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第三节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第三节
《重 力》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重力是如何产生的;
2、知道重力的大小与质量成正比,并能用公式G=mg计算有关问题;
3、知道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生活体验和实验观察,理解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2.通过实验探究重力大小与质量关系,分析实验数据,学习信息处理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交流、合作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创新精神;
2、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对社会和人类生活的重大影响,进一步增强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培养学生爱国情怀,树立远大目标。
[重点难点]
重点
1、重力的概念及三要素;
2、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G=mg;
难点
探究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以及质量和重力的测量、实验数据的收集、分析论证等多个探究环节。
[学情分析]
认知基础:学生已经学习了力的基础知识,并学习了弹力,但对力了解不够深。
技能基础:初二阶段的学生刚刚开始学习物理知识不久,他们的物理思维、探究能力以及对物理规律的归纳能力都较为薄弱,比如对重力与质量的关系的探究。
思维障碍:八年级学生刚接触物理不久,对一些抽象的物理概念很难理解,比如重心;
但是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好奇心强,好表现,乐意表达自己的观点,这就需要让学生多动手实验,多体会身边的物理现象,并给学生提供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让学生的思维方式不受限制,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提高学生掌握物理知识的能力。
[教学策略]
重力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学生体验非常丰富,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与重力有关的物理现象联系起来,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物理就在我们的身边,物理不仅有趣,而且非常有用,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通过探究“重力大小和质量的关系”的过程,让学生感受提出问题、假设猜想、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得出结论的实验思路和过程,鼓励学生制订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领悟科学探究的思想和精神,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建立基础。
通过展示太空授课片段,让学生感受航天员的太空生活,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对社会和人类生活的重大影响,进一步增强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培养学生爱国情怀,树立远大目标。
[资源准备]
多媒体课件、实心球1个、羽毛1个、玩具熊1个、直尺多个、铁架台多个、弹簧测力计多个、钩码多个、质量体积材料形状等不同的物体1盒、细线,橡皮等。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游戏导入新课,通过向着不同方向,抛不同质量的物体的游戏引出问题:(准备物体:实心球、玩具熊、羽毛)
教师:我的口令是向上、向左、向右抛物体,我并没有让同学们向下抛物体,为什么你们抛出去的物体最终都掉到了地上呢?
学生:地球有吸引力
教师:感觉地球就像有魔力一样,所有抛出去的物体,无论抛出去的方向如何,最终他们都会落向地面,对吗?
学生:对
教师:接下来这节课,老师就带领同学们一起去探索这个魔力——《重力》。(出示课件,并板书:第三节,重力)
二、进行新课
(一)重力概念的引入
多媒体展示四幅画面:壮美的瀑布、撒向空中的渔网、投出去的篮球、下落的苹果。
教师:由这几幅图,大家想到了什么呢?
学生很容易想到李白的诗《望庐山瀑布》、苹果砸到牛顿的故事等。
问:瀑布为什么往下流呢?渔网、篮球、苹果为什么往下落呢?
学生可能会想到:是由于地球的吸引。
接下来师生一起认识万有引力、重力的概念,并让学生举出几个生活中常见的重力现象。
(二)探究影响重力大小的因素
1、提出问题: 影响重力大小的因素有哪些?
2、猜想与假设:通过多媒体展示生活实例,例如:小孩子举哑铃,和体育运动员举重。
问:他们的感受相同吗?
引导学生思维,重力的大小可能与质量有关。
问:重力的大小到底与哪些因素有关呢?有什么关系?
让学生通过第一组仪器,小组交流、思考,并做出猜想。
(提供仪器:一盒多个质量、体积、材料、形状等相同和不相同的物体)
3、设计实验
组织学生小组内,自主设计实验,并按照设计完成实验:(1)、实验思路;
(2)、选取所需器材;
(3)、制定实验步骤;
(4)、绘制实验记录表格。
4、进行实验与数据收集
各小组学生用弹簧测力计测出不同钩码静止时的重力。并记录学案上报告册上的表格,根据记录的数据,各小组绘制图像,完成后各小组派代表,向师生进行展示,展示设计思路以及得出的结论。
(1)实验记录表格
1 2 3 4 5
质量m/kg
重力G/N
重力/质量N/kg
(2)重力与质量关系图象
5、分析与论证
教师总结,并进行修正,向学生们展示实验结论:
质量增大几倍,重力也增大几倍,即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与它的质量成正比。重力与对应质量的比值基本上是一个不变的值,这个比值大约是9.8 N/kg。
(三)重力的方向
问:根据大家的经验,重力的方向如何?
活动:(1)观察拿在手中的粉笔头自由下落的方向。
(2)用一根线把物体悬挂起来,观察静止时线的方向。
演示:(1)重垂线与水平桌面的方向是否垂直?
(2)重垂线与斜面的方向是否垂直?
归纳:重垂线的方向与水平面垂直,与斜面不垂直。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不能说垂直向下。
并多媒体展示动态图片——地球,并说明地球上四面八方的物体的竖直向下,其实就是指向地心。
思考:展示应用重垂线的例子,让学生思考并解释。
(四)重心
思考:用一根线把物体悬挂起来,地球吸引物体的每一个部分,如何确定重力的作用点呢?
指出:物体的各部分都受重力,对于整个物体而言,重力就好像作用在物体的一个点上,这个点就叫重心。如果在物体的重心下方有个支点,它就可以支起整个物体。
一般材料均匀、外形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就是这一物体的几何中心。粗细均匀的木棒的重心在木棒的中点,均匀圆木球的重心在它的球心。
教师出示图片,学生找重心:
问:重心一定在物体上吗?
出示光盘和空水桶重力的示意图,指出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
(五)重力的由来
活动:请同学们用一根细线拴住自己的橡皮按课本所示的图做实验,说说你的感受。
讲述:我们知道月亮在不停地绕着地球旋转。就像橡皮绕着你的手旋转一样,也是因为地球上有力在牵着月球。宇宙间的一切物体间都存在相互吸引力,这就是万有引力。地面附近的物体受到的重力就是由于受到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
展示太空授课的片段视频,让学生感受重力对人们的重要性,并让学生感受航天科技的发展,物理学对航天科技发展的贡献,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引导学生努力学习,长大为祖国的发展壮大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有哪些收获?在实验探究中又存在哪些问题?还有什么想探究的问题?
当堂检测
1、物体由于 叫重力。
2、重力的施力物体是 ,重力的方向是 ,作用点在物体的 。重力的大小可用__ ___ 来测量;物体所受重力跟质量的关系是 。
3、g=9.8牛/千克表物理意义 。
4.以下是四位同学绘制的重力—质量图象,其中正确的是( )
5.一质量为1.5kg的小球从斜面上滚下,如图所示.试在图中画出小球受到的重力的示意图,并标出重力的大小.(g取10N/kg)
-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