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课件(共1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课件(共18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2.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8-12 12:31: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8张PPT)
“太平天囯” 国号中的“国”字怎么少了一点?
通“国”,“太平天囯”国号中的“囯”字是当年太平天国的官方标准用字。一说洪秀全对“囯”字情有独钟,寓意“王在囯中”。另一种说法是洪秀全定都天京后,为了标新立异,区别世俗上的国,突出拜上帝会在人间建立的天国的崇高地位,诏令改用“太平天囯”,国字少一点,左右对称,寓意太平。太平军打到哪里,“囯”字就用到哪里。一个“囯”字竟也暗藏玄机!而“太平天囯”的名称无疑也寄托着他们天下太平的美好理想。
建“太平天国”的美好梦想是怎样萌发的?这场充满腥风血雨的筑梦之路为何以失败告终?请大家跟老师一起走近历史,解密天国悲喜剧。
第3课
太平天国运动
学习目标
1.知道太平天国运动兴起、发展和失败的主要过程;知道《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主要内容。
2. 理解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及失败的原因,对《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做出正确评价。
3. 认识到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失败有一定的必然性,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单纯的农民运动无法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
材料一 鸦片战争后,清政府为支付战争赔款,加紧搜括人民,统治更加腐败。贪官污吏、土豪劣绅也趁机勒索百姓。洋货涌入东南各省,手工业者纷纷破产。
材料二 拜上帝教的基本教义为:一、“上帝是唯一的神;耶稣和洪秀全都是上帝的儿子,是救世主”;清政府是伊甸园里毒蛇的化身——阎罗妖。二、拜上帝教的天堂是“人人平等、处处平均、天下一家,共享太平”的理想天国。
——据陈锋《文化冲突与交融视角的考量——以<太平天国运动>一课教学设计为例》。
(1)据材料一说说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前中国社会面临哪些严重的社会危机?
鸦片战争的失败和清政府的腐朽统治使得中国社会面临严重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为什么拜上帝会能够吸引数万民众的加入?
拜上帝会的教义符合了农民阶级反抗清政府和建立平等、平均、太平的理想社会的愿望。
一、洪秀全与金田起义
洪秀全雕像
(位于广西桂平县城北24公里处的金田村)
金田起义:时间、地点、领导人、国号、军队名称。
建立政权组织:永安建制
名号 东王 西王 南王 北王 翼王
人名 杨秀清 萧朝贵 冯云山 韦昌辉 石达开
金田起义——起义爆发
1851年1月1日,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起义,建号“太平天国”,太平天国运动开始。
洪秀全纪念馆壁画
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金田起义
金田起义(1851)
永安建制
围困桂林
全州之战(冯云山牺牲)
长沙之战(萧朝贵牺牲)
攻克武昌
定都天京
1852年春,太平军从永安突围北上,冯云山和萧朝贵先后在战斗中牺牲,太平军连战连捷。
1853年3月,太平军攻克南京,改南京为天京,定为国都,同清王朝对峙。
建立政权——定都天京
二、定都天京
洪秀全领导太平军进入南京情景的大型油画
洪秀全纪念馆壁画(局部)
《天朝田亩制度》
材料一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多分,人寡则寡分,杂以九等。……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凡天下田,丰荒相通,此处荒,则移彼丰处,以赈此荒处。彼处荒,则移此丰处,以赈彼荒处。务使天下共享天父上主皇上帝大福,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
《天朝田亩制度》反映了太平天国怎样的理想?天国的理想能否实现?为什么?
理想:获得土地和财产,吃饱穿暖,平等平均。理想不能实现。原因是:绝对的平均主义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无法实现。
《天朝田亩制度》以纲领的形式把农民追求的理想社会加以具体化、规范化,在很长时间内成为天国群众的精神支柱。但在小生产的基础上实行绝对平均主义是不可能实现的。加上当时战乱的社会环境,也无法保证分田方案的实施。所以,《天朝田亩制度》几乎没有真正实行过,令天国农民空欢喜一场。
项目 北 伐 西 征
时间
目的
经过
意义
1853~1855年
牵制了清军,为西征创造条件
攻打清统治中心
巩固天京大本营
挺进安徽、湖北、湖南
石达开鄱阳湖大败湘军
巩固了天京大本营,
太平天国进入全盛时期
打到天津郊区,
因孤军深入失败
进行北伐和西征
1853~1856年
1.由盛转衰——天京事变
原因:
时间:1856年。
经过:杨秀清逼洪秀全封他为万岁;杨秀清被杀;韦昌辉被处死;石达开率部出走。
性质:
影响:
领导集团享乐腐败、争权夺利、内部矛盾尖锐
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
由盛而衰的转折点,使天国被迫转入战略防御
三、天京陷落
天京事变发生是偶然的吗?为什么?
不是偶然的。根本原因在于农民小生产者的局限性,无法摆脱封建思想的束缚。因而,军事上胜利之后出现了生活腐化、争权夺利的现象,最终酿成天京变乱。
2.重建欲兴——政治军事
目的:
措施:
改变不利的局面,重新振兴太平天国。
拜洪仁玕为干王,总理朝政;
提拔陈玉成、李秀成等青年将领。
洪仁玕提出《资政新篇》
洪仁玕提出《资政新篇》
1.时间:
2.目的:
3.核心:
1859年
重新振兴太平天国
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等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主张。
4.评价:
①是先进中国人最早提出的第一个比较完整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顺应世界潮流。
②不是农民革命实践的产物。
③缺乏实施的相应的社会基础和实施条件(主观)。
④处于战争环境未能推行(客观)。
曾国藩(1811-—1872),湖南湘乡人,奉命操练湘军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太平天国失败后又升任大学士,他是中国近代军阀的鼻祖。
湘军火枪队
太平军面对的敌人——曾国藩与湘军
3.天京陷落
1858年,破江北大营,取得浦口、三河镇大捷。
1860年,破江南大营,东征打到上海附郊,英法联军配合清军袭击太平军。
1860~1861年,安庆保卫战
1861年9月,安庆陷落,英王陈玉成牺牲。
1862年,天京被围困。
1864年夏,洪秀全病逝。
1864年7月,天京陷落,太平天国失败。
后期的防御战及最后失败
原因
主观上:
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战略上的失误。
客观上: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教训
由于受阶级和时代的局限,农民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性质
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战争。
意义
太平天国运动性质和意义
沉重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加速了清王朝的衰落和崩溃,是农民革命运动的最高峰,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壮烈的篇章。
课堂小结
过程
兴起:
评价
背景:阶级矛盾尖锐、民族矛盾激化
金田起义(1851)
永安建制(1851)
定都天京(1853)
北伐、西征(1853~1856)
《天朝田亩制度》
天京变乱(1856)
《资政新篇》
浦口、三河大捷
天京陷落(1864)
发展
全盛
转折:
衰败
性质:中国近代史上规模宏大的反封建农民战争
意义: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太平天国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