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1课时) 二氧化碳教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1课时) 二氧化碳教案(表格式)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66.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08-11 22:04: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设计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1课时)
一、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课将从学生比较熟悉的知识和事物着手,通过几个有趣实验的探究,让学生参与学习、探究知识,系统掌握二氧化碳的性质;通过几个典型事件的讨论,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了解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努力营造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充分体现化学学科特点,把新课程的指导思想应用在温故知新→科学探究→概括整合→拓展运用等教学环节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探究精神,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树立关心社会、热爱生活并尝试解决社会问题的意识。
二 教学设计
课题 6.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一课时) 授课人 李海霞 学校 陕西省安康市初级中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掌握二氧化碳的有关性质。(2)、了解二氧化碳的有关用途。(3)、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合作创新精神、科学素养和科学探究精神。2、过程与方法:(1)会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分析和归纳;(2)会运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了解温室效应对人类可能产生的危害,树立热爱地球,保护家园的意识。
重点 二氧化碳的性质。
难点 二氧化碳分别与水和石灰水的反应
教学方法 采用“引导——探究”的教学模式和学生互动合作的学习方式,在多媒体辅助下, 通过温故知新→科学探究→概括整合→拓展运用等环节,促成知识、技能和价值观的形成。
仪器、药品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装置一套、酒精灯、带导管的橡皮塞、白铁皮架(有两个阶梯)、蜡烛、火柴、烧杯、集气瓶2 只、染上石蕊的小花(若干)、镊子、钥匙、软塑料瓶;石灰石、稀盐酸、水、醋酸、雪碧一瓶、澄清的石灰水、石蕊试液;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同学们,喜欢看电影吗?好,让我们来欣赏科幻电影《2012》中的一些精彩片段。播放电影片段在影片中看到的海洋风暴,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等现象跟什么效应有关?温室效应跟什么气体有关?【板书】 课件出示课题【过渡】让我们从几个有趣的实验来探究二氧化碳有哪些性质。一、二氧化碳的性质【科学探究】【探究1】:塑料瓶“减肥”。把二氧化碳的溶解性实验编成塑料瓶“减肥”故事讲解,中间穿插以下提问:可以用什么方法收集二氧化碳?为什么?你看到二氧化碳有没有颜色?闻过吗?有没有气味?如何验证是否收集满?实验6-5看到什么现象?得出什么结论?简约介绍汽水。【过渡】二氧化碳溶于水的过程中,有没有发生化学变化呢?先来看一个魔术【探究2】:紫花变红。紫花变红的魔术。并揭密请四名学生到前面做二氧化碳是否与水反应的实验。课件:出示实验6-6的表格,配合学生的实验。 想知道这种酸是什么酸吗?碳酸,所以有很多饮料也称为碳酸饮料。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了碳酸。 做红花变紫的实验。这紫花上还有碳酸吗?说明碳酸稳定吗?碳酸容易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强调: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探究3】:“清水” 变“牛奶”拿一杯澄清石灰水,问:这是一杯什么?然后倒在一瓶装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振荡,看到了什么现象?这是真的牛奶吗?刚才的杯里装的是纯净的水吗?集气瓶里装的是什么呢?介绍化学反应原理,并写在黑板上。【探究4】:二氧化碳“灭火”。把实验6-4编成一个二氧化碳“劝架”的故事,边演示实验。看到了什么现象?得出什么结论?由此你想到二氧化碳有什么用途?【小结】你已经掌握了二氧化碳的哪些性质?课件:出示性质,并连线【过渡】二氧化碳在空气中所占的体积分数为多少?对我们的生活影响大吗?二、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1、作用先来看看这张图片是什么?是干冰,是二氧化碳的固体干冰是冰吗?干冰易升华并且吸热,你说它有什么用途呢?二氧化碳还有哪些用途呢,同学们讨论后回答。课件:二氧化碳的用途。【过渡】既然二氧化碳用途这么大,我建议把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大,有没有同学同意我的观点?为什么有的同学反对呢?2、不能供呼吸播放“死狗洞”动画。为什么狗死了人却安然无恙?得出什么结论?深洞(集气瓶)探险,招募勇士。温室效应课件:出示图片,感受干旱给重庆带来的严重后果强调:干旱与全球变暖有关,全球变暖与温室效应有关。从二氧化碳的作用、不能供呼吸,温室效应等方面可以得出: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很大。【总结】本节课我们探究了二氧化碳的性质,并能用有关性质解决实际问题,了解温室效应及防止温室效应增强应采取的措施。【拓展应用】课件:出示应用题【学后有思】学完本节课,大家有何感想?【课堂延伸】家庭小实验;通过多种途径学习二氧化碳的更多知识。【结尾】播放电影《后天》精彩片段,让学生直观感受温室效应给地球带来严重后果。【作业】课本习题3、4、7。课后完成一篇关于“温室效应”的小论文。 【学生观看影音资料】温室效应二氧化碳【倾听故事】【观看演示】向上排空气法,因为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无色无味【探究】学生验满,用燃着的木条伸到瓶口,熄灭则满。向塑料瓶中倒入大约1/3的水,马上盖上瓶盖,振荡。塑料瓶变瘪了。二氧化碳能溶于水【思考】【观看】【探究】生1,喷稀醋酸现象:花变红结论:醋酸显酸性生2:喷水现象:花不变结论:水不显酸性生3:把干燥的花放到二氧化碳中。现象:花不变结论:二氧化碳不显酸性生4:把湿润的花放到二氧化碳中。现象:花变红结论:二氧化碳与水反应后生成物显酸性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观察】没有了。不稳定。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猜测】【观察】真的变成牛奶了(变浑浊)不是不是,是澄清石灰水二氧化碳学生书写,记忆【观察】下面的蜡烛先熄灭,上面的后熄灭。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灭火踊跃回答0.03%很大【猜测】不是人工降雨,致冷剂,舞台雾状背景【讨论】二氧化碳的用途不同意,因为二氧化碳过多会带来很多不良后果【观看】低的地方二氧化碳浓度较大,高的地方二氧化碳浓度较小。二氧化碳不能供呼吸,密度比空气大学生检验人可不可以进“洞”。讨论:什么是温室效应?温室效应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可能带来哪些后果?怎样防止温室效应的发生?思考,回答踊跃发言。 精彩电影片段引入,激发学生兴趣。考查学生对温室效应的熟悉程度,顺利引出课题。使枯燥的实验更形象化,人性化。巩固已学知识。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联系生活实际设问,激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引发思考联系社会生活实际进一步培养分析能力。激发兴趣培养观察能力根据已学知识,培养科学推理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渗透性质决定用途的教学培养学生概括归纳能力知识梳理。温故知新通过师生、生生交流,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性质决定用途”,同时贯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辩证思想。在讨论中提高分析问题能力,培养团结协作精神。树立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否定权威的意识。动画吸引学生兴趣训练思维树立胆大心细的意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培养学生交流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了解温室效应对人类可能产生的危害,形成热爱地球,保护家园的意识帮助学生理清思路,知识整合。学会应用通过交流,让学生认识到事物辩证的二方面,达到知识在情感上的升华。树立在生活中学,在社会上学习的意识前后呼应,树立“爱护环境,保护地球”的意识。
【板书设计】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1课时)二氧化碳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能溶于水。2、化学性质: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可利用该反应检验二氧化碳;CO2 +Ca(OH)2 ==== CaCO3↓ +H2O能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不稳定,易分解;CO2 +H2O ===== H2CO3H2CO3 ===== CO2↑ + H2O3、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PAGE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