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PPT)
刘禹锡
陋室铭
【学习目标】
1. 理解作者用托物言志的方法表达的高洁志趣;
2. 积累文言词句;
3. 朗读并背诵这篇短文。
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形式短小,最短者不足十字,与格言颇
相似。文字简洁,句
式工整,而且押韵。
读来铿锵有力,多用
托物言志的手法。
“铭”
刘禹锡
今天修复的安徽和州刘禹锡陋室
刘禹锡(772~843),字梦得,唐代进步的思想家,又是一位有成就的文学家。官至监察御史。他和柳宗元辅佐王叔文执政,采取了一些革新措施,最终招致失败,受到达官权贵的排挤、打击,但始终不屈。他一生创作了不少脍炙人口的诗词散文,受到同时代大诗人白居易的推崇。
刘禹锡简介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唐)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活动目标:
刘禹锡写此文时,唐王朝正一天天地衰落下去。在宫中,宦官专废立之权,皇帝受制于家奴;在朝廷上,牛李两党互相倾轧不已,妒贤害能,任人唯亲。在这种情况下,官僚士大夫阶层大多只顾寻欢作乐,不以国事为念。刘禹锡对此深感忧虑(在他的同期作中有所流露),却又无力回天,只能采取消极的办法,独善其身,避而不与那些庸俗的官僚来往。
背 景 资 料
陋室铭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活动一:朗读——读通文章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出名,有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灵验】。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是简陋的屋舍,只因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斯,这。馨,能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德行美好】。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苔痕长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了青色】。谈笑有鸿儒【博学的人。鸿,大】,往来无白丁【平民,指没有功名的人】。可以调素琴【弹琴。调,调弄。素琴,不加装饰的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乱,使……乱】,无案牍之劳形【没有官府公文劳神伤身。案牍,指官府文书。形,形体、躯体。劳:使……劳累】。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语出《论语·子罕》。意思是,有什么简陋的呢?宾语前置句】
陋室,真的陋吗?
从哪几个方面来
论述陋室不陋的?
原因:惟吾德馨(主旨)
活动二:品读——读懂内容
活动目标: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
牍之劳形。
——交往人物不俗
——生活情趣高雅
文中哪些语句描写了“陋室不陋”的?是从几个方面来描写的?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自然环境清幽
陋室不陋
重点字词
作者是如何表现陋室不陋的?
一是自然环境清幽。(景)
二是交往人物不俗。(人)
三是生活情趣高雅。(事)
活动三:赏读——读明情操
作者颂自己的陋室,为什么又写“诸葛庐”、“子云亭”?
诸葛庐
子云亭
南阳诸葛庐 西蜀子云亭
政治上建功立业的伟大抱负
文学上万古流芳的高远志趣
远大抱负
用诸葛庐和子云亭与陋室类比,以“诸葛、子云”自比,意在以古代名贤自况,表明陋室的主人也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在更高境界上颂扬并有力地证明了“斯是陋室,唯吾德馨”,说明陋室不陋。
作者颂自己的陋室,为什么又写“诸葛庐”、“子云亭”?
类比—同类事物或有同种性质的事物之间的比较。
作用:
1.刻画突出本体事物特征,更浅显形象地加深本体事物理解;
2.加强作者的某种感情,烘托气氛,引起读者的联想、想象和强烈共鸣。
类比—同类事物或有同种性质的事物之间的比较。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南阳诸葛庐,
西蜀子云亭
“斯是陋室,
惟吾德馨”
“陋室”
陋室也可借高尚之士散发芬芳
此室可以与古代明贤的居室比美
文章结尾引孔子的话“何陋之有”,有什么含义?
语见《论语·子罕》:“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孔子认为,九夷虽然简陋,但是有君子住在那里,就不简陋了。
(1)暗含着以“君子”自居的意思;
(2)巧妙地回应了开头“惟吾德馨”一句——陋室不陋关键在于“君子居之”,即本文开头所说的“惟吾德馨”。
从文章的相关内容看,作者是怎样的一个人?
作者是一个不受世俗羁绊,淡泊名利,有着高洁傲岸节操和安贫乐道情趣的人。
托物:
言志:
—— 陋室
(对陋室的环境及室主人
的日常生活进行描写。)
—— 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
贫乐道的情趣。(文章主题)
托物言志—借助某种事物来抒发感情或说明道理。
这种表明作者志向或感情的写法是什么写法?
物象特征
陋室铭
类比引题
山
仙
水
龙
陋室
德馨
陋室不陋
环境优美(清幽 景)
生活情趣(高雅 事)
引古贤以自况
反诘点题
交友高雅(不俗 人)
陪衬比喻 托物言志
安贫乐道 高洁傲岸
(君子之德)
小结课文
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应该如何看待作者所说的“惟吾德馨”?
拓展迁移
答题思路:
1.解释词句意思;
2.分析内涵;
3.结合现实生活(尤其问题)
刘禹锡和陶渊明的共同点:
1.他们都不追求物质,安贫乐道、淡泊名利。“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可以体现刘禹锡不追求物质,安贫乐道,追求精神修养;/“不慕荣利”“素简贵”体现陶渊明不追求物质,安贫乐道,淡泊名利。
2.他们都不愿世俗同流合污,高洁傲岸。“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体现刘禹锡的高洁傲岸;/“不私事上官”“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不谄媚,不为五斗米折腰体现了陶渊明的不愿世俗同流合污,高洁傲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