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课《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课件(共2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课《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课件(共28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8-13 21:57: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8张PPT)
说和做
—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臧克家
预 习 检 测
1.听写生字词
2.闻一多事迹分享
—— 集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三重人格”于一身
诗人
新诗集《红烛》《死水》是现代诗坛经典之作。 1925年3月在美国留学期间创作了组诗《七子之歌》,表达了深挚的爱国之情。
学者
1932年到清华任教后,开始全力专攻古典文学。学术著作有《神话与诗》《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等。他对《周易》《诗经》《庄子》《楚辞》四大古籍的整理研究(后汇成“新义”),被郭沫若称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民主战士
他一身正气,抗战蓄髯八年,1943年以后,面对国民党统治的日益腐朽,拍案而起,走出书斋,投身到反对独裁、争取民主的革命洪流中去。1946年7月15日,在昆明被国民党特务刺杀身亡。
闻一多
毛泽东赞扬闻一多:
  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
——《别了,司徒雷登》
大师笔下的大师
巨人心中的巨人
有的人活着
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
他还活着
—臧克家《有的人》

1.运用精读的方法,通过勾画课文中的关键语句,理清文章结构,理解人物形象。
2.揣摩分析文章的细节描写,透过对细节描写的分析把握闻一多的人物特征与精神品质,品味其表达的妙处。
3.品味文章精致凝练的语言,感受作者对闻一多深挚的敬仰和缅怀之情。
学 习 目 标
明确文体(写人类文章),带着问题大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抓关键句,理清文章结构。。
写人类文章:
1. 写了什么人?2. 写出人物的什么性格品质(结合具体事例)?3. 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方法
1.文中的小标题
2.每部分的开头和结尾
3.关键句:
(1)揭示文章结构
(2)揭示中心主旨
(3)具有深刻含义的句子
(往往是抒情议论句)
明确文体(写人类文章),带着问题大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抓关键句,理清文章结构。。
一、整体感知
课文结构分析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学者(1-7)
为探索救国道路,潜心学术,取得累累硕果。
民主战士革命家
(8-20)
投身民主运动,不畏敌人,视死如归,体现出民主战士的大勇。
两部分之间用了七、八、九三个段落过渡。第七段承接上文小结,第八、九段开启下文。这样连缀紧密,脉络清楚,过渡自然,把两个方面的情况简明地并列提出,给读者以深刻印象.
过 渡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作为
学者
作为革命家
总领本部分
第1、2段
总结本部分
(承上)
第7段
第8、9段
总结本部分及全文
第19、20段
过渡
总领本部分
(启下)
1.有感情地朗读第3-6段,请分析作者写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选了哪几个典型事例,重点写了哪些典型细节,写出了闻一多先生的什么精神品质?
闻一多先生是一位____的学者。
(一)分析人物形象
二、合作探究
精当选材(三个事例)
1.写作《唐诗杂论》(详)
——做了再说
着重写他研究的目的和态度。突出表现了闻一多先生研究学问的目的在于救国,表现了闻先生的刻苦精神以及一丝不苟的严谨态度。
2.写作《楚辞校补》(略)
——做了也不一定说
3.写作《古典新义》(略)
——做了也不一定说
典型事例,以少胜多
“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头发凌乱”“书桌凌乱”“(深宵灯火)‘漂白了四壁’”这些细节,表现了闻先生的刻苦精神 ;
“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则表现出闻一多先生一丝不苟的严谨态度。
典型细节描写
闻一多学者形象:
锲而不舍
勤奋刻苦、踏实肯干、心无旁骛
一丝不苟、严谨认真
胸怀天下、高瞻远瞩
有深沉爱国之情
1.有感情地朗读第10-18段,请分析作者写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先生,选了哪几个典型事例,重点写了哪些典型细节,写出了闻一多先生的什么精神品质?
闻一多先生是一位____的革命家。
(一)分析人物形象
二、合作探究
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你们将失去千百万的人民!你们看我们人少,没有力量?告诉你们,我们的力量大得很,强得很!看今天来的这些人,都是我们的人,都是我们的力量!此外还有广大的市民!我们有这个信心;人民的力量是要胜利的,真理是永远存在的。
历史上没有一个反人民的势力不被人民毁灭的!希特勒,墨索里尼,不都在人民面前倒下去了吗?翻开历史看看,你们还站得住几天!你们完了,快完了!我们的光明就要出现了。
我们不怕死,我们有牺牲的精神!我们随时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最后一次演讲》(片段)
精当选材(三个事例)
——说了就做
1.起稿政治传单
2.群众大会演说
3.参加游行示威
典型事例,以少胜多
“演讲”中,抓住最“慷慨淋漓”的“你们站出来”这一句话;
游行时描绘“昂首挺胸,长须飘飘”的从容姿态,突出闻一多先生的大无畏革命精神。
典型细节描写
闻一多革命家形象:
英勇无畏、
大义凛然、
视死如归、
与反动派拼死一战
学者
民主战士
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澎湃执着的爱国热情、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
写作启示:如何写出人物的精神
1.选材精当(典型事例)
2.精于裁剪(服务中心,详略得当)
3.细节描写
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描写之中。通过细节描写可以塑造活生生的、有血有肉有个性的人物形象。
(二)品味语言,体会情感
本文语言生动形象,精练含蓄,富于感情和音乐美。
请自主勾画你觉得有特点或精彩的语句,说说其含义和表达效果
二、合作探究
1.富有音乐美——成语或仿成语结构
诗兴不作 锲而不舍 目不窥园 足不下楼 兀兀穷年
沥尽心血 无暇及此 零乱不堪 众物腾怨 心不在焉
群蚁排衙 赫然而出 潜心贯注 心会神凝 迥乎不同
一反既往 警报迭起 凶多吉少 慷慨淋漓 气冲斗牛
声震天地 昂首挺胸 长须飘飘
运用四字短语
结构整齐,节奏感强
精炼含蓄,耐人寻味
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
不动不响,无声无闻。
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
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运用对句 读起来琅琅上口, 铿锵有力,富于音乐美。
1.富有音乐美——对句
2.生动形象
不仅描写的语言是形象的,叙述和议论的语言也是形象的。例如“吃尽”“消化尽”“炯炯目光……远射……”“赫然而出”“向……迈进了”“起先,小声说”“向……呼喊”“警报迭起”等,都是明显的例子。叙述语言和议论语言的形象化,使文章生动,富于感染力。
3.富于感情
这篇文章的叙述、描写抒情化,令人很难分清哪些是记叙,哪些是抒情。例如,“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说它是记叙未尝不可,但洋溢着赞美之情。
“昂首挺胸,长须飘飘”,显然是描写,但颂扬、景仰之情也呼之欲出。
“饭,几乎忘记了吃”,本来是极平常的一句赞语,但紧接着跟上一句“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形成了对比,意蕴就丰富多了。
“夜间睡得很少”,“惜寸阴”,这种句子原也并不怎么精妙,但跟着一个情犹未尽的“分阴”,给人的感觉就不一般了。由于作者带着强烈的感情,能把平常的语句变得不平常了。
表达了作者对闻一多先生深挚的敬仰和缅怀之情。
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描写之中。通过细节描写可以塑造活生生的、有血有肉有个性的人物形象。本文在具体的事例中加入多处细节描写,使闻一多学者和革命家的形象更生动可感。请模仿这种写法,写一个人物(父母亲戚、老师同学、社会人士等均可),要求:
1.能表现人物的1个精神品质;
2.选择能够表现人物该精神品质的1个典型事例;
3.在该典型事例中选择运用2个细节描写。
三、拓展迁移(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