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 课件(2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0课 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 课件(27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8.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8-12 16:14: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7张PPT)
学习目标:
了解当代中国的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成就。阐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作用与地位。
选必一 第三单元 第10课
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
五讲四美海报
法治建设:就是在一定的阶级范围内,在宪法和法律的框架下,按照平等原则和少数服从多数原则来共同管理国家事务的国家制度。表现在三个方面,即完善立法,严格执法,大力普法。
精神文明建设:就是通过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全面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精神文明建设主要表现为思想道德建设、教育科学文化建设,为物质文明的发展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概念解读
1949.9一届政协召开,通过《共同纲领》等重要文件,开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法治建设历程。
本单元时间轴
新中国的法治
建设进程

一、新中国的法治建设进程
“文化大革命”时期
社会主义法制遭到严重破坏


20世纪90年代以来
法制建设的完善时期

20世纪50年代
社会主义法制初创时期

改革开放初期
社会主义法制新发展
社会主义法制是社会主义国家实施的体现广大人民意志的法律制度
1.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制度建设的发展历程
法制建设为依法治国以及法治建设奠定基础。
一、新中国的法治建设进程
1.20世纪50年代:中国社会主义法制初创时期
(1)成就:
①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等法律、法令。
废除国民党反动政府一切压迫人民的法律、法令和司法制度,制定保护人民的法律、法令,建立人民司法制度。 ——《共同纲领》
◎广州农村再婚妇女婚礼
◎《婚姻法》
第一条 ……实行男女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权利平等、保护妇女和子女合法权益的新民主主义婚姻制度。
第二条 禁止重婚、纳妾。禁止童养媳。禁止干涉寡妇婚姻自由。禁止任何人藉婚姻关系问题索取财物。
第四条 男二十岁,女十八岁,始得结婚。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
一、新中国的法治建设进程
(1)成就:②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法院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组织法》等。
(2)作用:确立了社会主义中国的政治制度、立法制度、司法制度,初步奠定了中国法治建设基础。
第一届全国人大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组织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检察院组织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法院组织法
◎第一届全国人大与宪法
1.20世纪50年代:中国社会主义法制初创时期
特点:法律集中在政治领域,主要是建章立制。
2.“文化大革命“时期:社会主义法制遭到严重破坏
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遭到严重破坏。在“文化大革命”开始后的八年时间里,全国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没有举行过一次会议,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也被迫停止了活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遭到摧残,各民主党派中央和地方组织的许多负责人受到无情批判和斗争,各级政协相继停止了一切活动。“文化大革命”使国家的民主和法制被肆意践踏,全国陷人严重的政治危机和社会危机之中。实践证明,“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深重灾难的内乱。
——摘自人民出版社《普通高中历史·必修一》P71页
一、新中国的法治建设进程
文革时期彭德怀被批斗
一、新中国的法治建设进程
一、新中国的法治建设进程
(1)背景:中共中央强调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保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之上的特权。
3.改革开放后:新发展
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具有稳定性、连续性和极大的权威,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宪法规定的公民权利,必须坚决保障,任何人不得侵犯。
从现在起,应当把立法工作摆到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重要议程上来。……保证人民在自己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允许任何人有超于法律之上的特权
——《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
一、新中国的法治建设进程
(2)成就:1982年,我国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在此前后,我国还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等一批基本法律,中国法治建设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
3.改革开放后:新发展
1982年12月,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对1978年宪法做重大修改。此次修宪,比较彻底地剔除了“文化大革命”给政治制度留下的影响,成为迄今为止所进行的政治体制改革、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冶的基本法律框架。
——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
经济合同法
◎《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经济合同法》
一、新中国的法治建设进程
(1)背景:我国全面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对法治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措施:①中共十五大报告第一次完整提出要“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将以往的“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改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②1999年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将“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入宪法;2004年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使得法治建设得到进一步发展。
4.20世纪90年代以来:法制建设的完善时期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跨越世纪的发展,要求我们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中国十五大报告
★问题探究:把“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改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制”改为“治”,一字之改。请你谈谈对这一字之改的认识?
一、新中国的法治建设进程
(3)成就:到2010年,我国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4)意义:
4.20世纪90年代以来:法制建设的完善时期
①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史上的重要里程碑。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逐步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③使国家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各个方面实现有法可依。④推动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不断自我完善和发展。⑤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的法制基础。
届数 时间 制定、修订
的法律
第五届 1978-1982 18部
第六届 1983-1987 7部
第七届 1988-1992 13部
第八届 1993-1997 10部
第九届 1998-2002 73部
第十届 2003-2008 115部
一、新中国的法治建设进程
(1)背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
(2)措施
5.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①党的领导:党领导人民全面依法治国,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维护宪法权威。
②立法: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以良法促进发展,保障善治。
③法治:做到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
④司法:深化司法改革,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一、新中国的法治建设进程
(2)措施
5.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⑤2018年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载入国家根本法,体现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新成就、新经验、新要求。
◎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
2018年3月11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把党的十九大确定的重大理论观点和重大方针政策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载入国家根本法,将党的意志上升为国家意志。保证宪法实施,就是保证人民根本利益的实现。此次宪法修改,把宪法宣誓制度确定下来,健全宪法实施制度成为一个亮点。
——人民日报《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新成就综述》
一、新中国的法治建设进程
(2)措施
5.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⑥2020年5月,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这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在法律体系中居于基础性地位,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意义:P55最后7排。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共7编、1260条,各编依次为总则、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以及附则。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婚姻法、继承法、民法通则、收养法、担保法、合同法、物权法、侵权责任法、民法总则同时废止。
《民法典》
第一编 总则
第二编 物权
第三编 合同
第四编 人格权
第五编 婚姻家庭
第六编 继承
第七编 侵权责任
附则
一、新中国的法治建设进程
(3)意义:我国切实贯彻落实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依法治国方针,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依法治国进入一个新阶段。
5.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社会主义精神
文明建设

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1.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1)背景:面对百废待兴、物质匮乏的困难局面,中国人民发扬英勇奋斗的革命传统和艰苦奋斗的精神,涌现出大批英雄模范集体和个人。
◎解放军好战士 雷锋
◎铁人王进喜
◎党的好干部焦裕禄
◎全国劳动模范时传祥
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1.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2)表现:①全社会形成了健康向上的道德风尚。
②形成了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的政治氛围。
③形成了关心集体、无私奉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行动准则。
④形成了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的新型人际关系。
(3)影响:极大激发了全国人民的热情和干劲。
◎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活动
◎红旗渠竣工
◎成昆铁路勘探
◎新中国电影
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2.改革开放后
(1)背景
①内在要求:我国在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同时,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②中央推动:中共中央颁布有关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号召并鼓励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2)表现
20世纪80年代
20世纪90年代
1994年
2001年
“五讲四美三热爱”是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最响亮的口号
开展以创建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行业为主要内容的三大系列创建活动
中共中央将爱国主义教育作为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工程加以推进
中共中央颁布《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从以德治国的高度进一步规划思想道德建设
◎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
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2.改革开放后
(1)背景
①内在要求:我国在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同时,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②中央推动:中共中央颁布有关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号召并鼓励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2)表现
◎五讲四美三热爱海报
◎五讲四美三热爱宣讲会
◎创建文明城市
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背景
①中共中央十六届六中全会第一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战略任务。
②中共十七大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
③中共十八大进一步提炼、概括,形成简明扼要、便于传播和弘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内容
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意义
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
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涌现出一大批全国道德模范。
③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起强大的精神力量。
◎七一勋章部分获得者
◎共和国勋章
◎时代楷模黄文秀与黄大年
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法律和道德都具有规范社会行为、调节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作用,在国家治理中都有其地位和功能。法安天下,德润人心。法律有效实施有赖于道德支持,道德践行也离不开法律约束。法治和德治不可分离、不可偏废,国家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协同发力。
——习近平2016年12月9日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
第三十七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本课思维导图
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新中国的法治建设进程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改革开放后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初创与奠基:20世纪50年代
曲折与徘徊:“文化大革命”时期
新的发展期:改革开放后
依法治国期:20世纪90年代至今
法制是法律制度的简称,属于制度范畴。法制的基本要求是各项工作都法律化、制度化,并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 违法必究。法律具有至上性、权威性和强制性。任何国家都存在法制。
而法治是法律统治的简称,是一种治国原则和方法,是相对于“人治”而言的。法治基本要求是国家的任何机关、团体、个人都要严格依法办事。只在民主制国家才存在法治。
一字之改重大意义在于:目标更明确,从重视制度建设到既重视制度,又重视法律制度的贯彻实施。我国实行依法治国是社会文明进步重要标志。
基础和前提
立足点和归宿
法制与法治