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稼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搜集、阅读资料,了解邓稼先所处的时代特征及其人生经历,进而理解邓稼先的成就与襟怀。
2.学习精读的方法,通过勾画课文中的关键语句和段落,揣摩其含义,把握邓稼先的主要功绩与品行特征。
3.欣赏文章的语言特色,感受其简洁凝练、平实质朴的语言,理解作者悼念亡友的深挚感情。
【教学过程】
预习任务
观看上海纪实节目《大师:邓稼先》(20140524和25期)节目,了解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和当时国内外的历史背景,用2-3个关键词表达你对邓稼先的功绩与品行的认识。
【析】功绩:两弹元勋,功绩卓著
品行:甘于奉献、淡泊名利
2.掌握生字词,并用荧光笔在文中标出。
整体感知
明确文体(写人类文章),带着问题阅读全文。
写了什么人?
写出人物的什么性格品质(结合人物的具体事例)?
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Ps.借助文章中的小标题,较快了解每部分的基本内容。
三、合作探究
(一)分析人物形象(写了什么人,写出人物的什么性格品质?)
1.人物成就
(1)勾画出文中叙述邓稼先成就以及这些成就的重要性的语句(作者评价句)
【成就】这以后的28年间,邓稼先始终站在中国原子武器设计制造和研究的第一线,领导许多学者和技术人员,成功地设计了中国的原子弹和氢弹,把中华民族国防自卫武器引导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1967年以后邓稼先继续他的工作,至死不懈,对国防武器做出了许多新的巨大贡献。
在这期间他和于敏联合署名写了一份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核武器发展的建议书。
【成就重要性】
这些日子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上的重要日子,是中华民族完全摆脱任人宰割危机的新生日子!
邓稼先是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张爱萍将军称他为“‘两弹’元勋”,他是当之无愧的。
(2)结合人物生平和时代背景,体会邓稼先取得这些成就的艰难
邓稼先当年搞科研所面临的诸多困难:国力衰弱,科研条件落后,自然环境恶劣,政治环境不稳定。
Ps.观看《大师:邓稼先(上)》
2.人物气质、品格
邓稼先是一个_________的人。结合关键词句和具体内容谈自己的理解。
【析】大公无私(忠于职守、甘于奉献、为国为民)、低调内敛、忠厚平实(纯善朴实、忠诚纯正)、真诚坦白、心胸豁达、勇进稳健、意志坚强、 信念坚定。
Ps.重点句理解
“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是指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就讲究人与人之间关系和谐,和睦相处,讲究为人忠厚、谦虚、真诚、朴实。邓稼先汲取了中国传统文化中这些优秀的部分,并变成了自己的气质品格。
邓稼先的气质和品格既是个人的,也是民族的。一方面,邓稼先身上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另一方面,也正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敦厚、温和、儒雅,才养成了邓稼先独特的性格和气质。这种性格和气质是邓稼先领导众人做出历史贡献的重要原因。
“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是指“他没有私心,人们绝对相信他”,“文革”中能说服两派群众组织,能说服工宣队、军宣队。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是领导、团结广大人民一起前进,邓稼先就是把这些奉为自己的行动准则,因此他是理想党员。
“如果稼先再次选择他的人生的话,他仍会走他已走过的道路。这是他的性格与品质。”指为中华民族的崛起,为广大人民的利益,奉献自己的一生,这是邓稼先的人生。走这样的人生道路,是邓稼先的性格与品质决定的。
理解作者的写作角度和情感(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作者杨振宁作为科学家对邓稼先有职业角度的了解和认识,作为同学和朋友对邓稼先有个人深厚情感的表达,请分析杨振宁是从哪些角度写邓稼先的?表达了其对邓稼先怎样的复杂情感?(重点分析第五、六部分)
【析】
历史背景
结合近代中国历史写邓稼先的卓越贡献
国际视野&传统眼光(对比)
和奥本海默进行对比鲜明地突出邓稼先的精神品质,自然而然地得出结论:“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
文中的奥本海默与邓稼先两人的个性、品质截然不同。奥本海默是锋芒毕露,读研究生时就常打断别人的报告,即便到了中年,成为名人,有时还会这样。而邓稼先 “是一个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忠厚平实”,“真诚坦白,从不骄人”,“没有小心眼儿,一生喜欢 ‘纯’字所代表的品格”,“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他没有私心,人们绝对相信他”,“文革”中能说服两派群众组织,能说服工宣队、军宣队。作者把奥本海默与邓稼先进行对比,鲜明地突出邓稼先的精神品质,自然而然地得出结论:“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
传统眼光
第五部分开头结尾分别引用《吊古战场文》、“五四”时代的一首歌分别有什么作用。
课文第五部分开头引用 《吊古战场文》,把读者引入中国历史的深处,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角度去思考。结尾处引用儿时学到的“‘五四’时代的一首歌”,说明了邓稼先就是一个典型的中国男儿,他有着为祖国而献身的崇高的精神品质。
深挚情谊(情感)
佩服、敬爱、骄傲、理解、怀念、感伤
四、拓展迁移(作业)
本文作者在突出邓稼先的精神品质时运用了对比、典型事例和抒情议论句,请模仿这种写法,写一个人物(父母亲戚、老师同学、社会人等均可),要求:
1.写出人物的1个性格或精神品质;
2.有具体的环境事件;
3.运用对比的手法;
4.适当运用抒情议论评价的语句。
5.200字以上。
段落结构建议:
xxx是一个_____________的人(概括精神品质)。他和xx不同,_____________(运用对比手法),有一次,____________________(具体环境事件)。xxx就是这样一个______的人,在我看来_______________(抒情议论评价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