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13.3.1 等腰三角形》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13.3.1 等腰三角形》 教学设计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83.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2-08-13 16:13: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等腰三角形》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理解并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②能够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进行证明和计算.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实践、观察、证明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②通过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决有关的问题,提高运用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对图形进行观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在运用数学知识解答问题的活动中获取成功的体验,建立学习的信心.
教学重点: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应用.
教学难点:
等腰三角形性质的探究.
教学方法:
创设情境-主体探究-合作交流-应用提高.
教学工具: 三角板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将一把三角尺和一个重锤如图放置,就能检查一根横梁是否水平,你知道为什么吗?
2.如图,把一张长方形的纸按图中虚线对折,并剪下三角形,再把它展开,得到了一个什么图形?得到的图形有什么特点?
3.复习等腰三角形的概念:有两边相等的三角形叫作等腰三角形,相等的两边叫作腰,另一边叫作底边,两腰的夹角叫作顶角,底边和腰的夹角叫作底角.
4.活动中剪出的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吗?它的对称轴是什么?
二、引导观察,猜想并证明性质
1.把剪出的等腰三角形ABC沿折痕对折,找出其中重合的线段和角.
重合的线段 重合的角
2.从上表中你能猜想等腰三角形具有什么性质吗?(引导学生归纳出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猜想1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猜想2 等腰三角形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3.提问:(1)据我们一直来的方法,先观察,猜想性质,然后用几何知识论证性质,那么要证明一个命题的第一步是什么?(引导学生分析猜想1的题设和结论画出图形,写出已知和求证)
(2)证明两个角相等,我们一般用什么方法?
已知:△ABC中,AB=AC.
求证:∠B=∠C.
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讨论,得出三种作辅助线的方法,从而得出三种证明方法.
以上证明论证了猜想1,我们得到:
性质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写成“等边对等角”).
在△ABC中,∵ AB=AC
∴∠B=∠C.
4.提问:由性质1的证明你能证明性质2吗?
由添加底边BC的中线证明△ABD与△ACD全等,可得∠BAD=∠CAD,∠ADB=∠ADC=90°,验证了等腰三角形的中线平分顶角并且平分底边.
用类似的方法可验等腰三角形的底边上的高平分顶角并且平分底边.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
这就证明了猜想2, 我们得到:
性质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相互重合(简写成“三线合一”).
几何语言描述:
(1)∵ AB=AC,∠BAD=∠CAD ,∴BD=CD,AD⊥BC.
(2)∵ AB=AC, BD=CD ,∴ ∠ BAD=∠CAD ,AD⊥BC.
(3)∵ AB=AC, AD⊥BC , ∴ ∠ BAD=∠CAD ,BD=CD.
三、新知应用
1.在△ABC中,已知AB=AC,
(1)若∠B=80° ,则∠A=____; (2)若∠A=50°,则∠B=____, ∠C=____.
2.△ABC中,AB=AC,AD⊥BC,垂足为D. 若∠BAC= 70°,则∠BAD= _______.
3.已知一个等腰三角形两内角的度数之比是1:4,则这个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度数为( )
A.20°或100° B.120° C.20°或120° D.36°
四、应用提升
例 如图所示,在△ABC中,AB=AC,点D在AC上,且BD=BC=AD,求△ABC各个内角的度数.(引导学生分析图形中关于角(三角形的内角、外角、等腰三角形的底角)的数量关系).
五、运将一把三角尺和一个重锤如图放置,就能检查一根横梁是否水平,你知道为什么吗?
当重锤经过三角尺斜边的中点时,重锤与斜边上的高线叠合,即斜边与重锤线垂直,所以斜边与梁是水平的.
课堂小结
1.等腰三角形的主要特征:
(1)从整体看: 是轴对称图形;
(2)从边和角来看: 等边对等角;
(3)从三线来看: 三线合一;
2.等腰三角形常用辅助线作法: 作底边上的高、作底边上的中线、作顶角的平分线;
3.思想方法:分类思想,方程思想.
八、作业
1、练习册《等腰三角形》
教学反思:
本课内容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起着比较重要的作用,本节课要求学生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并会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进行证明或计算.在本节课中:
从学生熟悉的亲身经历的现实生活问题入手,创设有利于引向数学问题本质的真实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及探究的欲望,探究、发现、猜想、验证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体验数学的学习活动过程,发展合理推理能力,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学生经历“实验 --- 发现 --- 猜想 --- 验证”的基础上,启发引导学生:要证明两个角相等,可以通过构造两个全等三角形进行证明. 在学生独立思考后,引导学生讨论交流,比较发现有三种方法证明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最后,设计一组练习题是性质1和2的直接应用,这样巩固了性质. 教材中例1设计具有一定难度,因此,安排在了练习题的后面. 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促进学生对学习过程的进行反思.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致力启用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使他们最大限度地参与到课堂的活动中,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以启发学生,挖掘学生潜力,让他们展开联想的思维,培养其能力为主旨而发展的.令人遗憾的是本节课教材安排一课时完成,内容很多,课堂容量很大,性质在解答题中的应用只能放在第2课时完成.
第2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