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
语文第七册第三单元
9瀑布(第1课时)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
2、能联系整首诗展开想像,了解诗中的内容,理解诗句的意思。
3、揣摩这首诗由远及近的写作顺序。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10个生字。
教学难点:
能联系整首诗展开想像,了解诗中的内容,理解诗句的意思。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通过预习和查找资料,谁能把你了解到的有关瀑布的知识介绍给大家?
(1)学生介绍世界上的瀑布之最。(最宽的瀑布、最高的瀑布、跨越两国的瀑布等)
(2)学生介绍瀑布的成因等。
2、谁能介绍一下你手中的瀑布图片或亲眼见到的瀑布? (第一次说瀑布)
(目的:让学生用恰当的语言来描写瀑布.能说到什麽程度就说到什麽程度。)
二、教师范读,引生入境
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去参观一个瀑布,请同学们看录像,看完后,说说瀑布给你留下什麽样的印象?
(整体感知,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例如:感觉瀑布很大;瀑布很高;瀑布很美;瀑布很壮观。
(如果学生说得很分散,引导学生整体感知。)
三、学习课文
1、请同学们打开书,读读课文,看看能不能读出瀑布的美和壮观。
(1)先让学生自己读文体会,然后和同桌的小朋友交流
(2)谁愿意给大家读一读课文?
在这一环节,要让学生充分的读。一组学生读得不满意,可以让其他学生再读一读。可让学生用不同的方式来读。
2、你们读得真好,瀑布确实很美很壮观,作者是怎麽把瀑布的美写出来的呢?请同学们再读课文,然后小组讨论讨论,看看诗中都写了瀑布的什麽?是怎麽写的?
(要求:第一要捋出叙述的顺序:声音、远看瀑布、近看瀑布、瀑布的动态描写。第二通过读、体会出作者之所以把瀑布写的这麽好,是因为大胆的展开了想象,用了打比方的方法。)
例如:瀑布的声音:好像叠叠的浪涌上岸滩,又像阵阵的风吹过松林。把瀑布的声音想象成海浪声、松涛声。瀑布的样子:远看像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近看像一座珍珠的屏。用白银、珍珠的屏来描写瀑布的样子,即写出了形;又写出了水在阳光下闪闪发光的情景。
瀑布的动态:如烟、如雾、如尘。写出了瀑布的水飞流直下,水花飞溅的情景,如仙境一般。
你们体会的真好,我们现在就是作者,眼前是美丽壮观的瀑布,你再读读课文,看看能不能读得更好。(这是体会后的读)
看板书总结:作者是怎样描写瀑布的?
四、课上练习
1、 学语言是为了用语言,用我们这节课学到的写作方法描写一下学校喷水池里的喷泉。
(1)放录像让学生观察公园的喷水池。
(2)选其中的一个喷水池,让学生描写它的声音、样子、或动态。
例如:
喷泉的声音:好像秋风吹扫落叶;好像溪水在山间流动;好像春雨在哗哗的下。
喷泉的样子:像透明的喇叭花;像水晶的蘑菇;像晶莹剔透的小雨伞;像节日的烟火;像圣诞节的火树银花。
喷泉的动态:秋风吹过,喷泉就像姑娘的长发在飞舞;像雨中飘动的雨伞;像礼花喷洒在空中。(这些语言都为学生在课堂上展开想象后,对喷泉的描写。)
五、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或想法?
六、板书
9瀑布
声音
远看瀑布
近看瀑布
瀑布的动态描写
七、家庭作业
【终结反思】
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
语文第七册第三单元
9瀑布(第2课时)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掌握本课10个生字的字形结构,有重点地指导书写。
背诵并默写课文。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10个生字。
教学难点:
背诵并默写课文。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指名背诵课文。
思考并回答:作者观察瀑布的地方有什么变化?在不同的地方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根据自己的想像,说说下面诗句的意思,体会瀑布的雄伟壮丽。
这般景象没法比喻,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
站在瀑布脚下仰望,好伟大呀,一座珍珠的屏!
时时来一阵风,把它吹得如烟,如雾,如尘。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二、记忆生字字形,指导书写
自学生字,用上自己熟悉的方法记忆字形,同桌互相交流。
读一读,并组成词语。
般( ) 喻( ) 并( )
船( ) 愉( ) 屏( )
指导书写:
瀑:左右结构,右边上面的“日”要写得小一些,扁一些,右下方不要写成“水”,笔顺是先中间后两边:竖钩、点、提、撇、点。注意最后一笔是“点”,不是“捺”。
三、指导默写
根据课文原文填空。
还没看见( ),
先听见( ),
好像( ),
又像( )。
山路( ),
啊!望见了( ),
这般景像( ),
( )衬着一道白银。
站在( )仰望,
好伟大呀,( )!
时时来一阵风,
把它吹得( ),( ),( )。
默写课文,并写上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课外延伸
听同学或老师介绍有关世界闻名的大瀑布,请记住它们的名字。
五、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或想法?
六、板书
9瀑布
般( ) 喻( ) 并( )
船( ) 愉( ) 屏( )
七、家庭作业
【终结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