有说服力,不符合题意。
C、实验时烟草浸出液中烟草的有害成分会留在水蚤体内,影响水蚤的心率,从而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因此,用一只水蚤只能做两次实验,必须先在清水中计数心率,再在某一浓度的烟草浸出浪中计数水蚤的心率,前后顺序不能颠倒。不符合题意。
D、探究“烟草浸出液对水蚤心率的影响”的实验是对照实验,因此必须配制几种不同浓度的溶液,以便形成对照,来表明不同浓度的烟草浸出液对水蚤心率的影响不同;该实验表明在一定浓度范围内烟草浸出液对水蚤心率有促进作,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四份等量的香烟烟丝分别加入20毫升、30毫升、40毫升、50毫升的蒸馏水浸泡1天形成的浸出液,由题干信息以及图表可知,对水蚤心率的影响是在一定浓度范围内烟草浸出液对水蚤心率有促进作。表明水蚤心率很容易受到烟草浸出液的影响。而高浓度的烟草浸出液对水蚤心率的有抑制作用。
5.【答案】D
【知识点】安全用药
【解析】【解答】A.抗生素是一类能够杀死细菌的物质,是当前治疗人和动物细菌感染的常用药。使用抗生素时,致病菌和包括有益菌在内的多种细菌被一起杀死,故不能为了预防细菌感染,每天餐后服用抗生素,A不符合题意。
B.用药时要阅读药品使用说明,即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规格、用法用量、生产日期、产品批号、有效期、生产企业等内容,B不符合题意。
C.是药三分毒,每一种药都有一定的副作用,因此不能随便用药。有病时,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用药。不能为缩短治疗时间,提高治疗效果,消费者可擅自加大用药剂量,C不符合题意。
D.处方药(Rx)需要凭医师的处方购买,按医嘱服用,适用于不易自我诊断、自我治疗的大病、危重病。非处方药(OTC)不需凭处方购买,按说明书服用,适用于容易自我诊断、自我治疗的小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安全用药是指根据病情需要,正确选择药物的品种、剂量和服用时间等,以充分发挥最佳效果,尽量避免药物对人体产生的不良作用或危害。
6.【答案】B
【知识点】艾滋病及其预防
【解析】【解答】A.病原体: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生物。而艾滋病的病原体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又称艾滋病病毒),A不符合题意。
B.易感人群:对某些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艾滋病的易感人群是直接或间接接触到传染源的人,不仅只有老人和孩子,年轻人也是易感人群,B符合题意。
C.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又称艾滋病病毒),属于动物病毒,病毒无细胞结构,C不符合题意。
D.交谈、握手拥抱、礼节性亲吻、同吃同饮、共用厕所和浴室、共用办公室、公共交通工具、娱乐设施等日常生活接触和蚊子叮咬不会传播艾滋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艾滋病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病毒综合征,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传染病。HIV主要存在于感染者和病人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乳汁中;因此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有:性传播、静脉注射吸毒、母婴传播、血液及血制品传播等;但是,交谈、握手拥抱、礼节性亲吻、同吃同饮、共用厕所和浴室、共用办公室、公共交通工具、娱乐设施等日常生活接触不会传播HIV。
7.【答案】D
【知识点】健康的概念;出血类型及其包扎方法;健康的生活方式
【解析】【解答】解:A.经常玩手机、熬夜上网属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应该合理安排利用网络的时间,A不符合题意;
B.健康的内涵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良好的社会适应状态,不仅仅是指无病或者不衰弱,B不符合题意;
C.健康的内涵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良好的社会适应状态,世界卫生组织把道德修养和生殖质量也纳入健康范畴,其中心情愉快是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核心,C不符合题意;
D.某人不慎意外受伤,暗红色的血液连续不断地从伤口流出,判断是静脉出血了,应立即用绷带或止血带在伤口的远心端压迫止血,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1、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性良好。拥有健康的身体是健康的重要标志,拥有愉快的心情是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核心。
2、健康生活方式是指有益于健康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健康的生活方式有:生活有规律、合理膳食、合理用药、异性同学间应建立真诚友谊、积极参加文娱活动和体育运动、不吸烟、不酗酒、拒绝毒品等。
3、出血的初步护理:
毛细血管出血:血液呈红色,自然止血,应消毒;
动脉出血:血色鲜红,血流猛急,在受伤动脉近心端进行压迫止血;
静脉出血:血色暗红,血流缓和,在受伤静脉远心端进行压迫止血。
8.【答案】C
【知识点】病毒的结构和繁殖方式;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解析】【解答】解:AB.HPV(人乳头状瘤病毒)是病毒,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存,只有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里才能进行生命活动,一旦离开就会变成结晶体。只能利用宿主活细胞内现成代谢系统合成自身的核酸和蛋白质成分,以核酸和蛋白质等元件的装配实现其大量繁殖,因此病毒的繁殖又称为自我复制,A、B不符合题意;
C.特异性免疫是指第三道防线,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是出生后才有的,只能对特定的病原体有防御作用,是患过这种病或注射过疫苗后获得的。所以机体产生抗体抵御HPV属于特异性免疫,C符合题意;
D.接种的宫颈癌疫苗是由病原体制成的,只不过经过处理之后,其毒性减少或失去了活性,但依然是病原体,进入人体后能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可以提高人体对HPV的抵抗力,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1、病毒是一种没有细胞结构的特殊生物。它们的结构非常简单,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病毒不能独立生存,必须生活在其他生物的细胞内,一旦离开活细胞可就不表现任何生命活动迹象。
2、人体三道防线的组成、功能及免疫特点如下:
  组成 功能 类型
第一道防线 皮肤和呼吸道、消化道黏膜 阻挡病原体 非特异性免疫
第二道防线 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吞噬和杀死病原体
第三道防线 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 能够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是后天获得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 特异性免疫
9.【答案】A
【知识点】人体的三道防线;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解析】【解答】解:人体的三道防线是:第一道防线是皮肤、粘膜、纤毛,功能是阻挡、杀菌和清扫异物;第二道防线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功能是溶解、吞噬病原体;第三道防线是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主要是淋巴细胞)功能是能产生抗体抵抗抗原(侵入人体内的病原体)。抗原是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病原体,抗体是抗原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的抵抗抗原的特殊蛋白质。所以呼吸道表面的黏膜和纤毛的作用属于第一道防线,这种免疫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故答案为:A
【分析】人体三道防线的组成、功能及免疫特点如下:
  组成 功能 类型
第一道防线 皮肤和呼吸道、消化道黏膜 阻挡病原体 非特异性免疫
第二道防线 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吞噬和杀死病原体
第三道防线 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 能够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是后天获得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 特异性免疫
10.【答案】(1)传染源
(2)呼吸道
(3)控制传染源
(4)切断传播途径
(5)抗体;特异性免疫
【知识点】传染病及其病因;传染病的一般预防措施;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传染病的分类
【解析】【解答】(1)传染源是指能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新冠肺炎患者属于传染源。
(2)新冠肺炎是一种呼吸道(病毒性)传染病;新冠肺炎能在人群中传播,它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等特点,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
(3)学校落实“晨午晚检”制度,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属于控制传染源。
(4)佩戴口罩、勤洗手属于切断传播途径。
(5)疫苗是由减毒的、灭活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但依然是病原体,进入人体后不会使人得病,但能刺激免疫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则这种疫苗相当于抗原,其产生的抗体只对引起新冠肺炎的病原体起作用,对其他病原体无效,可见其免疫作用是特定的,有针对性的,属于特异性免疫。
【分析】(1)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病原体指能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传染病若能流行起来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环节,所以预防传染病的措施主要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
(2)人体免疫分为两种类型,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是人生来就有的,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功能,如:人体的第一、二道防线;特异性免疫是后天获得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如人体的第三道防线。病原体进入人体后,会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叫做抗体,抗体能够帮助人体清除或灭杀进入人体的病原体;当疾病痊愈后,抗体仍存留在人体内。
11.【答案】(1)病原体
(2)特异性
(3)控制传染源;护易感人群
【知识点】传染病及其病因;传染病的一般预防措施;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解析】【解答】(1)病原体: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生物。故“新型冠状病毒”是造成人感染“新冠肺炎”这种传染病的病原体。
(2)特异性免疫(又称后天性免疫)是出生后才产生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通过注射疫苗获得的免疫力属于特异性免疫。所以,接种“新冠疫苗”后人体会产生抗体,属于特异性免疫。
(3)控制传染病的措施有三个: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传染病预防措施的判断:一般来说,凡是对健康人采取的措施均为保护易感人群,如接种疫苗等;凡是对病人或怀疑是病人的采取的措施均为控制传染源,如隔离病人等;其余的措施可判断为切断传播途径。将确诊的患者送入医院隔离治疗在预防传染病的措施中属于控制传染源;要求符合条件的人接种“新冠疫苗”在预防传染病的措施中属于保护易感人群。
【分析】(1)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病原体指能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传染病若能流行起来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环节,所以预防传染病的措施主要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
(2)人体免疫分为两种类型,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是人生来就有的,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功能,如:人体的第一、二道防线;特异性免疫是后天获得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如人体的第三道防线。
1 / 1重庆市历年生物学中考真题分类汇编09 健康的生活
一、单选题
1.(2022·重庆)人工呼吸属于一种紧急的急救措施,是用人为的方法,帮助呼吸停止的患者进行被动呼吸的过程,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A.①②③ B.③①② C.③②① D.②①③
【答案】C
【知识点】急救常识
【解析】【解答】人工呼吸的操作步骤是:③首先要将被救者放在空气清新的场所,让被救者仰卧;②如果口鼻内有泥土、血块等,必须先清除干净,使病人保持呼吸道的畅通。①再捏住被救者鼻孔,然后进行口对口的吹气。当人停止呼吸,同时心跳也停止时,我们应该紧急实施人工呼吸的同时实施胸外心脏挤压。
故答案为:C。
【分析】做人工呼吸时,首先使病人仰卧,头后仰,将病人的衣领解开,腰带放松.清除病人口鼻内的异物和污物,保持呼吸道通畅。救护者一只手托起病人的下顿,另一只手捏紧病人的鼻孔,然后深吸一口气,对着病人的口部用力吹入。吹气停止后,救护者的嘴离开,并且立即松开捏鼻的手,如此反复进行。
2.(2022·重庆)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利于保持健康体重,预防慢性病发生,下列行为习惯不可取的是(  )
A.食物多样,合理搭配 B.食不过量,不暴饮暴食
C.可多喝奶茶代替饮水 D.坚持锻炼,减少久坐时间
【答案】C
【知识点】健康的生活方式
【解析】【解答】AB.平衡膳食是合理营养的核心。健康食谱,要合理营养、均衡膳食,食物应多样化,荤素搭配要合理,营养要全面;食不过量,不暴饮暴食,AB不符合题意。
C.可乐等饮料中含有许多添加剂,有的对人体无益反而有害,所以不能用喝可乐等饮料来代替饮水,C符合题意。
D.坚持体育锻炼,减少久坐时间,接时作息,都是健康的生活方式,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健康的生活方式有:生活有规律、合理膳食、合理用药、异性同学间应建立真诚友谊、积极参加文娱活动和体育运动、不吸烟、不酗酒、拒绝毒品等。
3.(2022·重庆)接种新冠疫苗是筑起群体免疫屏障的有效措施,这在传染病的预防中属于(  )
A.切断传播途径 B.控制传染源
C.保护易感人群 D.杀灭病原体
【答案】C
【知识点】传染病的一般预防措施
【解析】【解答】疫苗通常是用失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接种新冠疫苗会刺激人体内的淋巴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当下次相同或类似的抗原,感染人体的时候,人体内的抗体就能与感染的抗原反应,产生抗原抗体复合物,被人体的吞噬细胞吞噬,消灭掉侵犯人体的病原体,避免病原体进一步侵犯人体。因此,从预防传染病的角度分析,接种疫苗的目的是保护易感人群。
故答案为:C。
【分析】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控制传染源:
a. 对急性传染病人要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和彻底治疗,防止病原体的扩散;
b. 患传染病的动物也要及时处理。
切断传播途径:是控制传染病的主要方法。
a. 要注意饮食卫生;
b. 加强水源和粪便的管理;
c. 进行一些必要的消毒工作;
d. 消灭传播疾病的媒介生物,减少病原体感染健康人的机会。
保护易感人群:
a. 减少或防止易感者与传染源的接触机会;
b. 易感者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c. 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
4.(2021·黔江)某实验小组将四份等量的香烟烟丝分别加入20毫升、30毫升、40毫升、50毫升的蒸馏水浸泡1天,用浸出液做“烟草浸出液对水蚤心率的影响”的探究实验,得到的实验数据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实验结果表明适量吸烟对健康有利
B.清水中不含烟草浸出液,该组没有必要设置
C.同一组水蚤可在不同浓度的烟草浸出液中重复使用
D.在一定浓度范围内烟草浸出液对水蚤心率有促进作用
【答案】D
【知识点】探究酒精或烟草浸出液对水蚤心率的影响
【解析】【解答】A、烟中含有1400多种成分.吸烟时产生的烟雾里有40多种致癌物质,还有十多种会促进癌发展的物质,其中对人体危害最大的是尼古丁、一氧化碳、焦油和多种其它金属化合物,这些有害物质首先损害人的呼吸系统。因此吸烟对有害健康,不符合题意。
B、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其中这种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对照实验包括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中烧杯中盛有清水的一组起对照作用。因此清水中尽管不含烟草浸出液,但是起到对照作用,使实验更具有说服力,不符合题意。
C、实验时烟草浸出液中烟草的有害成分会留在水蚤体内,影响水蚤的心率,从而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因此,用一只水蚤只能做两次实验,必须先在清水中计数心率,再在某一浓度的烟草浸出浪中计数水蚤的心率,前后顺序不能颠倒。不符合题意。
D、探究“烟草浸出液对水蚤心率的影响”的实验是对照实验,因此必须配制几种不同浓度的溶液,以便形成对照,来表明不同浓度的烟草浸出液对水蚤心率的影响不同;该实验表明在一定浓度范围内烟草浸出液对水蚤心率有促进作,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四份等量的香烟烟丝分别加入20毫升、30毫升、40毫升、50毫升的蒸馏水浸泡1天形成的浸出液,由题干信息以及图表可知,对水蚤心率的影响是在一定浓度范围内烟草浸出液对水蚤心率有促进作。表明水蚤心率很容易受到烟草浸出液的影响。而高浓度的烟草浸出液对水蚤心率的有抑制作用。
5.(2021·黔江)下列有关安全用药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为了预防细菌感染,每天餐后服用抗生素
B.阅读药品使用说明,只需了解药品的主要成分
C.为缩短治疗时间,提高治疗效果,消费者可擅自加大用药剂量
D.非处方药简称OTC,适于消费者自我诊断、自我治疗的小伤小病
【答案】D
【知识点】安全用药
【解析】【解答】A.抗生素是一类能够杀死细菌的物质,是当前治疗人和动物细菌感染的常用药。使用抗生素时,致病菌和包括有益菌在内的多种细菌被一起杀死,故不能为了预防细菌感染,每天餐后服用抗生素,A不符合题意。
B.用药时要阅读药品使用说明,即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规格、用法用量、生产日期、产品批号、有效期、生产企业等内容,B不符合题意。
C.是药三分毒,每一种药都有一定的副作用,因此不能随便用药。有病时,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用药。不能为缩短治疗时间,提高治疗效果,消费者可擅自加大用药剂量,C不符合题意。
D.处方药(Rx)需要凭医师的处方购买,按医嘱服用,适用于不易自我诊断、自我治疗的大病、危重病。非处方药(OTC)不需凭处方购买,按说明书服用,适用于容易自我诊断、自我治疗的小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安全用药是指根据病情需要,正确选择药物的品种、剂量和服用时间等,以充分发挥最佳效果,尽量避免药物对人体产生的不良作用或危害。
6.(2021·黔江)人们恐惧艾滋病,往往“谈艾色变”,下面错误的说法是(  )
A.艾滋病的病原体是HIV
B.艾滋病的易感人群是老人和孩子
C.HIV没有细胞结构
D.蚊子叮咬不会传播艾滋病
【答案】B
【知识点】艾滋病及其预防
【解析】【解答】A.病原体: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生物。而艾滋病的病原体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又称艾滋病病毒),A不符合题意。
B.易感人群:对某些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艾滋病的易感人群是直接或间接接触到传染源的人,不仅只有老人和孩子,年轻人也是易感人群,B符合题意。
C.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又称艾滋病病毒),属于动物病毒,病毒无细胞结构,C不符合题意。
D.交谈、握手拥抱、礼节性亲吻、同吃同饮、共用厕所和浴室、共用办公室、公共交通工具、娱乐设施等日常生活接触和蚊子叮咬不会传播艾滋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艾滋病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病毒综合征,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传染病。HIV主要存在于感染者和病人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乳汁中;因此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有:性传播、静脉注射吸毒、母婴传播、血液及血制品传播等;但是,交谈、握手拥抱、礼节性亲吻、同吃同饮、共用厕所和浴室、共用办公室、公共交通工具、娱乐设施等日常生活接触不会传播HIV。
7.(2019·黔江)健康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下列关于急救和健康的说法中,你不认同的是(  )
A.经常玩手机、熬夜上网属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B.健康的内涵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良好的社会适应状态
C.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的不断出现,表明心情愉快是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核心
D.某人不慎意外受伤,暗红色的血液连续不断的从伤口流出,应立即用绷带或止血带在伤口的近心端压迫止血
【答案】D
【知识点】健康的概念;出血类型及其包扎方法;健康的生活方式
【解析】【解答】解:A.经常玩手机、熬夜上网属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应该合理安排利用网络的时间,A不符合题意;
B.健康的内涵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良好的社会适应状态,不仅仅是指无病或者不衰弱,B不符合题意;
C.健康的内涵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良好的社会适应状态,世界卫生组织把道德修养和生殖质量也纳入健康范畴,其中心情愉快是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核心,C不符合题意;
D.某人不慎意外受伤,暗红色的血液连续不断地从伤口流出,判断是静脉出血了,应立即用绷带或止血带在伤口的远心端压迫止血,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1、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性良好。拥有健康的身体是健康的重要标志,拥有愉快的心情是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核心。
2、健康生活方式是指有益于健康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健康的生活方式有:生活有规律、合理膳食、合理用药、异性同学间应建立真诚友谊、积极参加文娱活动和体育运动、不吸烟、不酗酒、拒绝毒品等。
3、出血的初步护理:
毛细血管出血:血液呈红色,自然止血,应消毒;
动脉出血:血色鲜红,血流猛急,在受伤动脉近心端进行压迫止血;
静脉出血:血色暗红,血流缓和,在受伤静脉远心端进行压迫止血。
8.(2019·黔江)医学研究表明,99.7%的宫颈癌是由于人体感染HPV(人乳头状瘤病毒)导致的。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HPV是不具有细胞结构的微生物
B.HPV能以自我复制的方式进行繁殖
C.机体产生抗体抵御HPV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D.接种宫颈癌疫苗可以提高人体对HPV的抵抗力
【答案】C
【知识点】病毒的结构和繁殖方式;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解析】【解答】解:AB.HPV(人乳头状瘤病毒)是病毒,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存,只有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里才能进行生命活动,一旦离开就会变成结晶体。只能利用宿主活细胞内现成代谢系统合成自身的核酸和蛋白质成分,以核酸和蛋白质等元件的装配实现其大量繁殖,因此病毒的繁殖又称为自我复制,A、B不符合题意;
C.特异性免疫是指第三道防线,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是出生后才有的,只能对特定的病原体有防御作用,是患过这种病或注射过疫苗后获得的。所以机体产生抗体抵御HPV属于特异性免疫,C符合题意;
D.接种的宫颈癌疫苗是由病原体制成的,只不过经过处理之后,其毒性减少或失去了活性,但依然是病原体,进入人体后能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可以提高人体对HPV的抵抗力,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1、病毒是一种没有细胞结构的特殊生物。它们的结构非常简单,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病毒不能独立生存,必须生活在其他生物的细胞内,一旦离开活细胞可就不表现任何生命活动迹象。
2、人体三道防线的组成、功能及免疫特点如下:
  组成 功能 类型
第一道防线 皮肤和呼吸道、消化道黏膜 阻挡病原体 非特异性免疫
第二道防线 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吞噬和杀死病原体
第三道防线 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 能够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是后天获得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 特异性免疫
9.(2019·巴南)人之所以能在有大量病原体存在的环境中健康生活,是人体的免疫系统在发挥作用,其中呼吸道表面的黏膜和纤毛的作用属于(  )
A.第一道防线,非特异性免疫 B.第二道防线,非特异性免疫
C.第一道防线,特异性免疫 D.第二道防线,特异性免疫
【答案】A
【知识点】人体的三道防线;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解析】【解答】解:人体的三道防线是:第一道防线是皮肤、粘膜、纤毛,功能是阻挡、杀菌和清扫异物;第二道防线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功能是溶解、吞噬病原体;第三道防线是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主要是淋巴细胞)功能是能产生抗体抵抗抗原(侵入人体内的病原体)。抗原是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病原体,抗体是抗原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的抵抗抗原的特殊蛋白质。所以呼吸道表面的黏膜和纤毛的作用属于第一道防线,这种免疫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故答案为:A
【分析】人体三道防线的组成、功能及免疫特点如下:
  组成 功能 类型
第一道防线 皮肤和呼吸道、消化道黏膜 阻挡病原体 非特异性免疫
第二道防线 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吞噬和杀死病原体
第三道防线 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 能够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是后天获得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 特异性免疫
二、综合题
10.(2021·潼南)由新型冠病毒引起的新冠肺炎席卷全球,人感染了此病毒后常见体征有呼吸困难、发热、咳嗽和气促等症状,较严重的病例中出现严重呼吸综合征、肾衰竭、甚至死亡。目前我国抗疫工作已经取得阶段性胜利。随着疫情的好转,各地纷纷复工复产复学。在复学中各所学校采取了多项有力应对措施。请分析并回答以下问题:
(1)新冠肺炎患者在传染病的流行环节中属于   。
(2)新冠肺炎的主要传播途径是   传播。
(3)为防控新冠肺炎,学校落实“晨午晚检”制度,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这在传染病的预防措施上属于   。
(4)提倡大家佩戴口罩、勤洗手,在传染病的预防措施上属于   。
(5)专家和医务工作者都在努力研制疫苗,因注射疫苗后,体内的淋巴细胞能产生   ,这种免疫方式属于   。
【答案】(1)传染源
(2)呼吸道
(3)控制传染源
(4)切断传播途径
(5)抗体;特异性免疫
【知识点】传染病及其病因;传染病的一般预防措施;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传染病的分类
【解析】【解答】(1)传染源是指能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新冠肺炎患者属于传染源。
(2)新冠肺炎是一种呼吸道(病毒性)传染病;新冠肺炎能在人群中传播,它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等特点,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
(3)学校落实“晨午晚检”制度,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属于控制传染源。
(4)佩戴口罩、勤洗手属于切断传播途径。
(5)疫苗是由减毒的、灭活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但依然是病原体,进入人体后不会使人得病,但能刺激免疫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则这种疫苗相当于抗原,其产生的抗体只对引起新冠肺炎的病原体起作用,对其他病原体无效,可见其免疫作用是特定的,有针对性的,属于特异性免疫。
【分析】(1)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病原体指能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传染病若能流行起来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环节,所以预防传染病的措施主要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
(2)人体免疫分为两种类型,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是人生来就有的,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功能,如:人体的第一、二道防线;特异性免疫是后天获得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如人体的第三道防线。病原体进入人体后,会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叫做抗体,抗体能够帮助人体清除或灭杀进入人体的病原体;当疾病痊愈后,抗体仍存留在人体内。
11.(2021·江津)至今,全球还有“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一千多万,是由“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病。我国的疫情防控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这是因为我们采取了许多有效措施:将确诊的患者送入医院隔离治疗,要求人们在相对密闭的公共场所佩戴口罩,倡导符合条件的人接种“新冠疫苗”等。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新型冠状病毒”是造成人感染“新冠肺炎”这种传染病的   。
(2)接种“新冠疫苗”后人体会产生抗体,属于   免疫。
(3)将确诊的患者送入医院隔离治疗在预防传染病的措施中属于   ;要求符合条件的人接种“新冠疫苗”在预防传染病的措施中属于   。
【答案】(1)病原体
(2)特异性
(3)控制传染源;护易感人群
【知识点】传染病及其病因;传染病的一般预防措施;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解析】【解答】(1)病原体: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生物。故“新型冠状病毒”是造成人感染“新冠肺炎”这种传染病的病原体。
(2)特异性免疫(又称后天性免疫)是出生后才产生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通过注射疫苗获得的免疫力属于特异性免疫。所以,接种“新冠疫苗”后人体会产生抗体,属于特异性免疫。
(3)控制传染病的措施有三个: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传染病预防措施的判断:一般来说,凡是对健康人采取的措施均为保护易感人群,如接种疫苗等;凡是对病人或怀疑是病人的采取的措施均为控制传染源,如隔离病人等;其余的措施可判断为切断传播途径。将确诊的患者送入医院隔离治疗在预防传染病的措施中属于控制传染源;要求符合条件的人接种“新冠疫苗”在预防传染病的措施中属于保护易感人群。
【分析】(1)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病原体指能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传染病若能流行起来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环节,所以预防传染病的措施主要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
(2)人体免疫分为两种类型,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是人生来就有的,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功能,如:人体的第一、二道防线;特异性免疫是后天获得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如人体的第三道防线。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