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生物学八年级上5.1.1《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生物学八年级上5.1.1《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3.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2-08-11 22:26: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章 动物的主要类群
第一节 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包括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两个动物类群。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是离学生生活较远,形态结构生活习性都不熟悉的两类动物。但是,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都在动物进化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学习有关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的知识,对于学生理解动物的进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教材将这两类动物放在一起学习,主要是让学生明白这两类动物在进化上的重要地位,了解其形态特征,能识别其典型的适应特征以及和人类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识别腔肠动物、扁形动物。
(2)概述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及它们与人类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1)尝试利用观察的方法研究动物。
(2)运用生物学知识描述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初步形成动物体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及生活习性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基本生物学基本观点。
(2)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3)形成保护环境的意识。
重点难点
重点: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以及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难点:知道水螅的形态结构特点和生理特点,涡虫的形态结构特点和生理特点。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固着在海中礁石上的海葵,乍一看宛如艳丽的花朵,因此有人称之为“海中之花”。然而,它们却不是植物,而是动物。那么,它们是如何获取食物的呢?
二、新授课
(一)腔肠动物
1.概括介绍腔肠动物的基本情况,使学生对腔肠动物有一个初步的了解。腔肠动物虽然形态各异,但他们的基本结构相似,下面通过观察水螅来了解它们的基本特征。
(1)水螅的形态
首先,让学生阅读课本去了解水螅的生活环境,然后让学生观察多媒体课件上水螅的图片去了解水螅的体形、体色、大小;数一数触手的条数,说出水螅的对称类型。在学生观察的基础上,教师可以提问:①水螅圆柱(筒)形的体形对水螅的生活有什么好处?②触手有什么作用?③口在水螅身体的什么位置?然后组织学生讨论,让大家发表自己的见解。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可做小结
(2)水螅的内部结构
大屏幕展示水螅纵切图,引导学生观察水螅的体壁是由几层细胞构成的,然后辨认外胚层、内胚层。强调指出消化腔就是体壁围成的空腔。消化腔与外界唯一的通口就是水螅的口,触手在口的周围。
2.其他腔肠动物: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再向学生介绍1~2种。如:海葵、珊瑚虫。
3.引导学生归纳总结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
4.腔肠动物与人类的主要关系
腔肠动物与人类的关系也是很密切的,如:我们吃的海蜇皮就是一种大型的食用水母,它的营养价值很高,也可入药。再如:珊瑚虫的骨骼除了可以制成装饰品外,古珊瑚和现代珊瑚礁可以形成储油层,对开采石油有重要作用。珊瑚岛还可供生物居住,岛上鸟的粪便可作肥料,我国南沙、西沙群岛多数为珊瑚岛。
(二)扁形动物
1.涡虫形态结构
引导学生观察引导学生涡虫形态结构,使学生能够了解涡虫身体有明显的背腹和前后之分,属于左右对称的动物。认同左右对称的动物比辐射对称的动物运动能力和适应环境能力强。
2.其他扁形动物: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再向学生介绍1~2种。如:血吸虫、华枝睾吸虫。
3.归纳总结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成两侧对称;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
4.关于扁形动物和人类的关系,主要介绍了猪肉绦虫和血吸虫两种常见的人体寄生虫。主要介绍了两种寄生虫适应寄生生活的特点,对人类的危害和必要的预防措施。
课堂小结
(1)新课结束后,启发学生总结出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以及与人类的关系。
(2)总结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和人类之间的关系。
(3)比较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的主要区别。
板书设计
(一)腔肠动物
1.水螅的形态结构
2.其他腔肠动物
3.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
4.腔肠动物和人类的关系
(二)扁形动物
1.涡虫的形态结构
2.其他扁形动物
3.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4.扁形动物和人类的关系
教学反思
对于这些现实生活不常见的生物应该多采取挂图或者多媒体教学展示,多搜集相关资料,使学生对这些生物有更直观的认识,帮助学生形成图像化信息。关于水螅体壁切片的观察,是本节课学生活动的重头戏,也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关键所在。有条件的学校最好让学生亲自做一做,没有条件的学校可观察课本上的插图。处理好这个环节,主要是通过教师的精心组织,正确指导,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了使学生在观察时能够有的放矢,避免盲目性,在观察前,教师要发给学生观察提纲,以便规范学生观察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