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2022-2023学年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单元检测(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四单元——2022-2023学年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单元检测(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9.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8-12 19:14: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四单元
一、积累与运用(29分)
1.下列词语中,加粗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眺望(tiào) 纯粹(cuì) 一落千丈(là)
B.觅食(mì) 嬉闹(xī) 歇斯底里(xiē)
C.空旷(kuàng) 炊烟(chuī) 一缕一缕(lǒu)
D.撩逗(liáo) 胆怯(què) 无忧无虑(lǜ)
2.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汉字,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
杜小康忘记了父亲,朝一股鸭子追去。这股鸭子大概有六七十只。它们在轰隆隆的雷声中, ① 皇逃 ② 着。他紧紧地跟随着它们。他不停地用手 ③ 着眼前的芦苇。
A.①仓 ②窜 ③拨
B.①沧 ②蹿 ③拨
C.①沧 ②窜 ③拔
D.①仓 ②蹿 ③拔
3.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时间一久,再面对天空的一片浮云,再面对这浩浩荡荡的芦苇,再面对这一缕炊烟,就不会再忽然地恐慌起来。
B.然而这群平时很温顺的小东西,今天却都疯了一样,只顾没头没脑地乱窜。
C.但,这一切无论如何也不能完全驱除杜小康的恐慌。
D.杜小康望着异乡的天空,心中不免又想起母亲,想起油麻地孩子歇斯底里的琅琅的读书声。
4.对下列各句所运用的描写方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我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语言描写)
B.他的脸色十分苍白,两只眼也跟寻常不一样。(神态描写)
C.母亲也常常说:“只要这个好心的于勒一回来,我们的境况就不同了。他可真算得一个有办法的人。”(语言描写)
D.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景物描写)
5.下列各句中,所引古诗文名句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3分)
A.贾爷爷真可谓“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七十岁了还不想着颐养天年,而是去山区兴办企业,带动当地人民脱贫致富。
B.“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自从富春江两岸实施了“亮灯工程”,火树银花的夜景总是给游客带来惊喜。
C.“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祝愿远行求学的你,克服成长路上的困难,学业进步,早日实现心中的梦想。
D.在中秋佳节这个特殊日子,归国探亲的旅法华侨用杜甫的诗句“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来表达心情,是最恰当不过了。
6.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那一天,是杜雍和、杜小康父子俩离开他们的家以来遇到的最恶劣的一个气候。
B.锻造一支听党指挥、高度纯洁的忠诚之师,始终是驻澳部队建设面临的重大现实课题。
C.这种新型疫苗的接种对象是为胰岛功能容易受损的人群而研制的特效药物。
D.如果全民都沉浸在书籍的海洋中,整个民族的性格就会得到润物无声。
7.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谈到鲁迅先生的作品,许多人议论,说他更多的是在写篇幅短的杂文,称不上是文学大师。_________可以说,没有杂文鲁迅,就没有我们今天看到的大师鲁迅。
①其实鲁迅最伟大之处恰恰就在于他的不回避。一个人的胸中充盈着正义与自信,才会有这种不回避。
②好像一个人只要写出了长篇巨文,就先伟大了一半似的;更好像远离了现实的纷争,就一定有了更广博、更深远的思想一样。
③看起来是面对一人一事,看起来是应付了具体的挑战,实际上是面对和回答了永恒的纠缠。
④这种事业是真正伟大的,因为其中包含了鲜活的永恒。
A.①③④② B.②①③④ C.②③④① D.③④②①
8.下列各句表达不得体的是哪一句?为什么?(8分)
(1)初次见面,我特地从达州给大家带来了一份薄礼——灯影牛肉,希望大家以后多多关照。
(2)魏芳收到朋友阿香的微信消息:我明天到达州,拜托你到百节机场来接我好吗?
(3)李老师,这是我要发表的文章初稿,请您斧正,如有不当之处,恳请批评指正。
(4)近日听闻你家小女获得全国中学生作文竞赛一等奖,真是可喜可贺啊!
不得体的是第(______)句,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41分)
9.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23分)
父亲和那棵树
寇建斌
①父亲把香椿树锯倒了。
②先剃去枝权,再锯断树干。女儿云到家时,树已躺在地上。院子空出一片,枝叶散落一地。云大喊:“爸,你怎么把树锯了?”父亲笑笑,不语,兀自打理着那已然不是树的木头。
③树是父亲小时候栽的,与父亲的年龄相仿。一开春,就会冒出一树嫩芽,散发出醇厚浓郁的香气,灌满院子,灌满屋子,溢到村里村外。
④到了谷雨这天,父亲就用绑了铁钩的竹竿摘香椿芽。云想爬到树杈上摘,父亲说树还小呢,撑不住。云想拿竹竿自己摘,父亲说小孩子手上没准呢,会把树弄疼的。云只能巴巴地抬着下颏看父亲摘。
⑤阳光均匀地洒满枝头,香椿树顶着一头灿烂,随风在春日里摇着。父亲很小心,扳住芽头,手腕轻轻一抖,一苗嫩芽就飘落下来。云举着两只小手赶紧去接,嫩芽浮在手掌里,晶莹透亮,比花儿还漂亮。云将嫩芽擎到鼻尖,眯起眼睛,细闻,感觉那香气立时钻进了自己的身体,充盈在心里,肺里,脑袋里。父亲摘,云捡,待那洒满金色阳光的嫩芽都到了箩筐里,云便把一箩筐阳光抱进屋里。
⑥这天的饭食里便有了云最爱吃的菜——香椿炒鸡蛋。金黄色的鸡蛋,翠绿色的香椿,杂糅在一起,很好看,也很好吃。云便把这一天当作一年中最重要的日子。
⑦香椿树很奇特,被剃光了头,就像理了发,很快又长出一茬嫩芽,接着又被剃一次。之后的叶子不香不嫩了,才属于它。许是因为每年要贡献两茬叶子,香椿远比臭椿树长得慢。臭椿的叶子闻着臭,连猪羊都不吃,树干却光滑,不像香椿满身伤疤般干裂,而且高大挺拔,站在香椿身旁,有种趾高气扬的傲慢。不过,论木质,臭椿松脆,不及香椿细密结实,难以派上用场。香椿站在矮处,并不仰视它,只安静地待在一隅,每年春天都奉献出新生命的嫩芽。
⑧父亲剥去树皮,解了板,码好放起。次年开春,把锛、凿、刨、斧、锯全套把式搬出来,开始在木板上打墨线,他在做一件家具。云问做什么,父亲仍笑笑,不语。
⑨父亲早年当木匠,手很巧,帮人打过许多家具。后来村里需要,当了民办教师,就没有时间了,家里至今连一件像样的家具也没有。他把全副心思都用在学生身上。云半夜醒来,常看到父亲如雕像般坐在桌前,整理教案,批改作业。父亲的辛劳并未给家里的生活带来多少变化,工资少得可怜,农活耽误得多,庄稼收成也不好,不待别人奚落,他就羞愧不已。只有在面对学生的毕业成绩单时,父亲才会露出开心的笑容。长期劳累加上营养不良,使他很早就患上了肺病,人佝偻成大虾,嗓子咳到嘶哑。云劝父亲去看病,好多人也劝,父亲只笑笑[1],说没事,依旧坚持上课,他一刻也放不下他的学生。
⑩父亲像雕琢工艺品一样,用他的香椿木做那件家具。按传统工艺,全部榫卯,不用一颗螺丝、铁钉。他做得很痴迷,也很吃力。谷雨这一天,家具终于做成了,是一张方桌,香椿木繁复细密的花纹清晰可见,那桌面美得像一幅画。家里人、邻居,还有村里的许多人都来看,无不赞叹。那天,父亲笑[2]了,也永远地止住了咳嗽,笑容凝固在了他的脸上。
又是谷雨,云坐在方桌前,看着那繁复细密的花纹,闻着从木纹里渗出的香气,想父亲的一生,想那棵香椿树,若有所悟。
(选自《中国青年作家报》2021年5月25日,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写法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第①自然段,单句独立成段,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给人以阅读冲击感。
B.父亲当民办教师,工资很少,并未给家里的生活带来多大的变化,感到后悔,羞愧不已。
C.第[1][2]处“笑”含义不同,第[1]处是不在意的笑,第[2]处是心愿终了倍感欣慰的笑。
D.文章构思巧妙,以香椿树为线索,既叙写眼前的事,又插入相关回忆,行文波澜起伏。
(2)第⑦自然段写臭椿树有何作用?(6分)
(3)请根据提示,赏析第⑤自然段中画线的句子。(6分)
云将嫩芽擎到鼻尖,眯起眼睛,细闻,感觉那香气立时钻进了自己的身体,充盈在心里,肺里,脑袋里。(词语运用角度)
(4)结尾写云坐在方桌前“想父亲的一生,想那棵香椿树,若有所悟”,她感悟到什么?请写出两点,并结合选文简要分析。(8分)
10.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18分)
我的家乡
汪曾祺
①我的家乡是一个水乡,我是在水边长大的,耳目之所接,无非是水。水影响了我的性格,也影响了我的作品的风格。
②我的家乡高邮在京杭大运河的下面。我小时候常常到运河堤上去玩。我读的小学的西面是一片菜园,穿过菜园就是河堤。我的大姑妈的家,出门西望,就看见爬上河堤的石级。这段河堤有石级,因此地名“御码头”,康熙或乾隆曾在此泊舟登岸。运河是一条“悬河”,河底比东堤下的地面高,据说河堤和墙垛子一般高,站在河堤上,可以俯瞰堤下街道房屋。我们几个同学,可以指认哪一处的屋顶是谁家的。城外的孩子放风筝,风筝在我们脚下飘。城里人家养鸽子,鸽子飞过来,我们看到的是鸽子的背。几只野鸭子贴水飞向东,过了河堤,下面的人看见野鸭子飞得高高的。
③我们看船。运河里有大船。上水的大船多撑篙。弄船的脱光了上身,使劲把篙子梢头顶上肩窝处,在船侧窄窄的舷板上,从船头一步一步走到船尾,然后拖着篙子走回船头,欸的一声把篙子投进水里,扎到河底,又顶着篙子,一步一步走向船尾,如是往复不停。大船上用的船篙甚长而极粗,篙头如饭碗大,有锋利的铁尖。使篙的通常是两个人,船左右舷各一个;有时只一个人,在一边。这条船的水程,实际上是他们用脚一步一步走出来的,这种船多是重载,船帮吃水甚低,几乎要漫到船上来,这些撑篙男人都极精壮,浑身作古铜色。他们是不说话的,大都眉棱很高,眉色很重。因为长年注视着流动的水,故目光清明坚定。
④看打鱼。在运河里打鱼的多用鱼鹰。一般都是两条船,一船八只鱼鹰。有时也会有三条、四条,排成阵势。a鱼鹰栖在木架上,精神抖擞,如同临战状态。打鱼人把篙子一挥,这些鱼鹰就劈劈啪啪,纷纷跃进水里。只见它们一个猛子扎下去,眨眼工夫,有的就叼了一条鳜鱼上来——鱼鹰似乎专逮鳜鱼。打鱼人解开鱼鹰脖子上的金属的箍(鱼鹰脖子上都有一道箍,否则它就会把逮到的鱼吞下去),把鳜鱼扔进船里,奖给它一条小鱼,它就高高兴兴,心甘情愿地转身又跳进水里去了。有时两只鱼鹰合力抬起一条大鳜鱼上来,鳜鱼还在挣蹦,打鱼人已经一手捞住了。这条鳜鱼够四斤!这真是个热闹的场面。看打鱼的,看鱼鹰的,都很兴奋激动。倒是打鱼人显得十分冷静,不动声色。
⑤我们有时到西堤去玩,我们那里的人都叫它西湖,湖很大,一眼望不到边。湖通常是平静的,透明的。b黄昏了,湖上的蓝天渐渐变成浅黄、橘黄,又渐渐变成紫色,很深很深的紫色。这种紫色使人深深感动,我永远忘不了这样的紫色的长天。
⑥闻到一阵阵炊烟的香味,停泊在御码头一带的船上正在烧饭。一个女人高亮而悠长的声音:“二丫头——回来吃晚饭来——”
⑦像我的老师沈从文常爱说的那样,这一切真是一个圣境。
(选自《汪曾祺经典作品》,有删改)
(1)班级举办“汪曾祺作品诵读会”,有同学打算朗诵这篇文章,你觉得应该选用下面哪种风格的配乐?( )(3分)
A.热烈奔放 B.慷慨激昂 C.平和舒缓 D.哀婉低沉
(2)汪曾祺认为,作家应该“让读者感觉到活着是美的,有诗意的,生活是可欣赏的”,请从④⑤段的画线句中任选一处赏析,说说作者是如何展现生活的美和诗意的。(5分)
(3)文章开头说“水影响了我的性格”,你觉得汪曾祺会是一个怎样的人?结合文章所描写的水乡生活谈谈你的看法。(4分)
(4)2020年适逢汪曾祺一百周年诞辰,某杂志开设《汪曾祺经典散文欣赏》专栏,有人针对课本中《昆明的雨》写了如下一段简析。请你参照示例,也给《我的家乡》这篇文章写一段简短的评析,100字以内。(6分)
[示例]《昆明的雨》一文围绕“雨”的话题,描写了仙人掌、菌子等与昆明雨季有关的事物和风情,展现了一个明亮、丰满、使人动情的昆明雨季,表达了对昆明生活的喜爱与想念。文章形散神聚,情感含蓄动人。
三、作文(50分)
11.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写一篇作文。
薛谭跟秦青学习唱歌,还没把秦青的技艺学完,就自认为都学到手了,于是向老师告辞回家。秦青没有阻拦他,并在城外的大道上为他摆酒送行。这时只见秦青打着拍子,慷慨激昂地高唱起来,歌声振动了林间的树木,反激出的回声挡住了天上的行云。
见此状,薛谭便急忙向老师道歉,要求回去继续学习。从那以后,他再也不敢说回家的话了。
要求:①根据对上述材料的阅读理解,选择一个角度进行写作,600字以上。②文体自选(诗歌除外),题目自拟。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B
解析:A.落1uò。C.缕lǚ。D.怯qiè。
2.答案:A
解析:仓:仓房;仓库。沧:(水)青绿色。根据句意,①应为“仓”。“仓皇”的意思是匆忙而慌张。窜:乱跑;乱逃(用于匪徒、敌车、兽类等)。蹿:向上或向前跳。根据句意,②应为“窜”。拨:手脚或棍棒等横着用力,使东西移动。拔:把固定或隐藏在其他物体里的东西往外拉,抽出;向高提。根据句意,③应为“拨”。
3.答案:D
解析:A.浩浩荡荡:原形容水势广大的样子。后形容事物的广阔壮大或前进的人流声势浩大。B.没头没脑:①形容说话、做事头绪不清或缺乏条理;②指不顾一切;③没有来由。该词在句中的意思是②。C.无论如何:不管怎么样,表示不管条件怎样变化,其结果始终不变。D.歇斯底里:形容情绪异常激动,举止失常。不符合语境。
4.答案:A
解析:这句话运用了心理描写。
5.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古诗词名句的能力。B项,“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意思是好像一夜之间忽然刮起了温暖的春风,吹得千万棵树上竞相开满了雪白的梨花。此句指雪景,并不是指火树银花的夜景。
6.答案:B
解析:A.用词不当,“气候”应改为“天气”。C.句式杂糅,删去“的接种对象”或“为”和“而研制的特效药物”。D.缺少宾语中心语,在“润物无声”后面加上“的滋养”。
7.答案:B
解析:②承接文段开头,谈一些人认为鲁迅称不上文学大师的原因,是第一句;①与②形成转折关系,转入自己的观点,是第二句;③④进一步解说自己的观点,后者的“这种事业”即是上句所举事例,可据此排列为三、四句。由以上分析,可排序为:②①③④。
8.答案:4 “小女”是谦辞,称自己的女儿,不能用于称呼别人的女儿
解析:本题考查口语交际能力。分析用语是否得体,可从谦辞、敬辞,听话者、说话者,内容等方面进行分析。(1)句中说自己带给大家的礼物是“薄礼”,“薄礼”是谦辞,很显然使用准确。(2)“拜托”是敬辞,用在请朋友到机场接自己中,使用准确。(3)“斧正”“恳请”是敬辞,使用准确。(4)称对方女儿用了“小女”一词,“小女”的使用对象是自己的女儿,使用对象有误。
9.答案:(1)B
(2)内容上,对比衬托,以臭椿的“趾高气扬的傲慢”等特征反衬香椿树的美好,表达了对香椿树的喜爱和赞美之情;结构上,为下文以香椿树象征父亲作好铺垫。
(3)“擎”“眯”“闻”等动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云吸香椿香味的醉人情景,突出了香椿树香味怡人,表达出喜悦和赞美之情。
(4)(示例)感悟到要像香椿树那样为后人留下芬芳;感悟到要像父亲那样活得有意义、有价值,有“香气”。香椿树一年两茬献出叶子,最后即使被做成桌子,仍有“繁复细密的花纹”“渗出的香气”,由此可感悟出做人要奉献,要为后人留下芬芳;父亲虽然是一个手巧的木匠,但因为有他放不下的学生,他放弃了自己的职业,甘愿受贫,使得人生有价值、有意义。
解析:(1)由“他把全副心思都用在学生身上”“只有在面对学生的毕业成绩单时,父亲才会露出开心的笑容”判断“感到后悔”错误。
(2)从第⑦自然段“许是因为每年要贡献两茬叶子……每年春天都奉献出新生命的嫩芽”可以看出,作者把臭椿树与香椿树进行了对比,更能突出香椿树的美好,表达喜爱和赞美之情;正是因为香椿树这样好,所以下文以香椿树象征父亲,因而,它又具有铺垫的作用。
(3)解答本题,可抓住动词,如“擎”“眯”“闻”“钻”“充盈”等,分析云之所以有这些动作的原因和这些动作表现出的感情。
(4)开放题,言之有理即可。比如,结合第⑦自然段的“香椿站在矮处,并不仰视它,只安静地待在一隅,每年春天都奉献出新生命的嫩芽”可悟出,生命的活力不在张扬,也不在让别人仰视,安安分分地做好自己即可。结合第⑩自然段的“家具终于做成了,是一张方桌,香椿木繁复细密的花纹清晰可见,那桌面美得像一幅画”可悟出,即使生命消逝了,但也可以让奉献的美不消失。结合第 自然段的“看着那繁复细密的花纹,闻着从木纹里渗出的香气,想父亲的一生,想那棵香椿树”可悟出,做人要像香椿树一样,要奉献,要为后人留下芬芳;要像父亲一样,让生命变得有价值、有意义。
10.答案:(1)C
(2)(示例1)第④段a处运用拟人手法,生动描绘了鱼鹰跃入水中捕鱼时的情态,展现了妙趣横生的水乡生活场景,具有生活意趣之美。
(示例2)第⑤段b处通过景物描写,细腻地展现了湖上天空的颜色变化情景,描绘了一幅绚丽梦幻、让人沉醉的黄昏美景,赋予寻常生活景象以诗意。
(3)(示例1)我觉得汪曾祺会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因为他能从鸽子、野鸭、堤岸、天色、炊烟等这些寻常之景里发现生活之美,能在运河撑篙、鱼鹰捕鱼等质朴纯真的水乡生活里挖掘人间真味。
(示例2)我觉得汪曾祺会是一个质朴纯真的人。大船上的撑篙人用心生活,简单纯粹;运河里的打鱼人遇事冷静,不动声色。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些水乡养育的人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
(4)(示例)《我的家乡》一文围绕“水”的话题,描写了运河、打鱼人等记忆中家乡的事物和风情,展现一幅宁静祥和、别有趣味的家乡生活美景,表达了对家乡生活的喜爱与怀念。文章平和恬淡,诗意盎然。
解析:(1)本题考查对文章语言风格的把握能力。汪曾祺的《我的家乡》以亲切自然、舒展流畅的笔调回忆了家乡自然恬静的生活,朗诵的基调往往要与文章的语言风格统一。因此,应选择一种平和舒缓的曲调进行配乐诵读。
(2)本题考查对文章语句的赏析能力。第④段a处描写的是鱼鹰入水捕鱼的生动景象,赏析的切入点可选择拟人的修辞手法,也可选择这一动态场景的艺术手法,如动词的运用、视觉与听觉的交融等。第⑤段b处是对黄昏时西堤的景物描写,其特点是色彩描摹细腻,可从此点切入。赏析时,首先应点明艺术手法,再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其表达效果。
(3)本题考查对文本的理解能力及对名家性格特点的把握能力。要分析汪曾祺的人物特点,不仅需要在平时对他的人生经历、作品风格、语言特点等有所了解,还应该结合文本具体内容,透过语言文字本身去透视作者的个性特点。汪曾祺笔下的水乡是一个充满诗意、平静美好的地方,这里的人们勤劳淳朴,这里的生活简单自然。他在文末赞叹它是“圣境”,由此可知他也是一个热爱生活、热爱家乡、追求平淡自然生活的人。分析时,要注意题干的要求“结合文章所描写的水乡生活”,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事物或场景进行分析。
(4)本题考查综合分析及仿写的能力。首先应对“示例”进行细读,“示例”评析的内容中包含了文章话题、内容、情感、语言特色四要素。然后结合选文进行表达,注意表达的条理性和流畅性。
11.答案:【例文】
学无止境
韩愈曾经说过:“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知识的海洋是无边无际的,学习也是永无止境的,我们只有不断学习,才能有所成就。
一千多年前,隋朝有一个少年叫卢思道,他不仅长得俊美,还很聪明,也很有文采,所以大人们经常夸他,他开始变得越来越骄傲。有一天,卢思道去找好朋友刘松,刘松正在写文章,看卢思道来了,便把刚写好的文章拿给卢思道看,请他提意见。卢思道自以为是地说:“好吧!”可一看,别说提意见,就连里面的字都有很多不认识,他随便说了几句,就赶紧说家中有事走了。卢思道边走边想:以前刘松还不如我呢,怎么现在他写的文章我都看不懂了?后来卢思道发奋读书,终于成为一位很有成就的人。
就学无止境而言,鲁迅先生就是我们的榜样,他在去世前两个月还在写文章。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主张:活到老,学到老,用到老。毛泽东同志逝世前夕,卧室中还摆放着各种书籍,《鲁迅全集》陪伴这位伟人走过了生命中最后一刻。
以前我和少年卢思道一样非常骄傲。有一次月考,我的英语考了满分,全班只有我一个人得了满分,我非常得意,以为自己的英语已经学得非常好了,自然思想上就放松了,上课也不再全神贯注听老师讲课。结果在期中考试时,我只考了80分。这一次经历深深刺痛了我,我反思自己的表现,后悔自己的自满。这件事让我深刻领会到,学习是没有止境的,在学习上,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从此,我一刻也不敢疏忽,因为我知道学海无涯,知识的广度和深度都是超乎想象的。要做一个优秀的人,就要做到生命不息,学习不止。
一代伟人毛泽东曾经说过:“学习的敌人是自己的满足,要认真学习一点东西,必须从不自满开始。”是的,只有虚心,才会坚持,才会努力,才会学得更精湛——这就是“学无止境”的真谛!
解析:【写作指导】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只提供了材料,而未提供话题,要求学生阅读、理解材料,从中提炼出恰当的角度,自拟作文题目,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吃透材料,明确主旨。材料作文绝对不是想写什么就写什么,而是所表达的主题必须符合材料的要求,做到“从材料中来,到生活中去”。就本段材料而言,可以从薛谭和秦青两个人的角度去写,尤其是站在薛谭的角度理解材料并延伸到自己的生活中去,更容易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本材料中,薛谭学了一点就以为学到了全部,符合某些学生的学习心理,很容易得出我们所惯有的“浅尝辄止”“不求甚解”等缺点。站在秦青的角度,在薛谭去意已决的情况下,没有苦口婆心地劝说,而是以一首“声振林木,响遏行云”的歌曲,让薛谭在震撼中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因而迷途知返,这是日常生活中的“身教”。
联系实际,写出自己的见解。从自己最真实的成长和学习经历入手,写出自己的认知及看法。
拟定标题,构思行文。“题目自拟”是对标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应在读懂材料的基础上,对材料进行提炼。如以“我终于理解了你”为题,写对某一位老师的感恩之情,在经历了一系列的叛逆之后,在行将分别之际,终于理解了老师的谆谆教导;也可以以“那一朵盛开了的花儿”为题,写自己在经历了成长的痛苦之后,对生活有了深切的感悟。当然,也可以就“终身学习”“学无止境”等谈出自己的看法,写出一篇气势磅礴、有理有据的议论文。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