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8张PPT)
象外之境——中国传统山水画
《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
【元】黄公望 33x636.9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富春山居图》“合璧”的文化事件
富春山居图是元朝画家黄公望的代表作。
全图用墨淡雅,富于变化,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被誉为“画中之兰亭”, 属国宝级文物。
明末传到收藏家吴洪裕手中,吴酷爱此画,临死前下令将此画焚烧殉葬,被侄子从火中抢救出,但此时画已被烧成一大一小两段。
较长的后段称《无用师卷》(纵33厘米,横636.9厘米),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前段称《剩山图》(纵31.8厘米,横51.4厘米),现收藏于浙江省博物馆。2011年6月《富春山居图》在台湾台北故宫博物院合璧展出。
中国的山水画似乎在画山水,但实际上又不仅仅是画山水,它是建立在中国的文化哲思上,它强调的是“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造化”,即大自然,“心源”即作者内心的感悟。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也就是说艺术创作来源于对大自然的师法,但是自然的美并不能够自动地成为艺术的美,对于这一转化过程,需要艺术家内心的情思和构设。)
中国人是通过山水画将山水作为天地化身,来表达画家的感受。
设问:画中的山水是真实的富春江两岸的景色吗?为什么要画山水画?
1.远望云山隔秋水,近看古木拥陂陁。
2.雄峰特立阚人间,一道慧源悬壁寒。
3.危峰叠嶂斗峥嵘,一径深深水木清。
倪瓒 《六君子图》
范宽《溪山行旅图》
王蒙《青卞隐居图》
远望云山隔秋水,近看古木拥坡陁。
居然相对六君子,正直特立无偏颇。
《六君子图》
【元】倪瓒 61.9x33.3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山水情怀
《六君子图》是三段式的构图方法,远山、湖水、丘石树木。近处是六棵树木在丘石之间顽强的生长,中间占据着画面大部分空间的空白处,似云、似雾、又似水,体现出深远幽静的气韵,再加上画面顶端的一抹远山,更显悠长。僻静的韵律,整洁的画面,作者的用笔用墨恰到好处,似乎再多加一笔都会使画面变脏,使得画面仙气升腾,好像会有白衣仙人从画面中走出来一样。
湖面宽广无波,江上峰峦遥接远空,气象萧索清旷。
六株树为松、柏、樟、楠、槐、榆,有其象征意义。
《溪山行旅图》
【北宋】范宽 206.3x103.3厘米
《溪山行旅图》是北宋范宽创作的一幅绢本墨笔画,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该图主体部分为巍峨高耸的山体,高山仰止,壮气夺人。山顶丛林茂盛,山谷深处一瀑如线,飞流百丈。山峰下巨岩突兀,林木挺直。画面前景溪水奔流,山径上一队运载货物的商旅缘溪行进,为幽静的山林增添了生气。近处怪石箕居,大石横卧于冈丘,其间杂树从生,亭台楼阁露于树颠,溪水奔腾着向远处流去,石径斜坡透迤于密林荫底。山阴道中,从右至左行来一队旅客,四头骡马载着货物正艰难地跋涉着。
《青卞隐居图》biàn
【元】王蒙 140.6x42.4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青卞隐居图》描绘画家故乡卞山苍茫景色,山上树木茂密苍郁,溪流回环,景色清幽,隐士行居其间。画法先以淡墨勾皴,而后施浓墨,再用焦墨皴擦,使得画面不迫不塞,元气淋漓,气势磅礴,创造了线繁点密、苍茫深厚的新风格。
妙夺造化
哪里是不符合视觉逻辑的地方呢?
地平线太高
山脚特写
山峰全貌
哪里是不符合视觉逻辑的地方呢?
创作视角不同
卞山,在浙江湖州城西北9公里,雄峙于太湖南岸,主峰名云峰顶,海拔521.5米。
哪里是不符合视觉逻辑的地方呢?
与实景不符
通过对三幅山水画构图、形式的分析,理解中国传统山水画中的山水并不是真山真水,理解山水画中的妙夺造化,培养我们审美判断能力。
因心造境
“留白”
给你产生怎样的感受?
“留白”的不同处理手法,
带给观者完全不同的意境感受。
理解山水画中的因心造境,感受中国传统山水画中的“意境”的营造与表达,对中国传统山水画中的“实境”与“虚境”有所感悟。
山水赏析
《匡庐图》
【五代】荆浩
185.8x106.8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关山行旅图》
【五代】关仝
144.4x56.8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早春图》
【北宋】郭熙
158.3x108.1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万壑松风图》
【宋】李唐
188.7x139.8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踏歌图》
【南宋】马远
192.5x111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赤壁图》
【金】武元直
50.8x136.4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葛稚川移居图》
【元】王蒙
139.5x58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渔父图》
【元】吴镇
84.7x29.7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搜尽奇峰打草稿》(局部)
【清】石涛
全图 42.8x285.5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山水情怀
妙夺造化
因心造境
象外之境——中国传统山水画
“艺术的微妙作用,恐怕就在于意境,就在于那种一半留在画面上,还有一半留给画外读者去想象的诗的意境。”
—— 美学家 蔡若虹
课后练习
通过书籍、网络进一步理解“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含义。
举例一幅中国传统山水画作,说说画中是怎样体现这一观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