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5张PPT)
第2课 西方国家古代和近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英国威斯敏斯特宫
美国国会大厦
雅典公民大会遗址
【课标要求】
了解古代至近代西方政治制度各主要类型的产生与演变的过程(雅典民主政治、斯巴达寡头政治、罗马共和国的贵族共和制、罗马帝国的元首制、中古西欧的封君封臣制度、中古法国的等级君主制、中古英国的议会君主制、近代英国君主立宪制、近代美国联邦制民主共和制、近代法国民主共和制艰难确立)
5世纪中期(476)
上古时期(古典时代)
中世纪
15世纪中期
20世纪初
近代时期
BC3000多年
从专制走向民主,从人治走向法治
一、古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二、中古西欧的封建制度
三、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一、古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一)古希腊的政治制度
类型 各自特点 相同点
公民大会拥有最高的权力
贵族议会掌权,公民权较少
少数贵族掌权,公民权较少
君主个人掌权,公民权很少
非法取得,公民有一定的权利
贵族制
民主制
君主制
寡头制
僭主制
城邦公民或多或少
享有政治权利
(一)古希腊的政治制度
(1)时间:公元前8-前6世纪,古代希腊城邦国家发展起来。
(2)古希腊城邦特点:1.公民直接参与国家管理 2.小国寡民 3.各邦长期独立自治
1、城邦国家的形成
商业贸易
民主因素
海洋文明
自由流动
公平交易
古希腊民主因素产生的原因:
①(地理)
②(经济)
③ (文化环境)
古希腊民主因素产生的原因:
①(地理)多山多岛少平原的地理环境;地中海气候
②(经济)农业发展缓慢但工商业和海外贸易发达;
③(文化环境)宽松自由的社会环境以及平等互利的观念;
BC6世纪初
梭伦改革
奠定基础
BC6世纪末
克利斯提尼改革,最终确立
BC5世纪
伯里克利时期
黄金时代
BC8世纪
贵族制取代君主制,准备条件
可见,雅典民主制是雅典的志士仁人在平民的支持下历经曲折、不断创新的产物。
君主制——贵族制——民主制
2、古代雅典的民主政治
雅典被誉为全希腊的学校,不仅是因为它拥有发达的经济、繁荣的文化,而且还拥有较为完善的古典民主政治。
机构或人员 产生方式与资格 主要职责或者说明 性质或地位
公民 大会
议事会
官员
陪审 法庭
全体成年男性公民组成
从公民中抽签产生
由选举产生,大多一年一任
抽签产生
决定国家法律和政策
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
主要负责为公民大会准备决议草案,并参与国家日常管理
公民大会的常设机构,履行政府职责
在任职时需要接受监督,随时可以被罢免和审判
审理大小案件(陪审员达6000人)
各机构的成员
主要司法机关
2、古代雅典的民主政治
雅典民主政治的评价:
(1)积极:1.为近现代西方政治制度奠定了基础(比如差额选举制、任期制);
2.促进了雅典经济、文化的空前繁荣;3.开西方民主政治先河,在专制盛行的古代世界率先建立起较为健全的民主制度
(2)局限性:①雅典的民主是本城邦成年男性自由民的民主,妇女、外邦人和奴隶没有被接纳进民主的殿堂,民主范围十分有限。②其实质是奴隶制度之上的民主,是为了维护奴隶主贵族的统治。③抽签选举、轮番而治意味着不同素养的人拥有同等国家管理权,可能导致国家权力的滥用和误用。
雅典民主制的核心内容是全体公民直接参与城邦国家公共事务管理,实行“多数决定”原则。.......然而,这一原则也存在缺陷,如果运用不当则可能与民主精神、民主原则和民主理想相背离。......可能出现因多数人认识的局限、偏误和冲动而造成对真理探求的压制和扼杀,甚至出现无可挽回的悲剧。如雅典当时就发生了希腊最杰出的哲学家、法学家苏格拉底,被公众法庭强加蛊惑人心的罪名,以多数人决定的方式判处死刑的冤案。
一、古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归纳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
材料:在雅典,凡公民都享有充分的民主政治权利,其权利通过公民直接参与和管理城邦事物的方式来实现。公民参政的最高民主机构是公民大会......公民大会上公民对城邦大事的议案自由发言或展开激烈的辩论,最后采取投票或举手的方式,按“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做出决议,决议一旦形成不能随意更改。这种简朴的参政方式鲜明的表现了雅典民主政治的直接性。雅典法律规定,公民没有抛弃公务照管私务的自由,相反他必须奋不顾身地为城邦的福祉而努力。
——蒋云芳、胡长林《雅典民主政治的特征及对西方民主的影响》
人民主权
直接民主
法律至上
公民意识
轮番而治
机构构成:国王、公民大会、长老会议和监察官
机构 产生方式 或资格 主要职责或者性质
公民 大会
国王
长老会议
监察官
寡头政治是一种政治制度的形式,其中大部分甚至全部权力掌握在一小撮特权阶级手上。
全体公民参加
名义上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
世袭
垄断军事统帅权力
议员仅30人,且终身任职
从全体公民中选举产生
拥有主持公民大会、审判国王等权力,但他们一年一任,一般不能连任,因而不利于他们充分发挥作用
3、斯巴达的寡头政治
实际上最高权力机关
罗马
人口:5500万-1.2亿
国土:590多万平方公里,横跨欧、亚、非三大洲
罗马的的扩张:
罗马人是好战的,喜欢用自己的金戈铁马在千里征程激起滚滚尘埃……征服了整个地中海,成了地中海上的大霸主。建立了一个横跨亚、非、欧三大洲的超级大帝国。
前8世纪
前509年
前27年
共和国时期
帝 国 时 期
395年
476年
1453年
东罗马帝国
(拜占庭)
城邦时期
君主制
贵族共和制
元首制
前27年 屋大维建立
古罗马的政治制度------从共和国到帝国
国家机构
主要 机构 权力
政治体制
政治制度 特征
执政官等高级官员、元老院和公民大会
①执政官有两人,一年一任,由全体公民选举产生,他们的主要职责是担任军事统帅,主持公民大会和元老院,并执行相关决议。
②元老院由卸任高级官员组成,终身任职,负责向官员提出建议,协调他们的行动。
③公民大会有权立法、宣战、媾和和谈判,是罗马最高权力机关,但公民大会的召开和表决都受到高级官员和元老院的限制,难以有效发挥作用。
④所有官职均无薪金,穷人实际上无法当选。
贵族共和政体
具有浓厚的贵族寡头政治特征
1、罗马共和国
(二)古代罗马政治制度
约公元前800年,罗马......开始成为独立城邦。最初国王拥有帝权,......后来,君主政体被废除,贵族成为社会统治者。从前由国王掌握的帝权这时转到两名执政官手中;执政官由选举产生,任期一年,总是由贵族担任;元老院是主要立法机关,也是贵族团体,甚至在接纳若干平民后其性质仍然不变。
——斯塔夫里拉诺斯《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
罗马思考:罗马帝国实行怎样的政治制度?
①建立:公元前1世纪末,罗马共和国崩溃,元老院授予屋大维“奥古斯都”称号,建立元首制,实际掌握了罗马的国家大权,形成君主政治。
②特点:在整个罗马帝国时期,皇帝(元首)掌握国家权力,是最高立法者和最高法官;军队听命于皇帝,是实行独裁统治的重要工具。(立法权、司法权、军事权)
注意:“元首” 含义即第一公民,元首制实质上是披着共和外衣的君主专制。公元287年戴克里先在位时期,则彻底抛弃共和外衣,实行公开的君主统治。
屋大维……首先用慷慨的赏赐笼络军队,然后再逐步地提高自己的地位,把元老院、高级长官乃至立法的职权都集于一身。
——塔西佗《编年史》
与罗马共和国相比较,罗马帝国在政治制度上最突出的特征是什么?
罗马共和国是贵族共和制,而罗马帝国则是君主独裁的专制政治。
2、罗马帝国
材料一:公元前27年,屋大维建立罗马帝国。他保留了共和国传统的官职和政府形式,但政府所有重要的政令都出自他手,常备军将领也只对他一人负责。
古希腊罗马政治制度的本质是什么?
古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是维护奴隶主阶级统治的工具,公民仅是少数。
特征1. 封君封臣制度
(1)背景:西罗马帝国灭亡,日耳曼人建立了王国,而日耳曼君主将征服地区分封给自己的儿子和随从。
(2)实质:是封建贵族等级制度。
(3)特征:
(4)具体实例:法兰克王国在查理大帝时期,达到鼎盛;后一分为三,形成法、德、意三国的雏形。 (5)影响
二、中古欧洲的封建制度
(一)、中古欧洲的封建制度的特征
1.以土地为纽带,层层分封;
2.等级森严,依次主臣关系;
3.双向契约(相互尽义务)关系
4.隔级之间没有效忠关系。
我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中古西欧谚语
国王或皇帝成为名义上最高统治者,通过封君封臣与各级封建主联系在一起,成为统治阶级,同时也给王权加强提供了合法性,孕育统一的力量。
封建主作为领主在各自的领地内独自行使权力,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分裂割据局面。
特征2:世俗王权和基督教会长期并立— 基督教占据重要地位
(1)关系:
国王依靠教会支持获得政权的合法性;教会依靠王权扩展基督教,维护教会权威。(体现双方互相依存关系)
(2)冲突:
在走向统一国家的过程中,王权与教会多次发生冲突。
“丕平献土” :753年,伦巴第人再次威胁罗马,新教皇斯蒂芬二世前往法国向丕平求援,亲自为丕平涂圣油、加冕,并当众宣布今后禁止任何人从非加洛林家族中选立国王。丕平两次出兵意大利打败伦巴第人,将夺得的拉文那到罗马之间的"五城区"赠给教皇。此事件就是被基督教世界称颂了千余年的"丕平献土",矮子丕平与罗马教廷的结合,是新兴军事霸主与传统精神权威的结合,在当时纷繁错乱的欧洲政治秩序中脱颖而出。日耳曼蛮族文化与罗马基督教文化的结合,构成了中世纪欧洲文化的底色。
卡诺莎之行
腓力四世(1268—1314),法国卡佩王朝国王,在世时已获得“美男子腓力”的美誉。他在位期间,致力于扩大王室领地,统一法国,但在诸侯顽强抵抗、英国干涉的情况下成果有限。他为了有足够财力支持战争,没收了法国教会财产并强征十一税,因此与教皇发生冲突。1309年他派兵将当时的教皇绑架到法国,软禁于南部小城阿维尼翁。此后一百年间,教皇一职持续由法国的傀儡担任,教皇国从此由盛转衰。史称此一事件为“阿维尼翁之囚”,而没有了教皇约束的意大利,则开始了文艺复兴的时代。为了支持同教皇的斗争,腓力四世于1302年召开了三级会议,这是法国历史上第一次三级会议。
1、法国:等级君主制
等级君主制
等级君主制是王权借助等级代表会议实施统治的一种政权形式,贵族和市民阶层共同参政,并在一定程度上分享权力。这是西欧“封建制度”的重要特征之一。在等级君主制时期司法和军事等方面的权力渐渐集中到中央,等级代表会议则主要掌控国家赋税的批准权和分摊权,市民阶层的利益和要求开始受到重视。
二、中古欧洲的封建制度
(二)中古欧洲的封建制度典型国家
1、法国:等级君主制
(1)背景:
腓力四世与教皇对抗
(2)确立标志:
1302年,国王腓力四世召开三级会议,标志着法国进入等级君主制阶段。
二、中古欧洲的封建制度
腓力四世
三级:教士是第一等级,贵族是第二等级,他们都是统治阶级。第三等级主要由城市工商业者、平民和农民组成,属于被统治阶级。前两个等级占总人口的2%,但是,他们拥有约35%的土地,并享有政府保护人的大部分好处。
1、法国:等级君主制
(1)背景:
腓力四世与教皇对抗
(2)确立标志:
1302年,国王腓力四世召开三级会议,标志着法国进入等级君主制阶段。
二、中古欧洲的封建制度
腓力四世
(3)影响:
1.国王与贵族教会市民通过三级会议互相合作,有利于进一步强化王权。
2.改变中世纪政治混乱和割据状态 ,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
(4)发展:
16至17世纪初,专制王权加强,三级会议的权力被削弱,沦为王权征税和扩张的工具。
1789年,路易十六召开了最后一次三级会议,这次会议导致了法国大革命。
二、中古西欧的封建制度
2.英国:议会君主制 议会最初含义指的是国王与贵族交谈和谈判
(1)《大宪章》的签署(1215年)
①背景:13世纪初,英王约翰奉行的内外政策失败,遭到贵族、骑士和市民反对。
②内容:肯定了国王的合法地位与人身的神圣不可侵犯,同时保障封建主的特权,并适当照顾骑士和市民的利益。
◎约翰签署《大宪章》
“丢地王”约翰
1199年继任英国王位,他对内实行残忍统治,任意没收土地和增加税收,干涉教会主教选举,被教廷开除教籍后又被迫赔礼道歉并向教廷纳贡;对外与法国的战争也频频失利,丧失了在法国的大片土地。
◎丢地王约翰
(39)任何自由人,如未经其同级贵族之依法裁判,或经国法判决,皆不得被逮捕、监禁、没收财产、剥夺法律保护权、流放,或加以任何其他损害。……
(41)除战时与予敌对之国家之人民外,一切商人,倘能遵照旧时之公正习惯,皆可免除苛捐杂税,安全经由水路与陆路,出入英格兰……
——周一良、吴于廣总主编,郭守田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 中古部分》
体现:限制国王司法权和随意征税的权力。
目的:限制王权,维护封建贵族利益。
评价:主要是封建阶级内部权力再分配的文件,并未改变广大农民的地位,因为它有着限制王权的作用,逐渐形成了“王在法下”的传统,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大宪章被利用作为争取权利的法律依据,并被确定为英国宪法性文件之一。
上院开会场景
(1)开始形成:
(2)逐渐加强:
(3)新的时期:
(2).英国议会制的形成和发展
1264和1265年,在贵族与国王的冲突中,英国召开了两次议会。其中1265年代表中,除大贵族外,每郡另有两名骑士代表、每个大城市有两名市民代表参加会议
13世纪中后期,国王不断召开议会,议会权力
逐渐加强。
14世纪中期,议会分成上下两院。上院由贵族组成,下院由骑士和市民组成,英国进入议会君主制时期,议会成为国王与贵族、骑士、市民共商国是的平台。国王通过议会为自己的政策寻求支持;议会则以向国王请愿的形式,要求国王改善统治。
17世纪前,英国国王与议会的关系
国王
上院(封建贵族)
下院(骑士、市民)
通过法律
(立法权)
同意征税
(税收权)
行政权
司法权
召集议会
①议会君主制的形成确立了“王在议会”的历史传统
②国王通过议会寻求政策支持,议会要求国王改善统治
★作用:
11—12世纪,意大利的米兰、佛罗伦萨、热那亚等城市中,实行一种由执政官和统治委员会掌握权力的共和政治。这些共和国发展起一整套不同于中世纪王权的政治制度,形成了丰富的政治文献,阐释了民主思想,对近代西方政治制度和思想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4、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
(1)开端:962年,德意志国王被教皇加冕为罗马人的皇帝
(2)1125年后,国王由诸侯选举成为制度
(3)1356年,查理四世颁布“黄金诏书”,由七位“选帝侯”选举皇帝
(4)1806年,神圣罗马帝国解散
3、意大利:城市共和国
(1)资本主义政治制度诞生的原因:
①根本: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受到旧封建政治制度的严重阻碍)
②政治:资产阶级要求获得政治权利。
③思想:启蒙思想的广泛传播
(2)过程和方式:革命、改革、立法
(3)典型代表:君主立宪制(英、德、日、俄)、民主共和制(美、法)
三、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1、概况
2、英国君主立宪制
君主立宪制:资本主义国家以君主为国家元首,君主权力受到宪法限制的政权组织形式。
君主立宪制:资本主义国家以君主为国家元首,君主权力受到法律限制的政权组织形式。
②确立:1689年,议会通过《权利法案》
③完善:18世纪,英国逐渐形成责任内阁制度。
④发展:19世纪中后期,英国先后进行三次议会改革,民主制度基本形成(P12历史纵横)
①奠基:1688年,光荣革命
史料1:1688年,有一群英国社会贵族精英说:“改变晚宴(规则)的时候到了,坐在桌前的人们该被换掉了,但不是通过流血的方式。”
史料2:新国王是由议会创造出来的,没有议会就没有国王的王位。这就把近100年来困扰英国不休的主权问题解决了:既然议会创造了国王,主权当然在议会。
——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
(1)方式:和平的方式,光荣革命。(通过不流血方式实现了政治制度的变革)
(2)意义:
①推翻君主专制,资产阶级和新贵族重新掌握政权,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完成。
②从君权神授变为君权由议会授予,为君主立宪制的建立奠定基础。
③为英国资本主义政治、经济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1)、光荣革命(奠基)
★问题探究1:他们通过什么方式换掉了坐在桌前的人们?这一事件有什么意义?
2、英国君主立宪制
史料:该法案扩大了国会的权力,限制了王权,确立了英国君主立宪政体的一些宪法性原则。主要内容为:国王未经国会同意不得废止法律或停止法律之实施;不得征收金钱;不得征募或维持常备军;臣民有向国王请愿的权利;议员在国会内有演说、辩论或议事的自由;不得对臣民采用残酷的刑罚;不得设立审理宗教事务的钦差法庭等。
——刘家兴等《北京大学法学百科全书》
★问题探究2: 《权利法案》限制了国王哪些权力?有何意义?
(2)、1689年《权利法案》(确立)
意义:
①确立了议会权力高于王权、司法权独立于王权的原则。
②君主权力由法律赋予,受法律制约,标志英国君主立宪建立。
限制权力:
限制了国王的立法权、征税权、军事权、司法权
(3)、责任内阁制度形成(完善)
(1)形成过程:
①“光荣革命”前,国王的最高咨询机构——枢密院。②“光荣革命”后,威廉三世时内阁逐渐取代枢密院,成为国王直辖的最高行政机关 。③汉诺威王朝时期,国王不出席内阁会议成为惯例。④1721年,下院多数党领袖沃波尔成为首相,开创多数党领袖任首相并组阁先例,责任内阁制雏形开始形成。⑤18世纪中叶,责任内阁制完善,议会取得了对行政权力的监督控制权;国王“统而不治”,只是最高权力的象征。
(2)权力职责:
①首相与内阁全体成员实行集体负责制,名义上对国王负责,实际上对议会负责。
②内阁掌握国家的行政大权。
③若议会通过了对政府(内阁)不信任案,首相和内阁班子就要下台,或者由首相提请国王解散下院,由重新选举出来的下院决定内阁的去留。
特别提醒:
不能认为《权利法案》颁布后国王就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权利法案》只是剥夺了国王的立法权、财权及军权,国王仍掌握行政权,只是国家权力中心由国王转移到议会手中。
到了十八世纪,随着内阁责任制的确立,国王的行政权才逐渐被剥夺,英王真正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成为国家的象征。
(4)、1832年议会改革(发展)
史料 1832年改革法案规定,取消人口不满2000人的56个“衰败地区”的议席,另外31个人口在2 000至4 000之间的选区分别减少一个议席,空出的143个席位中,65个给了新兴大工业城市…1918年法案中,授予了年满30岁的妇女以选举权。
——程汉大《英国政治制度史》
(1)问题:
(2)原因:
(3)影响:
选区分配调整;妇女获得选举权
工业革命深入发展,工业资产阶级要求获得更多的政治权力;一战中妇女做出了重要贡献,社会地位不断提高。
① 1832年议会改革,提高了工业资产阶级在议会中的地位;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② 妇女获得选举权,英国民主制度不断发展、完善。
★问题探究3:史料主要反映了什么问题,造成问题的原因什么,有何影响?
1832年,第一次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获得普选权;
1867年,第二次议会改革,城市小资产阶级和城市工人获得普选权;
1884年,第三次议会改革,农业工人获得普选权;基本实现成年男性的普选权
1918年,30岁以上有一定财产的妇女获得普选权;
1928年,妇女的年龄降到21岁;
1969年,凡满18岁的男女都获普选权;
英国选举权逐渐扩大
说明:体现民主范围的逐渐扩大。
贵族 工业资产阶级 公民
首相
议会下院
内阁(政府)
下院大选中获胜的多数党领袖
对议会负责
提出名单组成责任制内阁
内阁与首相在政治上共进退
对议会集体负责
监督内阁
国家元首
统而不治
形式任命
(5)、英国君主立宪制基本特点
①国王是国家元首,统而不治,是国家象征。
②议会是国家权力中心,掌握最高立法权。
③实行责任内阁制,内阁掌握行政权。
君主
上院
下院
首相(内阁)
选 民
司 法 独 立
任命
(大贵族)
选举
组成议会
下院多数党
领袖组阁
形式任命
负责
(权力中心 立法权)
(行政权)
(司法权)
(是国家象征,统而不治)
英国君主立宪制
民主共和制:是指国家的权力机关和国家元首由选举产生并有一定任期的政权组织形式(政体)。
联邦制:又称为复合制,联邦政府代表中央行使最高权力,地方保留一部分自治权力(国家结构或者说是中央与地方权力分配)
①1775年,北美13个英国殖民地发起独立战争,1776年,颁布《独立宣言》,标志美利坚合众国建立,1783年独立战争结束。
②1787年,在费城制定了宪法。
(1)过程
3、美国联邦制、总统制民主共和制
三权分立原则:总统是政府首脑,掌握行政权,三军统帅;国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拥有立法和批准税收之权;最高法院掌握司法权并拥有法律的最终解释权。
联邦制原则:美国为联邦制国家,联邦政府对外代表国家主权,拥有宪法规定的权力;各州政府拥有一定自治权;
人民主权原则:总统和议会议员都由选举产生。
1787宪法体现的三大原则:
经参议院批准大法官的任命
最高法院可宣布国会制定法律违宪
国会
立法权
总统
行政权
联邦法院
司法权
总统有权否决国会立法
国会2/3多数复议通过可推翻总统否决;国会可弹劾总统
总统可以任命联邦法官
制约
与
平衡
最高法院可宣布总统违宪
总统共和制
三权分立
(2)评价
①意义(积极)
留下了种族歧视的烙印,没有真正解决人权问题,如承认黑人奴隶制,妇女无选举权。 各州权力过大,为地方对抗中央提供可能,为南北内战埋下伏笔。
①此后,美国国会陆续以宪法修正案的形式,不断完善1787年宪法;
②1865年,美国废除奴隶制;
③历经200余年的变革,美国民主制度逐渐完善起来
是近代世界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使美国成为一个联邦制的总统制共和国;促进美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② 局限性
(3)美国民主政治的完善
4、法国——共和制
(1)、艰难历程
(2)、确立——1875年在国民议会中以一票优势颁布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自大革命以来,法国经历了共和制和君主制的多次反复,最后确立了共和政体。(艰难性、曲折性)
★史料实证:从材料可以得出法国共和制的那些信息?
①立法权和行政权分属议会与总统,体现分权制衡的民主特色。
②总统权力较大,说明保皇派实力强大。
③法国民主共和制的确立是保皇派和共和派相妥协的产物。
议会
总统
内阁
(立法权)
(行政权)
由参、众议院联席会议选举产生;
经众议院同意任命
与总统一起对参议院负责
参议院
(间接选举产生,权力很大)
众议院
(普选产生,权力不大,受参议院和总统控制)
法国议会制共和制结构示意图
(行政权、军事权、部分立法权)
总统经参议院同意可解散众议院
特点:
实行分权制衡; 权力中心在议会(参议院); 实行议会制共和制。
总统命令须经内阁副署
比较点 英国 美国 法国
政体
国家元首及其产生
政府首脑及其产生
行政权归属于
立法权归属于
特点
相同点
比较英、美、法代议制
君主立宪制
民主共和制
总统、选举
总统、选举
首相
议会产生
总统
选民选举
总统
议会选举
国王、世袭
首相、内阁
总统
总统、内阁
国会
(参众两院)
国会
(参众两院)
议会
(上下两院)
议会是权力中心责
三权分立互相制衡
议会制共和国
1.实行不同程度的代议制; 2.实行分权制衡原则;
3.实行政党政治;
近代民主政治呈现的特点及其发展趋势
1、继承古代政治的优良传统。
2、实行分权制衡原则。
3、代议制。以议会作为参政的一个窗口。
4、完善法律,强调法治。
5、民主范围逐渐扩大,民主制度逐步完善。
任何一种制度都不是十全十美的;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制度,应当在坚持自身优秀传统的基础上,从社会实际状况出发,互相取长补短,臻于完善!
一般而言,古希腊的公民是指本城邦的成年男性自由民。
公
民
本邦自由民
外邦人
奴隶
母
(非公民包括妇女、儿童、外邦人、奴隶)
古希腊居民
公民
外邦人
妇女、儿童
贵族
平民(农民和工商业者)
奴隶
贵族
破产、负债
公民的地位:古希腊公民既是士兵,也是土地所有者。他们承担保卫城邦的责任,掌握绝大部分社会财富,是城邦制度的基础。
出生后首先在神父的主持下接受洗礼
结婚时在教堂由神父主持婚礼
临终,为了灵魂升天堂,请神父主持涂香油仪式,死后的葬礼也在教堂举行,葬礼结束后,死者直接埋入教堂附属的墓地
等级君主制是王权借助等级代表会议实施统治的一种政权形式,贵族和市民阶层共同参政,并在一定程度上分享权力。这是西欧“封建制度”的重要特征之一。在等级君主制时期,司法和军事等方面的权利渐渐集中到中央,等级代表会议则主要掌控国家赋税的批准权和分摊权,市民阶层的利益和要求开始受到重视。等级君主制相对于中世纪早期的政治混乱和割据状态而言,具有历史进步意义,推动了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