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登高》课件31张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8.2《登高》课件31张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8-12 00:27: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1张PPT)
醉里眉攒万国愁
结论:忧国忧民的形象
新课导入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望岳》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月夜魂。 《咏怀古迹》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秋兴八首》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春夜喜雨》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春望》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绝句四首》
诗句积累
杨伦称赞此诗为“杜集七言律诗第一”(《杜诗镜铨》),胡应麟《诗薮》更推重此诗精光万丈,是古今七言律诗之冠,体现了杜甫诗歌 “沉郁顿挫”的风格。
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三单元)
七言句的节拍通常有两种方式:
①XX一XX一X一XX ②XX一XX一XX一X。
如:
①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②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诵读时,每拍的后一字遇平声,可适当延长;遇仄声,宜作一顿,这样诵读,自有抑扬顿挫的声调。
吟咏诗韵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这首诗给你的总体感受是什么?
凄楚
悲伤
痛苦
孤独
沉郁
顿挫
整体感知
一、读标题
二、看作者
三、联背景
四、析意象
五、感意境
六、抓情语
★鉴赏诗歌思想内容的基本方法
《望岳》
一、读标题
《登高》
1、感怀身世
2、思亲怀乡
3、怀古伤今
4、言志抒情
《九月九日
忆山东兄弟》
《登幽州台歌》
杜甫的生活和创作大致可以分为四个时期
读书壮游时期(712-745)
七岁即能诗文,15岁时文坛初露头角。20岁开始漫游生活,南游吴越,北游齐赵,饱览祖国壮丽山河,开阔了视野和心胸,并在洛阳和李白结为肝胆相照的朋友。
该时期的他涉世不深,诗风热情奔放、乐观坦荡,创作表现了青年时期的气概和抱负。
代表作《望岳》
二、知作者
困守长安时期(746-755)
746年杜甫满怀政治理想到长安考试求官,由于奸相李林甫玩弄了“野无遗贤”的骗术,参加考试的人全部落榜,杜甫亦深受其害,困居长安十年之久。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最后才得到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看守兵甲仗器、库府锁匙)的小官。
不幸的遭遇是他进一步认识到统治者的腐朽,忧国忧民的情怀使他创作出《兵车行》《丽人行》等杰出的现实主义诗篇。诗风从早期的热情奔放、乐观坦荡变得悲壮凄凉,形成“沉郁顿挫”的诗风。
代表作《出塞》、《赴奉先咏怀》
陷贼与为官时期(756-759)
由于安史之乱,杜甫携家和人民一道受冻挨饿,避难流亡,卷进了生活的底层。沦陷区,山河破碎之感甚深。
灾难的时代震撼着诗人的心灵,使他写出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具有高度人民性和爱国思想的不朽诗篇,并达到了现实主义的高峰。
代表作《月夜》、《羌村三首》
“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漂泊西南时期(759-770)
安史之乱后于759年由甘肃颠沛流离到了成都,靠了友人的帮助在城西浣花溪畔营建了草堂。居住将近4年,写了240多首诗篇。
杜甫朋友严武(765年)去世,杜甫在成都生活失去凭依,遂沿江东下,滞留夔州。杜甫离开夔州后,辗转湖北的江陵、公安、于大历三年的年底到了岳阳。(思想更深邃、诗风更沉郁)
代表作:《春夜喜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蜀相》、《登高》、《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江村》、《登岳阳楼》、《秋兴》
杜甫身逢战乱,从48岁开始,一直到58岁去世为止, 11年中,一直在外飘零,写这首诗时已是第八个年头了,3年后病死在出蜀途中。这首诗是大历二年(公元767年)作者寄寓夔州(重庆奉节)时写的。此时“安史之乱”已结束4年,但地方军阀乘机争夺地盘,国家仍是一片混乱;再加上好友李白、高适、严武相继辞世——所有这些,像浓云一样压在杜甫心头,他是为排遣抑郁而抱病登台的。
三、联背景
登 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真恨命运多艰难,两鬓白发又增添;穷途潦倒心意冷,因病戒酒不举杯。
总体感受:凄楚、悲伤、悲愤、孤独(悲秋)
首联
颔联
颈联
尾联
秋风急切天空高远猿鸣悲凉,小洲水清沙白鸟儿飞舞盘旋。
无边的落叶萧萧飘下,不尽长江流水滚滚奔来。
常年到处漂泊,作客他乡,于秋天更添悲凉,晚年多灾多病,今天又独自登临高台。
大意梳理
《登高》的诗眼在哪里?
这首诗主要抒写杜甫面对肃杀的秋景而引发的悲秋情绪,故诗眼是:

首联写登高俯仰所见所闻,一连出现哪六个特写镜头?渲染了秋江景物的什么特点 ?
四、析意象
迅疾的秋风
高远的天空
哀鸣的猿啼
孤零冷落的小岛
水落而出的白沙
低飞盘旋的水鸟
指明了节序和环境,渲染了浓郁的秋意,这些都是具有夔州三峡秋季特征的典型景物,不但形象鲜明,使人读了如临其境,展示一幅既雄浑高远,又肃杀凄凉的秋景。
落木
长江
无边
不尽
萧萧
滚滚
韶光易逝,壮志难酬
时光流逝,生命短暂
意境:苍凉、沉郁、雄浑、悲壮
沉郁
雄浑


豁达、坦荡、开阔的胸襟
五、感意境
有人说此联有八层意思,你能读出几层来?
盖“万里”,地之远也;
“秋”,时之凄惨也;
“作客”,羁旅也;
“常作客”,久旅也;
“百年”,齿暮也;
“多病”,衰疾也;
“台”,高迥处也;
“独登台”,无亲朋。
十四字之间含八意,而对偶又精确。
---宋 罗大经
颈联: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六、抓情语
八意,即八可悲:
他乡作客,一可悲;
常作客,二可悲;
万里作客,三可悲;
又当萧瑟的秋天,四可悲;
年已暮齿,一事无成,五可悲;
亲朋亡散,六可悲;
孤零零的独自去登高,七可悲;
身患疾病,八可悲。
尾联: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是国难,是连年的战乱。
由于艰难痛苦和仇恨使杜甫两鬓斑白了。
造成杜甫愁苦的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呢?
苦、恨是什么意思?
很、非常。遗憾。
杜甫想为国家出力,平定战乱,但由于年老多病而无法实现,从而非常遗憾。
“艰难”“潦倒”不仅仅指国家,更指个人。诗人一直为国家破亡忧心如焚,忧国、忧民、忧身。
艰难、潦倒仅仅指国家艰难、潦倒吗?

感受诗人的内心世界
常年作客的羁旅之悲
万里漂泊的孤寂之悲
多病缠身的苦痛之悲
连年战争的国难之悲
白发徒增壮志未酬之悲
 
小结:
古代知识分子大多以“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自勉,
而杜甫无论穷达,都心忧天下,
其思想境界之高,不愧被称为“诗圣”。
1、表现手法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本诗四联全都对仗,一二联写景,三四联抒情,情景交融,体现了作者“沉郁雄浑”的风格。
被称为“杜集七言律诗第一”,“古今七言律诗之冠”。
2、品出诗味(主旨)
作者通过描写登高所见的秋江景色,抒发了诗人孤愁、思乡、年老、多病、忧国、怀才不遇等复杂感情。
手法主旨
3、诗歌风格
沉郁顿挫,含蓄深沉
“沉郁”主要指情感的深沉、浓郁、忧愤、蕴藉,这首诗将诗人万里漂泊、年老多病、客居异乡、孤独无依的悲伤心情一起倾泻出来。
“顿挫”则包括语言的刚健遒劲、音调的铿锵有力、章法的曲折变化等,这首诗不仅语言雄健有力,而且做到了前后相对、句中自对,更显得节奏铿锵,富有音乐美。
登 高
写 景
抒 情
仰观  云天秋风
俯察  江水洲渚
仰观  无边的落木
俯察  不尽的江水
悲秋作客
多病登台
苦恨霜鬓
新停酒杯
板书回顾
首 联
颔 联
仰观  无边的落木
俯察  不尽的江水
颈 联
尾 联
悲秋作客
多病登台
苦恨霜鬓
新停酒杯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困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注释】①艰难:兼指国运和自身命运;②苦恨:极其遗憾;③潦倒:衰颓,失意。
1、诗歌的首联、颔联描写了哪些景物?营造出怎样的意境?(5分)
2、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
意境步骤:
①景物画面+景物特点+思想情感。
②意象+画面+意境+情感
赏析训练
1、
①风、天、猿、渚、沙、鸟、落叶、江水;(1分)
②前两联是作者的所见所闻,朔风凛冽、天高人小、孤猿哀鸣、飞鸟盘旋、落叶纷纷、江水涛涛;(1分)
③这一切营造出雄浑高远而又萧瑟悲凉的氛围。(3分)
2、
①既有漂泊他乡引起的思乡之情,
②又有自身年老多病的悲凉,
③更有对国家多灾多难而自己年老,无力为国效命的极度忧愤之情,
④同时也有自己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愤懑之情。
这些情感交织在一起,想借酒浇愁却因病而不能,只能郁结在作者心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